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5篇

文學 閱讀(1.31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5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

早就想寫這篇讀書筆記,可總覺得準備的不夠充分。因為要寫的東西太多了,不知道從誰先寫起。在我腦海裡印象最深的是韓新月了,可發生在她身上事太多了,與她有關的人有過複雜。其實,我是被她的精神而感動,她追求很完美,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做的最好。她對愛情的嚮往,堅定的信念,對愛的責任都是無法比擬的。

這本書一共寫了三代人,而且是錯綜交織在一起。樑亦清,一個人一輩子琢玉卻因玉而亡。人老實,就那他自己的話來說,幹那行就吃那行的飯;韓子奇,是樑亦清的徒弟也是他女婿。人有心,能幹,忠誠。我想正是因為這忠誠導致他以後的命運。還有壁兒和玉兒;韓新月,韓天星。

想到這些我的心裡有些亂亂的。就先說一下韓子奇吧,我很佩服他的幹勁,把奇順齋治理井井有條。在這時歷史給他開了一個大玩笑,二戰爆發了,他為了他的寶玉,不惜遠走他鄉,到英國避難。而且玉兒也偷偷跟著去了,從這裡就開始了。他們沒有躲二戰,英國一樣爆發。戰爭毀了一切,而製造了一分愛情。韓子奇玉兒,而且有了他們愛的結晶,韓新月。忠誠是他必須回國,回家。就這樣悲劇一點一點發生。

唉!寫著寫著就想把正本書寫上去,呵呵……因為它真的不一樣。想簡單寫一寫,可怎能表達我內心的世界。就談一談愛情故事吧。韓子奇和玉兒的愛情,是不該發生中應該發生的,讓人恨與痛。恨韓子奇沒有做好,心疼玉兒的命苦。韓子奇和璧兒,是不該結合而結合。因為他們之間沒有愛情,只是親情與責任的相加。還有哪個英國男孩和玉兒,只能說是男孩對愛的摯著,為愛情付出一切,不惜生命。唉!讓人感動。韓天星和陳某的愛情,讓人惋惜,因為他們沒有堅持,沒有做互相信任。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真是讓人心都跟著疼,老天是多麼的不公。一個還未讀完學業,自己的目標尚未達到,對未來出滿了憧憬,沒有感受過一次真正的母愛,還有許多許多事等待她完成。她的愛情受到了家認的阻撓,老天的宣判。人世的不公好象都降臨在她的身上。讓人落淚。楚雁潮愛的化身,給她帶來了一絲的希望。

當我讀到這些時,我真想為她做些什麼,可我又如何出手呢?因為這只是作者筆下的故事。只希望現實生活中不要存在這些故事,讓愛進行到底。

讀完這本書後我還了解了不少回回的生活習俗,哈哈……這本書挺不錯的,大家有時間也看看。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2

1、眼淚這東西,有時能起到極其神奇的作用,能把持有截然不同的觀點的人稀裡糊塗地攏在一起,把迂腐陳舊的意識變得溫暖感人,把生機勃勃的新興幼芽兒在愛撫之中扼殺!

2、世界上沒有一個青年不曾想到過愛情,每人心中都有一顆愛的種子。它可能萌發得很早,也可能貯存得很久;它可能成熟於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經歷漫長的磨難而最終凋落。愛情是一種神物,不遇到適當的時機,它並不顯露明顯的形態'以至於本人都覺得似是而非。而當他清醒地意識到它的存在的時候,它就已經成熟了。

3、中國的女人啊,世世代代靠她們繁衍子孫卻在史書上不佔任何位置的母親們,竟然是那麼愛這條“根”!

4、奇奇海市,緲緲蜃樓,一派佳境,卻在浪頭。

5、一個真正美的人,任何附加的首飾都是多餘的。

6、她的心更加急迫,速度卻減慢了,每次忍著劇痛的掙扎只能移動一根頭髮絲的距離,她以細弱毫髮的尺子丈量著死亡之路

7、雁歸有時,潮來有汛,惟獨明月不再升起。

8、凡是命中所有的,不求自來;凡是命中所無的,強求必失。

9、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10、這兒陳列的是:一隻翡翠蓋碗,一隻白玉三羊壺,一隻瑪瑙杯,一掛青金石數球珠,一掛桃紅碧璽珮一隻瑪瑙三果花插。那翡翠綠如翠羽,白玉白如凝脂,瑪瑙赤比丹霞,青金石藍似晴空,碧璽豔若桃花,交相輝映,燦爛奪目。

11、人,為什麼要有那麼多的感情?有手足情,這就足夠了,幹嗎還要添上個男女戀情來折磨自己?

12、追求美是人的本性,我相信人們本能地而非理智地嚮往純美純情的意境,美不必強迫人接受。不然,“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樣的前人名句也就不會這樣傳之久遠,深入人心。

13、人生的舞臺上,悲劇,喜劇,喜劇,悲劇,輪番演出,不捨晝夜,無盡無休。

14、記得去年秋天,她曾經坐在這塊石頭上,思索著事業,思索著人生。她倔強地說:“人的靈魂是平等的!”是的,一點兒沒錯,人和人是平等的。人和人的區別,在於為發掘和體現自身的價值所做出的努力,而不在人的本身。相信: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唯物主義者認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現在又鑽出來一個病魔,為什麼人和人在病魔面前卻不能平等?

15、滿懷希望的人往往易於衝動,一旦失望了,反而倒冷靜了。

16、愛就是愛,它是人類自發的美好情感,我因為愛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愛,不是獵取和佔有對方,而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愛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就像信仰一樣永不改變,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犧牲這樣的詞藻來貶低我,我們雙方都不是祭壇上的羔羊,我們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愛的深沉,愛的強烈,愛的長久。

17、黑暗茫茫沒有盡頭,不知道這條隧道有多長,她不肯停歇地向前爬行。幾絲蛛網掛在她的臉上,她聽到頭頂有蝙蝠撲動翅膀的聲音。她欣喜終於遇到了活的東西,要向蜘蛛和蝙蝠問個訊:從這兒離人間還有多遠?她失望了,掛在臉上的是自己的頭髮,不是蛛網;噝噝的聲音是自己的喘息,不是蝙蝠在飛動,在這個魔窟裡除了她之外沒有任何生命!她喘息著停在那裡,積蓄著力量,估計自己的血還沒有流完,筋骨還沒有扯斷,她還要向前爬……

18、蓓蕾還沒有綻開,花枝就被折斷了;折斷了還能不能重新接上?問誰?問“園丁”?“園丁”能回答嗎?

19、幸福的家庭都大同小異,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

20、這棵被命運拋棄的小樹,雖開得瘦小,開得稀疏。但畢竟沒有辜負春天,春天也沒有辜負它。

21、彷彿是發自地層深處。發自冥冥之中。發自血肉之軀的呼喚,將一顆封閉的心喚醒了,將一種埋得太深藏得太久的情感喚醒了,人世被忘卻了,天地塌陷了,山洪暴發了,海水吞沒了陸地,雷電毀滅了生命,只剩下孤島中的亞當和夏娃,世界將重新開始!

22、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無缺的人,那只是由愛而產生的錯覺。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3

女兒在北京上大二時強烈向我推薦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我早聽說過這本書,但一直沒顧上認真讀它。

捧著女兒送我的新版《穆斯林的葬禮》從頭到尾,不分晝夜,我幾乎是一氣讀完的,整個人彷彿被籠罩在生命的悲哀之中,閱讀中曾幾次潸然淚下。我很久沒有被這樣一本書這般感動過了。

這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作者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內容、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巨集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

掩卷長思,我唯一感受到的依然是悲哀。也許有人並不相信這樣的故事,可是我卻為它的生動與真實所深深吸引。在這本書裡,你能看到人性的弱點與人生的無奈,但你更能看到生命的價值。

書中展示出兩條不同的人生道路,雖然最終歸結到了一起,而命運卻是如此的相似。一條是恩怨分明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情仇的死衚衕。在老玉匠死去的那一刻,韓子奇就註定要為此而演繹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家恨與國寶聯絡在一起,即使在那些寶玉漂流國外,遭受二戰洗禮的時候,家,卻在時間長廊中積聚起更多的恨來。我從心底同情主人公新月,但我也同情韓子奇。有些東西是無法預料的,新月的誕生就像我們經歷過的某些時代一樣,也許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然而,新月卻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是一個容不得浪漫的時代,她所選擇的師生之戀只能走向絕境。在難以把握的命運面前,在每個人生命中那股捉摸不定的、潛在的暗流中,任何生命似乎都有些微不足道,而哀歌便由此而生。在韓子奇說要轉而投向仇人的時候,命運的哀歌就已然繚繞在我的耳邊;而在新月臨死的時候,我已經為這生命的哀歌而淚流滿面了。在壓抑和痛苦的感覺中我不禁要問:正義,你為何而生,為何而滅?我也曾讀過一些這樣的故事,公平不在正義的一方,而《穆斯林的葬禮》裡的正義就在主人公的身邊,可它卻是那樣地微弱,以至於產生了我們不想看到的結局。復仇使人性失去理智,在遙遠的未來,宿命同樣落在下一代的身上,時代的悲哀已將一切掩埋,沒有人理解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生命歸屬。

我不明白作者為什麼要讓新月的母親做一個逃避者,因為既然她有勇氣打破世俗的常規,卻為何沒有勇氣面對女兒與現實?《穆斯林的葬禮》以一段很冷清的描述讓新月的母親再次出場,這不過是讓我們的心中更添幾分哀愁的陰雲而已。那段悽美、悲涼的描述使我久久不能忘懷。是啊,許多已經過去的往事,許多生命旅途中留下的難以平復的轍痕是很難再找回來的,如果一定要追尋,結局一定是早已逝去的生命中那段難忘的心曲所奏出的絕唱罷了。

穆斯林,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在這個詞的背後,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這兩個字,更容易讓我們聯想起那奇怪的儀式。於是,人們對它的葬禮似乎更會產生一種神祕感。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把讀者引入了她巧妙佈置的圈套,使讀者在《穆斯林的葬禮》的描述中一步步領略了人生的哀歌。韓子奇從流浪而來,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朝覲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新月也在流浪中誕生,是命運將她送別在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裡、最終送進了穆斯林的葬禮;新月的母親也在結束流浪之後,才找尋到一點往昔的生活痕跡。而對於任何人來說,流浪本來就意味著哀愁。流浪,在書裡最終以葬禮為終點。或許誰也不知道,葬禮的哀歌究竟為誰而鳴?我終於讀懂了:生命的哀歌決不單單是為書中的主人公而鳴,其實也是為你我而鳴、為眾生而鳴,因為世界上誰也無法逃脫生命最後的劫數--不論你曾經多麼燦爛或多麼悲微。

此外,女兒讀完這本書的一些感想也令我陷入沉思。女兒對我說:讀《穆斯林的葬禮》之前,我幾乎很少真正瞭解穆斯林這個民族,甚至對他們頗有誤解,因為過去從一些文章的隻言片語和圖片介紹中所得到的印象十分模糊,似乎他們都是滿臉鬍子、頭戴白色小帽、行動有些怪異甚至讓人有點害怕的一個群體。現在我才明白了,其實世界上任何不同的種族、民族都有著許多相同的屬性,那就是人性、愛、善良與頑強。我甚至開始喜愛他們了,因為我忽然之間覺得穆斯林(回族)這個民族要比我們乾淨許多,無論從他們的日常生活的習俗和禮儀,還是他們在生活方面非常講究節制等。至少,在不吃豬肉這一點上就比我們要乾淨!

仔細想了想,女兒說的話不無道理,至少大部分觀點我可以認同。

《穆斯林的葬禮》創作完成於1987年秋,發表後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許多作家、評論家、穆斯林學者和廣大讀者都給以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這是我國第一部成功地表現回族人民悠久歷史和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說,具有民族史詩的品格和不可替代的文學地位與審美價值。《穆斯林的葬禮》於1991年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之後,該書的英、法、阿拉伯、烏爾都等文字的譯本也陸續出版。1996年7月號的香港《鏡報》報道,在中國青年最喜歡的二十本古今中外文學名著中,《穆斯林的葬禮》名列第五。

著名作家冰心在為《穆斯林的葬禮》外文版所寫的序言的最後一句是: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諺,說‘百聞不如一見’,亦願海外的朋友們,都來讀一讀這本中國回族女作家寫的奇書!

不論怎樣,《穆斯林的葬禮》給我留下的都是深深的感動。感動之餘,我還蒙生了把它推薦給更多朋友的衝動,因為,如果有人願從更多的角度去了解人生的意義,那就去讀一讀《穆斯林的葬禮》,至少它可以讓我們懂得什麼是人世間最純真的感情。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4

曾經以為讀一本至好的書最多能使人痛哭流涕,但這種感覺也不會持久,直到讀過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我才發現原來文學也會如此震撼人的心靈,如此令人心痛,痛到無法抑制。

冰心曾經盛讚這本書,稱其為 “奇書" 。它通過一個玉器世家幾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詠歎。這是玉的長河,不,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

以前對回族知之甚少,只道他們是中國眾多少數民族中的一個,不吃豬肉。然而從這本書中描寫的關於他們的婚喪儀式到平時的清規戒律,瞭解到原來他們對信仰也是如此虔誠。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存亡,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從樑玉清的白手起家,到他的徒弟韓子奇成為一代玉王,叱吒玉壇,再到最後玉器世家的衰亡,讓人不禁感嘆命運的反覆無常。

韓子奇的愛女新月,書中的女主人公,年紀輕輕便被查出患有先天心臟病,命運真是無情,她本該絢爛如花的生命就那樣凋零了,當我讀到新月之死時 ,我的心真的很痛很痛,她那麼優秀,考上了北京大學,和同學們才相處一年,她還有那麼多的夢想等著去實現,還有她的愛情,當老師楚雁潮向她表明愛意後,她內心的激動與幸福,其實他們早就惺惺相惜了。新月母親,書中最鮮明的一個人物,樑君璧,其形象不亞於 《紅樓夢》 中的鳳姐,她對這段愛情的阻撓,僅僅是因為回回只能嫁給回回,而楚雁潮是漢人。我的心為他們揪緊了,一個是生命隨時可能停止的人和另一個愛她至深的人之間脆弱的愛情。當讀到楚雁潮為了陪在新月身邊而答應她母親那無理的要求時,我感受到了他對新月的那份厚重而深沉的愛。

書中對於新月母親樑君璧的塑造,我覺得是從幾件典型的事中表現出她的性格特徵的。她用計為其兒子天星娶了陳淑彥,同時還能讓天星感激她,即使最後真相被揭穿,他也沒有恨他母親;以及她在得知自己的胞妹樑冰玉和丈夫在一起還生了女兒新月後,她的蠻橫刻薄、同時自己內心的痛苦煎熬,但她竟能保守祕密二十多年,一直對新月不冷不熱也就有源可溯了。無論是樑君璧之風雲叱吒,韓子奇之愁腸百結,都襯托新月,淨化主題,至新月之死,大有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之勢,而這些都體現了一種美,深沉的美,崇高的美,使人的靈魂得到昇華,我想這也許就是人們所追求的藝術美的最高境界吧。

該書的內容闊大而紛繁。一方面寫玉器世家的興衰歷史,另一方面寫韓子奇一家人關係的紛雜,同時還描寫一戰時期我們國家的現狀。也許人生本來就是闊大而紛繁的,他不可能只有一條線牽引著我們走著單行道,我們要做不同的事、遇到不同的人在同一時刻、同一地點,也因而人生才更加變幻莫測、豐富多姿,不是嗎?

在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這本書難道僅僅是為了向我們講述這個關於回回家族的故事嗎?它所傳達的到底是什麼?直到讀完最後一個字,我才半知半解。它是在給我們重現一段歷史,它就是我國其他55個少數民族的縮影,同時也是中國社會六十年變遷的一個縮影。雖然它僅僅寫的是玉器這個行業的興衰,但能使我們想到我們民族在那個時期的由興轉衰。從回回和回回之間才能通婚,讓我想到民族交流和融合的必要性。

書的結尾,韓子奇臨死前說出了自己埋藏了一輩子的祕密,其實他是個漢人,他不是回回,當初他騙了他師傅,如此戲劇化的結尾讓人深思,那個時期,各民族間,至少漢族和回族間的隔閡是很深的,所以我們更應該架起民族溝通的橋樑,讓各民族間都能情同手足。

“我多麼羨慕你這個活著的人!你有權利生活,有權力愛 ”,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尤其是當聽到越來越多的關於大學生自殺的報道時,我很困惑,我們這個社會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化了?毫無疑問,社會在進步,我們人類也在發展,可為什麼幾十年前人們就懂得要珍愛生命的道理到今天人們卻不懂?可以如此輕易的放棄自己的生命。只要活著就有希望,災區朋友如是說,其實真的沒有什麼比活著更重要了,一切身外之物都建立在你是個活著的人的基礎之上,所以為什麼不珍愛她呢?所以珍愛自己的生命吧!描繪好自己的生命藍圖。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5

初次端起了它,是在別人的推薦下。

剛看到書皮上的那一彎新月,那種神聖和莊嚴,透徹的穿過身體,像是在探尋,又像是在欣賞。

書中的“路”坎坷複雜。情節像是一團被人千百次蹂躪,一線繞著一線;又像是剝洋蔥,一層又一層。但那淳樸莊嚴的內容,根本不會讓人覺得乏味、無趣。反而讓人鑽了進去,成為故事中的一員!一次次跌倒的新月,又在親情和愛情的幫扶下一次次的站起來。終甩脫不掉。哪怕是一個小人物糟遇了不測或是遇到了麻煩,心都像是被刀割!悲切淒涼的愛,終使人傷心。一個個故事情節,成了人們常掛嘴邊的話題。

一部真正飽含世間人情的文學鉅作,永遠都是那樣高雅、神聖。問世間情為何物?仍是以一聲聲悲涼的惋惜告終……

如同李清照的那首詞: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6

一個穆斯林的傳奇故事,三代人的沉浮與共,愛恨糾織的悽美戀情,譜出一部由: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角色塑造的完美長篇鉅作。主人公們在政治、宗教中掙扎,人們在思想感情和愛情的薰陶中沉浮,縹緲,被作者獨特的視角帶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可愛又可恨的世界。

如訴如泣的吶喊,冰如刀攪的世界,愛恨情仇的交匯。死去的人往復在地獄與天界的輪迴,活著的人卻在現實與浪漫的牆縫中重生。幾個世紀的輪迴,人們逝去的、重來的,能夠永無忘記的只有七情六慾。紅顏的薄命,男子的痴情,都在這一界如地獄般的天堂中展開交戰。

社會的無形的條件下成形,人們卻又在成形的條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對人生以及來未的困惑,這之間的流傳,只會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愛的人再次誕生,那誕生之後又會是怎麼樣的一段家庭故事呢?爭吵,或是平靜地度過下半輩子?只是渴望著這一切稍縱即逝的虛擬給自己的生活新增著無形的色彩,愛情就只是被人類無疑當作是精神養料的東西麼,那是在現實社會中不允許存在的。

宗教的純統,政治的鋒交。

曲終掩卷,迴腸蕩氣,餘音繞樑,揮之不去。

那些“玉”一樣純潔美好的人物最終爭不過命運的安置,猝然離開,徒留下樑祝的曲子汩汩流淌,訴說著它的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7

週末無事,又把曾經給我以很大震撼的《穆斯林的葬禮》讀了一遍,即使六年過去,重新品讀,這本難得的經典之作仍然讓人心裡漣漪四起,難以平靜。

這是一本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情節構造跌宕起伏,感情描寫真摯動人,主題內涵現實深刻,讓人初讀後便欲罷不能的好書。再次拿起這本書時,未曾翻開,書中的人物便一個個躍然於腦海,樑亦清的正直剛毅、韓子奇的有情有義、樑冰玉的敢愛敢恨、楚雁潮的浪漫溫潤,韓新月的純潔無暇,無不讓人印象深刻。

《穆斯林的葬禮》的內容主要描寫了老北京一家玉器商人的商海沉浮,以及這一家三代和圍繞他們的人們的恩怨、愛恨糾葛,從而表現了近代華夏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相碰撞所產生的一系列因果迴圈,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副生動、激盪的民國畫卷。

這本書的結構比較獨特,分別以“玉”和“月”為主題,兩條主線同時進行,“玉”篇描寫主角韓子奇與其岳父樑亦清的商海經歷和主人公的愛情,“月”篇講訴主角兒女成長經歷和愛情旅程。

毫無疑問,書中人物的結局是充滿悲劇色彩的,樑亦清一生投生玉器業,結果卻因為玉而激憤而逝,韓子奇為一代“玉王”,最終也落得個事業失敗,愛情失意,愛女早逝的結局,還有韓新月與楚雁潮註定有緣無份的愛情,如此種種,無不讀出作者字字含情,也句句泣血的悲劇性表達。

本書行文一氣呵成,同時書中人物命運時刻牽動著讀者的心絃,讓我們時而為之憂,時而為之喜,當最後書中人物的命運均已以悲劇收尾時,讀者積蓄的感情便如潰堤之水般洶湧肆虐,情不自禁的為他們的命運扼腕嘆息。

結尾的悲劇性還體現在命運的無常和諷刺意味,韓太太,一個虔誠的穆斯林,為了維護自己的信仰以及歷史上根深蒂固的習俗,竭盡全力阻撓自己兒女與漢族人的愛情,可以說,她兒女的愛情悲劇在很大程度上是她釀成的,但是,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她看作一個壞女人,她也不過是一個可憐人罷了,到最後他的丈夫道出了自己是漢人的真相,瞬間讓她崩潰了,所以,這個女人也值得同情。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它能給人心靈上的震撼,讀之,對我們的心靈也是一次洗滌。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8

人生如夢,歷史無情。

一直很想讀這本書,起初也是懷著對這個民族以及書名的好奇,想知道這會是怎樣一個故事。沒想到第一章就把我震撼到了。那些描寫建築的專業詞彙,讓我覺得自己無知極了,而後面有關玉與歷史的描寫則使我更加欽佩作者的學識,那是真東西,真本事。

從文章的寫作風格來看,毫無疑問,字裡行間都帶著很明顯的過去的氣息,尤其描寫愛情,描寫人物心理時,與現代作品之間有著很大不同。故事也就是在那特殊年代展開的,從未經歷過那時代的我,卻有幸在這一週多跟著作者,沿著玉與月的脈絡走了一遭,一同難過,歡笑,遺憾,不甘。

全書的幾個葬禮都令人印象深刻。忠心耿耿的老侯被韓太太冤枉,他努力撐著一口氣,沉冤得雪時卻也是與人世告別時;苦命的姑媽等了一生卻始終未曾與家人再次相遇,在另一個世界,她終於可以歇一歇,可以摸摸自己孩子的臉,樸實又真誠,從她身上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新月一生純潔天真,在人生正值綻放的時候,被命運無情戲弄,香消玉殞,留給活著的人無限感傷……

而易卜拉欣,最後無疑是要帶著無限的遺憾落下人生的帷幕。

我更願意稱他為易卜拉欣,這個年少時的名字,與玉還沒有任何瓜葛的少年的名字。他虔誠,他勇敢,他有著太多美好的特質。當易卜拉欣這一真主信徒的名字被韓子奇所替代,他的世界一下複雜起來。懵懂時就要揹著他人的不解寄人籬下,臥薪嚐膽,只為讓奇珍齋再次出現在世人眼前。這顆心也正是一路來對信仰的虔誠而磨礪出來的。命運卻毫不留情的捉弄他,或許這是真主的考驗,抑或說懲罰。但是,經歷了這麼曲折的一輩子,也不枉在人世活了一次。至少他真實的體驗到了愛,也真實的因愛而痛苦,他在人海浮沉,在戰火中迷茫。韓子奇早已不是那個勇敢的少年,因為有了愛,那愛高過了信仰,或者已經成了新的信仰。因此,他也有了軟肋。

韓太太最終只在一句“十幾年前無常的了”的描述中向讀者短暫告別。她可憐,她可恨。我嘗試放平心態去理解她,但是我始終卻不能容忍她的愚昧,不能原諒她的自以為是。作為父母,這種自以為的“關愛”對於兒女來說,最為致命,因為這說到底不過是自我滿足的一種表現。沒有人有權利掌握他人的人生。可說到這兒,她何嘗不是被命運玩弄於股掌之間,整本書中最“虔誠”的穆斯林,嚴格按照教義每日“小淨”的她,卻因為坎坷的命運變得刻薄,虛榮,不可理喻,擁有最讓人咬牙切齒的心。她一生耿直,性格倒是像虎妞,年少喪父,她習慣了掌權,卻未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一而再再而三的做下那些事,每日的祈禱就能掩蓋她的過錯嗎?

我羨慕故事中真摯的愛,也同情每一個在大歷史下脆弱的人,不管是“回回”,還是一個漢人,在臨終之前坦坦蕩蕩,無所畏懼的能有幾個?說到底,這人世,荒唐,無情,無奈,但也真實,熱烈。

推薦閱讀。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9

黃昏,披著淅淅瀝瀝的杏花雨,她從街巷的盡頭走來。臨街的牆,幾經歲月,斑駁中僅留下暗淡的殷紅,融於灰色之中。

她,步履蹣跚,如一葉扁舟,遊弋在似曾相識的小巷,隨風飄蕩。然而,歲月已將她遺忘。當她重新回到這個世界時,她老了,這裡已經變得陌生。街上零星的點綴著些許的人影,匆匆移動。沒有人知道她是誰,也沒有人關心她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

“沒了,全沒了,你想見的,不想見的,都沒了”。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她哭了,卻並不傷心!

“可憐一片無暇玉,誤落浮塵煙雨中”,而她到最後才明白,自己只是一個悲劇裡的一段插曲,另一個悲劇的淵源——光與影的交匯,月與玉的串織!

“愛情引發了責任,還是責任萌生了愛情?”

或許,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玉光、月影的層層幻滅,都只是一個悲劇的輪迴。而悲劇的起點,卻是一個謊言,一個當了一輩子回回的漢人的謊言!

他流浪而來,由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把他推上了歷史的舞臺。然而誰也不知道他的謊言,他便成了樑亦清唯一的徒弟,並得到了師傅的真傳。

師傅的溘然長逝,將沉甸甸的責任擺在了他的面前——未完成的“鄭和航海玉雕”,一個破敗的家,以及三個孤兒寡母,而作為一個男子漢,他不得不果斷的扛起家中的重任,然而悲劇也便由此而起。

從他打碎師傅的那片玉起,他便與玉結下了不解之緣,冷冷的玉光,散落在師傅的陵墓上,玉便成了他生命的主旋律!他對於玉已經到了痴迷,幾近於瘋狂的地步了。

為了那份責任,他臥薪嚐膽,忍辱負重,以完成師傅的心願;為了那份責任,他和璧兒結合到了一起,以扛起家庭的重擔;為了那份責任,他和玉兒一起去了英國,以求玉器珍品不被銷燬;為了那份責任,他放棄了愛情,以守著他那心愛的玉。

他和璧兒的結合本身就是一場悲劇,與其說他愛上了壁兒,還不如說他對玉的執著愛上了那份責任。這樣的婚姻是沒有愛情的,這是由責任產生的婚姻,而非由愛情產生的責任。這樣的婚姻註定是要以悲劇來收場的。

他真的愛璧兒嗎?他和璧兒之間真的有什麼真感情嗎?如果真是這樣,在動亂年間,他就不會留下壁兒一個人孤苦的看守著那個家,而自己只是因為擔心玉器被毀,而和玉兒一起去英國;如果真是這樣,在和玉兒漂泊途中,就不會由於孤苦,對玉兒動真感情,並有了他們的愛情結晶——新月;如果真是這樣,回國後,他就不會出於愧疚才選擇留在北京,而一切都只是為了守著他那心愛的玉,為了那份蒼白而又無力的責任——那有名而無實的婚姻,而非愛情。

如果說子奇和璧兒的婚姻是一座墳墓的話,那玉兒就只能算是殉葬品。他和玉兒有了愛情的結晶,卻放棄了愛情,他寧可守著有名無實的婚姻,寧可瞞著女兒的身世,寧可讓心愛的人獨自到異鄉漂泊,而只為了守住他心愛的玉。

如果說他和璧兒之間是沒有愛情的責任的話,那他和玉兒之間就是沒有責任的愛情。他傷透了兩顆純真的'心,如果不能說是背叛的話,至少是不負責任,而能令他真真正正負責任的,恐怕就只有他的玉了。他對玉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與其說他是玉王,還不如說他是玉魔!

他為了自己的玉捨棄了很多,談不上是值得還是不值得,只是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都成了他的玉的殉葬品!

冷冷的玉,折射著寒光,折射出一幕幕悲劇,折射出一道道月的陰影!

“一場場無奈的愛情,究竟是誰埋葬了誰?”

“你不知道自個兒是個回回嗎?回回怎能嫁個‘卡菲爾’!”,“我寧可看著你死了,也不能叫你給我丟人現眼!”璧兒的聲音並不高,卻像一聲驚雷。新月感到的是絕望,她的心彷彿突然從空中墜落,她懵了,呆了,傻了,熾烈的愛使她忘記了楚老師是另一族人,他們屬於兩個不可跨越的世界!

這便是所謂的穆斯林,而穆斯林的意思就是順從者,順從於她的民族,順從於她的血統!

韓子奇與璧兒的結合,本身就是對命運的一種順從,在國外,他曾一度擺脫這種精神的影響,熱烈地接納了玉兒的愛情,然而當他回到祖國,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穆斯林的精神枷鎖,又重新控制了他的心靈,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真愛,和無愛的妻子維持一段名存實亡的婚姻,對妻子的責任忍著,對新月的愛忍著,對玉兒的思念忍著……

玉兒也曾一度衝破精神的枷鎖,主動的和自己的姐夫結合。然而回國後,她同樣不能擺脫心靈的桎梏,選擇了順從,離開了自己的愛人和女兒,遠渡重洋。

而韓天星,他不乏熱烈的愛情,他第一次和母親攤牌,體現了一種反抗意識,而心理畸形的母親,卻用卑劣的手段,將他們拆散,然而悲劇的是,他最終知道了真相,但是他又能做什麼呢?去和母親吵嗎?去和淑彥離婚嗎?……但神聖的穆斯林精神使他什麼也不能做,只能讓一場大雨沖刷內心的苦悶,用一個穆斯林的方式——隱忍和順從來結束這一切!而同時淑彥也迷惘,“為什麼沒有愛情,卻可以生孩子?”,最終,她還是認命了!

新月的確具有叛逆精神,她敢愛敢恨,她和楚雁潮之間的愛情,來得那麼純淨美好,沒有一絲的雜質。然而,不幸往往在風平浪靜中到來,無情的疾病開始侵蝕她年輕的生命,孱弱的她,又必須面對穆斯林精神的陰影,璧兒的中傷,校方的阻撓,她縱然叛逆,縱然反抗,但神聖的穆斯林精神,卻最終讓這樣一個叛逆者,悽慘的死去。愛情還沒達到高潮,就開始落幕。一個花季般的少女香消玉殞,一場隆重而莊嚴的葬禮在玉碎月落時舉行。這是一場愛情的葬禮,埋葬它的是那神聖的穆斯林精神——隱忍和順從。

“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玉碎了,夢破了;月落了,心痛了!當一代玉王隨著他的玉告別了他的人生,生命和破碎的玉一起消散。

她狠狠地撕了一把蓬亂的頭髮,抬頭望著夜空,那一輪新月也早已隕落!一切都結束了,只留下她,在孤獨的人間,繼續她孤獨的旅行。一道門,隔著兩個世界,門內有影,而門外無光!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0

我比較喜歡看書,那一天,我和妹妹在書店,妹妹帶來了一本厚厚的小說,說是專門為我借的。

驚訝之餘,我第一次細細打量了這樣一本拿在手裡彷彿有著濃厚歲月滄桑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精緻的封面,引人入勝的介紹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靜下心來,開始翻閱。令我沒想到的是,這本書的文風那麼符合我的胃口,就好像一個赤腳走在遍佈荊棘的荒路上的人突然穿上了一雙舒服的鞋子,那種感覺是無法表達出來的,只能用心去體會。

書裡的文字,就像一件件華美的羽衣,不僅語言優美,韻味悠長,還經得起細細的推敲。它給我一種遠離人間,像是在另一個世界的感覺。清新脫俗,華麗精緻,既不庸俗,也不拖拉。這才是我一直想要閱讀的作品啊!

書裡的主人公韓子奇痴迷於玉,促使了他與樑君璧的婚姻,但是那是逆境中的自然結合,沒有愛情。但是在海外流浪十年之久讓他與樑冰玉惺惺相惜,產生感情,最終生得一女,新月。而她,又是另一個蕩氣迴腸的故事了。她始終逃脫不了命運的安排,和自己相愛的人陰陽相隔,只有一首《梁祝》永永遠遠的陪著楚雁潮,陪著他寂寞的心……

這是一個悲劇,卻充滿著力量。也許是我還小,對於這本書的真正含義我理解得並不透徹,但是我無法否認對它的喜愛,它所表達的情感遠遠超出了文字本身,它的身上有著濃濃的民族氣息,它的身上烙著鮮明的時代的印記,成為了一個民族,乃至一個時代的記憶。

我用了四天的休息時間將它看完,才發覺自己已深深陷入了霍達用文字編織的世界裡。那個似真似幻,欲語淚先流的世界,成為了我心中永遠的神聖。直至現在,那婉轉千回的故事仍似歷歷在目,只要腦中一想起它,各種刻骨銘心的愛情悲劇便會蜂擁而至,要思考好久才能回味過來,心中早已不復。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1

“月落玉長河”,是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改編成電影劇本時所用的名字。全書五十餘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巨集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其視角之巨集大竟令我無法為這篇筆記寫下一個屬於自己的題目。

這部作品以兩條並行的主線、細膩的筆觸構造出一個穆斯林家庭幾代的生活圖景。同時,也以獨特視角反映了當社會的某些側面,比如戰爭帶來的無奈離別與孤獨,生意人之間的詭譎無情。作者的文字力透紙背,直指人性。細膩處將人內心的矛盾掙扎刻畫的淋漓盡致,大氣時又能表現出廣闊的社會背景、戰爭的殘酷、人們內心的普遍焦慮。

在作者霍達的筆下,有許多感人至深的細節令人難以忘懷。當單純堅強的新月帶著她註定無法守候的愛情無奈離世的時候;當楚雁潮多年後再在新月墳前拉起那首梁祝;當一切美好的東西破碎的時候,不忍、難過,卻發現,小說中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有自己的苦楚,都那麼的讓人不忍責怪。曾聽一位朋友說倘若君璧不那樣絕情,也許新月便不會遭受那樣的悲劇結局。然而,人非聖賢,作為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作為一個妻子,君璧自然也有自己的堅持與苦衷。很多時候,人性中的弱點似乎都是可以包容的,只是悲劇就在那些弱點之中一點點凝積成形。這讓我不免想起周國平的話“沒有哪一種人性上的弱點是我不能原諒的,只不過有的是出於憐憫,有的是出於不屑。”當君璧的狠絕、子奇的懦弱共同扼殺了新月這樣一個純真女孩的生命時,我們又如何能夠不憤怒,如何能夠不惋惜?

同時,文中點綴著的燕園之景、拜倫之詩、梁祝之曲,都為文章增色不少。

從整個穆斯林社會向中原文化融入的巨集觀角度看,韓亦清、樑君璧等人始終保持著虔誠的宗教信仰,尤其小說中寫到的韓亦清細細雕琢寶船的專注,樑君璧每日進行宗教儀式時的虔誠,都讓人感受到了來自這個並不大眾化的群體中透露出的一種堅持,正是這種堅持使得這一民族在漢族的大眾群體中長期生存卻又未曾被同化,依然保持其獨特的民族特色。誠然,對於民族的堅持,禁止與外族通婚,在某種意義上講扼殺了新月和天星的愛情。但另一方面,書中所描寫的回族婚嫁、葬禮等又都勾起了讀者濃厚的興趣,被其或莊重熱鬧,或肅穆悲痛的氣氛所打動。

作者在後序中說,“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從早到晚,又夜以繼日。我為他們的歡樂而歡樂,為他們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經捨不得和我的人物分開。當我把他們一個一個地送離人間的時候,我被生死離別折磨得痛徹肺腑。”這又是一個作者對於自己作品的一種投入與堅持。當作者與人物進入同一個世界的時候,文中的人物也變得更加真實和富有靈氣。也許正是作者的這種情感投入才讓這部小說變得更加富有魅力,才讓讀者也深陷小說人物的情感世界中。

下面是對書中一些細節的摘錄:

“啊,安拉!寬怒我們這些人:活著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們當中,你讓誰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他死於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為著他的報償而剝奪我們,並且不要在他之後,把我們來做試驗!——穆斯林葬禮上的禱辭”

這段禱辭在全文開頭和結局處都曾出現,透露出葬禮上的肅穆莊嚴,開頭時出現時物是人非,而結局處出現,則已是新月的葬禮了。箇中滋味,自是耐人尋味。

“拜師儀式是極為簡單的,不必焚香叩頭,穆斯林最尊貴的禮節就是“拿手”,師徒二人把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兩雙和琢玉有著不解之緣的手、兩顆痴迷於同一事業的心,就連在一起了。

“樑亦清帶著他來到西便門外拜謁祖墳,這裡埋葬著樑家世世代代的先人,高超的琢玉手藝就是這樣傳下來的,以後,就只有傳給易卜拉欣了。樑亦清希望得到先人的諒解,他想:易卜拉欣雖不是樑家的骨肉,也是穆斯林啊,身上流著同樣的血!

“面對眼前一片沒有生命的荒家,易卜拉欣看到的是一條流動的河流。六尺之軀,一抔黃土,穆斯林們一個個離去了,什麼都沒有帶走,把一切都留下來了,匯成了玉的長河。現在,他懷著衷心的敬仰,涉下河去,也許一輩子都不會改變了。”

這段文字是樑亦清收韓子奇為徒時的一段描寫。其中,“拿手”的簡單禮節卻有著令人震撼的感染力。收徒這一段也反映出了穆斯林內部的向心力,只要是穆斯林,身上就流著同樣的血的這種觀念讓人動容。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著琴絃,述說著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

這是多年以後,新月已死,物是人非,冰月回來看望女兒,在墳前見到已近中年的楚雁潮為新月拉響這首《梁祝》。在此,不得不又為兩人堅貞的愛情所感染。這彷彿讓我們看到了,更加遙遠的未來裡,這個故事會繼續感染著更多的人。作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2

輕輕合上書,靜靜凝視著被肆意湧出的淚水不經意所潤溼的扉頁。這是一本家族的興衰史,跌跌撞撞踉踉蹌蹌的命運,一次又一次的大起大落,也一次復一次震撼著我的心。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在他們身上,可以看見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伊斯蘭文化精神的碰撞,所形成的火花。

故事以一個虔誠的穆斯林老人帶著韓子奇引出,墓地裡楚雁潮緩緩的琴聲與天上的新月相交輝映著讓這命運的舞臺緩緩落幕。在腦中一次又一次地浮現故事的畫面。

韓子奇艱苦創業成為了玉王,對事業的自豪,對感情的無奈,一切的一切都隨著戰爭的爆發,時間的改變讓兩個親姐妹的感情破滅。不過就是因為樑君璧的想法與韓天星不同,於是樑君璧親自埋葬了自己兒子的愛情。韓新月還那麼年輕,卻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世界,就像一朵保持者正在綻放姿態的花朵被狂風暴雨鞭打,陷入泥濘,再也不能對著太陽綻放笑容。在韓新月生病最痛苦時,是楚雁潮陪伴在她身邊並陪伴她。當韓新月去世時,她的老師,她的戀人,楚雁潮心中是五味雜陳,傷心不已。雁歸有時,潮來有汛,惟獨明月不再升起。一位老人在韓新月是墓前,用一曲《梁祝》道盡所有的悲歡。只是因為所信仰的宗教不同,讓韓新月和楚雁潮那真摯而有純真的愛情,成了一場令人揪心的悲劇。

這是一場宗教傳統的碰撞,政治的交鋒,愛情的交織。正是因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和穆斯林的不與其他宗教的通婚,才造成了這個家庭的悲劇,影響伊斯蘭聲譽的名族主義、神祕主義和宗派主義並非伊斯蘭思想,也就對故事有了一種釋然。

微風揚起,枯黃的樹葉掉落,翻動著書的扉頁,只聽見了我微微的嘆息聲……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3

兩代人的一生。

從晶瑩剔透的君璧到頑固守舊的韓太太,

從活潑可愛的玉兒到滿面滄桑的冰玉,

從潦倒窮困的到富可傾城到身心俱碎一無所有的韓先生,

從活潑到面冷心熱的天星,

還有那一輪新月,沒有等到月圓就月落了。

印象最深的是韓太太,青年時一身爛漫,到中年無情冷酷,心胸狹窄,生活與環境的變化真的會造就一個人,特別是結婚後對家長裡短的瑣碎與煩膩,很容易變成只顧小家庭的婦人。

韓子奇我認為是一生軟弱自私的,愛情親情信仰家庭都比不上事業的愛好,這何嘗不是很多中國男人現在的寫照。但社會又需要這樣的痴,這樣的熱愛,來成為社會的不朽的傳奇。

新月與天星,亦成為他們母親守舊與傳統的犧牲品,失去了生命與愛情,錯失了一生的幸福。

在書中,我倒贊成樑冰玉的生活方式,為愛為自由,敢於爭取敢於拼搏也敢於退出,可惜她對女兒的放棄,造成女兒不幸的命運,也是對她那種自由的不贊成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4

六十多年的風雨,三代人的沉浮,一切已沒人記得;水凳上的夢想,美玉中的歷史,交匯在一起,構築成了一個悽婉的夢。

霍達在《後記》中寫到:“請接住她,這是一個母親在捧著自己的嬰兒。”這部五十萬字的鉅著,霍達只寫了四個半月,但前期的準備卻相當漫長。這本自打她記事起,就醞釀著想寫的書,以獨特的視角,描繪出了兩個時間不同、內容不同,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令人回味無窮。

樑亦清,一位普通的穆斯林琢玉人,為了撐起一個四口之家,在北平辛勤勞動,創立了奇珍齋。一次偶然的相遇,他結識了準備前往麥加的長者吐羅耶定以及孤兒易卜拉欣。在交往中,易卜拉欣被玉所吸引,拜樑亦清為師,改名韓子奇,學習琢玉。

三年後,韓子奇進步飛快,已成為一名可以獨當的一面的優秀工匠,而且樑亦清平生最為偉大的作品——鄭和下西洋的寶船也即將完工。可天有不測風雲,多年的勞作使樑亦清身心俱疲,在完工的最後一晚倒在了旋轉的砂輪上,船毀人亡。奇珍齋也因此消亡。三易寒暑,韓子奇重新雕成了寶船,完成了師傅的遺願,又藉助自己的一雙巧手收集珍寶,重振奇珍齋,娶師妹樑君璧,生下了兒子天星,而自己的另一個師妹樑冰玉也考上了燕京大學。“覽玉盛會”的舉辦更為這一切錦上添花,韓子奇更是獲得“玉王”的美稱。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

可是突如其來的戰爭打破了這一切。為了保護自己的玉,韓子奇把自己固執的妻子和幼小的兒子留在了國內,自己和好友亨利踏上了前往英國的旅途。同樣固執的樑冰玉偷偷跟上了他們。從此,一家人天涯兩隔。在英國的幾年中,韓子奇與樑冰玉相愛,生下了女兒新月。戰爭結束後,韓子奇和樑冰玉回到了中國。但是一切都變了,妻子因猜忌而毀掉了奇珍齋,整個家庭也因韓子奇與樑冰玉的愛情而產生了隔膜。結果樑冰玉離開了博雅齋中的家,留下了新月。

春去秋來,韓新月長大了,她發現了家庭中父母越來越多的爭吵與父親一味的讓步。但她並沒有過多的關注,因為在北大的的學習需要她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那裡,她有關心她的同學,有和藹的班主任楚老師,有美麗的未名湖。在那裡,她與同學一起學習,和老師討論問題,在未名湖畔散步,一切都十分圓滿。然而,新月在這時候被檢出患有心臟病,她只好暫時放棄求學,進行治療。她依然想在做完手術後重新學習。但病情因新月的一次發燒而加重,只能進行保守治療。這是支援她的,是她與楚老師之間的愛情。但因民族差異而無法結婚。最終,在一次病發後,新月離開了人間,故事在葬禮的悼詞中結束......

看完此書後,我感慨頗多。看到韓子奇為了重振奇珍齋,低下了自己的頭,進入了進入了仇人的店鋪工作。在那期間,他摸清了做買賣的方法,最終擊敗仇敵,使奇珍齋的生意做大,使我見到了意志的力量。看到韓新月為了奪得第一,獨自一人在燈下複習;幫助落後的羅秀竹,使其渡過“俄轉英”的難關;為了不讓自己的好友難過,偷偷提前出發……新月是個多好的孩子,她善良,無私,為人著想。但心臟病毀了她來之不易的愛情,她對美好的嚮往和追求,她美好的前途,毀了她的一切。我看到了生命的珍貴與脆弱。

擁有生命,就擁有了一切。對於新月,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走完自己生命的全程。對我們來說,生命是最寶貴的財富,我們還年輕,有時間去學習,去成長,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抱負。朋友,不要再為小事而抱怨,未來是光明的,要循著自己的理想,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要記住,熱愛生命,相信未來。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5

之前看過《穆斯林的葬禮》,在上一次看的時候,因為新月的悲慘一生忍不住痛哭流涕,因為韓太太的所作所為而氣憤不已。但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卻有了不同的理解。這次,我想從韓太太——樑君璧這個人物說起。

從作者一開始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樑君璧打小就是個美人,自幼肩上就有著重擔,她因為家裡貧窮,所以從來沒有去上過學,為家庭操心著一切。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她在一開始是愛著韓子奇的,不然不會要求嫁給他沒有任何的儀式。

而什麼使樑君璧的性格大變?我覺得是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戰爭時期只有自己和姑媽守著奇珍齋,儘管她聰慧,但她畢竟沒有念過書,她的教育沒有跟上,而自己可以依賴的丈夫和妹妹雙雙遠離了她。她即使多麼痛苦也要堅持下來,我認為,從這個時候開始,樑君璧身上的霸道、極端的性格也就從此養成。

第二個原因,便是在得知自己的親妹妹和自己的丈夫私通,生了新月的時候。這一章一開始的刻畫,可以看得出,韓太太深愛著韓子奇,可接下來發生的故事,卻讓我不敢苟同。樑冰玉說自己因為愛與韓子奇結合,這代表著一種平等。我不贊同這句話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愛情即正義?我們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只是因為愛情,我們需要的還有內心的底線,我們需要道德。我自愛,視野我不會使自己淪落到當別人不被外界承認的情婦,不管我有愛他,這是我做人的尊嚴。

二、無論何人指責韓太太,只有樑冰玉沒有這個資格。她獨自一人面對戰火和中國的戰亂,而樑冰玉卻可以因為自己的不樂意,就可以連姐姐的話都不聽,獨自跑到英國,還可以因為自己的小性子,直接報考牛津。我認為,韓太太與其相比,才是獨立、自主的女性。

經歷兩場巨大的變動之後,韓太太可以說性格大變,無人可以信賴,所以她將自己的大部分感情,病態地轉移到兒子的身上。她努力地去愛新月,卻又無法突破心裡的那道隔閡,所以又不時地傷害新月,恨她嗎?的確恨。可是,如果韓太太接受過教育,像樑冰玉一樣接受教育呢?她這一生,接受的苦難太多了,我真的又無法真正地恨她,只是感覺她這一生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