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6福建省高三語文期會考試試卷及答案

校園 閱讀(2.83W)

很快就要到了期末考試了,大家都開始複習了嗎?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2016福建省高三語文的期會考試卷,文末有答案,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2016福建省高三語文期會考試試卷及答案

說明:1.測試時間:150分鐘 總分:150分

2.客觀題塗在答題紙上,主觀題答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

書法:彰顯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書法與繪畫、音樂等純藝術門類不同,它不僅僅是藝術,因為書法首先是中國的文字。文字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母體和載體,獨一無二的書法無疑是中國文化區別於世界其它文化的標誌之一。

我們對傳統的文化、傳統的書法要有敬畏之心。中華文明和中國藝術獨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們自古沿用下來的書法。中國的書法擁有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它是歷代書法家精神的結晶,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更是中國人智慧的“舍利子”。一個對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談自尊。回顧歷史,作為文字的書法,是完全實用性的,是人們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為藝術,中國古代書家追求法度,追求書卷氣、文人氣,使書法不僅成為人們用來記敘和表述思想的實際手段,更用書法來體現文人的才情和學養,所謂“字如其人”、“書為心畫”。一部書法史,就是一部中國文化發展史,書法藝術延續了近三千年的輝煌,正是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

從二十世紀初西方的鋼筆進入中國以來近半個世紀,硬筆代替了毛筆,使中國書法漸漸不再具有實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來,隨著電腦的高度發展和普及,這一代年輕人不要說寫毛筆字了,甚至即將遠離硬筆,進入一個無紙無筆的鍵盤時代。過去,古人入私塾讀書,識字、吟誦、書寫三者是合而為一的,是一個不可分拆的整體。但是,在現代教育興起之後,中國文字的整體性和書卷氣的傳統被拆解:文字、音韻、書法,成為不同專業;文字歸於中文,吟誦歸於表演,而書法歸於美術。識字作為必修課,書法卻成為選修課。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瞭解書法;美術學院學書法的,並未開設文字、音韻的課程。

可見,書法傳統在代際綿延中發生了多次重大變化,書法之“法”對於使用毛筆的人來說,越來越隔膜,正因為如此,人們對於書法的認識也越來越混亂。尤其是經歷了上個世紀的戰亂與運動,書法傳統的脈被人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書法創作、鑑賞與批評的標準不斷地泛化甚至是喪失。

書法不僅是寫字,其深層所蘊含的,是中國古人認知世界的一種睿智的方式,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標杆。文化不能遺傳和移植,也不能複製和再生,必須從小培養,必須要不斷堅持,少則幾年、十幾年,多則幾十年,甚至是一輩子。孜孜不倦、點滴積累,耳濡目染、薪火相傳,不然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丟失。

漢字對中國文化來說,是母體,是源頭,是根本。書法應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必修課。弘揚傳統書法事業,正是弘揚中華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新被呼喚,中華民族精神重新被構建的偉大歷史程序中,我們中青年書法家需要不斷努力補上傳統文化的精深課程,同時發揮自身的影響力,用生命凝結的書法藝術,呼喚出民族文化的新輝煌,全力肩負起我們應該承擔的文化責任與歷史使命。

1.下列關於“書法藝術”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作為藝術,書法同繪畫、音樂等純藝術不同,它是中國文化區別於世界其他文化的標誌之一。

B.中國文字具有五千年的發展史,它是中國曆代書法家精神的結晶,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C.書法史就是一部中國文化發展史,書法藝術延續了近三千年的輝煌,也是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

D.書法不僅是寫字,還有更深層的蘊含,它是中國古人認知世界的一種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傳,必須從小培養、不斷堅持。

2.下列對“書法藝術”漸趨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古人入私塾讀書,識字、吟誦、書寫三者是合而為一的,是一個不可分拆的整體。

B.現代教育將文字、音韻、書法分割成不同的專業,阻礙了書法藝術的發展。

C.二十世紀戰亂與運動人為地割裂了書法傳統的脈搏,直接造成了今天書法藝術標準的泛化甚至是喪失。

D.現代人對於書法不能從小培養、不能堅持,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書法藝術。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3分)

A.傳承書法藝術,就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全體公民都要肩負起應該承擔的文化責任和歷史使命,特別是中青年書法家。

B.古代入私塾讀書,往往將識字、吟誦、書寫合而為一,而現代教育卻將其分割開來,造成了學生書法藝術的缺失。

C.書法藝術不僅體現了文人的才情和學養,而且也成為人們用來記敘和表達思想的重要手段。

D.書法作為自古以來延續下來的中華文明和中國藝術獨特性的代表,我們應該對其有敬畏之心。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嬪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時武惠妃寵幸傾後宮,生壽王清,諸子莫得為比,太子漸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於惠妃,願盡力保護壽王;惠妃德之,陰為內助,由是擢黃門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為相,問於中書令張九齡,九齡對曰:“宰相系國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上不從。時九齡方以文學為上所重,林甫雖恨,猶曲意事之。是時,上在位歲久,漸肆奢欲,怠於政事。而九齡遇事無細大皆力爭;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傷之。……於是上罷九齡政事,以林甫兼中書令。

上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紱、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視聽,明召諸諫官謂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悔之何及?”補闕杜璡嘗上書言事,明日,黜為下邽令。自是諫爭路絕矣。

李林甫謹守格式,百官遷除,各有常度。雖奇才異行,不免終老常調;其以巧諂邪險自進者,則超騰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好以甘言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凡為上所厚者,始則親結之,及位勢稍逼,輒以計去之。雖老奸巨猾,無能逃於其術者。(取材於《通鑑紀事本末·卷三十一》)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陰為內助 暗中 B.一鳴輒斥去 離開

C.百官遷除 貶官 D.各有常度 制度

5.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直接寫李林甫為人陰險、玩弄權術的一組是(3分)(  )

①深結宦官及妃嬪家

②林甫乃因宦官言於惠妃,願盡力保護壽王

③林甫雖恨,猶曲意事之

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

⑤百官遷除,各有常度

⑥雖老奸巨猾,無能逃於其術者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李林甫特意收買宦官和後宮嬪妃,刺探、揣測皇帝的心思,是為了自己能夠“奏對稱旨”,無所顧忌地行奸作佞。

B.張九齡雖然以文學為玄宗所重,而且也看出了李林甫的險惡,但由於皇帝昏聵失察,終究不免為李林甫所陷害。

C.為了儘快樹立自己的個人權威,李林甫明目張膽地恐嚇諫臣,使其緘口,企圖在朝中形成萬馬齊喑的局面。

D.在李林甫的掌控下,朝中的許多才俊被束縛在難以發揮才智的職位上,而善於搞歪門邪道的人卻能得到重用提拔。

7.翻譯下例句子(10分)

(1)時九齡方以文學為上所重,林甫雖恨,猶曲意事之。(5分)

(2)其以巧諂邪險自進者,則超騰不次,自有他蹊矣。(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回答8~9題。

亂 後

辛願

兵去人歸日,花開雪霽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動新煙。

困鼠嗚虛壁,飢鳥啄廢田。似聞人語亂,縣吏已催錢。

【註釋】①這首詩是金末戰亂後詩人初回家園時所作。②虛壁:空蕩蕩的四壁。

8.這首詩第二聯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有何作用?請具體分析。(5分)

9.有人認為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喜——悲——憤”的思想感情。請你聯絡全詩,對詩人的感情發展線索進行簡要而具體的解說。(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點)曰:“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風乎舞雩,詠而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_________,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

(3)宮中府中,俱為一體,_________,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4)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_________,_________,漁人甚異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

注意:請把選做題的答題紙相應位置進行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