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要相信孩子》讀後感

校園 閱讀(7.56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要相信孩子》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要相信孩子》讀後感

《要相信孩子》讀後感1

前幾天,我閱讀了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要相信孩子》這本書。讀過之後我再次深刻理解了“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感悟到許多東西。“每對孩子進行一次批評,實際上就是讓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壞孩子、惡劣的孩子、十分討人嫌的孩子的印象。”每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總是覺得內心無比慚愧,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這樣的事情不知發生了多少次?“教師之所以對個別學生無能為力,其原因並不在於學生是不可救藥的,而在於我們的方法是錯誤的。”從我們的角度越認為自己對某個學生的看法十分不足,恰如其分,就越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創傷,越會使孩子感到走投無路,無所適從,越會使本來缺乏經驗的孩子今後的行動更冒失,更輕率。

蘇霍姆林斯基在全書中始終以鮮明、生動的事例向我們詮釋這一“要相信孩子”這個鮮明主題。我覺得作為教師必須從如下幾個方面來改進自己的工作:

首先我們要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關心孩子,不僅要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而且還要學會用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來生活,把他們的憂傷、焦慮和為之激動的事情統統裝在自己的心裡,對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和所提的每一個意見都應該慎重從事,考慮再三。在教育中,首先要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年級的孩子,如果他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實際表現壞,他的自尊心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相反的,如果孩子不僅知道而且體會到老師對他個人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讚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走進孩子們心靈,理解孩子們,處理孩子們的問題時,我們應讓自己站在孩子們的角度想問題,用自己的誠心去碰撞另一顆心。

其次我們要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流。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弱點:有的習慣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有的喜歡在課堂上說話;有的怕困難不願自己獨立解答習題而願去抄別人的,等等。他們似乎是從幹壞事中尋找樂趣。也許是我們之間的溝通太少了,也許他們正渴望得到我們的關注,也許他們正想開啟自己的心扉。孩子的心是敏感的,這顆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東西,任何一個孩子在內心深處,都是嚮往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渴望能被大家認可,都渴望著其他人讚賞的目光。在瞭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時候,不應傷害他們心靈深處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讀後感·有時,我們會因為一個孩子的一次的錯誤而給他貼上壞孩子的標籤,結果這個孩子就真的一步步向更壞發展。一生中從未犯過錯誤的人是很難找到的,何況一個孩子呢?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想,只要我們有博大的胸襟和一顆慈愛寬容的心,謹言慎行,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寬容每一個學生的優劣、長短,相信他們一定會從幼稚走向成熟,成為一個身心都很健康的,社會的有用之才!

《要相信孩子》讀後感2

《要相信孩子》是蘇霍姆林斯基25年的教育工作的經驗總結,他提出了一條永遠的教育真理,就是:要相信孩子。書中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事例,把讀者帶進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要相信孩子”的教育力量,並從書中得到啟發而又有所共鳴。以下談談我看完本書後的一些體會與啟發:

  一、重視集體的威力。

書中寫道:“如果一個集體具有良好的道德風尚,並以此為驕傲,那麼這個集體裡的孩子也會自覺地努力爭取在各方面都表現良好。”蘇霍姆林斯基舉例女生莉達剛開始不懂收拾學習用具以及馬虎的學習態度影響了班級榮譽,但其他同學對她的行為卻無動於衷、不聞不問的,缺乏了集體榮譽感。後來經過女教師的一些教育策略,改變了其他同學的看法和做法,讓他們有了集體榮譽感,使得莉達改變了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習慣,也讓這個班級在每天的比賽中都獲得第一名。

在平時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本人也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如在剛結束的學校第十六屆校運會中,我班同學都表現出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運動員在賽場上努力拼搏、為班級爭榮譽;觀眾在臺下遵守紀律、互幫互助、講文明、講衛生、積極投稿,每一次都堅持到比賽結束後才離場,大家都為班級榮譽做出了努力。這些都是平時重視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的體現。

  二、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長。

本章節中,蘇霍姆林斯基通過例子說明了一個問題:“即我們必須仔細地觀察、研究每一個學生,發掘他們身上根本的東西,讓他們在校門內就能長上翅膀,準備飛翔。”即使是我們所教育的物件身心存在缺陷,但他們也各有各的個性,各有各的特長。我們要善於學會發現,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然後進行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獲得成功。我校每週一早上的“激發潛能、炫我風采”活動,為孩子們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發掘學生閃光點的舞臺。因為,我們的孩子不僅需要關愛,更需要賞識。

小恩是我們班這個學期來的插班生。該生剛來我班時,很不適應集體生活。她不會主動跟人打招呼、喜歡長得好的異性、喜歡咬人、不喜歡的科目不願意去上課、對老師的批評聽不進去、我行我素。通過家訪,與家長的溝通,我對該生的脾氣、性格、愛好等方面情況有了很充分的瞭解。她在認字、數學、生活自理等方面都比同班同學要強。該生很喜歡得到紅花的獎賞,我讓她早讀進行帶讀、上完家政課讓她洗鍋、讓她出黑板報等,及時表揚她取得的每一點進步,並獎紅花給她。現在,該生在思想和行為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變得有禮貌了、也能正確認識異性的關係了、能遵守紀律了等等,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

該書還有很多觀點我是比較認同和接受的,如:不要輕易懲罰孩子、教育學生學會關心他人等,這些都值得我好好地去品讀。

讓我們永遠都保持一顆要相信孩子的心,做孩子的好朋友,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