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8會考歷史問答題答題技巧

校園 閱讀(2.13W)

問答題是傳統的大型主觀性試題。特點是知識容量大,並有很大的空間供分析問題能力的發揮。所以問答題主要是考查"綜合應用能力"。它不僅適用於大跨度的歷史問題,也適用於闡釋歷史理論問題和涉及情感價值觀的問題。下面是2018會考歷史答題技巧,歡迎參考閱讀!

2018會考歷史問答題答題技巧

由於其知識的容量和分值較小的原因而有別於大型主觀性試題。此題型的功能定位於"應用能力"考查層面上。即解題的過程應體現知識的遷移,需要運用各種分析問題的方法。

主要包括敘述題(或簡述題)、評述題、比較題、綜合比較分析題和材料式問答題等。

問答題的解答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審題。在審題中,要審“求答項”、“限制項”、“中心項”、“提示項”各是什麼?還要審每小問後面的分數,比如是5分,如考生已知道了四點,那麼很可能還有第五點。其次,根據審題的結果,也就是題目的要求,從頭腦中,從書本中找到相應的`知識點。第三步是打草稿,打草稿並不是要求寫出答案的全部,只要求寫出幾點,每點用幾個字概述,點明即可。第四步是正式答卷。第五步是檢查。檢查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審題是否正確?(即答案是否合題意)有無錯漏之處?有無錯別字等。

審題時,首先要注意問題的基本結構、要求範圍,包括時間、空間等因素;其次,分析提示語,如試述、簡述、概述、闡述、指出、簡答等等,圍繞設問把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史實、知識點按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每點點到為止,按題目要求不必展開的可省略:又如有說明、證明、解釋、評論、評析、你認為等提示語的題目,可依據史實,運用辯證唯物史觀對某些觀點進行分析、論證,對有比較、對比、區別、相似、有何異同等提示語的題目,可運用類比法或對比法,通過對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析、比較,得出正確答案。

問答題的型別:

(1)敘述類問答題。這是問答題最基本的題型。它主要是對教材中重要知識形成完整記憶,對重要歷史事件等準確記憶與理解,形成關於這一事件的知識體系。答題時,可完全照教材抄下來,注意條理清楚、文字準確、緊扣題意、邏輯嚴謹。

(2)歸納概括類問答題。是從數量較多的或反覆出現的類似的歷史事實中,或把時間、空間上較分散的歷史現象加以選擇、提煉,形成集中的、一般性的認識、觀點。它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階段特徵、基本線索和發展過程的歸納、概括、再現、再認的能力。解答時注意巨集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線索和特徵,突破、重組教材敘述,形成更深層的知識系統,抓住事件性質——進步的,事件時間的限制,對連續幾組問題,條理清楚,前後分段,以基礎知識為依託、概括、歸納、總結歷史現象、歷史事實、歷史概念、歷史結論等,較完整地解答問題。

  會考歷史主觀簡答題的答題公式

1、性質分析:任務+領導階級+主力+手段+結果等

如辛亥革命性質分析: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由資產階級領導,具有一定群眾基礎,採取暴力革命手段;結果****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國,卻被袁世凱奪勝利果實,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完全成功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2、影響或意義=(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深遠影響

⑴經濟影響=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等

如第三次工業革命影響: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等等。

⑵政治影響=格局+制度+體制+政權+政策+階級+民族等

如十月革命的影響: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鼓舞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標誌著世界現代史的開端等。

⑶文化影響=思想+科技+教育+文學藝術等

如兩次中英戰爭的文化影響:“西學東漸”、產生“中體西用”思想、引進西方近代科學技術、發展近代教育、愛國主義文學興起等。

3、判斷成敗及原因

⑴判斷成敗依據:→直接目標→主要任務→根本任務

⑵成敗原因=(主觀+客觀)(經濟+政治+軍事+策略等)

⑶成敗根源=(社會條件+階級本質)(進步/侷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敗:從****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君主****的直接目標看,取得了成功;從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根本任務看,它並沒有達到。從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後繼精神、滿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從失敗根源分析:包括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侷限和民族資產階級本身的階級侷限性。

4、經驗教訓或啟示:(經驗+教訓)→啟示

⑴政治=國情+領導+群眾+武裝+民主+法制+思想+策略等

如第一次國共合作:從經驗看,國共兩黨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從教訓看,必須掌握領導權和武裝。由此得到啟示是合作要以鬥爭求團結......

⑵經濟=生產力+生產關係+客觀規律+發展戰略等

如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要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現狀,生產關係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注意綜合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巨集觀調控與市場競爭結合......

⑶文化=批判+改造+繼承+發展等

如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在革命或建設實踐探索中不斷的發展等。

5、歷史評價=(積極因素+消極因素)史實+結論

⑴人物評價=屬性+事蹟+影響(進步+侷限)+結論等

如評價李鴻章:首先是其身份屬性即地主階級洋務派代表人物;接著按方面和時間順序闡述其在洋務運動、鎮壓太平天國、中法、中日戰爭的具體事蹟;對其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最後得出全面的結論。

⑵事件、事態評價=概況+性質特點+影響(進步/反動+正義/非義)+結論等

如對維也納體系的評價:先概述維也納會議和維也納體系的概況;再分析其性質和特點,對其歷史反動性及客觀進步因素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評判,最後得出全面的結論。

以上各項原理和公式,只是反映歷史學科的一般規律。在實際運用中,需要結合具體歷史問題,靈活調整。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的概括,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進一步調整和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