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15篇

校園 閱讀(1.84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三國演義》是我國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羅貫中所著。書中描述了三國時期的許多歷史人物、講述了許多戰爭故事,讀來蕩氣迴腸、餘味無窮!其中有篇故事描寫的就是五虎將之一的關羽。

書中說道,關羽帥兵攻擊樊城,冷不防被毒箭射中右臂。關羽忍痛拔出毒箭,箭毒已經深入肌肉,右臂很快腫了起來。手下人急忙去尋醫生,恰好有個醫生經過這裡,聽說關羽受了箭傷,便急忙趕去關羽帳前。關羽看眼前人竟然是當世名醫華佗,心裡非常高興,便問這毒能治否?華佗微微一笑:“我自有辦法,就怕你不敢!”關羽毫不猶豫地要求一試!華佗用刀把關羽的傷口劃開,把骨頭上的箭毒一點一點的颳去。眾人目不忍睹,而關羽卻在飲酒、下,談笑風生!

讀到這裡,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刮骨療毒難道不疼嗎?當然很疼,他是在用自己的堅強意志克服痛苦,也鼓舞的身邊的將士!

而我呢,做個皮試都會怕的大喊大叫呢!所以我們要學習關羽勇敢、樂觀的精神,和麵對困難時堅定的意志,做個關羽那樣的勇者,積極面對學習的困難和生活的磨鍊!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裡有三個國家:蜀國、吳國、魏國。蜀國的名將: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黃忠、馬超、趙雲、龐統、法正等;吳國的名將:孫權、孫策、孫堅、甘寧、周瑜等;魏國的名將:曹操、夏侯惇、許褚、典韋、郭嘉等。

在《三國演義》中有許多故事讓我喜歡。劉備怕曹操大軍追來,樊城難以據守,便帶著兩城百姓往襄陽去了。曹操聽說劉備帶了百姓便帶了五千鐵騎星夜追趕。趙雲拼殺了一夜尋不見劉備,又失了老小,便回馬到亂軍中尋找。找了一陣,趙雲在一段土牆下找到了糜夫人和阿斗。趙雲讓糜夫人上馬,糜夫人說:“將軍打仗怎能沒有馬,阿斗就拜託你了”。說完糜夫人便跳入枯井之中。趙雲把阿斗報在懷中挺槍迎戰。他與張郃戰了幾個回合後張郃便敗下陣來,還從夏侯身上獲得青紅劍。曹操見這名武將很勇猛便讓曹洪下山問問這名武將的大名。趙雲答道:“我乃常山趙子龍也”。趙雲一路殺曹軍人員無數,殺曹軍名將共五十餘人。趙雲殺出重圍看見張飛在長板橋上,張飛說:“子龍快走,我來擋住追兵”。趙雲回到劉備面前下馬痛哭,劉備也痛哭。趙雲抱起阿斗對劉備說:“公子沒事太好了”。這就是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

《三國演義》是越看越好看,他讓我知道了許多英雄的故事,以後我會更加努力地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3

讀罷《三國演義》,我猶如入身到那三國鼎立直至天下歸一的亂世情仇中,書中的一個個英雄給我很多激勵和啟發,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趙雲。

趙雲人稱“常山趙子龍”,他從20歲起就追隨劉備南征北戰、奮勇殺敵,對劉備忠心耿耿。他身經百戰、所向披靡,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不動搖那份忠心,直到白髮蒼蒼仍為蜀國四處征戰。他一生中立下了無數戰功,為蜀國的江山社稷耗盡了心血,堪稱忠義的楷模。

趙雲勇猛無敵,我打心底裡佩服他。他是勇冠三軍,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長阪坡單騎救主,他在十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眾多曹軍名將與他交手,卻奈何不了他。在許多危機關頭,趙雲挺身而出,憑著一身好武藝和過人的膽識,反敗為勝,擊潰了敵軍。

趙雲不僅有勇更有謀,他以智謀取勝的戰績數不勝數。他多次陪伴劉備和諸葛亮外出,無論遇到多麼危急的情況,他總是機智應對、化險為夷,每次都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當馬謖大意失街亭時,趙雲奉諸葛亮之命斷後,他沉著地帶領後衛部隊,成功地擊退了二十萬追兵,還繳獲了大批物資,令諸葛亮和眾將喜出望外。

趙雲的英雄事蹟千百年來讓人們津津樂道,他赤膽忠心、智勇雙全,令敵將聞風喪膽。這些也是我佩服他的地方,他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我真想成為他那樣的英雄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4

說到書,中國的四大名著的名氣可不小啊!尤其是《三國演義》!從我識字開始,爸爸就給我買了四大名著親少版。剛開始,我對其他三本都很感興趣,唯獨三國演義覺得不怎麼樣。直到這個暑假,爸爸鼓勵我去嘗試,看完後,我才發現《三國演義》原來是多麼的精彩,多麼迷人……

書中人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聰明絕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了,他的智慧讓人不可思議。草船借箭,他用巧妙的辦法去“借”箭,贏得了周瑜的感嘆;巧用妙計,對付孫權,差一點氣死了周瑜;捉放孟獲,引出了七擒孟獲……可惜他在一場北伐中病死了。

其次,就是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了。劉備是漢景帝的玄孫,他很喜歡交朋友,正是因為這樣,結交了張飛、關羽。劉備,真誠待人;張飛,武藝高超;張飛,粗中有細……

還有一位英雄——司馬昭,最後消滅蜀國,又滅了東吳,統一了三國,建立了西晉王朝。

就這樣,一出轟轟烈烈的《三國演義》。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值得大家去看,有時間一定要再溫習溫習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5

詞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這首詞刻畫了一副文武雙全的周瑜形象。年輕的周瑜,英俊瀟灑,胸懷韜略,足智多謀,是《三國演義》中明星級青春偶像代表。周瑜最傑出的成就體現在赤壁之戰中。東吳年輕的水師都督周瑜統帥五萬軍隊,在長江邊上的赤壁抗擊號稱雄師百萬的曹軍,他不畏強敵,團結官兵,不斷使用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等奇謀計策,再利用火攻,徹底擊潰曹軍,讓曹操僅率幾百人逃竄,一舉成就了他在《三國演義》中名將的`地位,為《三國演義》中吳國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三國演義》中周瑜卻以悲劇結尾。赤壁之戰後,周瑜不顧吳蜀聯盟,連連使出美人計、假途滅虢等計策,想從蜀國奪取荊州和南郡。然而,他這些看似高明的計策卻被技高一籌的諸葛亮看破,步步被動,招招失利,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後只能高喊“既生瑜何生亮”含恨而死。周瑜雖然年輕有為,才華出眾,但他的教訓給人尤為深刻。他不顧大局,心胸狹窄,嫉賢妒能,最後反而害了自己。如果他心胸能平和一些,多多忍讓,能以吳蜀聯盟的大局為重,至少他不會那麼年輕就死去。反觀後來的司馬懿,他雖然才能不及諸葛亮,但他能從容接受諸葛亮送給他婦女服裝表示怯戰的侮辱,堅持持久戰,同諸葛亮鬥智鬥勇,以時間換取了最終的勝利。

因此,在現實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切忌再犯周瑜那樣類似的錯誤。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一部小說,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有許多的英雄人物和歷史故事,非常精彩。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繪圖版的故事有的還看了好幾遍。晚安心語

這本書講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爭奪天下的故事。魏國最強大,一心想吞併蜀國和吳國,統一中原,所以經常出兵攻打他們。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蜀國和吳國聯合起來對抗魏國。但是,因為蜀國、吳國之間不團結,魏國先滅了蜀國,晉國取代魏國之後,又滅掉了吳國,統一了天下。

這本書裡講了很多英雄人物,除了桃園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有一代奸雄曹操、少年英雄孫權,還有謀略過人的諸葛亮,也有氣量狹小的周瑜……我最喜歡的是蜀國大將趙雲,因為他有勇有謀,戰功卓著,而且一心忠於劉備。長板坡一戰,他和張飛一起殺退了上萬的曹軍,保護劉備退到江陵。後來,在南征北戰時,趙雲立下了許多戰功。可這位猛將卻在229年去世,成為蜀國的重大損失。

讀了《三國演義》,我覺得,團結最重要,如果蜀國和吳國一直聯合抗曹,也許中國的歷史又不一樣了。我還知道了,打仗能不能贏,不在兵將多少,關鍵在於使用謀略,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時,我也能感受到戰亂時老百姓最苦,經常為了躲避戰火而逃離家鄉,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和平。

三國演義讀後感7

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想必大家沒看過也聽過了吧。裡面的英雄人物名氣也都不小,大家應該也都知道。當我看了這《三國演義》後哇,感想老多咧!

先說說我最稀飯(喜歡)的英雄吧,我最喜歡的英雄,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等。他是誰?大家都知道——關羽。

關羽忠義勇的事件路人皆知。我最佩服的,也是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敗走麥城後被曹操捉的那回了。曹操捉了他,不但沒殺了他,還重賞、重用了他,可關羽他絲毫不動搖對劉備的那顆忠心。如果是我,那麼好的待遇不要白不要,早就把主公拋之九霄雲外了。

關羽不但忠,而且十分的勇敢。曹操得不到關羽的心,便想方設法摧毀他,在關羽回去的必經途中,設下了七個關卡。各個關卡都十分險,可關羽卻一個一個披荊斬棘地闖過去了。換作我,我早就嚇得屁滾尿流了,或者早已game over。

關羽,你是何等英勇,要是我也如此,那該多好!

三國演義讀後感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還得這句話嗎?沒錯,這就是《三國演義》中都能見到的一句話。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諸葛亮。他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在戰火連天、民不聊生的情況下,放棄了舒適的隱居生活,憑著自己足智多謀,幫助劉備打出了一片天下。諸葛亮,他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敢於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或是反對的意見;他不像那些只因為一些小嫌隙,就聽不見不同的意見。

諸葛亮,他能夠正視自己的錯誤,勇於深刻檢討、知錯就改。公元二二七年,諸葛亮率大軍攻魏,但由於錯用了馬謖,結果在街亭打了敗仗。後來,他在《街亭自貶疏》中,誠懇深刻檢討,並請求降職三等,來懲罰自己的過錯。

諸葛亮不貪財,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他是一個高尚、一個純粹的人。他這些品質在我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三國演義》在作者羅貫中的筆下描寫的栩栩如生。我非常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它讓我知道了很多歷史知識,也懂得了人與人相處的方法,以後我將讀更多這樣的好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9

近期,我看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描寫了很多英雄豪傑,有孔明、劉玄德、關雲長、張翼德、曹孟德、周瑜等等。

先說說周瑜吧!他一把火燒得曹操聞風喪膽。不過,周瑜是個心胸狹窄的人,容不下比他高明的孔明。周瑜幾次想害他,但孔明神機妙算,每次都他巧妙地逃脫了。有一次,周瑜命令孔明監造10萬支箭,但孔明玩了個小花樣,用“草船借箭”的辦法,從曹操那兒“借”到十萬支箭,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讓周瑜無可奈何、自嘆不如。

再說說曹孟德吧。雖然他有很多次被諸葛亮打敗了,但是他有一個優點,就是能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

劉備,也是我喜歡的人物。自從得到了孔明的輔佐,就一直聽取孔明的意見,不過,劉備徵吳這件事沒有聽孔明的,最後失敗得很慘。

孔明,那可是我最喜歡最崇拜的人物。他神機妙算,用兵如神,總能想出好的辦法來對付敵人。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曹雪芹的《紅樓夢》、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被我們稱為四大名著,但在我的眼中,他們還是我國古典文學中四座最高的山峰,裡面有著很多很美麗的風景。閱讀這些書,能讓我們經歷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旅程,讓我們一起走進書中,好好感受這些美妙地風景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新學期伊始,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剛開始我以為並不好看,對這本書不屑一顧,可我看了後又被裡面的情節深深的吸引住了。《三國演義》為我們講述了許多富有策略的戰爭故事。官渡之戰以少勝多,謀長節短,百戰百勝,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一場刀光血影的場面;赤壁之戰更是波瀾起伏,驚心動魄;還有那巧妙的連環計,精密的借刀殺人計,和那動人心絃的苦肉計……真是一幅幅壯麗巨集偉的戰爭場面。

在這裡,我認識了關雲長——關羽;燕人——張飛;劉皇叔——劉備,五虎上將馬超、趙雲,老將黃忠、嚴顏……這些英雄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關羽了,溫酒斬華雄,顯示了他的勇猛,過五關,斬六將,護著兩位嫂嫂,表示了他的忠心;華容道放曹操,顯示出了他的仁義;他一邊下棋一邊刮骨療毒,更加變現出了他的堅毅……在生活種,我們也要像關羽一樣,遇到困難勇往直前,面對挫折,毫不退縮……

書讀完了,可我卻還沉浸在這些故事情節中久久不能釋懷,三國,一個讓我魂牽夢縈的時代,有多少次我夢見和諸葛亮一起為劉備出謀劃策,又夢見和曹操一起飲酒作詩,時而是一位將領,在奮勇殺敵,又變身一位謀士決勝千里之外……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三國演義》,它使我明白了:為人處事要動腦,步驟計劃想周到,心平氣和勤思考,謀長節短勝戰多,堅定信念不動搖,義重如山知回報,忠於職守待人好,一生美名樂逍遙。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僅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的演繹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說曹操這個人。曹操的一生都是十分大膽也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道錯了還要繼續殺呂伯奢。看到曹操的無情無以陳宮便離他而去。

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的帶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就要退出舞臺了。

但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鮮炸的話就會遭到報應。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失敗了,否則這位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即然相反的人物就是劉備了。他熱愛百姓,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了百姓的愛戴。

三國演義之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的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失敗的原因。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讀完了三國,心中不由得燃起了一股烈火。劉備的仁慈,曹操的奸詐,諸葛亮的智慧,曹植的才華,曹丕的卑鄙……都令我永難忘記。

為什麼,為什麼,諸葛亮足智多謀,那他經營的蜀漢為什麼又在他自己看來卑鄙的,陰險的,奸詐的,說得難聽點,齷齪的曹魏帝國面前又顯的不堪一擊呢?答案是唯一的,實力,實力才能說明一切,不管你品德高尚與否實力見證一切,這就是生存法則,弱者總要被強者替代。《三國演義》見證了這個事實,也許在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可正是這所謂的“小人”締造了“正人君子”所不能完成的曹魏帝國。“小人”如何,“君子”又如何,身份,地位,出身,這些都如何,只要是實力派一樣可以創造歷史影響歷史,正人君子,就像海瑞,天天高呼君子固窮?世界需要實幹家,曹操無疑是實幹家,諸葛亮呢?成天高呼誓殺漢賊,賊在哪?誰是賊?曹丕是賊?他篡漢嗎?劉備不也稱帝了嗎?都是實幹家,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對於曹操,他不僅是個奸雄,更是一個英雄。易中天老師說的不錯,在三國那時代,真正的英雄不在於如何征戰沙場,在於的是他對當時亂世統一的積極意義,而曹操一統當時的北方,擁有這三國之中最遼闊的疆土無疑他是最成功的。他為曹魏集團,以至於後來的司馬集團都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他才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曹操。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20xx年的寒假是個既特別又非常有意義的假期。雖然無法出門與朋友們玩耍,但是我在家裡也同樣找到了不少的樂趣。

比如讀《三國演義》。一翻開它,我立刻被書裡的人物給吸引住了。他們是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寬厚仁德的劉備;孤高自傲又忠心義膽的關羽;還有粗中有細、莽撞的張飛……等很多以前所不瞭解的歷史人物。

這些人物的身上不僅擁有鮮明的性格特徵,而且還有著令人敬佩的品質。就說諸葛亮吧!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率領的軍隊沒費一糧一草,一兵一卒,就大獲全勝。

其中有一個環節我最喜歡。諸葛亮請魯肅坐船同去取箭,孔明拉著魯肅在船內對飲。不一會兒曹營萬箭齊發,等到霧散返回時,已得十幾萬支箭,直氣的曹軍大呼上當!讀到這裡簡直是大快人心啊!

除了《草船借箭》,讓我讀得酣暢淋漓外,還有趙雲救阿斗的一節,更是讓我對趙雲佩服得五體投地。趙雲懷抱阿斗憑藉過人的膽量和超群的武藝,一路拼殺衝出重圍,安全的把阿斗交給了劉備。

劉備愛惜自己的大將,子龍哭著拜倒在地,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

看到這裡時,我的眼圈不由得紅起來,這是多麼的中賢義良的人啊!

“自古英雄多磨難”。凡是作成大事的英雄豪傑,都是經歷過很多磨難的。因為處在亂世,朝廷的腐敗,宦官專權,才有了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湧現,這才有了《三國演義》的出現。

我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喜歡裡面的人物。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讀了《三國演義》後,我最佩服的三國英雄是黃蓋。

黃蓋是周瑜的軍師,他總是幫周瑜出主意,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戰,黃蓋在一天晚上潛入周瑜的軍營,偷偷的告訴了周瑜。第二天,他們按計劃行事,在開會議的時候,黃蓋故意頂撞周瑜,周瑜把他軍法處置,打了50軍杖,把他打的皮開肉綻,血肉模糊,這其實是苦肉計,這一切都被曹操派來的奸細看見了,這就是一句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然後黃蓋再假裝去投靠曹操,曹操信以為真,黃蓋說到時要用船載糧草來投靠曹操,曹操滿口答應。因為曹操的軍隊不善於水上作戰,於是曹操把戰船都一艘艘的用鐵鎖鏈起來,停靠在江邊。約定的日子到了,黃蓋乘著東風前進,船上裝的是蘆葦,黃蓋把蘆葦點著,船乘著東風向曹操的船隊衝去,曹操的船連在一起,一時半會兒無法逃脫,火勢從一艘船蔓延到另一艘。曹軍大敗,曹操敗走華容道。

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情節已經淡忘,但其中的三國英雄依然讓我記憶猶新。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雲、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都讓我佩服不已。

諸葛亮在當時的地主階級統治集團中,是一個看問題比較敏銳、處事比較有膽識謀略、能隨機應變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這些優勢,就是因為它重視實踐。所以我覺得諸葛亮所具有的品質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諸葛亮不但計謀多端,且口才了得。罵死王朗便是最好的例證。王朗本欲使諸葛亮拱手而降,不戰自退。誰知沒有說退蜀軍,自己反被諸葛亮說得理屈詞窮,最後甚至被諸葛亮罵死,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後人說得好:"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諸葛亮在有生之年為蜀國立下無可比擬的功勞,甚至在死去之後,還能以木偶退兵,用錦囊計殺死魏延,其洞察天機的能力有如天神,怪不得魯迅先生說"狀諸葛之多智近妖"呢。

諸葛亮自出茅廬之後巧施妙計屢試不爽,指揮作戰無往不利。他的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負劉備所託,竭盡畢生精力效忠蜀國,實在是百年難遇的良臣謀士,得力助手。他用自己傳奇的一生為《三國演義》這部著作添上了絢爛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