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克己復禮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1.61W)

克己復禮是儒家達到仁的境界的修養方法。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克己復禮教學設計,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克己復禮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禮”和“仁”的含義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3.背誦重點章節(12。1,3。1,16。2,13。3)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實詞虛詞以及謂語前置的作用,瞭解孔子仁禮的闡述。

教學難點:

通過賞析孔子的問答,理解“禮”與“仁”的關係,思考“禮”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安排:

三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解題]

克己復禮:克,約束,剋制 復,迴歸 禮,用以區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儀式。(主要指周禮)

1、重點詞語(實詞、虛詞)

克:剋制 復:迴歸 一日:一旦,表示假設,有一天

歸:讚許 由:依靠 非禮:不符合禮

事:做,從事 監:通“鑑”,借鑑 鬱郁:文彩豐富的樣子

文:完美 謂:評論

2、句式特點:

(1)克己復禮為仁:判斷句

(2)八佾舞於庭:狀語後置

(3)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吾衰甚矣也 吾不復夢見周公久矣

主謂倒裝[謂語前置],用來強調前置的謂語部分,突出“甚矣”、“久矣”。

反映出孔子對周禮的夢寐以求、無限思慕。也反映出孔子在年老體衰和四處碰壁後的悲涼心情,體現了孔子的感嘆之深,

3、克己復禮的觀點孔子在第一章就開篇提出,請找出能反映這個觀點的兩句話:

(1)克己復禮是為仁

(2)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這一章孔子論述了“仁”和“禮”的關係:

克己復禮就是“仁”的內涵,“禮”是“仁”的目標和外現。要義是“克己復禮”。

4、孔子要回歸的是什麼禮呢?那裡看出來?

推崇周禮

“周鑑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錢穆先生:“孔子為中國儒學傳統之大宗,而孔子平生為學,其最所尊仰者,實為周公。

周公是中國古代的“聖人”之一,孔子自稱他繼承了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來的道統,肩負著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這句話,表明了孔子對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對周禮的崇拜和擁護。

5、孔子認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實又“禮崩樂壞”。禮崩樂壞:古代的規則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

那麼春秋末期的禮樂崩壞右哪些例子?

……

(1)(大夫)八佾舞於庭

(2)觚不觚

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則非觚也。舉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則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職,則為虛位。”

[小結]

孔子首先提出“克己復禮是為仁”的主張,提出實踐仁德的細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認為周禮是最傳統的禮樂思想。

對當前禮樂崩壞的現狀表示了深切的關注和不滿。

第二教時

一.複習提問

(1)孔子在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克己復禮為仁

(2)孔子要恢復的是什麼禮?

周禮

(3)孔子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出要恢復周禮的?請具體說明。

在當時禮崩樂壞的現實下提出的,具體例子:(季氏)八佾舞於庭;觚不觚。

二.翻譯6—10章,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孔子在禮崩樂壞的現實中提出了要恢復周禮的主張,那麼周禮到底有哪些內涵?請看後面6—10章。

1.第六章的重點詞語

有道:政治清明 自……出:由……發出命令 希:通“稀”,少

蓋:大概 陪臣:重臣,隔了一層的臣子 執國命:掌握國家的命運

庶人:老百姓 不議:不非議朝政(指政治清明瞭)

2、探討:這一章孔子認為禮的首要條件是什麼?

天下有道。

3、第七章的.重點詞語

奚:哪一個,什麼。疑問代詞 先:把……放在前面,先做。

正名:糾正名分(與禮樂制度向違背的各種名分)

奚其正:正名幹什麼?其,語氣助詞,表反問 闕如:空缺,保持沉默。

中:適當 錯:通“措”,放置 名(之):給名分

無所苟:沒有什麼馬虎。苟,馬虎 而已:(才)罷了

四個句子:

(1)子將奚先:子將先奚,賓語前置。

(2)有是哉,子之迂也:謂語前置,強調孔子迂腐之深。

(3)奚其正:其正奚,賓語前置。其,語氣助詞,表反問

(4)野哉,由也:謂語前置,強調子路粗野之深,表達了孔子對子路不認可正名強烈的不滿和批評。

朗讀這一章。在這一章中孔子認為禮的含義是什麼?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正名

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4、讀第八章的重點詞語

君君:君有君道,第一個“君”,名詞,君主;第二個“君”,動詞,守君道,有君道

(同下面的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信:誠然,這裡表示假設 雖:即使 諸:“之乎”,它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5、第九章的重點詞語

孝弟:孝敬父母,敬愛兄長。 弟,同“悌”,敬愛兄長 犯上:冒犯長官

鮮:少 務:致力,從事 本:根本 道:原則

兩個句子:

(1)未之有也: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情況。賓語前置

(2)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悌,大概是仁的根本。判斷句,其……與,大概……吧,表揣測。

朗讀這一章。在這一章中提出復禮應該怎麼做?

孝弟

6、第十章的重點詞語並解釋。

色:在侍奉父母時保持敬愛和悅的神色 弟子:為人弟,為人子

服其勞:盡力效勞。服,做,從事 先生:年長者 饌:吃喝

曾:竟 以為:把……作為

一個句子:

曾是以為孝乎:曾以是為孝乎。賓語前置。

朗讀這一章。在這一章中提出復禮的內涵是什麼?

保持敬愛和悅的神色

三.歸納

這五章語錄闡述了恢復周禮的內涵,主要有:天下要有道、要正名、要各司其道、要孝弟、要保持進該和悅的神色。

第三教時

[討論][

(1)孔子要克己復禮,恢復周禮,為什麼?

當時社會禮崩樂壞,而周禮鑑於二代,鬱郁而文,能起到規範社會的作用。

(2)孔子理想中的社會秩序是什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這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會秩序的最高境界,這實際就是周禮所規定的奴隸主貴族等級制度和以貴族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制。

(3)請翻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考:宋代儒學說克己復禮就是“明天理,滅人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綱”,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麼不同?

孔子講君臣父子關係是確實強調了臣下和子女的義務,強調了臣下對君主的忠誠,子女對父母的孝敬。但是孔子同樣也強調了君主、父母的義務:君要行君道,父要有父道。但是後世為了鞏固封建專制,片面強調了君權和父權,這種極端化的主張把封建專制推向了極致。

主要是宋代開始的。

[分析課文]

1.朗讀第10章,解釋重點詞語

色:侍奉父母時應該保持的敬愛和悅的神色 弟子:即子弟。為人弟、為人子的年輕人

先生:年長者 饌:吃喝 曾:竟

曾是以為孝乎:賓語前置,曾以是為孝乎,竟把這也當作孝麼?

喪:喪期 已:太,表程度深 為禮、為樂:習禮奏樂

壞:譭棄,破壞 崩:廢弛 沒、升:指穀物吃盡或穀物登場

期:期年,週年 已:停止 衣:動詞,穿

女:汝,你 旨:美味的食物,名詞 甘:動詞,覺得甜蜜

樂:音樂,名詞、快樂,形容詞 免:離開

2、重點句子

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狀語後置,子生三年,然後於父母之懷免。

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判斷句。

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狀語後置,予也於其父母有三年之愛乎

3.這兩則文字,孔子提出了為孝的兩個主張:

(1)色,有事時子女為父母效勞,有酒食時讓父母吃食,這並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能在父母面前始終保持敬愛和悅的神色。

(2)守喪三年。

4.對於守喪三年,孔子和宰我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辯,結合這則文字,你認為宰我是怎樣一個人?對於守喪這個問題,你是怎麼看的?

[參考答案]

宰我:不注重表面形式;他敢於對師長提出自己的建議,思維活躍,好學深思,是一個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的人。

守喪三年:[之一]不贊成。因為真正的懷念應該永載人的內心,有時候流於形式的東西常常表示人將要遺忘;再說盡孝道更應該在人活著的時候。

[之二]贊成。父母撫養子女辛勤付出何止三年,從懷胎十月,到哺育週年,再到上學求知,父母的付出可謂多矣,我們守喪三年完全應該;雖然人死無魂,但是我們只求安心。

5.最後兩章。

雲:(1)助詞,表強調;(2)說 而:如果,表假設

如……何:固定句式,對……怎麼樣,怎樣對……

三.歸納

這個專題中孔子的語錄重點闡述了“禮”,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從國家大局看,要有道、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從個人來看要孝悌,色,守喪三年。

課文只是節選,我們對孔子的“禮治”思想也只是海的點滴,對孔子的許多評點也都是就事論事和管中窺豹。總之,孔子的禮治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們窮一輩子的時間去理解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