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精選5篇)

校園 閱讀(1.9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會有試卷,作為學生,想要成績提升得快,那麼平時就一定要進行寫練習,寫試卷,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試卷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精選5篇)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 篇1

一、試卷基本情況分析:

1、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選擇題共15個小題,每題2分,計30分.非選擇題計70分,全卷分值100分。試卷總體來看命題者注重從歷史的巨集觀視角立意,注意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難度較大。

2、試題簡評

(1)試題功能顯著,知識覆蓋面較廣,題型向知識和實踐靠攏,出題者通過創設情景變更學生感受歷史事件的角度,以突出對歷史事件的本質特徵的考察。其中在變式的.基礎上進行的史料的引用就涉及詩詞、文學作品、時事等,變式較為新穎、豐富。

(2)試題注重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3)試題注重聯絡時事,結合社會習俗的變化,有一定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3、試題欠缺之處

(1)考察時間點的題目較多。

(2)從考試成績來看,題目較難。

(3)考察比例不狗均衡。

(4)一些題目偏考老師的教學深度較多。

二、學生在試卷中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

1、基本知識薄弱。.如解放戰爭時期的四次著名戰役,部分學生知識點混亂,導致出錯。

2、審題不清,答題不規範.不少學生不注意審題或審題馬虎.細心不夠,以致出現不應該有的錯誤。

3、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低下,語言表達能力不強。

三、教學反思

1、把知識的背誦轉向促進對知識的理解,這是教學的首要問題。

2、教學中教師不光要教歷史事件“是什麼?”還要挖掘“為什麼”,想辦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抓住歷史事件最核心本質特徵、根本原因等。

3、平時教學要多從巨集觀角度、階級類別角度總結、歸納歷史事件。

4、要培養學生興趣。從考試成績來看,對歷史有濃厚興趣,閱讀面寬廣、注意思考的同學考分很高,而對歷史學習沒有熱情,靠臨時死記硬背的同學則考的很差。

5、要有充分的有深度的練習。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答題習慣。

6、要注意運用課本小字部分教學,以及把彩圖、照片充分運用在教學中。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 篇2

一、試卷分析

此份試卷主要考察學生對八年級下冊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總分100分,以基礎知識為重點,所學的內容都已覆蓋到,難度適中,本試卷時間為60分鐘,滿分為100分。試卷共四大題,由以下幾個題型構成。第一題選擇題,共計30分,第二題歸納列舉題,共計30分,第三題是材料分析題,共計20分,第四題是探究題,共計20分。本套試卷沒有偏題、怪題,整個試卷難易適中。特點

1、整套試卷對教材各單元知識點的考查分配較均勻,涵蓋較全面。

2、部分選擇題設定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3、本套試卷充分考慮到城鄉差別和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試題比較容易。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選擇題1小題)新中國成立之初,相當於國家憲法一部文獻是

答案選B,很多同學選A。

錯誤原因: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不夠牢固。

2、(選擇題6小題)中國迄今為止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是上海APEC會議,學生多答A. WTO

錯誤原因: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憑感覺答題。

3、(選擇題13小題)寫新中國的藝術成就

錯誤原因:對問題認識不清,複習是沒有把該項內容放在重點上,另外11、12、14、小題 錯誤也較多,究其原因就是對基本概念不清,掌握基礎知識不牢固造成的。

4、材料分析題,倆題中對

(1)小題的回答,大部分同學答的較好。

(2)小題大部分同學答非所問,沒有弄清題意。

(3)小題,大部分同學對其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不夠全面準確,是造成失分率高的原因。

5、探究題中17題

(1)小題的回答大部分同學都能回答正確,小部分同學答題不全面,基本都能夠說出,此題得分較高。

(2)小題第一問大多能回答出來,第二問就回答的不夠好,分析其原因,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較差。

(3)小題是一開放性的問題,學生普遍答的不夠好,暴露出學生的總結分析能力較差。

18題有點難度,即綜合課程內容有體現活學活用的能力,一道好題,能看出學生平時的功底。所以學生能大好該題說明學生會學習。我們學生有85%能很好的回答該題。

三、整改辦法:

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不能因課改而丟棄基礎知識的教學,沒有基礎知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忽視對中下學生的輔導。基礎知識是思考問題、解決和分析問題的工具,離開了對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研究和分析問題就只能停留在表層,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談。

2、加強對學生歷史記憶能力的培養

現在學生學習的物件是各學科基礎知識的一些基礎理論,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理論,才可能為未來的再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學生記憶能力訓練的主要途徑。

總體上本次歷史試卷,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凸顯能力,滲透德育。以課標準為準繩,學科的重點內容為核心,緊跟時代脈搏,設問巧妙,立意高遠。以基礎立意轉向基礎、能力並舉,穩中求進,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是一份融綜合性、人文性、開放性和時代性於一體的好試題。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 篇3

一、試卷分析

本次期會考試為閉卷考,試卷共兩大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試卷總分100分。涵蓋了歷史與社會第一、二單元和思想品德第一、二單元的主要內容,其中第一大題是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20分,第二題非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30分。本套試卷注重基礎,考察全面;重視應用,凸顯能力。整套試卷對教材各單元知識點的考查分配較均勻,涵蓋較全面,部分選擇題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套試卷充分考慮到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沒有偏題、怪題,整個試卷難易適中。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參加考試人數351人,年級平均分62.46分,優秀率10.06,及格率64.50,最高91分,最低10分。

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對主幹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不審題,題目中要求選錯誤的,可學生一眼看過去只選了一個正確的。

2、錯別字較多,對一些常見常用的地名、人名寫錯,知識系統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較差。隨著能力考查的不斷加強,取自於課外的史料也不斷增多,閱讀理解史料是解題的關鍵。但在本次考試的材料分析題中發現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還是比較欠缺;

4、對歷史史實聯絡和分析概括能力還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題,很多學生知識掌握缺乏系統性、整體性,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對熱點不夠關心。部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與把握存在欠缺導致出現審題不清、答非所問現象。分析問題、提取資訊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資訊。

5、學習方法簡單滯後,以死記硬背為主,忽略學習過程。

例如:歷史與社會第11題第1小題考的是春秋戰國的時代特徵,要求從圖1《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和圖2《戰國時期:各國變法運動》中歸納概括,學生基本能答到“戰亂、變法”等相關知識點,答到“分裂割據、思想解放”的學生較少。

第2小題考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張這一基本知識點,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德、禮”,但是回答完整“仁、克己復禮、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的學生較少,這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多加記憶,另外一小部分學生回答“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教育思想而非政治主張,這說明學生不會審題。

第3小題學生基本能答出“商鞅變法”但是有部分學生“鞅”字寫成了“秧”導致扣分,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強調錯別字問題,商鞅變法影響這一點學生能回答出來個大概,但是語言不夠規範,說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也沒有對歷史知識加以理解記憶。

(1)部分學生寫成基督教(2)圖5羅馬廣場石上的文字的解說詞大部分學生不會寫,平時不做重點知識點要求。(3)學生審題不清,要求結合相關史實,大部分學生沒有注意,材料的閱讀也不到位,所以得分率不高。

思想品德第11題 對知識點不清晰,記憶不夠,導致學生評價理由不會分析,純屬在散講。核心知識點的記憶還需加強。

思想品德第12題第3小題和第4小題都是讓學生講述如此做的理由,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都沒有結合書本知識點,沒有講到“對集體負責”與“與人為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些。

思品第13題 本題從一個新聞事件為情景,考察學生對誠信、責任和善良的理解。難度值預估在0.7左右。材料新,問法明確,提示清晰。

學生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

失分原因分析:

1. 問題明確要求從誠信和責任角度講,學生很多隻寫了其中一個方面。

2. 談談看法,首先要求學生做出判斷,很多學生此類題目答題不規範。

3. 企業家的作法是屬於善良的考察內容,學生無法從材料中分析出這個知識點,很多人還是從責任角度回答,缺乏對題目整體的把握和理解。

教學改進:

1. 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如對善良、誠信、平等、責任等不能很好的區分。

2. 答題的規範性(如答題格式,提示語的解讀等)需加強。

3. 語言不規範,出現了很多口語的表達。

三、對今後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強化基礎,努力創新,強調對知識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能力,做到知識與能力並重,過程與結果並重;

2、強化訓練,要明確答題的一般步驟,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加強解題思路的訓練;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3、注重學生書面表達的訓練,運用規範的.語言進行表述。

4、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資訊,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

5、加強學法指導、培養答題技巧,向工整、規範答題要分,杜絕卷面髒亂差現象。

6、反覆複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有效教學。

四、教學建議: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資訊。

4、在以後的講學稿中,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經過期會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本著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 篇4

這次期會考試的試題有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每部分都有錯題。選擇題以3、6、7、11、13、題做錯的人數較多,審題不清,個別知識點換種方式出現,學生就不會運用;對個別歷史事件的時間容易混淆。第21題考查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點,難度適中,大部分學生答得不錯。第22題考查的是1901-1921年的幾個歷史事件,前兩個問題學生還是可以做出來的,第三、四個問題需要學生的理解能力,難度較大。第23題考查的是第二單元的知識點,這部分學生做的一般,主要是審題不清楚。第24題考查的`是第三單元的內容,第2、5個問題的難度較大,大部分學生沒有完成,學生失分非常嚴重。

問題和分析

1、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試題基礎題佔一半,容易題佔一半左右,從答題情況看,材料題失分相對較多,主要原因是基礎不紮實,課本知識掌握不夠。

2、教師課堂雖對重點,難點花足功夫,細緻講解,重複強調。但課後,由於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複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3、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客觀題失誤頻頻;主觀題有一部分學生語言表述不規範,要點不突出,邏輯性不強;

閱讀不認真,有效資訊獲取不足,概括歸納資訊的能力欠缺;舊教材的知識點學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改進措施

1、繼續抓基礎,反覆練習。

2、放慢新授課的速度,使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達到更好的效果。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範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症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 篇5

一、試卷評價

試題本著有利於基礎教育為培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合格人才與勞動力的水平測試,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係數基本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五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探究題、讀圖題、歷史檔案題。五種題型的優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佔了45%,便於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其他題佔55%,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五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範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範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於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絡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了國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絡與影響方面著題。

(4)試題充分體現了課標與考標規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7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點:一是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題目超邊了。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們今後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們應深刻剖析。

三、關於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八年級水平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資訊社會的脈搏在沸騰,我們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藉助這次水平測試,我們作出瞭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覆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想法、比較法、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散--集中--發散”的多次迴圈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後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後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讓我校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