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

校園 閱讀(1.63W)

七年級要求掌握的歷史基本知識點都在課本中,因此同學們應該對該課本進行精讀,學會分析這一部分哪些是重點,哪些內容是要求一定要記住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第1課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謀人

1、發現地點:雲南省元謀縣;

2、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3、生活情況:能製造工具,知道用火;

4、發現意義: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二、北京人

1、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3、體貌特徵: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

4、生產生活狀況:

打製石器、木棒;(生產工具)

採集、狩獵;

會使用天然火,會儲存火種;

5、社會組織:群居生活,原始社會。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三、山頂洞人

1、遺址:位於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距今約三萬年;

2、體貌特徵:已經具有現代人類的特徵;

3、生產工具:磨已掌握鑽孔光技術和磨製技術(骨針);

4、觀念:已經有了審美的觀念。

第2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我國古代關於農耕的傳說:

(1)伏羲氏:結網捕魚,創立八卦;

(2)神農氏:教民播種,嚐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半坡人

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

約6000千年

約7000千年

生活地區

黃河流域的陝西西安

長江流域的浙江餘姚

房屋樣式

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幹欄式房屋

生產工具

磨製石器、製作骨器、角器等

磨製石器,如骨耜;

原始農業

(種植作物)

種植水稻

種植粟

原始畜牧業

(飼養業)

飼養豬、狗

飼養豬、狗和水牛

原始手工業

製作彩陶;會紡織、製衣

製造陶器、玉器、樂器;會雕刻

二、原始農業的發展

1、興起時間:約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興起地區:黃河、長江、淮河等流域;

3、標誌: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製工具的發展;

4、意義: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比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異同:

不同點

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處於黃河流域,河姆渡人處於長江流域;

②種植的農作物不同:半坡人種植粟,河姆渡人種植水稻;

③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幹欄式房屋;

④製作的彩陶藝術風格不同。

相同點

①都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都處於原始社會後期);

②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發展;

③都會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

④都使用磨製石器;

⑤都會製造陶器

影響

農耕文明的發展導致剩餘產品的出現,進而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終促使國家出現。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這是歷史發展的巨大進步。

  七年級歷史知識重點

第3課

1.黃帝(軒轅氏),造出宮室、製作衣裳、教人挖井,發明舟車。他的妻子嫘祖養蠶繅絲,倉頡發明文字、伶倫編出樂譜。距今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炎黃佔蚩尤,涿鹿之戰,走向聯合。形成華夏族的主體。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2.堯舜“禪讓”——民主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大禹治水——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結合。

3.堯舜禹有什麼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領導人民治洪水,與群眾同甘共苦。

第4課

1.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國家,都陽城。我國古代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啟開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襲制。

2.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亳。約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殷。商朝又稱殷朝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紀),牧野之戰,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鎬京。史稱西周。

4.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紀),犬戎殺死周幽王。

5.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6.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是原始社會後期貧富分化的.出現和私有制產生的必然結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歷史的進步。

7.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無道,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第5課

1.西周的分封制: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等級制:貴族、平民與奴隸。宗法制:)

目的:鞏固對周邊的統治。 內容:授民授疆土。 分封物件及受封者的義務:略

分封制的作用及影響:加強了周王室與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絡。密切了西周與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係,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鞏固了國家的統治。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

科舉制的創立

1.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定進士科,

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2.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重要。

3.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4.科舉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開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把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4.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 年)才

被廢除。

“和同為一家”

1.唐太宗實行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少數民族人尊稱他的為“天可汗”。

2.唐朝加強西域地區管轄: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管轄西

域地區。

3.唐與吐蕃關係:

(1)7 世紀前期,吐蕃的首領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

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係。

(3)8 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 了。

對外友好往來

1.“唐人”由來: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及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 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2.與日本的交往

(1)日本人東來:隋朝時已經有日本遣使者到來,到唐朝時,日本來中國的遣

唐使有十多批,同來的還有留學生和留學僧等。遣唐使回國後,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鑑真東渡:玄宗時,鑑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他設計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 3 玄奘西遊: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 去天竺取經,帶回大量佛經,還以親身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