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實驗診斷學實驗課教學總結

校園 閱讀(2.1W)

第一章 總論

實驗診斷學實驗課教學總結

概念

[1] 臨床檢驗:以離體的血液、體液、排洩物等為標本,通過試劑、儀器等進行檢測,並對檢測的過

程進行全面的質量控制,最終得到可靠的檢測結果或資料。

[2] 實驗診斷:通過臨床檢驗得到的資訊為預防、診斷、治療和預後評價所作的臨床醫學活動。

[3] 床邊檢驗:在病人醫療現場進行的臨床檢驗。

[4] 參考值或參考範圍:參考值是指對抽樣的個體進行某專案檢測所得的值;參考範圍是指所有抽樣

組測得值的平均值加減其標準差。

[5] 質量控制:為保證臨床檢驗結果質量(滿足醫生/客戶要求)而採取的一系列檢查、控制手段

第二章 血液檢查Examination of Blood

一、血液:不斷地流動於人體的迴圈系統中,直接或間接參與全身各個組織器官的新陳代謝、功能調節及維持人體內、外環境間的平衡,完成各項生理功能活動。

二、1. 血液有形成分的組成

血細胞 佔全血40~50%,稱之有形成分

1.白細胞 中性粒細胞、 淋巴細胞、單核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 嗜鹼性粒細胞

2.紅細胞 (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

3.血小板

三.血液一般檢查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血常規)

1、一些縮寫

Erythrocyte count (RBC) 紅細胞計數

Hemoglobin determination (Hb) 血紅蛋白測定

Leukocyte count (WBC) 白細胞計數

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白細胞分類

Platelet count ( PLT) 血小板計數

新生兒特點:紅、白細胞都比成人高,紅細胞呈―生理性巨幼紅細胞貧血‖的表現,白細胞呈感染的表現(粒細胞增高並左移)

2、紅細胞計數 Erythrocyte Count

方法:顯微鏡計數法;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計數法

操作:用等滲稀釋液將血液作 200 倍稀釋,滴入血細胞計數板中靜止 1-2 min,於高倍鏡下計數 5 箇中方格紅細胞總數,經換算即得每升血液中血紅細胞數。

公式:RBC/L= 5箇中方格總數×5×10′200×106

報告格式: Δ.ΔΔ×1012/L 3.81×1012 /L

參 考 值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新生兒)6.0~7.0×1012/L

各種紅細胞的形態

3.相關檢測

[1].平均紅細胞容積(MCV):MCV=紅細胞比容/紅細胞數

紅細胞數參考值: 80-94fl

[2]. 紅細胞比容測定(Hct):抗凝全血經離心沉澱後,測得下沉的紅細胞在全血中所佔容積的百分比值。 參考值 男性42-49%女性 37-48%

[3].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 指平均每個紅細胞內所含血紅蛋白的量。

[4].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指平均每升紅細胞中所含血紅蛋白濃度

參考值: 310-350g/LMCHC=血紅蛋白(g/L)/ 紅細胞比容(%)×100g/L

[5].紅細胞容積分佈寬度 (RDW):RDW=S.D./ 平均紅細胞體積

平均紅細胞體積參考值:11.5-14.5%

RDW 的'統計學實質是紅細胞大小的變異係數 CV RDW<14%

型別 MCV MCHMCHC 臨床型別

大細胞貧血 >100 >32 310-350 巨幼細胞貧血

正常細胞貧血 80-9426-32310-350 AA急性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骨髓病性貧血 單純小細胞貧血<80 <26 310-350 慢性炎症性貧血腎性貧血

小細胞低色素貧血<80 <26 <300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

貧血,慢性失血性貧血

4.臨床意義:

( 紅細胞增加 )

相對性增高:各種原因導致的血漿容量減少,使紅細胞相對增多。劇烈嘔吐、嚴重腹瀉、大面積燒傷、多汗、多尿。

絕對性增高:由於缺氧而致紅細胞代償性增多,紅細胞增多的程度與缺氧程度成正比

生理性:胎兒、新生兒、高原地區居民、劇烈體力勞動、情緒激動時,紅細胞可一過性增多

病理性:嚴重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 紅細胞減少 )

生理性:妊娠中、後期,血容量增加約 25 %,引起血液稀釋;6個月~2歲的兒童由於生長髮育迅速,血容量急劇增加而致造血原料相對不足;老年人造血功能明顯減低致紅細胞減少;月經期暫時引起下降。 病理性:各種型別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繼發性貧血等。

5.網織紅細胞計數及正常參考值:

[1]網織紅細胞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後,在完全成熟之前的過渡型紅細胞。由於胞漿中尚存核糖體、核糖核酸等嗜鹼物質,用煌焦油蘭等染料進行活體染色後,胞漿中可見藍綠或藍色的網狀結構,故名網織紅細胞。 成人:0.5%-1.5%新生兒(<3月):2%-6%

[2]網織紅細胞計數的意義

增多:骨髓增生旺盛。常見於溶血性貧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貧血(可達20%以上)、急性大失血。貧血治療有效。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經相應治療後1-2日即開始,1周左右達最高峰

減少: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有再生障礙危象時

6.白細胞測定

[1]白細胞計數Leukocyte Count

方法:顯微鏡計數法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法計數法:以 2% 冰醋酸對血液作定量稀釋,同時破壞紅細胞。然後將懸液充入細胞計數池內,低倍鏡計數 4 個大方格內白細胞總數。計算原則同紅細胞。 MCH=血紅蛋白(g/l)/ 紅細胞百萬數/μl 參考值: 26-32pg

原理(顯微鏡計數原理):用 2 % 乙酸對血液作定量稀釋,同時破壞紅細胞。混勻並滴入計數室中,低倍顯微鏡下計數 4 大方格內的白細胞數,經換算得每升血液中白細胞總數。

公式:WBC/L = 4 格白細胞總數 4×10×20×106

報告格式:Δ.ΔΔ×109/L

參考值:成人4.0~10.0 × 109/L;新生兒15.0~20.0 × 109/L

臨床意義

(白細胞增高)

生理性增高:見於妊娠期、分娩時、新生兒;劇烈運動、淋浴;嚴寒、高溫;午後高於清晨;飲食後高於飲食前等; 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如肺炎、扁桃體炎、急性闌尾炎。嚴重組織損傷、大量細胞破壞。如術後12~76h,WBC常 >10.0×109/L;急性心肌梗死後1~2d,常見WBC明顯增高;急性溶血亦見WBC增多,增多成分以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主。急性大出血:如脾臟破裂或宮外孕輸卵管破裂後,WBC迅速增多常達20.0×109/L。這可能是應激狀態、或內出血一過性缺氧。急性中毒:如安眠藥、滴滴畏中毒, WBC可高達20×109/L以上,代謝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體症、酸中毒及慢性腎炎尿毒症時,也常見WBC增多,均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白血病及惡性腫瘤:急、慢性白血病、肝癌、胃癌等腫瘤細胞可產生促粒細胞生成素,並能吸引骨髓儲備池WBC釋放。

(白細胞減少)

某些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如傷寒、副傷寒桿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可低至2.0×109/L;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惡性網狀細胞病 (惡組);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脾功能亢進破壞過多、脾素抑制骨髓生成;慢性理化損傷;電離輻射,如X線、放射性核素等;服氯黴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

[2]白細胞分類計數與臨床意義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遊走、吞噬 50 ~ 70%

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致敏反應0.5 ~ 5%

嗜鹼性粒細胞(basophil):釋放組織胺、肝素0 ~ 1%單核細胞(monocyte):吞噬、清除死亡細胞及異物3~ 8%

淋巴細胞(lymphocyte):參與體液、細胞免疫20 ~ 40%

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

生理特性:滲出性、變形性、趨化性、吞噬性

骨髓血液

分裂池 成熟池 儲備池邊緣池迴圈池

4-5d1-3d 2-3d

核左移: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桿狀核/桿狀核分葉核/分葉核細胞核左移:周圍血中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甚至出現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細胞時均稱為核左移

桿狀核粒細胞增多:6%:輕度左移;10%:中度左移;25%:重度左移或稱為類白血病反應

類白血病反應 :患兒男, 2.5歲,日本籍,於10天前因受冷而發熱,自測體溫38℃(腋下),無畏寒、頭痛、嘔吐、腹瀉,就診於當地醫院,血常規 WBC 28.9×109/L,阿莫西林0.125g 3/日治療,無明顯好轉,4天后患兒面、背及雙上肢面板反覆出現散在紅色丘疹,停藥否無區別。1999年7月5日急診住我院。實驗室檢查,血象:Hb110g/L, WBC 23×109/L,血小板 121×109/L,幼稚型異常淋巴 56%,成熟淋巴 21%,嗜酸性粒細胞2%,中性粒細胞 21%,骨髓穿刺二次,骨髓細胞分類象同血塗片象。

細胞核右移:正常人周圍血中性粒細胞以三葉核者為主,若五葉者超過5% 時為核右移,此時常伴有白細胞總數減少。一過性地出現核右移是正常現象。如在疾病進行期突然出現核右移的變化,則表示預後不良 中性粒細胞臨床意義生理性增高:見於妊娠期、分娩時、新生兒期;劇烈運動、熱水浴;嚴寒、高溫;午後高於清晨;飲食後高於飲食前等

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嚴重組織損傷;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惡性腫瘤

病例:患者朱全妹,女性,47歲,因磚牆砸傷腰骶臀部致左下肢活動受限伴腰骶臀部皮膚髮紫5天於2001—12—04由急診收治入院。

1.創傷性失血性休克 2.腰骶部、髂後部、右臀後部面板嚴重挫擦傷伴皮下積血 3.骨盆嚴重骨折 4.會陰部、肛門嚴重挫裂傷

血常規檢查結果:Hb:92g/L RBC:3.0×1012/LPLT:271×109/L

WBC:32.7×109/L:中幼粒細胞: 2% ;晚幼粒細胞:5%

桿狀核粒細胞:35% ;多核粒細胞:45% ;淋巴細胞:9% 單核細胞: 4%

中性粒細胞減少:某些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某些血液病;脾功能亢進;慢性理化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細胞Lymphocyte

病理性增多見於:病毒性感染;某些慢性感染;各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淋巴細胞減少見於:接觸放射線;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腎移植術後、AIDS

單核細胞Monocyte

單核細胞病理性增多見於:心內膜炎、瘧疾、黑熱病;急性感染的恢復期;活動性肺結核及粟粒性結核;慢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

增高見於: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面板病;慢性嗜酸性白血病及淋巴瘤

7.血小板計數platelet

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細胞生成;在止血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計數方法:顯微鏡計數法;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法

參考值100~300×109/L

臨床意義

血小板增多 > 400×109/L;見於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細胞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骨髓纖維化、脾切除等。

血小板減少 < 100×109/L;見於血小板減少紫癜(ITP)、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X射線照射。 病例 患者:女32歲 已婚 ,有一8歲女兒,無業

主述:經常頭痛、疲乏、失眠。右肋骨下疼痛,胸骨疼痛。患者長期服用減肥藥,無間斷

血液檢驗結果:

WBC:15.4×109/L RBC:5.53×1012/L

NC: 85.2% Hb: 150g/L

LC: 11.6% PLT: 1321 ×109/L

MO: 1.8% RDW: 17.8 %

EOS: 0.9% BAS: 0.5%

8.血紅蛋白測定

方法: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法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原理:除Hbs外,多種血紅蛋白(Hb)均可被高鐵氫化鉀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Hi),再與CN- 結合生成穩定的棕紅色氧化高鐵血紅蛋白(HiCN),在540nm處有一吸收峰

9、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多項引數測定

儀器組成:1.主機 2 終端機 3 印表機

閱讀報告:1.18、23 項引數中英文報告2.圖解3. 警告標誌4. 含義報告

庫爾特原理:孔徑阻抗細胞計數原理

白細胞自動化分類

二項式分類 粒細胞和非粒細胞

三項式分類 淋巴、中性粒細胞和中間細胞

五項式分類 嗜中、嗜鹼、嗜酸、淋巴、單核細胞

第三章 貧血

一、貧血總論

1.貧血Anemia:

是一種症狀,是指人體單位體積迴圈血中,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含量和紅細胞比積低於正常參考值——即稱為貧血

2.RBC:主要功能:攜帶O2、運輸CO2

膜組成:膜糖、膜脂、膜蛋白

膜結構:不對稱性、流動性、骨架

膜功能:物質運輸、抗原性、變形性、免疫功能

Hb:是紅細胞中的運輸蛋白,主要功能是吸收肺部大量CO2並輸送到身體各組織

Hct:是指抗凝全血經離心沉澱後,測得下沉的紅細胞在全血中所佔容積的百分比值

3.貧血各系統的表現:

全身軟弱無力、疲乏困倦、面板粘膜蒼白

呼吸及迴圈系統: 心悸、氣短、心率加快、呼吸加重等,嚴重者發生心力衰竭

消化系統:食慾不振、腹脹、噁心、嘔吐、消 化不良、腹瀉或便祕等

泌尿生殖系統: 尿可出現少量蛋白,腎功能輕度減低,甚至發生尿少、尿閉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神經系統: 頭痛、頭暈、畏寒、反應遲鈍、耳鳴、眼花

4.貧血的病因與發病機制分類

紅細胞生成減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礙、紅細胞生成素產生缺陷、造血物質缺乏或失利用

紅細胞破壞增多:

紅細胞內在異常:膜缺陷、酶缺陷、珠蛋白鏈生成異常、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紅細胞外在異常:免疫性、機械性、化學與物理、感染、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功能亢進

紅細胞丟失過多:急性、慢性失血

貧 血 分 類

貧血發病病因分類

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血紅蛋白病

紅細胞膜缺陷致溶貧

自身免疫性溶貧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病

紅細胞形態分類

類 型 MCV(f l)MCH (pg)

大細胞型>100 >32

正 常80 ~ 94 26 ~ 32

單純小細胞 <80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