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三年級可能性大小數學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3.18W)

一、 設計思想

國小三年級可能性大小數學教學設計

本節課學生是在對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有了一定的認識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對於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認識,一定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於這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的活動,讓學生在"猜測-試驗-分析資料"的實踐活動中感性認識事情發生可能性的大小;然後通過練習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什麼情況的可能性大,什麼情況的可能性小,並檢測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 教材分析

例4:教科書中在這裡設計了另一個摸子的試驗,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不確定現象的特點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①首先,讓學生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與例3相比,增加了一種顏色的棋子,這個簡單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增加到了三個:摸出紅棋子、摸出藍棋子、摸出綠棋子。

需要注意的是,通過例3的教學,學生已經藉助試驗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這裡,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盒子裡棋子的顏色種類列出這個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再通過試驗幫助學生理解。

②接下來,讓學生判斷摸出各種顏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將三種可能出現的結果的可能性進行比較,要讓學生能夠判斷出摸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最小。

例5:通過例3的教學,學生已經在試驗、收集和分析試驗資料以及討論交流的活動過程中,獲知了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測摸出各種顏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再讓學生小組合作,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由於學生已經在前一部分內容的學習中獲得了一些進行實驗的經驗,教師只需引導學生說一說設計這個實驗時需要注意什麼,如"實驗的次數要足夠多""每次摸棋子前要將盒子裡的棋子搖勻"等,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實驗。在各小組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最後,各小組彙報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不確定現象的特點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做一做:教科書通過讓學生根據摸棋子試驗的統計結果來推測袋中何種顏色的球多,並實際驗證,進一步體會隨機事件發生的`統計規律性。

教師可以為每個小組準備一袋棋子,注意兩種顏色的棋子的數量相差要大一些。然後讓學生仿照例3進行試驗,再根據試驗的統計結果進行推測"哪種顏色的棋子多",最後再開啟袋子看一看,驗證自己的猜測,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各小組進行彙報,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統計的結果是什麼,自己的猜測是什麼,為什麼這樣猜。

三、 學情分析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可能性"已經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了解。

2、學生能夠用"一定"、"不可能"來描述確定的事件,用"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不確定的事件。

3、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在遊戲中探索,有初步的合作能力,對此類學習活動很感興趣。

4、三年級學生感性思維強於理性思維,現實起點高於邏輯起點,所以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猜測、驗證的全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學習。

四、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過程方法目標: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絡。進一步培養學生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五、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試驗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學難點:利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六、 教學策略與手段

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先觀察,然後思考後回答:在A、B、C 3個透明的盒子裡,盛有總數量相等、但紅、黃兩色數量不等的球。"小紅希望一次就能摸出1個黃球來,我們建議她從哪個盒子裡摸?""在另外兩個盒子裡,哪個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最大?"通過學生對這兩個問題的討論,簡捷地複習了第一課時關於"事件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知識,並順利地匯入了對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研究。

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在不瞭解盒子裡裝球的數量的情況下,先行預測"摸出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這顯然是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可避免的含有"碰碰運氣"的成份。但是,教師允許學生在觀察摸球實驗的過程中,修正自己最初的選擇,進而讓學生體驗到,只有根據實驗中獲得的資料去進行判斷才是有科學依據的,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通過這個實驗初步體驗和發現"可能性大小"的規律。

第三個環節: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一步研究:如果再增加一種顏色,是否仍然符合物體數量多少決定摸出哪種物體的可能性大小的規律呢?學生在親自實踐中,強化對"可能性大小與物體數量多少有關"這樣一個結論的認可。

第四個環節:是讓學生應用"可能性大小"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在應用中深化對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的認識。

最後一個環節:是向課後延伸,引導和培養學生關注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意識。

七、 課前準備

教師:教學課件,一個盒子裡面裝有7個黃色乒乓球2個紅色乒乓球。

學生:7顆紅色棋子,4顆藍色棋子,1顆黃色棋子。

八、 教學過程

一、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複習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1.出示問題:

談話引入: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在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發生,有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可能性問題。

複習舊知:先來複習一下學過的知識。

A B C

師:草地上有三個盒子,小紅希望一次就能摸出一個黃球,我們建議她從哪個盒子裡摸?為什麼?

師:為什麼不建議小紅從B盒或C盒摸呢?

2.師:既然B盒和C盒都可能摸出黃球,哪個盒子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最大?為什麼?

3.匯入: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嗎?今天我們就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可能性的大小]

二、驗證可能性的大小。

研究兩種結果可能性的大小。

1.學生試驗前的猜測。

(1)師: 老師這裡也有一個盒子,裡面放了紅黃兩種數量不一樣的球,摸到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呢?猜一猜。

(2)出示:摸到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

①紅球 ②黃球

(3)學生選擇。

19人

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