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語文的聽課記錄

校園 閱讀(1.27W)

聽課記錄在當時聽課時需要記下重點,只記關鍵詞等聽完課後在整理的文體。下面小編收集了有關高中語文的聽課記錄,供大家參考。

高中語文的聽課記錄

篇一:項鍊

授課人:XXX

導語:有沒有夢想。馬蒂爾德也有夢想。感受馬蒂爾德的悲喜人生。

1、展示自學中的收穫。(按組:學案設計有字音字形填空+自主字音字形。生1字詞積累。生2線索。生3、4主旨時諷刺。生5樂觀任勞任怨生6勞動者的偉大。生7情節:需—借—用—丟—找—賠—識。教師歸類:情節人物主題。)

2、教師追問:最欣賞的情節。

讀文字,說明原因。

借項鍊(讀文字 )識項鍊( )(找出假項鍊的伏筆)如果沒有假項鍊的結果是什麼?(學生答得還是不錯的。主旨,回味無窮。教師板書虛榮 純樸善良) 教師指出“賠項鍊”也顯示出了虛榮?應該值得推敲。是虛榮還是守信?

3、學生討論一個人既虛榮又善良是否符合現實?

(生:本質純樸善良,社會環境讓人虛榮)

4、一夜風頭出盡,項鍊成鎖鏈(學生對下聯:半生光陰熬完,靚女變醜女/十年光陰耗完,朱顏變花顏/十年滄桑終結,嬌顏變笑顏/十年青春全失,佳人變婦人)問,喜歡哪一幅對聯。

馬蒂爾德變還是沒變,不能一概而論。

5、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心理、動作、對比、神態)(描寫人物的方法屬於預設)

6、主題(同情、諷刺、讚頌、揭示)

人生啟示(生答)關於夢想。夢想決定高度,高度決定態度。

7、留作業,續寫結尾

小組活動不足。

教學中沒有抓住重點。作為情節來說主要是結尾的妙處以及鋪墊照應。教師應該儘快地匯入此中來。

通過學生對情節的分析說明人物性格。結論不是在分析人物中得出的,二是分析情節的副產品。

對文字不能從整體上關照。

課程的設定上應該從一個比較高的高度進行把握。只見樹葉不見泰山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對教學過程的把握還有比較大的欠缺。

篇二:項脊軒志

授課人:XXX

導語:遊子吟(投影)語言淺近,選的小事兒,無窮魅力

1、朗讀課文(4個學生,分工提出讀的要求,字音停頓。沒有提出聽眾應該注意的方面。其他學生指誤)

2、展示自學成果(分小組展示。生1名作狀、詞類活用等,生2古今異義生3重點詞語歸制等重要實詞,生4特殊句式——教師展示,運用試題的形式,再妣殆歸歸寧/詞類活用)

3、根據導學材料,用1、2、3填空(一間書齋,兩種情感,三個親人) (學生找出“多可喜,亦多可悲”)預設性

4、感受最深的句子及原因(生a “亭亭如蓋”)學生的感悟是從助學材料上得來的。

b 餘扃牖而居;_讀書刻苦

c 借書滿架;悠然自得

5、小組交流困惑的問題,歸納最值得探索的問題。

A 如何理解“何為閣子也”?

B 對母親、祖母的“泣”“長號”?

C “喜和悲”通過什麼展示出來的?

(研討三個問題,各抒己見)展示問題後應該讓學生研討。

6、歸有光散文的特點。

環節安排比較合理,注意學生的合作和探究,注意關注學生。學生感受不充分。

展示中注意感動的原因、感動的方式(寫作方法)。

項脊軒志

明 分家

雅 喜 悲 憶母親

憶祖母

靜 憶亡妻

收穫和質疑的問題未能緊緊地圍繞“悲和喜”這個中心,顯得有些散。

篇三:琵琶行

授課人:XXX

導語:一千多年前,潯陽江不朽的夜晚

1、小組內交流積累字詞(預習檢測:左遷/出官/因為/命/——四學生讀詩注意語音、整體感知本首詩講了怎樣的故事——教師更正字音)能夠注意詩歌的誦讀。

2、整體感知(學生敘述故事)

3、選出最值得探究的問題(小組到黑板寫)

A 景物描寫的'作用

B 為什麼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

C探討景物描寫的作用(一切靜語皆情語)

學生約提出八個問題,教師讓學生選擇三個問題。依據不能僅僅是學生選的。教師的指導作用此時未能體現出。在學生選擇最值得探究的問題時,教師應該起到指導作用。

4、自主合作

這些描寫音樂的句子,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學生選擇一處進行賞析、小組討論)

展示

a “大弦嘈嘈如急雨”

b“大珠小珠落玉盤”為後面做鋪墊

c “銀瓶乍破”

d “惟見江心秋月白”側面描寫

教師點明鑑賞句子應該注意的事項,進行方法指導(手法、內容、感情)。此處能進行非法方法指導較好。指導結束後讓學生再次鑑賞較好。

教師指出彈奏的幾個階段。

5、找出琵琶女為什麼會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學生在文字中找、小組討論)

教師明確三四段

齊讀這兩段。分析二人相似之處。經歷/感受==相似

教師點評成為千古名句的原因。

再度“我聞琵琶已嘆息”段。

6、作者和琵琶女抒發的感情是否完全一致(小組討論)教師明確琵琶女為自己,白居易為天下。——未在文字中找答案。

7、本節課的收穫。(談自己的收穫生1:三個方面/寫文章結合景物描寫。手法注意正面側面描寫)

8、白居易是怎樣寫這篇文章的(用筆、淚、心)

能從詩歌的基本教學規律出發,注意文字的整體誦讀。

整體環節較清晰。為完成環節而推進程序的現象比較明顯。

能夠在學法方面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能對重點語段進行研讀。

質疑環節的處理上應該更加精緻化。教師的點撥多了些,尤其是後期,教師的點撥冗餘。

篇四:最後的常春藤葉

授課人:XXX

導語:汶川地震,愛的光芒

1、展示自學成果,讀字音(生讀、齊讀/教師更正誤音)字形字義

2、展示小組收穫,情節、內容等(生1情節瓊珊和貝爾曼聯絡起來的是什麼?生2不落的藤葉 生3貝爾曼畫葉 生病住院去世 教師要求按貝爾曼的形式以瓊珊為線索。生4)

3、小組再讀文字,找出最值得探究的問題。(小組討論)

a 為什麼文章結尾才揭開謎底?(自行解答+另外二生回答。若是詳寫會有怎樣的結果)齊讀結尾,看是否有新的發現。——教師總結:情節曲折,出人意料的結果,主旨。想象。

b 主人公是誰?(貝爾曼,根據主題解答,瓊珊是線索人物)教師:如果瓊珊是主人公?追問到底誰是主人公。教師明確確立主人公個原則。

C 貝爾曼畫的藤葉是不是傑作?(看不出來/冒著生命危險畫出來的/給了生的希望)追問,對我們會帶來怎樣的啟示?

d 本文的前三段是否可以刪去(環境鋪墊,生活條件的貧窮、昇華主旨)教師:典型環境塑造典型人物。

e 寫貝爾曼的暴躁(欲揚先抑、人格昇華)

教師追問,用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外貌和語言)

教師疑問:貝爾曼為什麼要去救瓊珊?(對藝術的熱愛,希望青年人有個好的未來)追問,假設是陌生人會不會去救?(討論)大多認為回去。舉例孟祥斌 長江大學學生

是否救人都符合人性的精神。

教師點明主旨:全人類的關愛。

4、對瓊珊和貝爾曼說句什麼(拓展)

質疑方式逐一說出並解決。是收穫還是質疑?

學生的思考比較深入。對文字的挖掘比較深。

重點在文章思想和人物的挖掘。對文字研究的層次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