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歷史與社會試卷分析三篇

校園 閱讀(3.19W)

歷史與社會試卷分析篇一:九年級歷史與社會試卷分析

歷史與社會試卷分析三篇

一命題指導思想

命題原則以《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和要求為依據,參照2007年考試說明及試題型別命制了本套試題,試題呈現方式大穩小變,共分為五種題型:選擇題、對號入座、歸納整理、讀圖說史、材料解析。考試範圍:根據我區的實際情況,在爭取部分教師建議的基礎上,主要考察了八年級上、下冊及九年級第一單元內容。其中中國古代史佔26分,中國近代史佔19分,中國現代史佔4分,世界古代史佔11分,共60分。

二試題分析

(一)資料分析

考試成績總體分析

抽樣人數滿分最高分最底分平均分

144660591442.67

樣本成績分佈

分數段人數分數段人數

60分051~55分223

59分646~50分299

58分1241~45分317

57分2131~40分416

56分2530分以下124

(二)易錯試題分析

第3題:張騫首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學生錯答開通“絲綢之路”較多。知道張騫為開通絲綢之路做出了重大貢獻,說明學生知道是什麼,但為什麼方面還不是很清楚,理解不到位。

第4題:畢昇對人類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成就是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此題考查的是我國四大發明的有關知識,課標要求必須掌握的,少部分學生錯答成造紙術,說明學生對最基本的知識識記不牢。

第7題:在《馬關條約》中,最有利於列強對華經濟擴張的條款是(允許日本投資辦廠)。

列強侵略中國的目的最終都是為了經濟利益,此題需要學生在識記的基礎上去理解,相對有些難度,此題失分率高。

第9題:我們到古巴比倫可以考察(《漢漠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這是一道組合選擇題,在考察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此題出錯的原因是死記歷史知識點,沒能將知識點放到歷史背景中去了解掌握。

第12題:考察學生對三大宗教的掌握情況。此題採取圖片呈現的方式,即考察了學生的識記能力,又考察了通過圖片獲取資訊的能力。錯誤的原因是學生對基礎知道掌握不牢。

第13題:考察的是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幾件大事,錯誤的原因是歸納能力差,對交往的史實掌握不清,沒有形成整體線索,導致對事件的先後順序混淆。

第14題:考察的是中國古代、近代的有關改革。有的學生不注意審題,錯答成國外的改革。此題錯別字嚴重,商鞅的“鞅”字不會寫,戊戌變法的“戊戌”寫錯的很多。

第15題:火燒圓明園答成毀壞或摧毀圓明園,前面的修飾語不同,意義也不一樣;還有把圓明園寫成“園明園”的。說明學生基礎不強。

第16題:讀圖說史題,此題考察學生從歷史圖片中獲取資訊並進行整理概括的能力。此題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回答問題。此題反映出的問題是回答的內容與圖片無關。有少部分學生與世界史混淆,把半坡人錯答成能人。

第17題:(1)圖一,有的把第二次鴉片戰爭錯答成鴉片戰爭。

圖三,有的學生把圖片下的文字摘抄一遍,而不是把獲取的資訊反映出來,錯答成南京大屠殺時期,還有的寫成“七七事變”等。

(2)學生寫了很多,就是答不到點子上,中國古代史書寫的是文明,近代史書寫的是屈辱,現代史書寫的是奮進,要讓學生有一個總體的把握。

第18題:此題把古文引入試題中,做了一次嘗試。第一問由於比較簡單,學生做答比較好。第二問關於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學生普遍不理解,寫成君主專制或中央集權,反映出在不理解基礎上的死記硬背效果不好。

第19題:(1)把第一個五年計劃寫成五年計劃,還是不理解基礎上的死記。

(2)錯別字嚴重。把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屆”寫成“界”。改革開放政策只寫成開放政策,主要原因還是不理解。

三教學建議

(一)夯實基礎知識,做到教材反覆看。

沒有知識的積累就談不上能力的發展,通過試卷看出學生最基本的知識掌握不到位,主幹知識記的不牢,在後期的複習中切記不要丟掉教材只做練習。

(二)教師要善於提出問題,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指導學生複習時必須遵循啟發性原則,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歷史現象,認清歷史的本質,總結出規律的東西。在複習中注重知識之間的前後聯絡,整體把握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不僅知道是什麼,更要知道為什麼,把知與能有機的結合起來。

(三)重視精練基礎上的講評。

不要早早的把複習課上成考試課,對答案課,在精練的基礎上,教師要講答題方法和解題思路,要講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利用典型題拓展學生的思路,為學生會考準備好最精良的武器。

歷史與社會試卷分析篇二:歷史試卷分析

——朱管糧

一、試卷特點及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體

本套歷史試題遵循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對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幹內容的考查,試題靈活且易於入手。第一題選擇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佔總分的30%,覆蓋面較全難度適中,強調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大部分題目通過創設的歷史情景,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知識遷移能力。第二題為簡答題,共15分,佔總分的30%:第1題設問明確,答案唯一,重視知識的認知和能力再現;第2題題型新穎,共設定有3個小題,有一定梯度和難度,重視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共20分,佔總分的.40%:給出了三個材料,設定了四個問題。可以說是一個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知識的再現能力,歷史的空間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設問由淺及深,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水平。

2.堅持注重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體現了新課改要求的三維一體目標

歷史學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態度、價值觀。選擇題第10題,11題,13題等題的設定正是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的薰陶和啟迪。

3.體現學科性,突出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

注重考查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從中獲取和運用有效資訊的能力。強調歷史學科用史實說話,論從史出的原則是這套試題的一個突出特點。如:17題中第1小題,第3小題的設定,圖示材料與問題之間關係緊密,考查了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這對今後的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總之,這套試題注重課本,重視基礎,更重點考查學生對該學科識記內容的掌握。雖然具有靈活,新穎的特點,但只要識記準確,學生都可以準確應答。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學生整體考的差,及格學生佔不到30%,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在20分左

右,部分學生得分出現個位數,甚至有的一分的學生,真讓人難以想象。就整體而言:第一題得分在7-10分之間的學生佔總人數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間的學生約佔15%,還有一半學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題(示圖)材料題,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讀懂材料,失分尤為嚴重。一半以上學生該題沒有得分;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只有10%-20%的學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夠準確完整,因此得分不高。

三、兩點建議

1.加強雙基教學,突出“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重在“基礎”。在課改的探索過程中,要防止出現過分強調能力,忽略基礎知識的傾向。歷史知識的傳播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是擴充套件學生學科能力的條件,所以應讓學生掌握最為基礎的歷史知識。課堂複習要突出基礎知識的掌握,只有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點知識。可以說,八年級歷史學科內容都是基礎也都是重點,八年級歷史教學更應注重基礎,注重課本。目前的考試反對的是過分強調識記,反對死記硬背,但絕不是不要識記。熟悉課本並有一定的識記是必要的,這也是現在考試要求的。如果課本知識不熟悉,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就根本無從作答試卷。

2.端正態度,明確目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我覺得在培養良好習慣的同時要擺正態度,明確目標。從這次考試得分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目標不明確,因而學習、複習比較浮躁,課本沒有認真學習和複習,才導致如此結果。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更需要理解和融會貫通。歷史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好教材和社會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發掘資訊、識別資訊、獲取資訊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針對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只有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才能使歷史學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總體來看,試卷設定全面實效,命題角度靈活,提問新穎,對今後命題設計和歷史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性。

歷史與社會試卷分析篇三:社會試卷分析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試卷分析

一、試卷概況

指導思想:依據2011版《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和人教2012版七年級

《歷史與社會》教科書及配套圖冊,強調以學科的主幹內容為核心,以考查能力為出發點,重點對學生讀圖能力、觀察能力、辯析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考查。同時適度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考查。

命題範圍:人教2012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全卷共二大題13小題,其中選擇題10題20分,非選擇題3題30分。全卷滿分共50分。各單元的賦分如下:第一單元9分;第二單元18分;第三單元14分;第四單元9分,知識覆蓋面廣。

試題注重原創,根據學科、學生的年齡特點,力求情景材料貼近學生生活,設問科學,指向明確,圖文並茂。

二、試卷特點

1.注重原創,提高試卷質量。2012版七年級《歷史與社會》教材可參考的教輔資料、經典試題非常缺少,因此這次命制的所有題目均為自編、原創。2.能力立意,強調學能考查。考查一個人獲取知識的能力遠比考察其記住了多少課本知識更為重要。因此本次試卷儘量弱化再現某一個知識點,而是側重考查學生通過試題材料中分析得出正確答案的能力,並重視考查其思維的過程及正確性,這樣的題目在試卷中佔了較大的比例。如選擇題第6題,、第9題;再如非選擇題13題第一小題,要求讀圖判斷某地區的地勢狀況,只要掌握了判讀地勢的方式方法,根據圖上給出的圖例資料和河流的流向就能得出正確回答,這是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一個很好的考查題。

3.重視基礎,考查學習態度。能力提升需要一定基礎知識的積累和訓練,因此同樣不可忽視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本次考查的知識點多來自教材,試題的答案要點多能迴歸到教材中,這就給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一個正確的導向。可以這樣說,只要學生平時學習態度端正,作業能夠基本完成的,就沒有什麼難題。比如選擇題第2題、第7題。

4.尊重學生認知特點。題目的呈現和表述力求做到符合七年級學生認識特點,

採用比較直觀的地圖、簡潔明瞭的語言敘述,努力激發學生的答題興趣,考查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三、考試情況

選擇題得分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相對而言,選擇題的正答率比較高。得分相對較低的是6、7、8、9四個小題,這四個題的背景材料皆是“空白世界輪廓圖”,涉及的考點有大洲大洋的分佈位置,特別是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主要的氣候型別、大洲的生產生活特點等,第8題得分尤其低(題目是序號6所在的位置是什麼氣候),如果是較為詳細的中國地圖,學生的得分肯定不會這麼低,這恰恰反映了我們學生讀圖能力的欠缺,一旦碰到稍作修改的圖往往就無從下手,最後只得瞎蒙。本題的得分情況給我們的啟發是:如何培養學生讀圖和析圖。

非選擇題得分情況

資料表明,非選擇題的得分率較低,這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與能力、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態度等多種因素有關。

11題:該題的背景材料是一幅帶經緯網的“亞歐政區區域性圖”,要求是讀圖回答,涉及的知識點有經緯度的判讀、方向的判讀、著名的山脈、半島、典型的農業生產特色、被譽為“亞洲的矽谷”的班加羅爾適宜人居的自然條件等,基本上以填空的形式出現,答案基本唯一,難度與預期的比較接近。

12題:本題命題

角度比較新穎,綜合性較強,突出學科能力的考查。一是圍繞基礎知識、主幹知識,突出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二是重視“從圖表中獲取資訊、知識”的學習方法與過程考查。同時設問既有基礎知識的問答,如第(1)、(3)小題,也有讀圖分析的內容,如第(2)小題,還有比較分析的內容,如第

(3)小題,考察得比較全面,既考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考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是基礎和能力並舉並側重能力考察的好試題。既讓學生感到熟悉,又不乏新意。

13題:是非選擇題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題。

第(1)小題:①概念混淆,把地形特點和地勢特點等同,一些同學只讀出該區域中的地形型別,如該地以高原、山地為主。②缺乏對資訊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簡單複述地圖中的直觀資訊,而不能加以提煉和概括,找出規律得出有用結論。

第(2)小題:①概念不清,將農業和種植業等同起來;②多錯別字,如種植業寫成種殖業。

第(3)小題:①不能準確的判斷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未能熟練掌握和使用地圖的語言,因此錯誤百出,如答成東西半球、南北半球;②答題不規範,漏寫單位,如就寫了200—1000,而沒有帶上單位米。

第(4)小題:①學生在本題的答題中生搬硬套在學習過程中死記硬背來的東西,許多同學將南非或巴黎的知識來回答巴西利亞所遇見的問題;或審題不清把該題答成了巴西為什麼要遷都巴西利亞;②表述不完整或者過於的口語化,不夠概括和準確.四、今後的教學建議

1、重視基礎知識,提高人文素養。本次考試中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是失分的重要原因,教師沒有很好立足教材解讀教材、依標施教是導致學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對於一些諸如地圖的語言、世界政區圖、世界地形圖、世界主要的氣候型別、簡要的成因等基礎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重點,採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通過不斷的強化。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依標施教,用好課本,夯實基礎至關重要。

2、用好用足地圖,提高讀圖析圖能力。地理學科的特點就是圖文結合,以圖載文。這裡的圖是各類地圖,也是各類圖表。教師首先要樹立“地圖上有文字,文字在地圖上”的意識,因此在備課時就要思考如何把地圖用足,如何把文字內容儘量與地圖聯絡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圖上認識地理事物,從各類圖表中去搜索所需要的資訊。老師要創設條件多讓學生做讀圖、填圖的訓練,並要堅持不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定能大有長進。

3、注重解題指導,提大學聯考試能力。在答卷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雷人”答案,其實學生在答題時並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會有這麼的“雷人”效果,關鍵還在於我們老師在平時點點滴滴的指導和幫助。要答好題,首先要幫助學生提高審題的能力,學會提煉問題中的關鍵句、關鍵詞,學會揣摩命題老師的意圖等;第二,在組織答案時,學會看分數答題,分要點答題。第三,在平時的作業、考試中,對於一些“別字先生”要從嚴“打擊”,尤其是一些專用名詞、關鍵字詞,要從七年級開始養成良好習慣;第四,注重語言表達能力、敘述能力的培養。

4、注重能力培養,關注後續發展。基礎知識要掌握,但培養學習能力更重要。新教材很多的地方只是把問題交給大家,答案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探究獲得,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老師們在教學中不能簡單的只把答案告訴學生了事,而要精細設計過程,循序

漸進,一步步帶領學生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