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試卷分析

校園 閱讀(1.79W)

九年義務教育中學歷史中國歷史七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於201X年6月29日結束。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共6頁。選擇題25小題共計50分,非選擇題四大題14小題共計50分。

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試卷分析

一、考試目的:

歷史期末考試是檢測本學期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對在教教師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諸種問題,以便日後教學予以加強。在考核中,使教師瞭解到教學中不足之處,以及日後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及加強的問題,使日後的任教更加得當,為教師教學指明方向,為今後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依據。

二、試題分析:

1、試題結構分析:本次試題由客觀題(選擇)和主觀題(材料分析)構成,其中客觀題佔50分,主觀題佔50分。試題側重對第二單元的知識點的考察,第一單元知識佔16%,、二單元知識佔44%,第三單元佔34%,七年級上冊知識佔6%,如27題的1小題“焚書坑儒”考查的是秦朝知識。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和新人教版版教材為命題依據。

2、突出學生綜合分析歸納能力考查:本次考試,試題內容靈活,難度適中,“死”的東西少,“活”的東西多,基本脫離了“死讀書,讀死書”的狀態,熟練的掌握了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才能考出好成績,二者缺一不可,基礎知識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題,如選擇題開始四道題非常典型,第1小題隋煬帝開鑿到運河,第,2小題武則天的功績與無字碑,第3小題四大發明,第4小題景德鎮瓷都。材料分析題的27題封建王朝加強思想控制幾影響,28題中國資本主義生關係的萌芽等。要想答出題必須熟練的掌握基礎知識,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學生的能力。

3、難易搭配合理:側重對基礎知識考察的同時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書本基礎知識佔55%左右,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識佔45%左右),難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較為適當,既有利於知識的鞏固,也考察和鍛鍊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選擇題5、6、7、8、9、10、11等,材料分析題的26題都屬於基礎性題,材料分析題27、28需要分析思考,難度提高。基礎性知識題出題方式符合了現今歷史試題命題緊密聯絡實際、答案開放性等趨勢,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揮空間,調動學生的思維。

4、題型更科學,符合新課改要求:本次考試中

(一)選擇題,直接考書中的基礎知識點,但是個別題在拐點兒彎之後才能答出知識點,這考核了教學目標之一——知識目標,考核基礎知識,這對教學來說有益無弊,須知萬丈高樓平地起,首要重視的就是基礎。但以往“死讀書”就能出成績的日子一去不返復了,更多的考題需要利用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二者結合進行解答。像14小題這種對應列舉題直觀性題基本沒有了。

(二)材料題從當中反映出的問題:學生不會看題,也不會答題,兩個問題答案不全,答題不全面。這需要以後多加強平時習題的練習。如26題“民族政策”和29題“經濟重心南移”。

本次試題,有利於學生擴大視野,舒展個人才情,突出了學以致用,通過身邊的事物,提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暴露出的問題和教學建議:

通過本次測試,反映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

1、部分學生對於圖畫的識讀能力不強,如第5小題“四川的交子”、 第9小題“唐朝的曲轅梨、筒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歷史書上直觀畫圖知識的認識,點明與之相關的重要知識點。

2、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回答的一個弱項,表明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27題的第3小問和26小題的第4小題。往往在答題時學生容易將史實過程作為理論分析的內容,建議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閱讀分析訓練,充分蒐集相關素材給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訓練機會;同時提高學生對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為後期難度的提高作好準備。26、27、28、29四個材料分析題基本都引用了文言文,如果文言文功底較差就很難理解題意和做答。

3、在課堂教學中的事例和例證儘量貼近生活,讓學生感覺距離很近,這樣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今後教學打算:

在期末複習中,按學校規定製定了複習計劃,但在考試後,仍然發現問題,這說明教學中仍有不足需改進。考試的方向就是今後教學的方向,我決定以後教學中:

① 繼續穩紮穩打,抓好基礎知識教學;

② 鍛鍊學生動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③ 學生不會答題,以後加強平時多做練習,訓練答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