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推薦】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1篇

校園 閱讀(2.08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1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

《穆斯林的葬禮》敘述了北京城中兩代人的命運,交叉描述,最後匯在一起。

在這本書中,我對樑君璧的印象非常深。

她的父親樑玉清是位手藝高超的琢玉匠人,收留了孤兒韓子奇。在一夜之間,樑玉清因琢玉而逝,此時的樑君璧是堅強而有主見的。她在仇人面前不卑不亢,安葬了父親,以賣茶撐起這個家,照顧妹妹與母親,後又解開誤會,嫁給韓子奇。

但後來發生的種種變故,使得中年的樑君璧成了一個固執、專權的人。

為了為兒子辦一場風光的婚禮,她逼著韓子奇賣玉;為了掌控兒子的命運,樑君璧設計拆散了兒子與他所愛的人,使他娶了自己選的姑娘;為了宗教信仰,她寧願女兒(實際上是她妹妹的女兒)死,也不讓女兒與愛的人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

我認為,樑君璧後來變成一個獨斷專行、心思深重的人,與她遭遇的背叛有關。在戰爭期間,她的丈夫韓子奇與妹妹樑冰玉遠赴英國,多年後回來時,他們卻已組成了自己的家庭,並生下了女兒韓新月。最後樑冰玉留下女兒,獨自去了英國,樑君璧爭回了丈夫,但那時,他們的婚姻便已變了味。樑君璧對韓子奇漸漸失去了應有的尊重,越來越害怕失去,便想盡方法去佔有。

最終她的兒子意外知曉了母親當年的謀劃,但為了這個家,只好痛苦地獨自承受一切,而她的丈夫臨終時還是想見樑冰玉。

也許一開始,作者便暗示了樑君璧後來的做法,畢竟當初年僅十五的樑君璧便已是那般堅強和敢愛敢恨。“她相信,即使父親喪生在荒郊野外,她也會把父親的遺體背到祖墳上,按照穆斯林的葬禮,把亡靈送入天園。”她說:“咱娘倆兒幾個就是喝西北風,也得挺起腰做人。”當初她的剛強救了一個家,沒料想多年後也是她的做法毀了親人的幸福。

許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太強求。屬於自己的便當好好珍惜,失去時可以挽留,但該放棄時也可以放棄,該成全的也可以成全,而不因太過看重自己的意願,硬生生地拆散了別人,還讓親人與自己都不幸福。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樑君璧既讓人敬佩,又讓人感到惋惜。只希望像她一樣的女子仍那麼剛強,卻又更懂得放手。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2

近日讀完《穆斯林的葬禮》一書,書中描寫了人物個個都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本章主要寫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還發在兩個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真摯的情感豐富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寫出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文中著力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韓新月等一系列人物文學畫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韓新月和韓天星了,這對兄妹別看他們平時都開開心心,但他們心中都有說不出的苦。

韓天星有了自己的家後,身上就多了許多負擔,先是姑媽的死,再是妹妹新月的病倒,他做為這個家的未來,他更累了。當妹妹剛從死神的手裡逃脫之後,他知道,妹妹雖然從死神的手裡逃脫了,但還要再受人間的折磨,面對這個必然的悲劇,他做為哥哥也無能為力,因為他自己就是個可憐人,又怎麼能幫助別人呢?

若不是為了不傷害他那無辜的妻子:若不是留戀他那苦命的妹妹:若不是想保住這個已經傷了元氣的家,他早就不想再活著了,他不活怎麼能行,他肩上挑著這個家的未來呢!所以他揹著這個沉重的包袱,艱難向前走,他把所有的艱苦都藏在心裡,臉上永遠都沾著微笑。

韓新月是一位美麗漂亮,聰明的姑娘,但總有那不幸降臨到她的頭上,在上大學的美好時光裡,新月卻患上了心臟病,雖然表面看起來活潑可愛的姑娘,但心裡卻比誰都苦,可誰也不知道新月的苦,好不容易考上北大,還沒觀賞夠燕院校園的湖光塔影,就要退學在家養病,年僅20多歲的她,還沒走完那人生的長路,就要半途而廢,她的病情日意加重,不知還有多少天的壽命,但她在這兩年來都以頑強的毅力和病魔搏鬥,執著地追求生命的價值,可有一天她在也沒有力氣與病魔搏鬥,她累了,她真的累了,她要休息了,她要去屬於自己的地方休息了,年僅20歲的她就這樣走了,與她同齡的孩子都要去尋求自己的生活了,可是她卻要永遠的安睡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3

一個穆斯林的傳奇事典,三代人的沉浮與共,愛苦糾織的悽美戀情,畫出一道由: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長篇鉅作。主人公們在政治、宗教中掙扎,人們在思想感情和愛情的薰陶中沉浮,縹緲,被作者獨特的視角帶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見過可愛又可恨的世界。

如訴如泣的吶喊,冰如刀攪的界世,愛恨情仇的交匯。死去的人往復在地獄與天界的罅隙,活著的人卻在現實與浪漫的牆縫中重生。幾個世紀的輪迴,人們逝去的、重來的,能夠永無忘記的只有七情六慾。紅顏的薄命,男子的痴情,都在這一界如地獄般的天堂中展開交戰。

社會的無形的條件下成形,人們卻又在成形的條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對人生以及來未的困惑,這之間的流傳,只會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愛的人再次誕生,那誕生之後又會是怎麼樣的一段家庭故事呢?爭吵,或是平靜地度過下半輩子?只是渴望著這一切稍縱即逝的虛擬給自己的生活新增著無形的色彩,愛情就只是被人類無疑當作是精神養料的東西麼,那是在現實社會中不允許存在的。

宗教的純統,政治的鋒交。

曲終掩卷,迴腸蕩氣,餘韻繞樑的幽齋音樂,始終在讀者耳邊迴盪著,想抹也抹不去。

最終只是存在又不存在現實中值得人回憶的美好的“事物”吧,這一切想要變為真正的享受,只有唯二的原則:一、享受開始的美好。就讓生命順運。二、一路坎坷,卻始終有美好的回憶不是麼?

人生即使如此,只能有付出,或者是有付出又有回報,沒有第三者。這樣悽美的愛情故事,我想,在現代是不容生存的吧。只能有熱情與奔放,開放的外國人又一次對保守的中國人的衝擊,必將會留下永遠的漩渦吧。只能夠就任它發展下去,強大起來,以外人的話說:“就是在發展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4

輕輕撫過書的封面,望著上面那一彎古老的殘月,用一種莊嚴的心態去感受那來自心靈的呼喚……

新月,這是一個讓人聽起來多麼恬靜的一個名字。人如其名,她一定是一個很嫻靜的女孩。她在別人眼裡或許幸福得無可救藥,彷彿幸運女神只光顧她而已,可有誰知道,她將在自己的生命航程中遭遇幾多風暴,也許這是一種冥冥中的宿命。

她出生於一個穆斯林家庭中,註定這一生會是一場悲劇——嚴格的家訓,父親、母親和大姨之間的愛恨糾葛,使她在很小時便失去了母愛,她也只是曾經擁有過,在那個不懂事的孩提時代……

她有一個好哥哥——為了她,寧願犧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讓她快樂,他不願看到妹妹不開心,總是在背後默默地保護她、呵護著妹妹脆弱的心……

她有一位好老師,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理想,他們之間的緣分由一首《梁祝》緊緊地連在一起,那悽美的旋律久久迴盪在兩人的心海之中,他們不正是那翩然翻飛的蝴蝶嗎?

她青春年少,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清晨的清風雨露中暗香瀰漫,恰似一闕天籟之音,在龐雜的年歲中詮釋真純;誰料想這蓓蕾未曾開放便將凋落,那和聲未曾揚起便戛然而止。她剛剛觸碰到的愛情夢想,卻被宿命硬生生擊的粉碎。

老天是這樣的公平,公平得讓人難以接受,新月,這個可憐的姑娘,上天賜予了她美麗、才學與聰慧,卻相應拿走了她的母愛,生命與幸福……

她本該是世上最幸運的人的——她有過人的聰明,美好的家庭,即將到來的甜蜜的愛情,可這一切都因為老天的公平而破滅了……

直到合上這本書,心仍在兀自顫抖。我實在無法相信,那輪純潔、無暇的新月會悄然隱沒於暗夜,池中水依然輕薄盪漾,水中月卻已隱匿無蹤;那如花的生命會那樣瞬間凋零。花香還在鼻前飄飛,可香源卻已凋落不在……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5

這本書總共寫了三場葬禮和一場婚禮,第一場是樑亦清的葬禮,這個一生都獻給了玉的手藝人,臨終也還沒有完成他最後的作品,或者也可以說就是這件為期三年的作品把他最後的精力給打磨掉了。

葬禮的描寫在下一章出現,非常詳細的向讀者介紹了穆斯林的葬禮。從這部小說裡,我瞭解到了許許多多關於穆斯林這個民族的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葬禮是在高中時聽同桌馬勳旺說過,我這個高中同學就是一個地道的穆斯林兄弟,記得當時從他哪兒也簡單的瞭解到了一些關於他們民族的知識。樑亦清帶著畢生的遺憾和操勞走了,留下孤兒寡母和一個小徒弟-韓子奇,這本書的重要角色之一,開始了另外一段充滿辛酸,幸福,甚至有些傳奇味道的故事。讀後感·接著到了一場婚禮,一場隆重的韓子奇的兒子天星的婚禮,這場婚禮在60-70年代辦得相當的“體面”,沉寂多年的韓家再次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向他們證明玉器世家的家底殷實。而就在韓家的長子新婚大喜之際,他們家的女兒新月的病情卻加重了。

自始至終,新月都是一個悲劇的角色,這個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承受了太多的不幸,自小親生母親的離去(而對此她卻毫不知情,直到最後的那些日子),考上了北京大學卻由於父親的意外而發現了她更嚴重的心臟病,與她的老師楚雁潮沒有結果的愛情等等等等...這個純潔善良的女孩做錯了什麼,上天要這樣對待她,要給她安排這樣的命運,而對於她來講,她做出的'想要改變她自己命運的努力都顯得如此的蒼白無力。

只有楚雁潮,這個以老師身份出現的學者在她最後的日子讓她感受了愛情的甜蜜,讓她在漫長的冬季看到了絲絲綠意,誠然,他們的愛情是沒有結果的,但正是這段沒有結果的愛情讓我們為之動容,為之黯然淚下。接著寫了姑媽的葬禮和新月的葬禮。我覺得全書的精華所在就是新月的葬禮,對於這個承受了太多不幸的女孩,也許魂歸天國是她最好的解脫,但這個世界上從此也多了一個孤單的靈魂......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作者霍達,本身就是一位居於北京的回族女作家。冰心曾這樣評價過《穆斯林的葬禮》:看了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六十年間的興衰變化,以及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卻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作容量豐厚,內涵深刻。當我1991年第一次捧讀這部小說,就被書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和所展現的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深深吸引,不忍釋卷。

故事寫的其實就是“玉器樑”一家的悲劇。主線是韓子奇和樑冰玉的愛情悲劇與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悲劇。小說的悲劇既是人物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更是命運的悲劇。人物曲折的命運和多變的情節對年少的我而言是充滿吸引的。然而,年過40,再捧起這本書,我卻有了另一番感悟。

《穆斯林的葬禮》用不小的篇幅描寫了回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儀式:樑亦清的葬禮標誌著小說情節的開端。薄葬、速葬,最簡樸不過,一心歸主的穆斯林,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來粉飾自己。而在新月的葬禮上,穆斯林們肅然跪在墓穴前,神聖的經聲在墓地迴盪:一切讚頌,全歸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報應日的主。我們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導我們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不得不說,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中對穆斯林的傳統文化有著很好的體現,對於幫助人們理解穆斯林信仰風俗有所幫助。現在看來,縱然兒女情長與民族風情相結合,但情節與人物不免顯得單薄和幼稚。或許是我已在長大,而那小說中的風月與人情卻永遠留在了那個年代……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7

昏暗的燈光下,我伏在桌上輕輕地抽泣著。手裡卻還緊握著它——《穆斯林的葬禮》。她——韓新月,是一位優雅、學習刻苦,十分擅長於喜愛英語的學生,就讀於原燕京大學,身處於充滿危機與矛盾的家庭,有著淒涼的身世。他——楚雁潮,剛畢業於原來的燕京大學,卻又被在此代課,成為了韓新同的班主任,熱愛英文翻譯工作,於韓新月有著共同的愛好,兩人後來成為了一對戀人。不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韓新月竟然被查出患有嚴重的心臟病,最終還是不行的去世了。最令我難忘的就是,當楚雁潮千辛萬苦地一大早奔到醫院時,卻發現韓新月的床鋪已空,人已不知所蹤。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期望著不要看到自己最不想見得事,可最終還是瞟到了。“她已經走了。”當醫生遺憾的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如刀絞一般,淚水奪眶而出。歿的,眼前突然浮現出了楚雁潮的面孔。

蒼白、遺憾、失望、自責全部都集中到了他的臉上。她一直撐著,卻未能和他見上最後一面,說出最後一句話,在她的守護下安心地離開。她們就這樣充滿遺憾地分開。在病魔的面前,許多人根本無能為力。我痛苦併為他們感到十分的惋惜,感嘆著他是否能見到他的“最後”一面。

口試,他是漢人,而她是穆斯林,漢人是不能隨便闖入穆斯林的葬禮的。很快,就有人過來把他給趕了出去,她拼盡了全身的力氣想要抗拒這一切,用那已聲嘶力竭的聲音哭喊著……我憤怒,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宗教信仰,為什麼他不能和她結婚,為什麼連她的葬禮他都不能參加。為什麼這些人不懂得他對她的愛,為什麼要留給他太多太多的遺憾。為什麼,為什麼?他已無法控制自己的理智。他害怕,害怕自己與她的距離越來越遠,可是無論他怎麼努力,事實也已擺在了眼前——她死了。

看到這裡,我已泣不成聲了,我被楚雁潮那種對愛的執著深深地感動著,他們的結局是悲慘的,有情人終未成眷屬,卻也造就了一段辛酸、傷感的往事。淚水在臉上肆意地流淌著,嗒嗒地落到了書頁上,書頁已被浸溼,心中卻像被堵塞了一半,久久不能釋懷,是個人、宗教。還是命運,導致了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8

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合上了這本書。最終,《穆斯林的葬禮》看完了,無法抑制的眼淚不知流了多少。心靈深深地被震撼,自我的喜怒哀樂,全被牽引著,書中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仍然在我腦海中徘徊。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著不一樣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古老的“博雅”宅,出了“玉魔”“玉王”;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愛恨交織;北大未明湖畔的月影,穆斯林墓地裡的白玉石碑。楚雁潮、韓新月,生死離別。最終,玉兒在墓地中緩緩穿行,滿臉滄桑地抬起頭髮現天空中出現一輪新月。

“淚水灑在黃土上,他不能自持,倒了下來,躺在新月將長眠的地方,沒有力氣再起來了,不願意離開那裡了!”讀到這,我又梗嚥了。命運的安排,把他們分開了,但他們的感情是偉大的。韓新月,一個十九歲的花季少女聰慧而美麗,卻在還未綻放時就過早的調謝。令人惋惜悲傷。在她以優異成績考取北大外語系,並找到了愛的歸宿時,死神也正在向她悄悄走來,先天的疾病奪去了她的肉體生命。那一首《梁祝》還在耳邊迴盪,新月之死,是祝英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樑君璧,一個深受舊社會束縛的無知女性,在我眼裡是她可惡的,自私的。她把親生兒子天星的感情毀了,也差點毀了新月的感情。對於母親精心佈置的婚姻,孝子天星又能怎樣辦呢?韓子奇,辛辛苦苦把持了一生的奇珍齋沒了,那些和他同生共死的藏玉也在中毀於一旦,他的心死了,含著對女兒的愛和對樑冰玉深深的思念而死了。

回過頭來想想自我,與書中主人公的命運相比,我們是幸運的,至少我們還擁有生存的權利,活著,比什麼都重要。或許你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可是越過了這些鴻溝,我們還能瀟灑地走下去。所以,請珍愛生命,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9

曾經聽媽媽說《穆斯林的葬禮》非常好看,十年前他看過的書,到現在還念念不忘。有一次阿姨也跟我說《穆斯林的葬禮》很好看。於是我便懷著好奇之心來看此書。

這一本書的描寫非常吸引人,令世人連連叫好。我可以隨便挑一段和大家分享。“她看見那棵古老的槐樹,歷盡劫磨,閱盡滄桑,他還活著。”這裡話裡有話。因為這槐樹就等於“她”。老槐樹歷盡磨難,也相當於“她”歷盡磨難。她和老槐樹一樣“歷盡劫磨,閱盡滄桑”。我們再接著看下去,“老幹龍鍾,枝葉蔥蘢。過去,每當春天來臨,他就綻開串串百花,香氣飄滿整條衚衕,清風吹來,落花如雪。”這裡暗暗的比喻主人公的魅力就如這個花香一樣讓人難忘。每個事物都在好與不好中輪迴,就如月的陰晴圓缺,人的悲歡離合。這裡也讚美了主人公如春的繁華與青春。“落在她的頭上,肩上,‘拂了一身還滿’”。“如今樹上沒有花,開花的季節已經過去了。它白白開了幾十次,落了幾十次,一直在等她呢。”這裡又是說家族的敗落與蕭條。一直等文中的那個“她”。可還是沒等到。其實也是一種錯過的遺憾。“拂了一身還滿”是引用了李煜《清平樂》中的一句。引用的恰到好處。其實在寫作文時,我們也可以引用適合的詩句,來讓文章增彩。

最讓我感動的是新月給楚老師的那封信。裡面體現了新月的善良。裡面說:自己得了心臟病,不想毀掉楚老師的一生。她非常絕望,認為得了心臟病的人已經沒有任何希望。我認為他的想法是錯誤的。心態決定一切,心態對了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我覺得新月不應該寫這封信,去傷害楚老師的心。如果我是新月,我不會寫這封信,而是知道自己病情後,樂觀面對,接下來的幾天裡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也配合醫生積極的治療。把“每個人都有生活的權利,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作自己的座右銘,善待自己,也善待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想這樣新月的心情也會逐漸快樂起來,身體也會隨心情慢慢變好!如果新月把這一句話帶在身邊,透徹瞭解每個人都有生活的權利的話,我想應該不會有太多的遺憾。

為什麼這本書經久不衰?為什麼這本書看了讓人難以忘懷?翻開這本書,仔細閱讀,答案就在其中。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0

玉器樑家60年裡,在玉的相守與月的籠罩中,世代沉浮,悲喜交織。樑亦清,一個樸實的回回,世代雕玉撐起整個奇珍齋。為了三保太監鄭和,為了回回,他毅然接受蒲綬昌的交易,用那雙飽經風霜的粗糙的手琢刻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這個視玉為命的男人,最終倒在了血色的寶船上。

易卜拉欣,樑亦清之徒,用他寬厚的肩膀挑起了玉器樑家千斤重擔,頂起奇珍齋的大梁,迎娶樑家小姐君璧。樑君璧冷漠、迂腐、愛錢如命,與丈夫生下韓天星,寵愛有加。而韓君璧的妹妹冰玉膽大、執著,與韓子奇在英國逃避戰亂時產下韓新月。

回國後,韓新月留在奇珍齋,可樑冰玉卻在姐姐的羞辱下離開了家。韓新月從小便遭到樑君璧的冷漠。他並沒有得到屬於自己母愛的關懷。直到她升大學,韓子奇夫妻倆也為升學的事糾纏爭吵。樑君璧認為新月應該外出打工,為家裡多一份收入,而韓子奇只能忍心讓妻子賣去自己珍貴的乾隆玉璧,才說通妻子讓新月進入北京大學西語系。在學校裡,韓新月認識了年輕的老師楚雁潮。楚雁潮給予了新月極大的信心與肯定,也讓新月敬佩又愛慕。然而好景不長,韓新月在心臟病威脅下住進了醫院。

樑君璧拆散兒子與容桂花芳的愛情,又阻止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她是我的親媽媽?”這讓新月感慨道,韓子奇才透露新月的身世。韓新月頓時不省人事。

樑亦清的堅貞,韓子奇的堅韌,韓新月的堅強,一個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興衰沉浮,伴著玉的光澤和月的柔美,演繹著純真的夢想,悲劇的愛情。

巍巍西山上,後世天園裡,在一輪新月下,那個母親來回輕輕穿梭著,淚眼婆娑的她灑落點點淚珠。那個老師一動不動,久久佇立在那片土地上,沉默地回憶著。小提琴《梁祝》的曲聲輕柔徐緩地飄蕩著,似乎正寄託著思念,又似乎正訴說著無限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1

就在近日,我從圖書館借閱了一本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是作家霍達的作品,讀過之後,改變了我對中國人骨子裡的匠人精神和氣質的看法。

如今,我們經常談論起一個詞——工匠精神!而說到這個話題,經常就有人會對我們自己的國家進行毫無保留的批判,認為中國是沒有工匠精神的,而我卻持有不同的觀點。比如,當你閱讀了《穆斯林的葬禮》之後,就會發現這裡面就是對大國工匠這樣一種精神的描寫。

小說描寫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在小說中,回族手工匠人樑亦清一直穿插在其中,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的起起落落和不懈奮鬥的精神面貌。

曾經我在一篇文章中讀到這樣一則訊息:說全世界有5000多家經營超過200年的企業,其中日本一家就超過了3000家,讓我們讀之非常觸動。沒錯,現在的中國處於製造業階段,確實需要工匠精神來彌補我們的不足,對產品進行精益求精的完善和提升。不能讓我們自己的優秀文化和傳統喪失,也失去了我們骨子裡的精神食糧。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好句摘抄及賞析:

1、當我讀到“滿懷希望的人往往易於衝動,一旦失望了,反而倒冷靜了。”這樣一句話時,心裡充滿了崇拜感,這簡直是至理名言,是對人們心理過程的完美解析。百家筆記網也是提醒我們在讀書和學習的過程中或者完成一件產品時,應該抱著希望,也需要出處謹慎,不能因為衝動而失去了機會。

2、“時時想到可能會被別人超越,才會用雙倍的時間和精力去超越別人。”沒錯,每個人都應該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嘛,我覺得作者解釋的很好,用很通俗的語句就表達出了很有哲理的內涵。

3、“只有謊言才拼命鼓吹,唯恐別人不信。”是的,我還很信奉戈培爾的一句話“將謊言重複100遍,就變成了真理”。這就可以解釋一些社會現象了,我們不能人云亦云,應該要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思考其中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