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4篇)

校園 閱讀(8.72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4篇)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

2、觀察兩個原色調和之後產生的色彩變化,說出由兩原色調出的第三個顏色(間色)

3、能夠調出預想的色彩,並用它們塗抹成一幅繪畫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三原色調出三個間色

2、能否分別說出三個間色分別是由那兩個原色調出來的。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前準備: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範作。

教學過程:

一、 引導階段

因為三年級的學生對水彩顏色接觸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導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顏色。

1、師:同學們。你們用過水彩嗎?誰能說說水彩顏料有什作用? 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回答

2、師:水彩不但能幫我們畫畫,還能幫我們和更多的顏色交朋友呢!

二、 發展階段

1、認識三原色:

a. 出示定義。

問:在這麼多顏色當申,怎麼樣的顏色稱為原色?哪幾種顏色是原色?請大家先記住這麼一句話:不能由其他顏色調合成的顏色叫原色。(師貼出定義)。

b.觀看電腦課件。

師:哪幾種顏色不能由其他顏色調合成?下面大家來看一組畫面。聽聽顏色自己的聲音。(師擊鍵,播放設計製作好的電腦課件,一段擬人卡通畫面)。師:看了動畫鏡頭,知道幾種什麼色在說話?

(讓學生回答,說出紅、黃、藍。)

師:這三種色都說了句什麼?

(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合成)

c. 得出定義:我們知道,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合成的顏色是原色,紅、黃、藍不能由別的顏色調合成,那麼,紅、黃、藍就是原色。因為是三種顏色,所以我們稱它們為三原色。

2、認識三間色:

a.觀看幻燈,讓學生觀察三原色相加能否變化出別的顏色。

b.演示色輪,出示三色輪,分析三原色相加變化哪三種顏色。

問:色圈紅色和黃色重疊的部分是什麼色?

色圈黃色和藍色重疊的部分是什麼色?

色圈藍色和紅色重疊的部分是什麼色?

(讓學生細緻觀察後回答。)

師小結:用色塊表示。

紅+黃=橙

黃+藍=綠

藍+紅=紫

d.做實驗:通過實驗,"進一步證實三個公式。

師演示:為了證實三原色相加是否產生了橙、綠、紫,先從紅、黃兩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滲合,大家看看滲合後變成什麼色?(師邊說邊做)。生:橙色。

讓學生上臺繼續進行黃、藍相加,藍、紅相加,分別變為綠和紫的色水實驗。

師小結:通過色水實驗,我們進一步證實了這三個公式是正確的。說明了三原色相加會產生新的顏色橙、綠、紫。

e. 得出定義。

師:通過剛才的講解、實驗。我們發現這三種色裡面,不管哪」種色,都是由兩種原色相加產生的。根據這點,我們也給間色下定義。

生:(答)

師貼出間色定義 (用兩種原色調合成的顏色叫間色)。

3、做遊戲: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這個遊戲是這樣:黑板上三個公式,每個公式都少了一、兩種顏色。

師把這三個公式上少了的顏色,以"擊鼓傳色"的形式在同學間傳開,鼓聲停止時色塊穩誰芋另、";那位同學就把手中的色塊放在黑板上三個公式申適當位置。

老師擊鼓,為了公平可讓同學用紅領巾矇住眼晴。

同學傳色,師生共同做這補色遊戲。在玩申學,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4、師示範三原色調配三間色,,

師在預先繪製好的一色環圖上演示三間色的調配過程,邊調邊填。在色環上先填上三原色,在兩原色之間再依次填上三間色。

三、 課堂練習

1、用圓、方、三角形等幾何圖形,自·己·譯計排列組合,形成新圖形,分別用三原色和三間色進行填色練習。

2、作業要求:

可自己設計圖形填色。

調色時注意水份的掌握。

平塗著色。

3、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4、講評作業。

四、 看錄影結束教學

1、看課本第P11。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原色、間色的定義,也知道了哪幾種色是三原色,哪幾種色是主間色,我們還應該懂得三原色、三間色在日常生活申處處可見。如課本中:紅色的蘋果,黃色的香蕉,藍色的有海永、天空,綠色的荷葉、小草、樹葉等。

2、看錄影。

師:大家一起來觀看一組錄影,注意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見到原色、間色,師播放,生看。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看了剛才的錄影。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用自己的畫筆描繪美麗的人生。

五、收拾與整理

六、課後拓展

在課堂練習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做以下練習:繪出七色彩虹,繪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覺,表達心情,天氣,味道??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並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類似於萬花筒的圖案。

3、試著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色彩。

教學重難點:

1、能否表現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複製”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能否表現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準備:

一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範用的彩色紙,剪刀,繪畫筆。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引導階段

1、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後討論:萬花筒裡的“花”有什麼特點?

2、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3、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

4、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餘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並且圍繞一箇中心點對稱。

二、發展階段

1、我們要創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製作其餘五個“鏡子裡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2、然後思考用什麼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

3、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並且將它表現出來。

三、收拾與整理

學生應該已經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麼結束時只要再檢查一下週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四、課後拓展

在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面,海鷗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學生試著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圖案的形狀,表現它的繽紛。試著做一個萬花筒。

(第2課時)

一、複習就知識

二、學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萬花筒”的美麗圖案

四、學生練習

學生做作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及時輔導、糾正。

五、小結

學生展示作品,師生一起評說各幅作品設計巧妙的地方。

第三課 大人國與小人國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製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現方法是否有創意。

3、構圖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準備:一些玩具汽車、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與這些物品大小較匹配的景物圖片。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引導階段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1、同學們,你知道格列佛和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故事嗎?如果你能在想象中漂流,就一定會創作出更多的奇蹟。

請同學欣賞課件:《大人國與小人國》

2、提出問題:

(1)你們認為格列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2)你們想知道格列佛曾經有過哪些奇遇嗎?

(3)格列佛認為戰爭不是好事。為了阻止小人國與鄰國之間的戰爭,他用繩子將鄰國的戰船紮在一起,不讓他們航行。

(4)漸漸地,小人國的人們和格列佛成為了好朋友,有些人還敢在格列佛的頭髮裡玩捉迷藏的遊戲呢。

二、新授階段

1、 觀察、思考、感受:

a:出示幾組大與小比較的課件:讓學生說說你會有什麼感覺。

b:出示課件:有一個男孩還有一個女孩。想一想怎樣將其中的女孩變成巨人?互相說一說,巨人的哪些動態適合用橫構圖表現?哪些動態適合用豎構圖表現?

三、發展階段

1、 出示課件:假如你是一個巨人,遇到以下情況怎麼幫助小朋友解決?

(以小組合作方式討論)

(1)朋友們到一個神祕的大森林裡去旅行,會遇到哪些困難?險境?假如你是巨人,你會怎麼幫助他們?

(2)假如你是巨人, 在愉快的節日裡,你會為小朋友們做哪些事情呢?

(3)假如你是一個巨人,你還有哪些辦法能使我們的地球變得和平、安寧、清潔和美麗呢? (請把你的想法與同學共享,看看誰的想法新奇、有趣。)

(4)欣賞同齡人的作品,瞭解不同的表現方法,體驗在《大人國與小人國》裡的快樂。

2、課堂練習:

通過以上的欣賞與瞭解,如何結合自己想象與感受,把你編的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故事畫成一幅畫,畫完後講給同學聽。

3、小結:

4、 展示、評價、延伸:

各組選出有特色的作品貼到黑板上,互相欣賞、互相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感受,教師及

時評價,給予肯定。

四、課後拓展

課後根據自己的喜愛用泥塑等形式來表現這一主題,把小的東西放大或把大的東西縮小。

(第2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課堂教學

1、讓學生把上節課的作業拿出來和課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討論:找找作業的繪畫方法及步驟要點,在討論交流中明確學習任務。

2、出示教學範圖,用欣賞的方式複習構圖知識:

①要有主題,有情節。

②畫面要飽滿、豐富。

三、學生練習

學生做作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及時輔導、糾正。

四、小結

學生展示作品,師生一起評說各幅作品巧妙的地方。

第4課前前後後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一規律。

2、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現物體的前後關係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例舉“近大遠小”的現象。

2、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律來表現前後關係。

3、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後關係。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交流課前觀察的結果。

2、教師同時出示相應的圖片,影像資料等。說說這些景物都有些什麼規律?舉例說明。

二、發展階段

1、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麼方法來表現前後關係的?

學生1:把一樣物體放在另一樣物體的後面,就產生前後的感覺。

學生2:物體通過逐漸縮小尺寸,也會產生前後的感覺。

2、教師小結:知道了“近大遠小”的規律後,說說你準備如何用它來表現景物前後關係? 學生分組討論

3、教師可以為學生的作業指定一個主題,也可以讓學生討論後自主命題,並選擇一種作業形式(繪畫,拼貼,或兩者結合)。

4、繪畫之前可以與學生探討一下繪畫順序:先畫什麼比較合理?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優秀作業點評

四、收拾與整理

要讓學生養成將剪下來的廢紙屑隨手放進紙簍的習慣,這樣課後的收拾與整理就比較方便。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利用墨與彩的調配變化與宣紙特徵畫有趣味的兒童彩墨畫,體驗彩墨遊戲的樂趣。

2、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彩墨畫中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彩墨表現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運用彩墨大膽表現,體驗樂趣,表達感受。

教學難點:

合理運用點、線、面,使畫面具有節奏感。

教學準備:

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匯入新課。

1、教師檢查學生的繪畫材料和工具。

2、複習舊知;上半學期我們玩了一堂彩墨遊戲課,大家還記得需要使用什麼材料和工具嗎?

3、師語:今天,我們再來玩一玩彩墨遊戲。

(板書課題)

二、嘗試、探索、感知。

1、學生用筆蘸上顏料或墨,結合水在宣紙上嘗試作畫。

2、說一說,你有沒有什麼有趣的發現?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要點:(1)水分的多少。

(2)用筆的變化。

3、說一說,在畫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探討解決的方法。

4、 師語:想不到一張薄薄的宣紙能產生出那麼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極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師們玩的遊戲吧!

三、欣賞、深化認知。

1、出示張桂銘的《覓》。

(1)介紹這幅畫的作者及畫題。

(2)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什麼?你覺得那代表什麼?

(師引導學生體會畫面上墨色的變化以及用筆的手法。)

(3)播放幽雅、輕快的音樂,讓學生想想這幅畫上表達的內容。

(4)交流想法。

(5)師語:畫家運用了點、線、墨塊和色塊,使這幅畫顯得既有層次又有節奏感,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2、出示學生範作,欣賞、研究、討論都用了哪些特別的技法。

四、學生作業。

1、學生自由創作,教師鼓勵並指導。

2、展示自己的作業,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面。

3、學生自評、互評。

五、課堂總結。

教學後記:

彩墨畫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在上學期學生已接觸過一堂彩墨遊戲課了,所以,已有了一些經驗。只是有的用水份還太多,有的乾脆全是彩墨。不過,由於是一堂帶著遊戲性質的課,重在讓學生得到一個彩墨的體驗,能夠悟出點什麼來。有的學生的作品無意中產生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總之,通過這堂課的練習,學生都得到了鍛鍊與愉快的體驗。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4

一、教材內容分析

《多彩的夢》屬於造型—表現領域。

教材選用兩幅經典的油畫作品作為欣賞圖例。

俄羅斯畫家夏加爾的《我與我的村莊》中,畫面構圖和形象都採取來傳統繪畫不同的護理方式。畫家用畫面分割、重疊的手法,把不同時間、空間中的人物和景物組合在一張畫面上,以此來表達對故鄉的懷念。

西班牙畫家達利的《記憶的永恆》,表現來一個奇異、錯亂的夢幻世界:物體無序的散落在畫面上,時鐘軟軟的令世間停止,讓人過目難忘,背景深遠無限給人一種極冷,悵然若失的感覺。教師可以利用這兩幅作品,啟發學生對夢境裡的畫面和表現形式做自由的想象和思考。

二、學生特徵分析

三年級學生在富於想象的同時更具有較強的好奇欲和求知慾,具備一定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基本能力。學生對美術工具和材料有一些的掌握的能力,對一些多媒體知識具有較為抱有興趣的識別,可以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表現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說具備了一定的造型能力。

通過老師的引導和拓展通過欣賞、觀察、思考來對自己的夢境進行設計,引發學生的興趣。結合本課教材科與學生進行自己夢境的探討和交流,引導學生進行創作,這裡將以各種圖片展示作為契機,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語言和描述等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觀察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結合自己的生活,通過會議、欣賞等方式,採用適當的手法來再現自己的夢境。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設計繪畫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夢境,夢境中物體大小、形狀和色彩變化多樣,切實感受和體會夢在繪畫中的樂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創作感受美術源於生活,感受生活,激發自己的想象力!

四、教學重點:

學生回憶和創作夢境,選用自己熟悉的創作手法展現自己的夢。

五、教學難點:

夢的展現方式。

六、教學準備:

1、教師用具:課件、圖畫等

2、學生用具:彩筆、蠟筆、刮紙等

七、教學過程:

教師:曾經有人說老師我白日做夢!大家知不知道什麼叫做白日做夢啊???

學生:知道!……

教師:額……老師真的很尷尬,白日做夢就是說一個人白天睡覺在做夢,比喻一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當然,大家晚上睡覺的時候做的夢,在現實當中是不是也不會發生吧……

學生:哈哈……

1、觀看有關夢的圖片

2、教師:老師首先給大家展示一部電影,看看同學們知不知道這是那部電影?

學生:哇,是《愛麗絲夢遊仙境》……

教師:哦!老師很驚訝,看來有不少同學看過這部電影了!那麼大家一定知道電影中愛麗絲髮生了什麼事情,遇到了哪些人物和事了吧?

學生回答:…

3、學生髮現

教師:同學們好棒!電影非常好看,同學們回答的也很棒!

學生回答:…

師總:那麼這節課我們也來創作一下自己想去的夢境吧!

——出示課題:《多彩的夢》

學生活動:欣賞片段《愛麗絲夢遊仙境》預告片段,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組交流探討並將自己的發現大膽的說出來。激發學生敢於發言,敢於創作,敢於想象。

學生參與電影的討論,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用語言的形式進行描述。

好的匯入是成功的開始。通過課堂圖片視訊的引入在學生通過視覺感受夢境的同時,將學生帶入一個好奇的、好玩的意境,較好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歡樂的課堂氣氛,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心理、情感基礎。

學生的回答不需要受到任何的約束,只要他們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對本節課展開了想象!

電影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力,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適度運用電影片段可以給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方式帶來不少新鮮感。有助於促進學習和進步。

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1、

師啟:同學們在剛才的視訊中看到了愛麗絲再次回到了她以前的夢境,那麼我們回想一下,夢境當中的各種事物與現實當中的事物有什麼區別?

學生:和現實中的景物差別很大,樹很高,人物頭很大,貓咪很可怕……!!

教師:啊!說的太好了!大家來看一下圖片中的各種景物是不是這個樣子?

展示PPT

學生:是……

引出學生思考:那麼大家想一想夢中的各種景物千變萬化,就像一切不可能的事物都能在夢中出現,自己突然變成超人,自己突然到了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地方等等等等

2、

學生思考、討論:那麼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同學以前都做過什麼樣的離奇的夢?

同學交流並回答

教總:同學們做過各種各樣的夢,令我感到十分的好奇和興奮!不由得我也想去你的夢裡轉一轉了!

引起學生思考、討論

再次觀看圖片

學生回答……

教師幻燈片展出定義並板書:

夢:

奇幻、多彩

千變萬化

有可能很平常,也有可能很不尋常

也會讓自己傷心和高興

……

3、

展示幻燈片

在展示課件後,觀賞其他同學作品

教師:大家在交流了許久後讓我們看一看其他同學是如何創作的吧!

展示圖片……

教師:大家在看過這些圖片後,是不是有很多感受呢?大家來看一下這裡!!!

引發學生興趣

老師啟發:我們在看來不同的圖片,感受到了很多不同的夢,那麼下面同學們,大家來自己創作一下一個夢境,讓老師來看看你的夢境吧?

教師板書

多彩的夢

夢的幻化

夢的多彩

4、

向同學們展示各種繪畫方法的效果和使用同時,基於前幾節課對繪畫工具和色彩的認識,注以說明並展示相應的幻燈片

師示範並小結:同學們來挑戰一下吧!看看大家的夢境,讓老師也在你的小小的夢裡遊覽一番!

學生參與通過觀察進行討論和探索。感慨視訊中夢的魅力

這裡通過圖片欣賞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參與提問與回答。學生進行相互的交流和合作,教師也適度參與,給予學生一些啟發性的知識。

板書定義是以學生總結的方式來進行概括,教師適度把握。

通過圖片形式來展示夢特徵。加深學生印象。試著去想來發現夢在我們生活中的樂趣……並將自己的想法浮現於畫紙上

進一步通過圖片來開拓學生的思維,同時本階段採用個別活動來引發同學們對知識的思考和探索。同時發現夢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樂趣。學生在這個年齡的內心中會有一定的好奇和想法,而老師要做的就是通過開拓和引導讓同學們大膽想象,將自己內心所想變為現實。

通過自己的活動,實現和表達自己的一些所想到的神態和表情。為下一步創作做好基礎。

最後的展示只是基於課堂的.基礎上了解一下課堂知識,也是對前面的總結和思維拓展,有助於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和開放性學習的感受。

方法展示可以適度激發學生的創意和手法的選擇。

三、應用實踐

1、多彩的夢

(強調使用工具的規範和注意桌面的整潔)

1、根據自己所想畫出自己的夢或自己想去的一個夢境!

2、出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進行聯想,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意。

3、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表現內容及表現方法。再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師總:大家在畫自己的作品時,把自己的想法盡力去實現到畫紙上。當然同位可以相互交流告訴他們自己的想法。

師出示作業要求及注意問題:用自己的想法來創作一個夢境。

A、運用一種或多種方式進行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B、要大膽、認真和仔細

C、用獨特的畫面形式,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這裡同學們可以看看自己的同桌,相互借鑑,激發創作靈感。

將本節課壓抑許久的衝動浮現於畫紙上。

學生作業

知識的視覺化是學生樂於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將夢的認知巧妙的設計到課程中,極大的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即滿足了學生愉悅身心的需要,又滿足了學生髮展身心的需要,能使課堂煥發出無窮的動力和生命力,達到自由和諧的教育狀態。

展示評價

學生創作:在創作過程中隨機展示並指出相應的問題

學生創作完成後選取幾個作業來進行展示並鼓勵同學說出自己的想法。並說說自己希望在自己的夢境中遇到什麼,去做什麼!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

師總:我們設計是無止境的,希望同學們在以後能夠實現自己的想法,為自己的想法努力奮鬥!讓大家的夢能夠變為現實!

推選優秀作業展評並談談作品中的想法,對其進行描述。

這裡的創作學生參與評價能反映他們對本課評價的理解,可以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板書設計

多彩的夢

夢的幻化

夢的多彩

教學反思

開拓學生思維,印發學生的思考和興趣,現實當中的很多例子都是可以作為美術教學來應用的。藝術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是美術課程的一個最為重要目的意義,課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逐步地在欣賞中產生興趣、理解新知並掌握新知。經過本課教學實踐可以看到這樣的效果。

課程開始以視訊匯入,增加課程的知識性和知識的拓展性,有益於課程的順利實施,增加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或多或少的增加一些課堂的時尚性,然而這裡希望能夠為學生的以後的學習打下一點點的印象。

整堂課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為主線,貫穿全課。視訊不但激發學生的課堂熱情,和學習興趣,同時也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創作熱情,這裡適度把握學生的思維和想法,讓學生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有助於學生日後的發展。

總之,欣賞貫穿整個新授知識的環節,直觀明確。學生通過課件欣賞課本中的圖片,能夠結合自行車的特點,準確深入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同學的回答很是精彩。學生對於自己想法的表達,課件內容的理解是很到位的,畢竟都是大家生活周遭,能掌握運用方法進行創作,激發學生創作的願望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所以美術源於生活,也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製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評價建議

1、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現方法是否有創意。

3、構圖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一些玩具汽車,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與這些物品大小較匹配的景物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的動畫片,電影等影像資料。

2、學生準備學具:學生將自己過家家用過的各種玩具“娃娃,動物,積木,汽車,廚具……)帶來。帶齊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讓學生回憶看過的有關大人國或小人國的故事,簡要說明一下故事內容。然後討論故事是如何表現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小人國)的?

請學生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說說感覺並討論:是什麼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提非常小,讓學生舉例說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告訴學生: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2、發展階段

學生思考:你想表現大人國還是小人國?你想有那幾樣物體的大小反差來表現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或小人國?繼續啟發學生思考:畫面的主體是什麼?用什麼背景來襯托它的大或者小?

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開始作業。

3、收拾與整理

4、學生的創作往往要兩課時才能完成,在第一課時結束的時候,教師可將作業收起來。

三、課後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6

《背太陽》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運用重疊的方法安排畫面。

2、在表現大家來背太陽的畫面中體會人們互相之間友誼的情感。

活動準備:

範例、紙、筆、牙籤等。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

1、謎語:有位老公公,一副圓面孔,臉上紅彤彤,照著大地暖融融。(太陽公公)

2、每天清早,太陽第一個起身工作,把陽光撒向大地,給我們的城市帶來光明。傍晚,人們開始上班回家,那太陽到哪裡去了呢?

太陽翻過山頭,洗了個澡,又去照亮地球的另一邊。太陽總是不停的工作,從不休息。

二、引發興趣

1、太陽實在太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商量怎樣讓他工作得輕鬆點,大樹說:“我來背太陽吧”可是太陽這麼大,一棵大樹怎麼能背得動呢,於是兩棵、三棵、四棵一起來背太陽。

2、咦,怎麼只有一半呢?這棵樹是怎麼擠進去呢?(教師順著輪廓描畫,與幼兒共同討論)看見邊就停,看不見當看見跳過去,看見了接下去。

3、這麼多樹一起來背太陽可是太陽太重了,還是背不動。第五第六棵樹也來背太陽,這兩棵樹站在哪裡?能不能和前面的樹拉起手來呢?

4、這邊還有兩條縫,說不定太陽會叢逢裡滑下去,還有更多的樹快來幫忙吧。

5、啊,一輪光芒四射的太陽終於背起來了。畫上的太陽這麼美麗用的是什麼方法?

三、激發情感[

1、大樹背了太陽走了一天,被房子看見了,房子說:“我來背太陽吧。幾幢房子怎麼背得動呢?

2、許多房子象大樹一樣手拉手背了太陽走了一天,這個訊息傳向四面八方,還會有誰會來爭取背太陽呢?

3、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需要許多朋友一起努力。

4、請你們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朋友們,讓他們來背太陽吧。

四、交流分享

1、太陽很感謝你們,是你們的幫助,才讓他能工作得更輕鬆更快樂。

2、一起來看看,誰把太陽背起來了。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在Windows畫圖程式中繪製簡潔的圖案。

2、 指導學生採用Windows畫圖程式進行復制、貼上,組成一幅漂亮的圖 案。 3、 引導學生通過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設計製作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採用Windows畫圖程式創作一幅漂亮的圖案(花草樹木)。

教學難點:

創作方法的瞭解和掌握(畫圖程式介面上各種工具的使用)。

教具準備: 電腦演示示範作品以及電腦軟硬體設施。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1、組織教學,確保每臺電腦能夠正常執行。

2、複習學過的圖畫程式操作方法及本課的圖案知識、設計、排列、重複等造型知識內容。

3、作品欣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思考:這些作品有什麼特點?是運用了選單欄中的哪項功能製作出來的?

二、 發展階段

1、教師示範:

以清晰的演示覆習圖畫程式介面上的各種工具的用途,當場示範電腦繪畫中圖案繪製、複製、貼上、翻轉和旋轉、拉伸等創作方法。

2、師生共同完成一些電腦繪畫方法的操作。

3、學生進一步熟悉軟體中的各種工具。

4、學生創作。

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電子畫筆和顏色,通過想象與構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種工具設計並畫出老師要求或自己想創作的形象。並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復制、貼上、翻轉和旋轉、拉伸的操作,製作出具有一定內容的圖案。

作業要求:大膽、自由地創意和繪製。

5、學生作業品評

學生完成作業後,在螢幕上互相評價、欣賞 ,並評出最有創意的作品。

三、收拾整理

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步驟安全地關閉電腦,整理桌面、地面。

四、課後拓展

(略)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卡通的由來及相關知識。欣賞多種形式的卡通作品,瞭解卡通表現的規律,並且瞭解動畫片製作的簡單原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學習對“卡通”、“漫畫、”“動漫”、“動畫”等概念有了比較明確的界定,理解它們之間的異同。並且學會製作簡單的翻頁小動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以及對多種美術形式的認識和理解。

重點:學生對卡通畫知識的瞭解,並能運用各種繪畫表現形式臨摹卡通畫形象。

難點:嘗試用誇張、變形、幽默的手法畫動漫形象。

教法學法

欣賞、分析、討論、製作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上課前讓學生們欣賞一個小小的動畫片,同時也匯出卡通片與動畫片的各種名稱來。

2、教師總結:其實卡通解釋就是我們的課題:《趣味動漫》(出示課題)

二、瞭解動畫片的各種相關知識

1、“卡通”是音譯詞,它最早的意思是創作草稿,後來又多了漫畫、連環漫畫等意思,也有人稱之為動畫片、動漫。那麼“卡通”、“漫畫、”“動漫”、“動畫”究竟有何異同呢?“卡通”是英語譯音,“漫畫”,“動漫”都是從日語而來,“動畫片”是中國造詞

2、通過幻燈片讓學生欣賞和了解各個國家的卡通漫畫形象。

3、介紹中國獨具特色的動畫片(如中國的剪紙動畫片、水墨動畫片),卡通作品的表現方法除了我們經常看到的繪畫形式以外,還有很多種。

4、名作欣賞:欣賞動畫大師做的翻頁逐幀動畫。同學這回明白動畫片中的人物動物是怎麼動起來的了吧。

三、作業:把你喜歡的小故事畫成小小連環畫,並給你的朋友看一看。

學生通過觀看動畫片,找到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

1、學生從這段文字中找到你認為最滿意的有關卡通概念的答案,然後告訴老師。

2、說說圖片中的形象出自哪部動畫作品?

3、學生觀察漫畫,問學生髮現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4、學生欣賞、瞭解鞏固製作方法。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紙版畫是凸版畫的一種,是繪畫和手工相結合畫種,它利用最簡便的材料(各種紙張)和工具(剪刀),剪貼成具有一定高低層次的版面,通過拓印可以獲得多份相同的紙版畫作品,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製作過程較為簡便,動手又動腦,對中學生創造型思維的培養有一定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通過教師的講解,複習鞏固有關美術課堂教學中學過的有關紙版畫基本知識和技法,啟發和引導學生認識和掌握紙版畫的造型規律,熟悉紙版畫的幾種常用技法,開拓思維,充分發揮紙張的形態特徵,製作出較好的紙版畫作品。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是感受紙版畫的藝術美;難點是認識和掌握紙版畫的造型規律和各種常用技法。

四、教具與學具準備:教具:示範作品、投影儀等;學具:學具盒(剪刀、膠水、黑色顏料)紙材等。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這節美術課的學習內容是黑白紙版畫。

(板書,黑白紙版畫製作)

我們在上一節美術課上已經學習了有關紙版畫製作方法和有關製作技法。紙版畫製作的工具,材料簡便,各種質地、各種厚薄的紙張都可以用,工具也以剪刀為主,通過剪貼、撕貼就可以印製版畫,效果也很好,同學們興趣很濃,大多數同學都很好地掌握了紙版畫的製作方法,並且課後都能完成一幅質量較高的作業。

(出示部分學生美術作業,利用投影儀打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與要求、重點與難點)

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哪位同學告訴老師,我們學習的紙版畫的最基本技法是什麼?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生:紙版畫最基本的技法是“拼貼法”。

師:對,紙版畫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法是拼貼法,是用紙版剪下物體各部分的外形後,再進行疊貼或平貼,使版畫產生凹凸不平的層次而成為可以印製的底版。

(板書:拼貼法)

譬如製作一棵大樹的圖樣,要做成紙版面,就應該先畫出稿樣,再剪出樹幹、樹枝、樹葉,再拼貼起來拓印就可以了。

(利用投影儀出示圖例)

同學們想一想,這樣拼貼後的版面是靠什麼來表現物體的輪廓線的?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生:靠……

師:同學們,由於紙版拼貼後就有了高低層次,樹葉和樹枝部分拓印時就分開了,紙版畫主要就是用這種方法來造型的,由於剪貼或撕貼出來的大多是面狀的,簡潔明快,黑白灰分明,輪廓線有虛有實,具有紙版畫特有的藝術效果。

(對學生回答給予評價,並講出其中的一些道理)

教師再次強調製作步驟與技法,指出黑白紙版畫造型方式力求概括、提煉,但要畫出應有的體積和空間的聯絡。

六、佈置課堂作業:

用黑白效果製作一幅風景紙版畫。

要求:構圖中黑白灰組合合理,或有簡潔的顏色關係。

七、課堂輔導:

輔導時應注意方法,要多用啟發引導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在製作過程中出現的有關問題。

八、課後小結:

總結課堂上所學內容,鞏固新課,指出應注意的有關“通病”,佈置下節課學具準備工作,並作簡單預習。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0

一、教 材 分 析

盤泥條是一種古老而基本的陶藝成型方法。或粗或細的泥條在造型表現時有著很大的靈活性,盤制的造型富於變化,盤泥條既可以盤成一個造型獨特的花瓶,也可以盤成一對小巧精緻的草鞋,不需特別複雜的技術,盤泥條因此對兒童來說較易掌握。運用盤條法,會在介面處留下一道道自然的線條,顯示出手工製作的陶藝作品獨有的質樸、粗獷,體現了泥條造型的獨特美。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礎上,學會用泥條盤築的方法進行製作。盤泥條為了讓學生直觀地瞭解搓泥條和盤泥條的方法,教材選用了四幅製作圖例,在製作方法上給學生以提示。作品範例呈現了動物、人物、器皿等豐富而又生動的形象,用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和表現創造的慾望,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創造空間。

二、教 學 目 標

學會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

訓練手的靈活性,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國小美術教案三年級上冊:06課 盤泥條

體會玩陶的樂趣,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

三、教 學 設 計

本課教學應重視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嘗試、探究、質疑,在感悟和體驗中掌握製作要領,體會玩陶的樂趣,獲得身心的愉悅感、自我創造的成功感。教師不能為傳授技法而教技法,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示範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應明瞭“學習製陶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不斷體會失敗、從頭來過,再失敗再從頭來過的過程,”把握“泥條極具可塑性、可重複製作”的優勢,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教學環節設計:

1. 作品賞析,瞭解成型方法:通過欣賞教材範畫,動手觸控、仔細觀察陶藝範品等形式,讓學生了解陶藝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盤泥條。

2. 自主探究,嘗試盤泥條:觀察教材製作步驟圖,思考討論盤泥條的方法要領有哪些?自己嘗試搓泥條、盤泥條。

3. 發現問題,質疑解疑:

重視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並嘗試自行解決問題,重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指導:

第一,搓泥條:保持泥條粗細均勻,注意雙手配合,力度適當,以防泥條斷裂;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

第二,盤泥條:將泥條提起向上盤,每盤一圈,用手指輕輕按壓,讓泥條粘接牢固。盤條時要認真仔細,下面的泥條不能太細,否則會立不穩;如果泥條較幹則適量塗上泥漿或粘點清水,便於粘牢;在向上盤築時有可能出現下塌的現象,每連續盤幾圈要稍作停頓,待稍幹後再盤。

4. 掌握技法,盤條成型:

第一步,搓泥條;

第二步,將泥條盤築成自己喜歡的形象。要根據構思的獨特形狀去盤繞造型,可以一邊盤條一邊創新,盤出來的形象要儘量做到和別人不同。根據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無:如製作器皿,則需將泥條盤築在泥板上,若製作小豬就無需底板,直接將泥條疊圈即可。

第三步,裝飾美化:可用泥條或泥片貼上或直接刻畫等幾種手法綜合表現。

5. 欣賞評析,交流感受:可採用師生互動、小組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

6. 拓展思維,鼓勵方法創新:

盤條的技法有很多種,如疊圈、鋪排、纏繞、穿插、繞結等,獨特的盤條方法可以創造出獨具一格的陶藝作品,應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考慮表現,把簡單的技法變成豐富的思維創造工具,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作業要求:將泥巴搓成條,盤築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

四、教 學 建 議

本課教學應以學生實踐為主,教師講授為輔;教學組織形式、學習方式可根據學情和條件進行調整。

泥條盤築的方法,即搓泥條、泥條粘接的技法要領要讓學生掌握,對於作品的造型無需做過多要求,要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創造空間,發展學生的個性所長。

對於學生在做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自行探索解決,也可以通過教師示範給學生以提示。

陶藝課更注重做陶的過程,對學生的作品都要給予肯定,不要用對或錯來簡單評價學生的想法,應給學生一個寬鬆的做陶環境;對學生的行為及學習過程中的態度、習慣應適時進行評價和激勵。

有條件的學校建議在陶藝教室上課,可以將學生作品再加工,上釉、燒製成陶藝作品,並進行陳列展覽,提高學生對做陶的興趣。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進一步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學難點:大膽想象,敢於表現和創造,作品有個性。

教學準備:

教具:錄影,幻燈片,範品,示範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臺。

學具:泥料,墊布,墊板,刻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1.(出示一件範品)提問:

這件作品是什麼形狀的?

仔細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麼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教師演示製作方法和步驟。

1.製作泥條的方法。

(1)將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塊,揉成泥團。

(2)用手掌將泥團搓成粗泥條。

(3)將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條繼續在桌上搓成細而均勻的泥條。教師強調在桌上搓泥條時,桌面要墊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

2.泥條盤築的方法。

教師播放錄影:泥條盤築的方法及技法要領。強調泥條與泥條之間要粘牢。

3、教師示範手形器皿的製作步驟。

(1)製作器皿底面。(壓一塊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盤築器皿坯體。(將搓好的數根泥條,沿著底面的邊緣進行盤築,按順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條。)

(3)裝飾整理作品。

三、作業要求。

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製作一個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學生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四、課堂小結。

評議學生作業,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談感受;

根據學生要求,收集作品燒製。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還可以搓泥條盤築。瞧,用泥條盤築的人物、動物、器皿……多可愛!你也來試試。

提示:將泥條提起向上盤,每盤一圈,用手指輕輕按壓,讓泥條粘接牢固。

活動:將泥巴搓成條,盤築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每一條街巷,每一棟老屋,每一座橋樑,每一尺駁岸,都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和關麗的傳說。《老房子》一課,著重引導學生從觀察老房子的外形特點,瞭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讓學生能真正觸模城市的文脈,品味城市的精神,並在身臨其境中感受某種特殊的氣氛,產生相應的情緒,並用美術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是本課的立意所在。

用寫生或記憶畫的形式將攔房子在現在畫面,是記錄學生直接體驗的一種美術活動。通過學習,學生不僅要了解本地區的老房子的特徵,還要對各國、各民族的老房子的建築有所知曉。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觀察、尋訪本地老房子,對各國、各民族、各地區老房子的建築風格有所瞭解。

(2操作目標:用寫生、記憶畫或語言表述的形式描繪老房子。

(3)情感目標:通過對周圍老房子的寫生或記憶畫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家鄉老房子別具風格的古樸美,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寫生、記憶畫或語言表述的形式描繪老房子。

教學難點:如何表現老房子歷盡滄桑的陳舊感及別具風格的古樸美的體現。

四、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準備:

a·課前採訪祖輩老人或建築師及查尋有關資料,對本地老房子進行初步瞭解。

b·收集各國、各民族、各地區之房子的建築圖片、照片及文字資料。

c·畫夾、鉛筆或鋼筆、水粉、油畫棒等寫生工具。

五、教學過程:

○討論、引領階段:

·學生將收集的各種老房子資料進行分享、交流。

·結合各文字資料、圖片討論各國、各民族老房子有什麼特點?

·引導欣賞一些老房子的寫生作品,並針對作品提出相關問題:

1·你喜歡哪一幅寫生作品,為什麼?

2·你喜歡哪種表現形式,能否學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作品?

3·如果讓你來畫,你準備如何表現?

○示範、提示階段:

·利用實物投影儀或幻燈片,根據一張老房子的現場照片,講解寫生時取景與構圖,並做相應的示範。

·提出外出寫生注意事項:

1·寫生時注意安全。(不要逗留水池邊、馬路上、建築工地等地。)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②重點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並認識中國畫、油畫、木雕、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帶給人的不同美感。

③難點不同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點,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關童年的圖片

學具:自己蒐集的有關童年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課題

(展示一段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的童年成長圖片)

師:你們就跟圖片中的孩子們一樣,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很多人的關心下幸福的成長,在你們的童年世界裡肯定會有許多的故事,願不願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們就一起聊一聊有關童年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師生交流,表現創新

1.說一說你們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幅鮮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圖片,提出問題:你能說出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現形式嗎?仔細觀察他們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現的年代最久遠.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認真觀察他們的表情,說一說他們此時此刻的心情一樣嗎?把你的想法說給同學聽一聽。請你像小偵察員一樣,推測一下他們周圍的環境會是什麼樣子的中呢?

3.開啟課本欣賞原圖。

4.展示一組照片,提問:選擇你最喜愛的作品,先描述畫面,再說說你的感受,最後和自己的童年對比,談一談你的想法。

5.欣賞《金色童年》:為什麼作者要稱這張照片為《金色童年》?

6.欣賞《冬天的陽光》:冬天的陽光在哪裡,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7.欣賞《歡天喜地》:通過欣賞清朝的年畫作品,你能瞭解到清朝的兒童服飾、遊戲等情況嗎?

8.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作品中的小朋友們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看出來的?他們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想?

9.欣賞《端陽嬰戲圖》: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10.欣賞《戰鬥中成長》:他的童年是在什麼環境中渡過的?你認為畫面中的兩個人誰是主角?為什麼?

三、課後拓展

我們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可是有一些貧困地區的小朋友還不能上學,看到這些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回家後做一個社會調查,瞭解一下身邊長輩的童年生活。

作業設定

回家後做一個社會調查,瞭解一下身邊長輩的童年生活。

板書設計

10、童年

分享我們的童年故事

繪畫形式:國畫、油畫、雕塑、攝影

分析並欣賞

課後反思:

本課屬欣賞評述領域的內容,通過欣賞分析課本中的作品,讓學生認識國畫、油畫、攝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並通過分析作品內容及背景讓學生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並對此產生共鳴。培養了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簡單的攝影知識

2.指導學生模仿記者進行採訪活動,瞭解美術記者的工作內容和具體的工作流程。

3.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策劃,採訪,編輯和展示活動,感受美術記者工作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1.是否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過程,敢於進行拍攝和採訪實踐,並樂於與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夠掌握照相機的基本作方法,拍出符合採訪內容,有初步構圖意識的作品。

3.是否對資料整理,編輯,展示工作產生興趣,能在某一環節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必要的攝影和採訪工具,圖片,文字展示的示範作品。

2.學生分組準備採訪的內容以及相應的器材。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12月20日——12月23日

活動一:

做好分組採訪的組織工作。

匯入此課的內容,傳授美術記者的工作過程和具體要求。

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一些圖片文字展示的示範作品,激發學生強烈學習興趣。

活動二:

教師講述簡單的攝影知識,以清晰的演示說明怎樣進行攝影,怎樣進行採訪活動。要注意消除學生對攝影實踐的懼怕心理。

要講清照相機上常用部件的作按鈕的名稱及功能,讓學生更清楚地瞭解和掌握。可以讓學生先模擬使用一下照相機。

活動三: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組員共同擬訂採訪內容及活動計劃。

學生分組按計劃進行採訪和攝影活動。

札記:現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們設計的問題很有深度,居然還有針對老師的“如果讓你重新選擇職業,你還會當老師嗎?”可見他們對生活和社會的認識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不能再把他們當小孩子看了。

第二節

施教時間:

12月27日——12月29日

活動一:

按照計劃內容對採訪記錄資料,照片資料進行整理編輯。鼓勵學生通過集體構思設計,選定喜愛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種材料工具,製作出一幅生動有趣的,圖文並茂的主題性展示作品。

活動二:

學生整理,教師指導。

在作業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意和製作。

作業完成後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

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課後拓展

1、鼓勵學生積極地尋找進行拍攝,採訪實踐的機會,去創作更生動有趣的形象,報道展示更有意義的事物

2.利用模擬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具體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導學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題或活動去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

教學參考資料

攝影其實是一種記錄影像的技術,進行這種技術的工具就是照相機。照相機是一個不透光的盒子,作用是控制光線的進入,使膠捲產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機包括機身和鏡頭兩個部分。機身內建快門來決定膠捲進行曝光的時間,快門其實是一個掩蓋膠捲的機械裝置,在進行曝光時按照所設定的時間而開啟,讓業自鏡頭的光紀錄在膠捲之上,而鏡頭則是一些光學元件,用以結集光線,在膠捲上造像。相片影像的優劣取決於合適的曝光(還有構圖,色彩等等),相機快門負責曝光時間,而鏡頭不單有對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調較的光圈來決定光線量,再配合快門決定光線投射在膠捲上的時間,產生一個受控制的曝光過程,即是一個拍攝過程。而膠捲剛記錄下影像,通過沖洗,擴印等工序,便最終得到拍攝所要的照片資料。

札記:在分組下去採訪時,有一個組三位同學推來搡去的遲遲不見行動,我問他們怎麼不行動?他們說:“我們三個都很害羞,不知道該由誰去說。”我鼓勵他們設計好問話稿,然後一人問一句,每個人都要鍛鍊自己。不一會兒他們回來了,紅著臉說:“張張嘴也沒有多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