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讀《哈佛家訓》有感

校園 閱讀(8.06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哈佛家訓》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哈佛家訓》有感

讀《哈佛家訓》有感1

安靜的午後,我輕輕合上這本《哈佛家訓》心中莫名湧出一股暖流“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相信,幸福馬上會降臨。”讓微笑代替淚水,讓幸福代替悲傷……

翻開目錄,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行大字“品行——站立生命的基石,夢想——裝點歲月的風景,真愛——永恆不息的心跳……”再往下看,你就會被深深吸引。我也是如此,一個個故事令我百看不厭,其中,《不能流淚就微笑》,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讓我銘記在心。

故事的主人公辛蒂在醫科大學讀書,不幸患上了一種名叫“多種化學質過敏症,”連空氣都會使她產生病痛,一直到死,幾十年的時光,見不到一絲陽光,聞不到一點花香,可她並不能流淚,因為她的淚也有危害她生命的毒素。即使這樣,她依然永不言棄,病中仍然呼籲人們關心醫療,教會人們以微笑代替哭泣。

捫心自問,假設我們也得了這樣的病,我們還能微笑面對人生嗎?能在病痛中幫助他人嗎?別說這些,就連看不見親人,看不見陽光,我們也會哭泣落淚吧。

對比辛蒂,我又算什麼?陽光撒在身上,看著親人微笑的臉龐……可我有時卻為了一點小事大哭大鬧。

辛蒂,你如一盞明燈,如識途舵手,如……辛蒂,我要向你學習,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能哭泣,就微笑!

讀《哈佛家訓》有感2

這個星期,我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非常有意義。讓我知道了許多名人和名人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名人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鐳就是居里夫人發現的。她一生共獲得過10項獎,16枚獎章,107個名譽銜,兩次諾貝爾獎。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科學家呀!我好崇拜居里夫人呀!

我還知道一個名人,他就是查理.羅伯特.達爾文。達爾文小的時侯功課差極了,爸爸說他:“除了貓,狗,昆蟲花草以外,你其它的什麼都不關心。”但達爾文的媽媽不這樣認為,她支援達爾文去花園,還讓他和姐姐比賽看花瓣認花,達爾文總是比姐姐認的快。就這樣,多年後,達爾文成了生物學家,創立了著名的“生物進化論”。很多的名人故事和各言我都是從這本書裡學到的。

這本書不僅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還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我很喜歡這套書,我沒事就會看《哈佛家訓》!同學們不妨也看看!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的!

讀《哈佛家訓》有感3

不知道也不記得女兒什麼時候買的這本《哈佛家訓》,無意間收拾的時候看到的。我被裡面的一條條家訓,一個個故事所吸引。

印象最深的是《籬笆上的鐵釘》講的是,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給別人吵架以後,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釘子。第一天,男孩釘了37個釘子。以後的日子裡,他慢慢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的釘子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得多。終於有一天,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的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從籬笆上拔掉一根釘子。”日子一天天過去,最後,籬笆上的釘子被全部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對他說:“兒子,你做的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孔吧,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原來的樣子了。就像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會在他心裡留下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是啊!我們每個人都能控制好的自己脾氣嗎?那一個個釘孔就像一把刀子插在身體裡,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癒合了。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

我的心在顫抖,我們給家人和孩子又釘了多少釘孔呢?壞脾氣真是一柄雙刃劍,它在傷害別人的時候,同時也在傷害了自己。

讀《哈佛家訓》有感4

從七月開始,我將大部分的空閒時間都用來讀《哈佛家訓》,至昨天終於讀完這本七十多萬字的大書。

讀完《哈佛家訓》,感慨萬千之餘,當然是受益匪淺。剛翻開第一頁,便吸引著你不斷地讀下去,越讀越有感觸。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聯絡自身,進行思考。有時候,雖只是一兩個簡單的例子,卻同樣讓你感慨萬分,甚至鼻子發酸,眼淚欲流。

雖然這是一本寫給學生的專著,但我覺得任何一個想進步的人讀了都會有所收穫。在這“活到老,學到老”成為一種趨勢的今天,相信仔細閱讀這本書,都會讓我們產生一種如夢初醒、信心倍增的感覺。

這本書的內容分為五篇:第一篇,百年哈佛教給學生的人生哲學;第二篇,百年哈佛教給學生的優秀品質;第三篇,百年哈佛教給學生的傑出本領;第四篇,百年哈佛教學生克服的人性弱點;第五篇,哈佛家訓金典。

無論是哪一篇,只要細細去讀,相信都會讓你有所感觸。自己在讀的過程中,就明顯感覺到了這一點。雖然是寫給學生的書,但書中任何一條道理在我們身上同樣適用。比如說,對於時間的利用,不論你珍惜還是浪費,時間都在一分一秒的過去。時間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它不會因某個人身份尊卑有所傾斜,也不因誰的好惡有所耽擱。

同時,在讀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審視自己。想一想平日的所做所為,真的做到盡力了嗎?比如說,工作中真的確立了明確的目標嗎?在面對困難的時候,真的迎難而上了嗎?面對諸多誘惑,是否真的無動於衷呢?

有的人可能會反駁了,照你這麼說,我們真是一無是處了。我之所以寫下讀後感,更多地不是要把這本書的諸多觀點拿出來與人分享,而是想表達這樣一種觀點:這本書就好比一面鏡子,它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時,它也是一本勵志好書,讀後內心中就好像擁有了無窮力量,督促我們把一些事情做得更好。

比如說,在學習方面,往往正是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缺少足夠的動力去好好學習。在讀的過程中,看了許多人,甚至是一些身體殘缺的人,通過不斷地學習,取得了讓許多健康人都汗顏的成就。這時候,我們就會意識到,其實並不是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只是我們缺少一種為成功堅持不懈、努力拼搏的毅力。

我一直認為自己心思從容,但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卻是缺乏目標。許多事情,只想著順其自然地做好就可以,完全沒有挑戰自己的勇氣。

思索著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彌補一下人生沒有奮鬥目標的缺憾。當下的年齡,當下的時代,當下的條件,這並不是什麼奢望。有了目標,接下來的人生就會更多彩一些,當然付出也要多一些。但我相信,這樣的付出一定是值得的。

掩卷深思,要考慮的事情真的不少。雖然是囫圇吞棗般讀完了這本書,但如同給自己洗了一次大腦。對自身而言,力爭將自己的潛能更好地發掘一下,改變不良的工作態度;對孩子而言,希望自己能夠克服掉身上存在的諸多毛病,給孩子樹立更好的榜樣,讓他也能在自己的人生征程中奮馬揚鞭,越戰越勇;對家庭而言,明確了主次矛盾,懂得了給予與付出的意義,相信會更好地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一次閱讀,一次洗禮;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分反思,一分責任;一次感動,一種抉擇。

讀《哈佛家訓》有感5

當那個小男孩不遺餘力地去報恩時,他的形象變得無比高大。那份從容、鎮定也許是神靈才有的境界。

作為一名教師,我感到汗顏,面對我的每一名學生,我是否做到了關心每一個人。那些被我厭煩、忽略的學生就像那些奄奄一息的小魚,而當我從他們身邊無視地走過時,那份痛也許比面臨死亡更讓他們心碎。

“哀莫大於心死”,從前我不太明白現在我才頓悟。關注每一個學生絕不能成為一句空話,一個班級的學生成績分很多層次,我們絕不能只關注學習好的學生,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更需要你的關注。從他們的學生習慣、生活習慣、心理狀態入手,找出影響他們學習的因素,對症下藥,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不能馬上換成理想的分數,但對他們的一生都會有莫大的幫助的。

有人會訴苦了,那麼多學生,如何就會得來。不要抱怨,從今天開始,每天有一個計劃:觀察某些同學,找某些同學談心,及時和家長溝通。如果天天只是抱怨,窮報一生,你也不會有所建樹的。

有人會說:“有這個必要嗎?關注成績好的學生你會有收穫,關注那些學習不好的同學,又有誰能看得見?”面對生命,本就是眾生平等,又怎能有高低貴賤之分呢?我們要做的無非就是無愧於自己的良心罷了。

雄鷹搏擊蒼穹,只為成就共偉大;醫生救死扶傷,只為深知生命的可貴;教師教書育人,只為賦予學生生存的空間。只要人人託舉一顆無私無畏的關心,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讀《哈佛家訓》有感6

假期中,我讀了一本好書,這本書就是《哈佛家訓》!

有一次,去逛書店時,不留意間看到了《哈佛家訓》,當時還以為和其他一些打著哈佛耀眼的招牌吸引眼球的書一樣,只不過是商業炒作的一種噱頭而已,但當我仔細看了以後,我發現自己大錯特錯,這本書可以說篇篇精彩,字字有道,於是我迫不及待的買了下來!

回家後,我急切的打開了書,趕緊來看裡面的內容。裡面的內容可謂是豐富極了!每個道理後面都會跟一個小故事,讓人們很容易的就會記住這個道理,而且使人愛不釋手那!

我來給大家說一個在《哈佛家訓》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和道理吧!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擺脫懶惰的糾纏”這一小章節。這裡面有一個小故事,相信人們也應該聽過,講的是:有一位母親要出遠門,給懶惰的兒子脖子上套上一張極大的餅。10天之後,她回到家後,發現兒子已經死了。為什麼呢?因為她的兒子只吃了嘴邊的那一塊,而懶得動一下將脖頸後的餅轉過來。

聽了這個故事後,有人會問我問什麼會喜歡這個故事。我想告訴大家,因為我可以說是一個十分懶惰的人,家裡打掃衛生時,我總想辦法逃避,不願意去幹,有時連學習拿筆這種事情都懶的去做,但是,這又有什麼好處那?反過來這些事物會再給你顏色看!因為懶惰是人的一種劣根性,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舒適,比如:能站著拿的東西絕對不會跳起來,能坐著拿的東西絕對不會站起來,能躺著拿的東西絕對不會坐起來。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要改變它呢?富蘭克林曾說過一句話:“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體力;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這句話說的太對了,要是長時間不用就會生鏽,則大腦長時間不用也會生鏽,但這個生鏽和鑰匙的生鏽是不一樣的,如果大腦長時間不用,就會像被封鎖起來了一樣,不像原來一般好使了,所以我們要勤動腦筋才可以!

一個人如果想戰勝懶惰,勤勞則是唯一的辦法。對個人而言,勤勞不僅是創造財富的根本手段,而且是防止被舒適軟化,消磨精神活力的“防護堤”。一旦養成勤勞的習慣,往往會擁有一份穩定的愉快心情。因為他專注,意念與行為協調歸一,所以惡劣情緒便沒有潛入的機會,更沒有盤踞的空間。一個進入勤勞狀態的人,心中就不會有長久駐足的懶惰。所以,克服懶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是自己忙碌起來!

這本書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大道理來等著我們來將它閱讀。比如:告訴你人生的價值;告訴你愛是什麼;告訴你怎樣成功;告訴你優秀的品質……

同學們,你們有時間的時候,可以找來這一本書,仔細地品讀一番,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讀《哈佛家訓》有感7

教育孩子正要像《哈弗家訓》中黑奴的女兒一樣勇敢,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黑奴的女兒媽媽要她像莊園的克勞德要5毛錢,克勞德十分凶惡的讓她滾出去,可是她沒有出去,女孩說她媽媽說克勞德應該給她們5毛錢,這個小女孩激怒了莊園的主人,他拿起木棍想要打她,可是女孩沒有懼意,最後小女孩還是拿到了她們該得的5毛錢。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你心中毫無畏懼,那麼,本會讓你畏懼的東西,就會反過來畏懼你——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困難。只要你想成就一件事,只要你足夠執著,你就能變得無畏,就敢於勇往直前。故事雖然簡短,但其中蘊含的道理還需要我們細細品味,人生就是這樣在困難面前我們不要懼怕,困難並不會因為我們懼怕而不存在,只要我們正對困難,迎困難而上,相信任何困難都不存在,我們要擁有一顆無畏的心,只要是正確的方向就勇往直前。

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我們要讓自己變的強大,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那些困難就將變的很渺小,做一個勇往直前的少年吧!

讀《哈佛家訓》有感8

哈佛大學先後培養了7位總統,3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這些傑出的人物,曾經對美國和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還在繼續產生深遠的影響。哈佛靠什麼打造了這些巨人?他們的教育中有什麼深藏未露的祕密?

我讀了之後才明白這些問題。就拿《樹虎為什麼滅絕》這一篇文章,講了樹虎、北極鼠、沙龍兔這些動物很善良,但人們卻利用它們的善良,大量設陷阱,捕殺它們,最終都滅絕了。樹虎十分團結,一隻樹虎被樹膠粘住,整個群體都輪流給它餵食,可人們卻利用這一點,粘住一隻樹虎,從而逮到了整群樹虎;北極鼠在被逮住後,其它北極鼠輪流給它餵食,也被逮住了;沙龍兔經常一起去跟隨首領去找水喝,人們就利用這一點,設假水源,狠心地看著它們因喝不到水而渴死……人們這不叫聰明而叫貪婪。動物的善良與奉獻精神,讓人類感動。而人類的殘忍,卻讓人類自己膽寒。據世界動物組織的調查表明,許多動物,如此善良、如此獻身的精神,正是它們繁衍的需要。這種善良與獻身,是它們代代相傳,永遠生存下去的基礎。世上沒有任何天敵能夠戰勝善良,只有人類做著滅絕善良的事。人們什麼時候才會覺醒呀!

我喜歡《哈佛家訓Ⅲ》,這會告訴你品性是站立生命的基石;夢想是裝點歲月的風景;真愛是永恆不息的心跳;成功是奮鬥人生的酒杯……希望同學們閱讀《哈佛家訓Ⅲ》,你也會認識生命!

讀《哈佛家訓》有感9

《哈佛家訓二》讓人想到哈佛大學。是,它就是來自一位哈佛博士的家教課本。哈佛大學是全世界鼎鼎有名的一所大學,我也夢想走進這所名校。這所大學為什麼這麼舉世瞻目?因為它先後培養了7位總統,3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裡面有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這些傑出的人物,曾經對美國和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還在繼續生產深遠的影響。哈佛靠什麼打造了這些巨人?他們的教育中有什麼深藏未露的祕密?

在寒假,我讀了《哈佛家訓二》這本書,其中有一篇讓我最難忘《從哈倫德到肯德基》。哈倫德是肯德基的開創者,是一位開創事業欣欣向榮的一位人,他不是第一次成功,而是經歷了許多的風雨,持之以恆的毅力,讓他在88歲高齡時成功了。

在5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14歲就輟學。然後在農場幹雜貨,但並不開心。他當過電車售票活,也很不成功。在16歲時參了軍,軍旅生活讓他痛恨無比,服役期滿了後,就去了阿拉巴馬州,開鐵匠鋪,不久就倒閉了,然後在鐵路公司當了機車司爐工,娶了妻子,在得知他妻子懷孕當天,他就被解僱了,他的妻子趁他去找工作時,把所有的財產都帶走了。哈倫德沒有放棄,他又賣保險,賣輪胎,經營一條渡船,開加油站,結果都失敗了。哈倫德又做過很多事情,結果都半途而廢。

眼看一輩子就要過去了,但哈倫德一無所有,到了退休時,郵遞員送給他第一份社會保險,他拿著這105美元的支票,開了一家快餐店,當時他65歲,到了88歲的高齡時,他終於大獲成功,那家快餐店就是人人知曉的肯德基。

哈倫德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不甘於到退休的時候還一事無成;但哈倫德有跟我們大多數人不一樣,一次次的挫敗,再加上65歲的年紀並沒有成功,他沒有放棄繼續努力的理由。

產生一個新念頭,就會產生一個新希望,在人生的舞臺上,擊球的機會是自己給的,打不打取決於你的行動,而不是你的年齡。

當失敗打不倒我們的時候,失敗就變成了成功。

讀《哈佛家訓》有感10

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哈佛大學吧!那是美國最著名的大學。從中,走出了多少名諾貝爾獲獎者,多少成功的企業家……

我有一本【哈佛家訓】,是哈佛大學中的一位學生編寫的,裡面有300多個真實的故事,每個故事都使我受益匪淺!在此,我就說說其中的一個故事吧――[爬上塔頂尖的人]。

“那是一個下午,一個學院的學生們去夏令營,中途,路過了一個高頂,許多學生都想去嘗試爬上塔頂,可是在這些學生們中,有些人看了看塔,望而卻步;有些人本自信滿滿的爬塔,可後來聽見別人的談話畏懼地退了下來:“那塔很高,不小心掉下來會不會殘廢啊?”……最後,爬到塔頂的人只有一個。他,是一個聾子。”

看了這個小故事,我立刻陷入深思:“聾子?為什麼是聾子?”思量許久:“因為聾子聽不到別人的談話,不會膽怯,不會畏懼,他只會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啊!是呀,在人生的道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這些困難我們本都能克服的,可就是因聽見別人的那些無聊的、幼稚的那些“好難呀!”“我做不到!”“他好厲害呀!”等語言使我們還沒做就喪失了信心,膽怯了,退縮了。這時,我們就應該選擇做一個聾子,永遠保持著:別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我相信自己:我能行的!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卻都是選擇做一個耳朵清亮的人,別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因此錯過了許許多多的好機會。

記得那一次圍比賽,我很成功,七盤棋全贏了,並贏了許多“高手”,當別人問我成功心得時,我淡淡地說:“當我下棋時,我全身心地投入任憑別人說什麼,我充耳不聞,只是認真的下好自己的棋。”是的,我選擇做了一個聾子,我沒有聽別人的議論、評價。我始終堅持著:別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我相信自己:我能行的!所以,我成功了。

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讀《哈佛家訓》有感11

品質是立人之本——讀《哈佛家訓》有感

今天,我和女兒一起看了《哈佛家訓》的第八章《優秀品質,讓孩子閃爍一生的碩大光環》。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感慨萬千。“品質是立人之本”這句話真是千真萬確的,一個人來到這個社會,首先要學會“做人”,其次才要學“做學問”。在生活中,我們時常發現,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過於注重培養孩子的技能,卻忽視了孩子的品行教育,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學習很優秀,能力很突出,但是在品行上可能有些問題,當他長大進入社會時往往與社會格格不入,讓其他人無法接受,在社會上也無法立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由於孩子還處於一個缺乏足夠判斷力的年齡,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全盤接受了家長的一些說話、做人處事方式方法,很多孩子在不經意間學會了父母的一些壞的習慣或者品質,等到我們發現時,為時晚矣。所以孩子就像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從他們那可以看到我們的言行習慣,因此我們作為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平時多注意改掉自己的一些壞習慣、品質,及時擦掉鏡子上的汙點,與孩子一起成長,與孩子共同進步。特別是作為一個母親,平時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長、接觸多,更要不斷地完善自身的人格修養,有一個平和、淡定、寬容的心態,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人品出眾的孩子。

有人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窗外,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潮溼的空氣裡瀰漫著雨水與泥土的混合味道,牆角的那一朵薔薇花依然不肯低下自己的頭,是倔犟,抑或是想把握到這個世界的機會,不想過於調謝,不想還未展現自己的美麗就已消失,對於無可奈何和默默承受,它寧願選擇爭取。它聞到了夏的氣息,對著天空,那是它在感謝,感謝大自然允許它能夠生存下來,一睹這世界的風采。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十六世紀,一群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士,去北海新大陸尋找宗教自由,在海上經歷兩個月後,終於在一個小島上登陸。在那個冬天,半數以上的人們都死於飢餓、傳染病,而生活下來的人並沒有怨天尤人,他們在第一個春天開始播種,為了能夠繼續活下去,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祁禱上帝的保佑,並期盼豐收的到來,最後,他們成功了,他們感激上帝的恩惠,這就是美國感恩節的由來。這個節日承滿了他們對生活的感激,他們懂得感恩,並在成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如果這群人在海上癲簸時就埋怨生活,對生活充滿絕望,他們如何能生存下來?所以說,我們應該正視人生,感悟人生,感恩,既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處世的方法。不要輕言放棄,不要埋怨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每個人都應該珍惜,都應該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不驕縱,不輕浮,對生活充滿了感恩從古至今,我欽佩孔明先生,不單是因為他的絕世無雙的智慧,我更欣賞的是他對劉備的鞠躬盡瘁,當初孔明先生僅僅只是隆中的一介草民,劉備卻三顧茅廬,將臥龍請出,劉備雖是一名仁君,可如果沒有諸葛先生,怎能說能達到如此的成就,孔明先生有一顆感恩的心,他感謝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我認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孔明先生最大的亮點,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哪一位偉人不懂得感恩?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別人對他的好,那麼他如何能取得別是對他的信任,如何能在如今的社會存活,如何能取的成功?經歷過十六個春秋,我收穫了父母對我的呵護,老師對我的教導,朋友對我的信任,雖然生活充滿的種種挫折,但是我堅信,我是幸運的,我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報負,但是我卻希望身邊每個人都能快樂,農夫與蛇的故事,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而如今的社會中,類似於這種現象不在少數,在現在這個物質氾濫的時代,我們是否應該要喚回人性最本質的東西—感恩?如果科技不斷進步,但是卻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那麼,這個世界,又有何意義?所以,我們應該笑著面對生活,而生活這面鏡子,也會映出你的笑臉。

讀《哈佛家訓》有感12

今年寒假,我讀了《哈佛家訓》,我對其中的“拔出心靈上的釘子”深有體會。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小男孩非常愛發脾氣。一天,父親給了他一包釘子,讓他發一次脾氣,就釘上一顆釘子。第一天他就釘了37顆釘子。

後來,他慢慢的不愛發脾氣了,他的父親讓他只要不發一次脾氣就拔掉一顆釘子,經過一段時間,他終於拔掉了所有的釘子,這時父親對他說:“你雖然拔掉了所有的釘子,但是,你看柵欄上,那些釘子孔,不就像在人家心靈上的釘子嗎?”

在生活中,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我有時候會跟媽媽大吼大叫,當時我就沒有想到,因為我的生氣,而會給別人造成合不上的傷口。

正如奧維德所說:“征服自己的感情和憤怒,就能征服一切"。我們遇到事情不能光顧著發脾氣,應該冷靜的對待任何事情,不能慌張。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幸福。

讀《哈佛家訓》有感13

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愛可以激發隱藏的潛能。愛之花盛開的地方,生命之花便能欣欣向榮。

——題記

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莫過於父母之愛,我們始終是父母心中最重要的。這篇講的是:

有一個婦女在快要到家時,習慣的看了4樓自家的陽臺,兒子正在期待著媽媽回家,當看到媽媽時兒子開始揮手,媽媽也有意地招手,突然意識到這可能有危險,但可能已經晚了,兒子身體失去平衡而掉了下來。而這個媽媽不知為什麼會跑的那麼快,在那麼短的時間內,那麼長的距離竟接住了孩子,按當時的速度應該打破了百米世界紀錄。而在當用同樣重量的物品做實驗,無論誰也接不住,甚至那個媽媽也沒有那樣的速度了。

由此可以得出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它可以創造奇蹟。因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無可預料的潛能,這種潛能平時是不會體現出來,它只是隱藏在身體中。但當有危險時刻來臨時,他就會爆發出來,而愛就是其中的一種,它絕對可以創造出奇蹟。

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顧危險而挺身而出,這種愛中不摻雜一絲雜質。我們應該向父母的偉大而無私的愛而頂禮膜拜。在我們心頭,要永遠記住他們的恩情,用一顆熾熱的心去回報他們。

不只是人們的父母有愛,動物的父母也有對子女的愛。

有一隻母鼠生下了一窩小老鼠,但是不幸的事情降臨了,在母鼠的身上長了一個腫瘤,這個腫瘤每天都會吸收營養長大,但小老鼠們又在哺乳期,也需要母鼠來餵養。於是母鼠每天忍痛吃掉腫瘤來哺乳小老鼠,它直到小老鼠們能夠自立的那一天死去了。

父母的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因為她從來不要求回報,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牽掛。文中母鼠因不放下自己的孩子而想盡辦法讓自己撐到小老鼠們能夠自立的那一天,最後才不忍離去。這隻母鼠原來是專家們用來做試驗的,但生病後的母鼠竟能奇蹟般的撐了這麼多天,誰都為它頑強的生命力而讚歎,但能讓母鼠活下來是因為愛的力量,因為母鼠愛它的孩子。

這邊是愛偉大的力量,它可以讓任何人任何動物創造出奇蹟,創造出不可思議的結果。

讀《哈佛家訓》有感14

如果我們從小就知道,做好任何事情都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那麼我們就不會害怕困難,就不會在遇到挫折時,而輕易地放棄。聯想起平常做課後練習時,如果遇到比較難的題目,我不是棄之不理,就是隨便填上一個答案來糊弄了事,自己經常是得過且過,自欺欺人。我不由得非常慚愧。

《哈佛家訓》是一本適宜我們任何一個人閱讀的書,它的每一篇故事給我們帶來了透徹心靈的感悟。我要讓《哈佛家訓》時時刻刻地鞭策著我,除了學好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加強思想品德上的鍛鍊,成為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哈佛家訓》這本書,看了一個故事就讓我永生難忘。它裡面有幾百幾千個哲學故事,在這些中,有一個故事讓我記憶深刻。

讀《哈佛家訓》有感15

讀《哈佛家訓》有感作文而這個雨天,我卻什麼也不敢想,頭上還沾這粒粒水珠,真想雨水可以沖淡這幾天的回憶?

故事是講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一次發脾氣或者跟別人吵架後,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釘子。第一天,男孩釘了37跟釘子。以後的日子裡,他慢慢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的釘子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定釘子要容易的多。終於有一天,一跟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從籬笆上拔調一跟釘子。”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最後,籬笆上的釘子全部拔光了。然而孩子沒想到的是,籬笆上的釘空,卻孤零零的掛在籬笆上,這些洞已經永遠不可能恢復原來的樣子了。最後爸爸告訴兒子“就像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會在她心裡留下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看到這裡,我震撼了。我彷彿看見歷歷在目的釘空。我想起,每一次向孩子發完脾氣,總要向孩子再說上幾句,“本來我可以不急的,是你(孩子)不聽話。”記得在女兒學齡前的時候,有一次,我又嚮往常一樣因為女兒不認真練琴對她大發雷霆,工作的壓力、生活的辛勞,使我不能控制自己,歇斯底里大喊著,指著她大聲的呵斥著。發洩完,我發現孩子驚恐的蜷縮在一旁,無助的淚水像斷線一樣流下來,我的心突然一陣緊縮,抱過孩子說:“對不起,媽媽錯了”。孩子看了我一眼,那麼幼小的她居然幽幽的嘆了一口氣說:“算了,每一次你發完脾氣就這樣。”我當時還被她的話逗笑了。我以為孩子懂事了,就如釋重負的繼續作家務。今天我看到這篇文章,才突然感到那籬笆上的釘空是何等的醒目。壞脾氣真像一把雙刃劍,她在傷害別人的同事,也在傷害自己。

這本書原是我教育孩子用的,我也向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一樣,總認為孩子應當這樣或是那樣做,我們自己卻是背道而馳。我聯想到,家庭中自己的自以為是,給愛人、孩子多少釘空。工作,朋友交往中,我也一貫以自己直來直去,不掩飾而自豪。有時工作緊張、心情不好的時候,都痛快淋漓的發洩,這些又給我的同事、朋友留下多少釘空呢。同事、朋友、家人都是我生命中的財富。他們總是隨時傾聽我的憂傷、委屈和不滿,而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我卻放縱自己的情緒,傷害是會留下痕跡的。

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修養的一個方面也體現在情緒的控制、對他人的理解和善待。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應當用陽光的笑臉和心態去面對,生活也會對我們充滿笑臉和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