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包拯》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3.25W)

教學目標:

《包拯》教學設計

1.自學研討,掌握本課的生字。

2.準確、生動地複述課文。

3、幫助學生樹立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思想。

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尚思想。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難點

文言詞句的分析講解。聯絡背景評價包拯這一形象。

教學突破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結合課下注釋自主將文言文變成自己的話通譯下來;引入學生平時看電視書刊以及傳說中瞭解的包拯的故事,互相講述,教師及時給予合理評價。

教學準備

有關字詞、文言方面的投影片,課文朗讀帶。學生蒐集有關包拯的故事。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電視臺曾熱播過電視劇《包青天》,哪位同學能在此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唱唱《包青天》的主題曲,哪位同學又能根據本部電視劇的情節對包青天做簡明扼要地評價。(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與獎勵)

2.這些故事都是編導們演繹的,與歷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們來看看史學家是怎樣記述這一人物的,板書課題。

3.簡介文學常識:本文選自《宋史·包拯傳》。“傳”是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敘述傳主的生卒、地位、官職、生平事蹟等內容。包拯的事蹟長期流傳民間,是封建清官的典型。

二、指導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課文。結合註釋、詞典自主解決字詞,疑難之處可質疑或討論。(巡視、點撥)

2.檢查自學效果

(1)給下列字詞注音:

鬻、徙、硯、率、遺、耶、斂、憚、惡、嫉惡、苟、贓、塋

(2)解釋下列加點字:

A.第歸,殺而鬻之。

B.徙知端州,遷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D.舊制,風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E.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三、示範朗讀。

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課文。結合註釋、詞典自主解決字詞,疑難之處可質疑或討論。(巡視、點撥)

2.檢查自學效果

(1)給下列字詞注音:

鬻、徙、硯、率、遺、耶、斂、憚、惡、嫉惡、苟、贓、塋

(2)解釋下列加點字:

A.第歸,殺而鬻之。

B.徙知端州,遷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D.舊制,風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E.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四、引導複述。

1.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每段重點寫了包拯的一個特點。有的段落記敘具體,有的段落記敘較概括。請同學們選取一個段落來複述,要求準確,生動。

2.根據學生複述情況,做具體評價,既要鼓勵,又要指出改進方法。

五、本課小結

學習文言文有個規律:從機械性朗讀到理解性朗讀再到表演性朗讀,本節課我

們就是按這幾個步驟進行的,同學們對本課內容還有哪些不清晰的地方,請大膽提

出、大膽思考、大膽質詢,大膽必“大得”。

六、板書設計參考。

人物傳記

包拯

脫脫(元代史學家)

鬻、徙、硯、率、遺、耶、割牛舌案進貢硯臺

斂、憚、惡、嫉惡、苟、贓、出使契丹嚴峻執法

塋克己奉公

七、作業設計。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

(2)聞者皆憚之

(3)與人不苟合

(4)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

2.翻譯下列句子。

(1)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2)京師為之語日:“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3.把包拯比作什麼?為什麼?(用自己的話)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啟發發言:同學們對《包拯》一課提出了哪些疑問,是怎樣解決的?還有哪些問題尚未解決?

2.肯定學生解疑的.方法,並做恰如其分的指導。

二、引導評價。

啟發:在第二單元,我們已經接觸了幾篇傳記,(投影:學習傳記要在瞭解人物事蹟的基礎上,結合人物所處的背景,做出恰當的評價)。請你結合課文評價一下包拯這個人物?

三、誘思導學。

1.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我們已接觸過幾篇,哪位同學們能舉例談談。(引導學生注意本文運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人物)

2.提問: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嗎?試從文中找出答案來。

四、拓展鞏固。

1.包拯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請舉出他審過的其它著名的案例

2.你知道歷史上有哪些清官?他們有哪些事蹟?請你用正側面相結合的寫法向同學們講述。

五、本課小結。

這篇文章通過寫包拯的典型事例,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為民請命的好官形象。寫人離不開寫事,寫事運用正側面相結合的手法,表現效果更佳。

七、作業設計。

填空

課文共有——個段落,分別記敘了割牛舌案、________、________、

公開審案、平日為人幾方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段記敘較具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記敘較

概括。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寫,第________段穿插了側面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