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三物理複習階段教學反思

校園 閱讀(5.35K)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 高三物理複習階段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高三物理複習階段教學反思

在這一年裡遇到的問題中主要有以下兩點:

1、第一輪複習中如何把高中物理知識進行整理、歸納、提煉,把物理知識體系化,第二輪複習中如何抓住學生對解題方法的積累和習慣的養成。

高三複習,我遇到的最大的一個問題便是難以把握大學聯考動向,另外就是對基本知識系統的歸納和整理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高三的學生經歷過高二會考複習,已經掌握了基本知識,第一輪複習當然不可能把舊的知識再進行羅列陳述,學生往往感到枯燥無味。而要求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教師本身就應該有完整並且系統的知識體系才能指導學生提煉知識。這一點,我毫無經驗可言。而很幸運地我和楊宗跳老師結為師徒,在這一方面為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楊老師的課堂也是我的學堂。這樣,解決了我經驗不足的問題,也為我在第一輪複習的整理歸納和第二輪複習的方法提升上提供了一條捷徑。

第一輪複習中楊老師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在進行基本概念的複習的時候,能夠深入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基本規律的複習中,去挖掘規律的適用條件,而不是簡單的一筆帶過。這一點給我的感觸很大。因為我的課常常忽略了基礎的鋪墊,一味地想去快速地拔高學生的能力水平。比如在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複習時,楊老師是從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到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通過例舉生活中的例項建構物理模型,在深入淺出的講解中,引導學生對兩種摩擦力的特點和不同進行梳理,抓住主幹知識,一節課的知識結構就搭建成了。之前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撿小石子”,在後來都變成了高樓大廈的基石。這樣的一堂課,往往能在紮實基礎的前提下有更好的提高。而我的一節課下來,總覺得基礎沒打紮實,匆忙建造起來的樓房也搖搖欲墜。

第一輪複習時,我經常希望能夠做到面面俱到,而結果卻往往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此的複習時應該對複習內容大膽取捨,但並不意味著對基礎知識基本規律複習的忽略,主幹知識的考點內容必須複習到位,打好基石。其餘內容可以指導學生自主梳理,或在練習、檢測題中有所體現。

在第二輪專題複習中,對於一個新老師很難對方法技巧進行系統的總結歸納。楊老師的經驗和對知識的梳理給我提供了模板,使我少走了很多彎路。比如對於每個專題中典型的物理模型及題型,楊老師都做了很好的歸納。此外,在專題複習時,我有時只注重不同型別的題型的解題,這樣的一節課不僅枯燥同時缺乏思維上的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對於那些基礎較差或者一般的學生來說收穫甚微,而學生解題方法的積累和習慣的養成主要的場地就是在課堂。在楊老師的課堂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對於傳送帶問題的專題,楊老師從水平模型到傾斜模型,從受力分析到運動分析再到能量分析,詳盡地進行了歸納,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層層提高。這樣的課讓學生腦子裡對這個知識點進行了系統化的梳理,也為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引導方向。這一堂課讓我意識到,思維的形成應該循序漸進,如果能夠通過不同題型引導學生總結掌握不同的方法,能夠精析解題方法、解題思路,課堂效率將會大大提高。但是講授不意味著灌輸代替學生思考。

通過不斷地對比老教師的課堂和自身的課堂,通過新教師自身的反思總結,把經驗和知識系統地傳承下來,經過這一年,我深深地體會到師徒結對這種方式對新教師個人以及對提高高三複習教學效率的`有利作用。

2、高三課堂教學中師和生各自應該扮演怎麼樣的角色?

課堂教學應是以學生為主體,為主導。這句話作為一名教師是再熟悉不過了,而在高三的教學中,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無形壓力下,課堂教學往往失去了本來應該具有的活力和生氣。主體和客體倒置,主導被填塞取代。對於我這個初次全程經歷高三教學的年輕老師來說,在這樣的矛盾中往往感到迷惘和無所適從。怎樣才能在新課程理念與大學聯考壓力的夾縫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呢?

在我的課堂上,有的時候習慣性地都是自己在講解,很少讓學生主動去歸納總結。學生習慣了這樣的教學方式後,往往覺得枯燥無味,課上無精打采。如果高三的複習能夠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能使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更加有效。設定問題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讓學生的頭腦在課堂上動起來,自主地去思考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填塞。因此,備課的重點在梳理知識的同時要去設定一些問

題。通過問題的設定,把知識以問題為載體呈現,再通過教師的主導調控和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完成對問題的反思提煉,讓學生自主地完成知識和方法上的有效積累,提高能力。

另外,在方法的總結上,很多時候我都是把現成的方法告訴學生,然後出示例題讓學生套用之前的方法去解題。而課後很多學生反應課上容易聽懂,但是課後自己不會做題。這樣的方式,對於教師備課,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整理歸納,去尋找合適的能讓學生套用方法的習題,而結果卻是事倍功半。在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反思之後,發現在課堂上,學生少了自主思考自主判斷的過程,思維上習慣了教師帶著走,當放開讓他們自己走路的時候,思維受到限制,感到束手無策,舉步維艱。在楊老師的啟發下,我試著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通過例題的分析和自己習題的練習,總結方法,尋找規律,讓學生的大腦在課堂上充分地動起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得到了思維上的鍛鍊。比如對於動能定理的應用這個知識點,可以在一組題目解完後,讓學生在這些題目中尋找共同的考點和應用方法,或者還可以讓他們思考是否還有其他方法,鞏固知識點的同時,提升了能力要求。

綜合上面幾點,我覺得高三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多反思一下在課堂上如何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使得複習課不再枯燥,而是有活力;使得教師不再辛苦去填塞,而是學生自主接受學習,複習效果將會是事半功倍。

此外,我認為每個老師還應該做的一點就是在反思自己的教學之前,應該對教學物件先進行反思。這一節課,學生的思維死結在哪裡,難點在哪裡,哪裡有不好的習慣,都要進行細緻的分析,詳細地掌握了學生的這些情況之後,思考下一次教學活動的重點難點,才能有據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