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

校園 閱讀(1.97W)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

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 篇1

《軸對稱》是人教版八年級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識別軸對稱圖形,找出常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感受圖形的對稱美是課程標準中對這一內容的要求。

本堂課我原本想借助多媒體技術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以“漂亮的”軸對稱圖形入手,讓同學們能直觀的感受和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及培養學生關於數學美的數學特點。但由於四班的投影機不能用,最還只得選擇以圖片的方式,也達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只是缺少動感效果。

第一:在觀察思考中掌握軸對稱圖形及其概念。

由於不能用多媒體,我就列印了一些軸對稱圖形的圖片,上課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平面圖形的特徵,大膽地加以猜測,說出這些圖形是否是對稱的,並通過小組動手對摺的方法操作來驗證它們為什麼是對稱的,在對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點,通過操作發現圖形的兩邊是完全相同的,從感觀上體會什麼是“完全重合之後。我就可以給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隨後我給出幾組圖形讓學生判定是不是“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再次明確什麼是“軸對稱圖形”。

第二:學會找軸對稱圖形的對軸稱

在上一環節讓學生對摺,然後給出幾組圖形,讓學生髮生軸對稱圖形都是通過某一直線後,兩部分會重合。那那條直線就顯得很重要,讓學生明白“對稱軸”的重要性,也知道如何找對軸稱。給出對稱軸的定義後,我還是選擇了幾組有特點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找對稱軸。並判斷那一組圖形當中是不是隻有一條對稱軸。再下一步,找出軸對稱圖形的所有對稱軸。

第三,軸對稱圖形和兩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區別及聯絡

對於這一點我是讓學生自己以小組的方式來討論,最後以小組彙報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總結,最後由我自己來歸納總結。這樣子一來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最後時間有興趣學,也通過討論讓學生更加明白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及兩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的定義。可以很好的取得教學效果。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在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的時候,我還是注重了向學生介紹數學美的觀點,以軸對稱圖形入手,然後介紹我們的證明的簡結,論題的簡潔……等等。本次課取的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 篇2

“對稱”對學生而言並不陌生,早在二年級時他們就已初步感知並能正確作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今天的教學是使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認識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本堂課我充分藉助多媒體注重培養學生觀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體會感受美、 創造美的過程。

一、成功之處

1.在觀察中感受美

在孩子們初步建立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之後,教師緊接著通過三幅圖來完善學生對這一概念的認識。由直觀的動手操作過渡到在頭腦中想一想,折一折。這無疑對學生提高了要求,判斷幾何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並找出對稱軸是教學的難點。如果教師僅僅提供具體的幾何圖形給學生,這無疑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習能力得不到發展。因此我在教學時,利用媒體展現幾何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去自主建構交流,最後利用媒體演示“對摺——重合”的過程。在課堂上,當學生看到媒體的演示與自己的想法一致時,那種成功體驗油然而生;當想法出現有爭議時,媒體的演示又很好地突破了認識上的難點。整堂課將學生的觀察思考操作過程與媒體的演示過程有機的結合。

另外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展示,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軸對稱圖形,感受生活中軸對稱圖形的數學美。

2.在操作中感悟美

智慧在學生的手指尖上,在學生充分感知了軸對稱圖形之後,讓學生自己來剪一個軸對稱圖形,在整個動手操作、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學生非常投入,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形成,感受到對稱圖形的內在美。不怕“浪費”時間讓學生“玩”,因為只有在“做數學”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通過欣賞中華民族傳統的剪紙藝術,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體驗著數學的美和創造的美。

二、改進之處

1.小組合作組織不是很到位。

設計小組合作畫一畫、玩一玩、剪紙等活動,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但是有個別組組織有些混亂,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不強,這時的我關注不夠,缺乏必要地指導。

2.教學語言不夠精煉。

整個課堂教學有些前鬆後緊,主要原因是教學語言略顯羅嗦,以後應不斷錘鍊教學語言。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學看似很簡單,但其實要“教會”學生還真的不是那麼簡單,需要用心設計,不斷推敲。

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 篇3

今天,我校劉老師執教了《軸對稱圖形》這一課,聽了劉老師的課,有幾點自己一的想法。

一,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聯絡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劉老師的教學能夠從生活中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觀察事物,並得到什麼是“對稱”。這一個環節的處理是很自然的,而且體現了很強的實效性。

二.通過折一折,說一說,很好地抽象出對稱圖形的一般特點。學生根據自己對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在一組實物圖案或簡單平面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學生在認識、製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三,本課的教學能通過大量的圖片和活動去讓學生感受和欣賞生活中的對稱圖形感受對稱,而且通過折圖形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再利用軸對稱概念去判別軸對稱圖形,同時讓學生折一折更好地感受軸對稱圖形。教學中,再次讓學生去欣賞軸對稱圖形,使大家在心目中又有更深的瞭解和鞏固。

四,在練習的設計上,能夠做到多方面的相容。使練習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昇華和體現。從趣味性的角度看,劉老師也十分注重這一點,分別用“字母”,“國旗”等生活的直觀事物去考察學生的認知,有趣而有貼切。

建議:在對概念“完全重合”的理解上還要有更深的理解。要和“完全一樣”區別開來。總之對概念的把握還要更深的挖掘。

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 篇4

在這節課中,採用實物教具代替多媒體演示教學,讓學生在猜一猜、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等動手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和表達能力的教學素養。

一、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教學理解:

教材沒有給出軸對稱圖形的嚴格的數學定義,只是讓學生通過直觀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如沿對稱軸對摺後兩邊完成重合(或用學生最常用的語言說:對摺後兩邊都一樣)來描述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而對於“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的性質,則是安排在四年級下冊進行教學,因此這些節認識軸對稱圖形是為以後進一步研究軸對稱圖形做鋪墊,根據新教材的改編後,本學期安排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不再要求學生畫對稱軸,而是通過對摺,觀察展開的剪紙上的摺痕來理解對稱軸的含義。

二、我的設計的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我利用一副不對稱和一副對稱的眼鏡,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從中獲得對物體的對

稱現象的空間概念的理解,接著針對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邀請他們來玩一個“猜圖遊戲”,把學生帶進一個自主探究學習情境中,根據教學目的,我適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從猜圖遊戲中你能發現到這些圖形有著什麼共同點?”學生很快就從剛剛的兩副眼鏡生成的“對稱”概念來解決這個問題。接著我提出“通過什麼方法知道兩邊是完成一樣?”引導學生說出通過對摺的方法。圖形對摺後的“摺痕”把圖形分成完成重合的兩份,為下面的學習對稱軸埋下伏筆。

(二)動手操作,理解新知

這環節是通過對“對稱”現象的理解後,通過摺紙、畫圖、和剪紙的過程展現一個軸對稱圖形的過程,這裡我是先讓學生討論製作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後動手剪衣服圖形,展示二件衣服,讓學生觀察發現為什麼二件衣服會不一樣?這個動手操作環節,充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達能力,分析二件衣服的製作過程。接著我再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剪出其他的圖案來,這時更充分鍛鍊學生的空間思維的發展,把對稱應用出實際中。展示作品,通過欣賞同學的作品,感受數學中對稱這一應該讓生活變得美麗。此時我利用學生的作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什麼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找出對稱軸。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在這裡,我充分運用教材中的練習題,編成三題來鞏固新知。最後利用板書對全課進行回顧總結,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和用對摺的方法找出對稱軸的位置。

這節課總得來說學生是愉悅的,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並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空間思維。這也是一堂集欣賞美與動手操作為一體的綜合實踐課,使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資訊,找出數學規律,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新的“數學思想”。我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動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創新,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在新授教學時,我並沒有採用傳統的灌輸手段,而是把學生看作是課堂的主角,力圖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再創造,以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進一步體會軸對稱的含義,變“學”數學為“做”數學,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相互交流和觀摩同學的作品這一活動,感受到了對稱圖形的內在美。

三、不足的地方:

1、語言不夠精練,習慣去重複學生所回答的內容,還有出現不少的語病,數學語言不夠規範。

2、教學的重、難點沒有更好的突破,剪一剪在於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點理解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定義。

3、在鞏固練習中,我還是沒有放手讓學生去運用新知來解決問題,這也是我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讓我學習。

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對稱軸對稱圖形,瞭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難點是能根據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進行判斷軸對稱圖形,並找出對稱軸。本節課通過剪一剪、辯一辯、折一折、連一連、猜一猜等操作,實現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愛學、善學、樂學的習慣。

一、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

動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部動力。在匯入新知時,直觀、巧妙、激趣。在課的開始,我首先用故事引入,學生都被可愛的卡通圖形和故事最後的設問吸引住了,引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探究願望。

二、創設自主的學習環境

教師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識的注入者。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給學生“玩”的權利,“創”的使命,是課堂教學民主化,讓學生在課堂上樂於學數學、用數學。例如,在引入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概念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創作圖形,並用剪刀剪下來,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在動手中獲得了快樂,也獲得了知識。

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結果的反饋

對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教師在課堂上應及時評價。通過評價、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堅定學生的自信心,交流師生的感情。例如,在鞏固環節設計一系列的練習題,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及解題過程,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使問題清晰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後感悟:

這是一節圖形課,學生的動手實踐是必不可少的,對於二年級的孩子,是非常喜歡動手操作的,所以在上本課之前,我一直擔心孩子們是否能按照我的要求來做,是否能夠在完成任務後及時停下手裡的事情將注意力轉移到我的身上來,在課堂上,我並沒有用學生習慣的口號“一、二、三,坐端正”,而是讓學生模仿我的動作,我往哪邊拍三下手,他們也往哪邊拍三下手,學生拍好手後,很自然的把手平放,這樣既沒有打斷課堂的教學,同時也讓學生的注意力及時的回到了我的身上來,效果還不錯。

而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在練習題的講解中,有些地方講得還不到位。學生現在的思維還停留在直觀上,在找對稱軸的時候應將圖形放大,用準確的語言引導他們如何畫出該圖形的對稱軸,如:五角星的對稱軸是將兩個角的頂點相連。這樣在以後的運用中,學生才能夠準確得將對稱軸找出。

2.適當得開發學生的逆向思維,充分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當學生指出數字“1”不是軸對稱圖形時,應該抓住機會,讓學生嘗試去改一改,將“1”改成一個軸對稱圖形,這樣不僅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更加深了學生對這節課重點的理解。

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 篇6

聽了劉書洪老師的《軸對稱圖形》一課有以下感受: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冊第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他結合教材的特點,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一、創設情境教學,通過畫眼睛的遊戲。從而引出課題。接著出示軸對稱物體:天安門、飛機、獎盃、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觀察發現,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剪小樹:通過不同剪法師生共同評價得出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的,所以先把紙對摺,然後再剪,剪定後再展開,就是這棵小樹了。

這是本節課第一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後,目的在於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學生這次操作活動看似一次無目的操作活動,但要一棵小樹甚至一個漂亮的窗花,不去尋找規律,也是非常困難的,通過學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兩邊一樣的圖形可以對摺起來再剪,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特徵的初步感知。

二、動手畫一畫,折一折,通過把同學們看到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天安門、飛機、獎盃等)進行分組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圖形對稱後,兩邊完全重合了,從而得出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這是本節課的第二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有了初步感知之後。學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導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探究圖形對摺後摺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三、想辦法做出以各軸對稱圖形、並分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這是本節課達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較為正確系統的認識之後,意在操作活動中鞏固深化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學生這次操作活動手段是多樣的,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動目的不同,所產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學生在這次活動中,通過有序、有層次的操作更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徵以認識,充分概念之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本節課最大感受是由於課前準備充分,所有的練習和操作活動較為自然的串聯在參觀的情景中,課堂結構緊湊,學生興趣濃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 篇7

一、創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有疑問才能思考和探究。課堂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只有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有意義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心裡產生一種懸念,進而達到以疑激學的目的。很多學生在幼兒園和國小低年級的剪紙課上,就已經會用對摺的方法剪出左右兩邊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圖形。因此,現實中一些對稱的圖形學生在課前早已接觸過,然而何謂“對稱”,這一概念對於學生來說卻是新鮮的。由此可見,如何讓學生科學地認識並建立“對稱”的概念是我這節課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我設計“出示一個圖形的一半讓學生猜整個圖形,在猜圖遊戲中最後出現半個花瓶,激發學生想辦法剪出一個完整的花瓶”的這樣一個活動,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對稱”概念,抓住對稱的本質特徵,讓學生對“對稱”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認識,也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斷對稱現象提供方法。

二、開展有序、有效的活動。

1.首先在動手剪對稱圖形的活動中加深體驗。

“剪一剪”的活動,讓學生先自己探索剪對稱圖形的方法,並嘗試著剪一剪,當學生有不同的剪法時,可引導學生比一比:誰的剪法好?說說怎樣剪,剪出來的圖形才能對稱?這樣,讓學生在具體實踐活動中很自然地引出“對稱軸”的概念。這一活動的開展,以激起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慾望為前提,將觀察、思考、操作有機的結合,充分感知對稱圖形及“對稱軸”的概念。

2.觀察對稱現象,感知對稱圖形。

觀察圖片討論:“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特點?”接著當學生交流了“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時,教師追問:“你怎樣證明它們兩邊都一樣呢?”這時引導學生把圖形對摺後,發現圖形的左右兩邊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圖形的一半。這一活動的開展,是把學生觀察到的形狀讓學生用對摺的方法親手驗證。這一觀察——討論——動手驗證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3.在充分的練習中鞏固。

給出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名稱以後,我沒有更多的去強調定義。而是出示在學習和生活中常見的漢字、數字、字母、平面圖形等讓學生去判斷是否是對稱圖形,畫出對稱軸等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去構建對稱軸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讓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有一個更準確、更深刻的瞭解。

三、感受數學的美。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教學中,要讓學生帶著數學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去體驗數學的價值。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均衡的感覺,一種美感。本節課我抓住對稱圖形的特點師生一起欣賞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對稱圖片,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

《軸對稱圖形》數學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新課匯入時,我出示飛機圖、獎盃圖、蝴蝶圖,問學生這些圖有什麼共同特徵?設計此環節,可以引起學生對有關知識的回憶,並就對稱軸的畫法我為學生作了示範,說明對稱軸一般應畫成虛線,提出本節課重點研究對稱軸,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

新授課時,我讓學生折長方形紙的對稱軸,一開始,學生只折了一條對稱軸,我問了學生還可以怎麼折?學生又折出了一種,我分別展示了兩種折法。有一個學生說還有:沿對角線折,我讓他折出來給大家看後,排除了沿對角線折的方法,學生明白了長方形只有兩條對稱軸。然後研究怎樣畫長方形的對稱軸,讓學生自主發現、找出規律:量出長度,並取中點再畫。教學“試一試”時,因為有了探究長方形對稱軸的基礎,所以放手讓學生嘗試摺紙、作圖。

大部分學生找出了四條對稱軸,還有小部分學生只找出了兩條。在評講時,通過操作,提高了後進生的認識。後面的練習是重點讓學生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所有對稱軸。

但是學生找不全,甚至把第2題的第四幅圖也認為是對稱圖形。我用事先準備好的圖形讓學生折一折,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條數不只一條。並概括出是正幾邊形就有幾條對稱軸。並強調學生要規範地去畫。效果還可以。

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 篇8

首先,在教學這一部內容時以“觀察——操作——再觀察——探究規律——應用規律”為課堂教學主線,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既有動手的機會,又有動腦發現的空間和時間,使學生對學習收穫的印象更為深刻了。

其次,有了以前的教學經驗,這次教學中我特別注意了對軸對稱圖形特徵,即對應點到對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採用了讓學生選取對應點實際測量感知的辦法,但我發現部分學生理解仍然不到位。

第三,將授課起點放在“學生從未接觸過對稱”上,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即使如此,在教學中也常常會讓我有起點定高了的感覺,可我還能怎麼低呢?

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 篇9

講授《軸對稱》的時候,在教學方法方面,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採用引導發現、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分析,使學生充分地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教學全過程。

在教學手段方面,充分利用黑板,演示畫圖過程供學生觀察,體現教師的示範作用。

在學法方面,圍繞本節課所學知識,設定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考,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既能在探索中獲取知識,又能不斷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強化重點內容並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緊密聯絡生活實際中的旋轉例項,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使所有學生既能參與,又有一定的拓展、探索的餘地,全體學生在獲得必要發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體驗。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應該能準確掌握軸對稱,對稱軸和兩圖形軸對稱的概念,經歷了動手畫圖、觀察發現、歸納等一系列活動能較好地掌握軸對稱的性質,並會運用軸對稱的性質作出已知圖形關於某直線成軸對稱的方法.通過一系列探索活動,學生再次感受數學知識融於生活實際,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 篇10

一、數學的實質是一種文化

《新課程規範》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語言是現代文明的一區域性。”本節課的教學我沒有拘泥於課本,“唯教材至上”,而是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把教材作為一個傳達數學知識的一個載體。在公開課教案中將“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領域中軸對稱圖形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放大了軸對稱圖形的文化特性,折射出“冰冷”的圖形背後的魅力,將軸對稱圖形的神韻淋漓盡致的表示了出來。

課堂上我用課件展示自然界中的蝴蝶、蜻蜓等具有軸對稱圖形特徵的動植物圖片,調動了同學的已有的表象,豐富了同學的感知。面對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同學流露出的不只是驚喜,還有幾分疑惑:為什麼大自然如此的垂青於軸對稱圖形的形狀呢?當“天安門、重慶人民大禮堂、上海東方明珠、河北趙洲橋”等極具中國特色的具有對稱美的事物出現在同學的眼前時,同學們被這種文化氛圍陶醉了,激發了同學熱愛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把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我在教學中創設了剪紙遊戲、展示同學的作品,然後讓同學觀察自身創作的作品,比較他們的不同。由於是同學自身的作品,因此同學觀察的很仔細。“我發現他們形狀不同。”“我發現他們大小不同。”“我發現它們左右兩邊是完全一樣的。”這樣的發現過程是真實的,也是一個逐漸發現的數學學習過程。這樣同學們就能夠較好的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尋找平面圖形中的軸對稱圖形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一是放手讓同學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性的活動,最後讓同學彙報、爭論。二是上述案例中的方法。儘管開放性沒有方法一好,但是由於有了師生的互動,。在實踐中我發現儘管方法一有很強的開放性,有利於培養同學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經常表示為優等生的遊戲,絕大區域性後進、中等的同學課後對這一環節表示疑惑。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了方式二,儘管開放性沒有方法一好,但是由於有了師生的互動,方向性較強,又培養了同學層層深入研究、發現問題的能力。在爭論平行四邊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的環節裡,同學思維的火花在迸發,師生的對話是那樣的自然,平等。教師的欣賞猶如催化劑,使探究活動走向高潮,生成性的精彩不時在課堂出現。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同學在新課程文化的輕拂下學習還是比較輕鬆的。這股清新之風吹走了數學的枯燥、苦澀,吹走了同學心靈中對數學的恐懼,讓同學生長在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數學文化氛圍中,使數學課堂充溢著文化的氣息。

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的教學反思 篇11

本屆課通過學生熟悉、嚮往的北京城內天安門、長安街、東直門等的方位引入新課,能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採用探究、發現式教學法,通過找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分別位於四個象限及座標軸的一些點的對稱點及座標,尋找關於座標軸對稱的點的座標的一般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歸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通過研究線段之間關係發現點的座標之間關係,使學生體驗數形結合思想。

尋找規律後檢驗其正確性是科學研究問題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請你想辦法檢驗你所發現的規律的正確性,說說你是如何檢驗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研究方法,並通過一系列的練習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也使學生特別是學有困難的學生都能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然後通過把對稱軸是座標軸變成了直線x=3和y=-4的變式探究,使學生再次體驗數形結合的思想,並拓展到直線x=m和y=n,使學生學會通過尋找線段之間的關係來求點的座標,形成方法。

最後一個練習中的圖案匠心獨具設計成一隻美麗的蝴蝶,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也是本節課所學內容的一個較好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