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四年級科學教學設計《麵包發黴了》

校園 閱讀(5.12K)

發黴,是指有機物因黴菌生長而變質、變色。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多出現在食物中,食物中含有一定的澱粉和蛋白質,而且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水份,而黴菌和蟲卵生長髮育需要水的存在和暖和的溫度。今天應屆畢業生考試網為大家帶來了四年級科學教學設計《麵包發黴了》。

四年級科學教學設計《麵包發黴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麵包的變質發黴是黴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黴菌的生長需要適宜的環境和條件。

2、通過對黴菌的培養可以進行黴菌生活條件的研究活動。

 過程與方法

1、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並設計實驗研究黴菌的生長與環境的關係。

2、堅持記錄黴菌的生長情況,分析、整理自己記錄的資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黴菌的觀察,拓寬觀察周圍世界的視野,保護並發展對事物的好奇心。

2、在對黴菌生長的實驗活動中,鍛鍊長週期實驗觀察的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

觀察發黴的麵包,瞭解黴菌;探究麵包發黴的條件。

 【教學難點】

通過學生自己的假設,進行合理的實驗設計。

【教學準備】

分組:每組4塊麵包片,寫有1、2、3、4的號碼紙片,4個塑料袋。

教師準備:發黴的花生、發黴的橘子、蛋糕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我們需要攝入足夠的食物才能保證我們每天的營養。但有時食物太多,我們不能馬上吃完,這就需要把食物儲存起來。食物在儲存的過程中也會發生變化。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2.揭題,是啊,發黴了的食物我們可千萬別吃,那食物為什麼會發黴,黴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研究一下。瞧,這塊麵包就發黴了。

板書:麵包發黴了

 二、認識黴菌

1.觀察新鮮的和發黴的麵包,你們發現了什麼?

(麵包發黴了、有白噗、細長的絨毛)

2.怎樣才可以看清楚麵包上黴菌的樣子呢?

(用放大鏡)

講述:當我們需要觀察一件物品的細微部分時,可以藉助放大鏡等工具來觀察。

3.小組觀察,填寫記錄單。

4.彙報交流:投影儀展示各組記錄單,學生代表用語言來描述你看到的黴菌的樣子。

5.你們還看到過別的發黴的食物嗎?

學生交流。

教師展示其他會發黴的食物。

6.小結:黴菌是一種生物,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要時,我們可以藉助顯微鏡來觀察,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黴菌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狀、絮狀等。

 二、 麵包發黴的條件

1.討論:麵包上怎麼會長出黴菌?麵包發黴與哪些因素有關?

2.小組探討,作出推測

(水分的多少、溫度的高低、光的照射等條件)

3.全班交流:黴菌長在麵包上,而離麵包最近的塑料袋上並沒有黴菌生長,這可能說明黴菌的生長需要麵包提供養分;麵包如果是放在了溫暖的地方發的黴,這說明黴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高低有關;發黴的麵包還是軟軟的,有一些水分,這說明黴菌的生長需要水分……

 三、哪一塊麵包上的黴菌生長得快

1.過渡:剛才的討論只是我們的一種猜想,黴菌的生長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請各組根據老師為你們提供的材料,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黴菌的生長與溫度的關係?你能設計實驗證明黴菌的生長與水的多少有關?黴菌的生長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你還能用實驗來證明嗎?

2.選擇實驗條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塊烘乾的麵包,用牙籤在每塊麵包上放一些黴菌。(這是一組對比實驗,用牙籤在每塊麵包上放一點兒黴菌,目的是為了創設在四塊麵包上都有黴菌這樣一個相同的條件。)

第一組:讓第一塊麵包保持乾燥,在第二塊麵包上滴10滴水,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裡,用線紮緊袋口後放在桌上。(探究黴菌的生長和水分多少的`關係)

第二組:在第三塊和第四塊麵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裡,並紮緊袋口。然後,把第三塊麵包放進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塊麵包放在溫度較高的地方。(創設不同的溫度條件,以觀察黴菌的生長速度。)

也可以自主選擇,例如空氣、光照……條件對黴菌生長速度的影響

3.分組準備對比實驗

這組的兩塊麵包中,哪一塊麵包上的黴菌生長得快?

每天觀察記錄一次麵包上黴菌的生長情況,檢驗我們的推測。

 四、小結

1.麵包發黴是因為在它的上面生長了一種生物——黴菌,與其他生物一樣,它的生長需要獲取營養和適宜的生長環境。

因為黴變過程中產生的黴菌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所以發黴變質的食物是絕對不能食用的。

2.後續觀察活動:根據剛才我們設計的實驗方法,以四人合作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問題進行實驗,每天觀察麵包上黴菌的生長情況,下次上課時帶上你們的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分享。

【下一課時進行的時間可根據實驗進展情況靈活安排】

 【板書設計】

5 麵包發黴了

營養

溫度

黴菌——生長條件 水分

空氣

光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