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部編新教材《故鄉》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2.46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新教材《故鄉》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新教材《故鄉》教學設計

  部編新教材《故鄉》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和新詞。

2、學習文中的寫作方法。

3、反覆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生字新詞

陰晦 蕭索 祭祀 伶俐 愕然 鄙夷 嗤笑 應酬 世面 惘然 隔膜 恣睢

以上生字新詞12個,讀音和默寫都要正確。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請三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一名學生讀1--26自然段,第二名學生讀27--65自然段,第三名學生讀66--88自然段),提出要求:

1、要注意重音和停頓;

2、語速要適當;

3、其他學生認真聽;學生讀完後請學生點評課文朗讀情況。

(二)把握全文的故事情節。

主要寫作者回家,母親把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賣給他人,作者見到閏土,和閏土交流這些年的生活情況,最後作者與母親、巨集兒離開家。

(三)找出小說中表示現實和回憶之間轉換的語句。

1、“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2、“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回面。我已經將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

3、“現在我的母親提起了他,我這兒時的記憶全都閃電似的蘇生過來,似乎看到了我的美麗的故鄉了。”

三、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看書上插圖,圖上是閏土,看他穿的是什麼衣服?他手裡拿的是什麼?頭上戴的是什麼?他臉上的神情是怎麼樣的?(請三位同學回答:頭戴一頂破氈帽,身上穿一件極薄的棉衣,臉上的神情是歡喜和淒涼。)

(一)曾經親密無間的一對小夥伴,現在卻變得那樣“隔膜”,讓“我”感到“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厚障壁了。”這“可悲的厚壁障”是什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請6位同學全班交流)

閏土從小家裡窮,閏土的父親在作者家做忙月,閏土過年時到作者家裡幫著做事。“可悲的厚壁障”,閏土覺得作者家是僱主,自己地位低。

(二)畫出文中描寫環境的語句,體會作者以此營造的氛圍,說說這些描寫對錶達主題所起的作用。(請3位同學全班交流)

“時候既然是深冬……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環境很蕭條。烘托當時的人民生活困難。)

四、聯絡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的含義。請同學在全班交流。

(一)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脣,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

(閏土見到作者後,心情高興,但是“他景況也很不如意……”,生活困難。)

(二)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閏土和作者曾經親密無間的一對小夥伴,現在已經隔了一層厚障壁了。)

五、作業

文中說:“我想:我競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一氣,巨集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麼。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發揮想象,續寫巨集兒和水生長大後見面的.情景。300字左右。

  部編新教材《故鄉》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的

1、瞭解對比的寫法和在記敘中運用議論的作用。

2、學會辨析段的型別。

3、通過對這篇小說內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不僅是我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靈魂上對農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發起學生熱愛新中國,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強烈願望。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對魯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對話、外貌、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3、最後三段文字的深刻含義。

三、課時安排:三課時。

四、教學方式:啟發誘導及自主學習方式相結合

五、課堂形式:多媒體教學,達到生動形象的視覺效果

第一課時(略)第二課時

二、教學過程:

1、複習舊課,匯入新課思考:故鄉除了景物的變化外,還有什麼變化?

2、品析小說的人物形象:師生互動,

(一)閏土:少年閏土: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對“我”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

中年閏土: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對“我”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

總結:什麼原因使閏土前後判若兩人?

(二)楊二嫂:小說怎樣刻劃楊二嫂形象的?與描寫閏土的方法有何異同

二十年前:

二十年後:外貌描寫語言描寫

(三)“我”是小說中又一個重要人物。小說中的“我”並不等於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個人物。分析“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歸納總結:人物形象

性格特點:少年時:活潑、聰明、能幹、淳樸、熱情、知識豐富,是個小英雄形象

中年時:憔悴、遲鈍、麻木,有封建傳統的等級觀念,是當時社會不覺悟、生活貧苦的農民形象

四、佈置作業:練習冊及課後練習

  部編新教材《故鄉》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瞭解對比的寫法和在記敘中運用議論的作用。

2、學會辨析段的型別。

3、通過對這篇小說內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不僅是我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靈魂上對農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發起學生熱愛新中國,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強烈願望。

【教學重點】:

1、理解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2、抓住小說中閏土、楊二嫂、"我"人物性格的分析,突出一個"變"字,從中聯絡人物所處的典型環境,以及造成主要人物悲慘命運的社會根源。

3、小說採用對比突出主題思想的寫法。

4、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決心變革舊世界、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教學難點】:

1、理解運用對比突出主題思想的寫法。

2、理解小說中議論的作用。

【教學方法】:

講解法、對比法

【教學用具】:

小黑板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都知道魯迅(板書: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請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選自他的小說集《吶喊》的小說是哪一篇?(明確:《社戲》)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寫於1921年的《吶喊》集中的另一篇小說《故鄉》(板書:故鄉)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值得留戀的、美麗可愛的故鄉,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魯迅寫的故鄉是什麼樣的故鄉呢?

二、指導學生探究寫作背景:

提問:本篇小說的寫作時間是哪一年?(明確:1921年1月)如果時間倒退10年,同學們想一想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明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雖然已經過去十餘年了,但軍閥各霸一方,在帝國主義操縱下,混戰不已。廣大的勞動人民,仍然在飢寒交迫中掙扎,農民生活日益貧困,農村經濟衰敗。1919年底,魯迅從北京回到故鄉紹興搬家,親眼看到農村衰敗凋敝的景象和農民貧窮痛苦的生活,心情非常悲涼,一年以後以自己的見聞為素材寫了這篇題為《故鄉》的小說。與我們學過的小說不一樣,作者用第一人稱的寫法。請注意:小說中的“我”不等於作者,但反映了作者的感情。

三、複習小說知識:

提問:小說的三要素分別是什麼?(明確:人物、情節、環境)今天我們就從人物入手來研讀這篇小說。

四、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

2、思考:

⑴、劃分文章的結構。

提示:小說以"我"回故鄉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線索是貫穿在整個作品中將材料串聯組織起來的某個事物,它可以是某個人物、事件、實物……,小說就是圍繞線索來選取和組織材料的。閱讀時若能抓住線索,就能理清小說的段落層次,把握它的結構。),按時間順序安排情節,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明確:"我"回故鄉,"我"在故鄉,"我"離故鄉。

分析: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個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我"回故鄉。"我"在故鄉所見到的蕭條景象以及"我"的悲涼的心情,並且交待了回故鄉的目的。第二部分從第6自然段開始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在故鄉。這是小說的主體部分,主要刻畫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給中國農村帶來的苦難,給中國農民帶來的心靈上的創傷。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結尾。

⑵、這篇小說寫了哪些人物?誰是主要人物?誰是襯托人物?誰是線索人物?

明確:小說中的人物有閏土、楊二嫂、水生、巨集兒、母親和"我"。主要人物是閏土,襯托人物是楊二嫂。線索人物是"我"。

閏土是小說的主人公。因為他是小說的描寫中心。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少年閏土小英雄的形象;與中年閏土的重逢,寫出了他的變化,寄予無限的同情;巨集兒和水生正是我與閏土的後輩,他們是"一氣"的,因而把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希望他們有"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新生活。

五、分析人物形象:(對比的描寫方法)

(一):潤土

1、少年——天真活潑,健康勇敢,無憂無慮

中年——麻木遲鈍,悲哀痛哭

2、作者在描寫閏土這一人物形象時,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學生會找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

教師小結

⑴、外貌描寫:

少年閏土:“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淳樸天真,令人可愛可親)。

中年閏土:“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受盡生活的折磨,使人悵然、憫然)。

⑵、動作、語態對照:

少年閏土:巧於雪地罩捕鳥雀,敢於月夜叉刺狡猹;“我”短短的一問,甚至“我”沒有問,閏土便說出了許多“天下的新鮮事”,將心中的話盡情傾吐(聰明勇敢,活潑開朗)。

中年閏土:說話前的神態,歡喜——淒涼——恭敬;共說七句話,前六句用斷斷續續的話表達自己的心情和謙恭,最後一句用斷斷續續的話訴說自己的苦況;說話後的神態,“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遲疑麻木,痛苦難言)。

⑶、對“我”的態度的對照:

少年閏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情真意切,親密無間)。

中年閏土: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少年時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矩”(被封建禮教所牢牢束縛)。

⑷、對生活的態度的對照:

少年閏土:捕鳥、看瓜、刺猹、拾貝、觀潮……(朝氣蓬勃,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和希望)。

中年閏土: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生活絕望,只能將希望寄託於神靈)。

3、總結:在上述描寫中,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思考:運用這種對比的方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通過對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形象對照,揭示的是:閏土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生活、掙扎,當牛做馬,遭受著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精神上的摧殘,使他們的命運越來越悲慘。

4、文中還有那些類似的對比?(學生自己找出並進行分析)

類似的對比還有⑴年青的楊二嫂——中年的楊二嫂⑵家鄉景物的對比

【作業佈置】:

分析小說中楊二嫂和家鄉景物的對比

【板書設計】:

二十多年前:小英雄

閏土對比

二十多年後:木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