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考研歷史學選擇院校專業要考慮哪些因素

校園 閱讀(1.12W)

全國歷史學專業的研究生招生院校有很多,在眾多的高校當中,究竟報考哪一所,同學們都需要認真的考慮好。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歷史選擇學院校專業的資料,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考研歷史學選擇院校專業要考慮哪些因素

  考研歷史選擇學院校專業的因素

一、環境和氛圍

每人對人生的規劃不盡相同,考研估計也一樣,如果想繼續讀書,從事研究工作,碩士研究生讀完了,還想讀博士,那麼最好選擇學習氛圍與人文環境比較好的學校,同時應選擇學位授予權完整的學校和研究機構,最好選擇同時招收碩士和博士的導師。

在對待名牌大學的問題上,一般而言,名校教學資源豐富,學術氛圍濃厚,前沿性的講座比較多,這有利於學生開拓思維,樹立良好的學術理念。如果自身的學習與應試能力比較強,名校不妨作為首選;如果有些問題,最好是採取迂迴策略,碩士先上名氣不太大、競爭不太激烈的院校,再報考博士時可以再考慮這些院校。

二、職業前景

一些院校或許知名度不是特別大,但某些專業不錯、比較有特色,或者一些專業還出過不少知名人士。如果是自己基礎不太好,就是為了以後找一個好工作,就可以選擇專業方向較好,不一定是有名氣的院校。但就整體報考情況來看,不少考生還是中意北大,人大,南開等名校,對專業本身的優劣勢的關注處在次要的位置。

盲目選擇名牌大學與社會上的招聘風氣,招聘偏好有關,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明顯傾向於名校,一些單位在招聘事基本上只考慮名校,比如說985、211院校。在很多情況下,名牌院校的背景無疑可以增加就業的籌碼。如果能客觀評估自身實力,認為有考上的希望,不妨放手一搏。同時,如果你以後想從事教師職業的話,建議選擇師範類院校,因為現在招聘老師都喜歡師範院校的畢業生。

三、學界口碑與社會知名度

設定歷史學專業碩士點的院校中,按照一般的專業排名,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院校的歷史學專業名列前幾名,但如果結合學校的綜合實力與知名度,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學府往往有更大的知名度,資源優勢也更明顯。報考這些學校有一定的好處,除考中之後能獲得多種資源優勢和品牌外,即使考試失利或面試失敗,由於這些學校大多屬於自主招生高校,複試分數線要比國家線公佈的早,可以提前行動著手調劑,掌握先機;而且在調劑工作中,有不少非名牌的重點院校喜歡優先錄取這些考生。

如果自己實力不錯,除報名校外,還可以考慮報考名校的強勢專業。當然,如果你覺得名校壓力較大,那麼選擇一些歷史學專業排名不錯,但學校整體知名度一般的院校。

四、地域因素

報考時要考慮畢業後想留在什麼地方工作,想在什麼地方謀求發展,就業或創業,這些問題在擇校時最好妥善處理好。

目前,國內的一、二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杭州,成都,南京等地一般比較受歡迎,尤其是北京和長江、珠江三角洲地區,想要在什麼地方工作,求發展,最好就報考那一帶的學校。這樣畢業後找工作也比較方便。一方面畢業時,大家不可能有太多時間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在政策、經濟、資訊、交通、成本上不允許,不可能長期住在外地找工作。此外,用人單位受就業的傳統觀念、地理歧視與政策限制的影響,要麼本能地傾向於來自大城市來的應聘者,要麼希望要熟悉本地環境的畢業生。

五、自身的應試能力與知識水平

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同學們在報考學校時,要想盡量縮短這個距離,重要的是根據自己平時模擬水平,比較各院校的歷年的專業成績差異,然後確定學校。

我國目前碩士研究生招生中,把學校所在地分為兩個區(A區、B區),這兩個區的基本分數線由教育部劃定,同時,還有34所自主劃線招生院校,但在這些院校裡有的是沒有歷史學的,所以不招收歷史學的碩士研究生。學校所在地域不同,分數也會有差異。如果你成績一般,最好是放低身價考一區中的一般學校或二區的院校,一般而言,綜合歷屆考生的經驗,大家都會把目標鎖定在比自己就讀的本科院校更高一層次的院校。

此外,報考是還要適當考慮學校的文化和學風,個人的經濟因素,以及在校兼職的可能性等,但無論如何,在9月份對報考院校應該有一個大致的想法,從而有利於以後的專業複習。

六、就業前景

在就業形勢很嚴峻的今天,作為一直冷門甚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還將繼續冷門的歷史學專業就業形勢更為嚴峻。如果你僅僅把它作為你謀求功名的一種職業,那對你來說是一種悲哀,因為在歷史行業出人頭地的人鳳毛麟角;同時對歷史學本身也是一種悲哀,因為懷有這樣的心態來研究歷史的人,不會對歷史學的發展做出任何貢獻。歷史學是所有學科中理想和現實的矛盾鬥爭最激烈的一門學科。所以想選擇歷史專業的考研學子,一定要審慎思考,充分做好思想準備,也許會減少很多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煎熬的痛苦。

跟據歷史學專業課教研室的統計資料顯示,往年報考歷史學專業的人主要有以下幾類:本科學歷史的應屆畢業生;在高中教歷史的歷史老師,這兩類佔了絕大多數。還有一小部分有志於從事歷史研究的愛好者,還有很小一部分是想圓自己的名牌高校夢的同學,考慮到自己考其他熱門專業難度比較大就報考一些冷門專業比如歷史,當然這部分人很少!不論你是哪一類人,在做出選擇歷史學之前,你都要慎重思考,自己到底為什麼選擇歷史專業?明確了自己的目的,你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判斷出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七、興趣與耐心

先問問自己:選擇歷史專業的目的是什麼?

是對歷史很感興趣,想在這方面有所建樹嗎?其實很多人對歷史都是很感興趣的,所以出於這個目的的學子們,你還要思考除了喜歡歷史學,還要考慮你是否適合做學問,是否有做學問的能力。做學問尤其是人文學科是越老越值錢,你能否耐得住年輕時的清苦而潛心做學問?能否不被功名利祿引誘的心浮氣躁?如果你真的能做到這些,那就選個好學校好專業好導師,慢慢做這方面的研究,堅持下來,一定會有成就的,而且你也不用太擔心畢業後工作的現實問題,畢竟讀到博士出來且又小有成果進高校還是不成問題的,待遇也還是可以的。

還是對歷史本身不是很感興趣,只是想借冷門歷史達到自己其他的某種目的?比如想圓自己的名校夢,非常渴望一張研究生文憑等等。出於這種目的的考生其實很危險,先不說你能不能考上的問題,即使你考上了也會面臨一連串的後遺症,你必須要考慮就業的問題,研究生學歷和名校的牌子現在已經不是那麼好使了,而歷史學的就業途徑並不是很寬。

八、錄取率

再說,歷史雖然冷門,但並一定好考。各個學校錄取比率相差很大,名牌高校錄取率較低,好的專業錄取率也低,而且歷史學專業中各個學科的錄取相差很大。

如果你已經考慮了上面這些情況,還是堅定的選擇歷史學的話,那你就要提前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在讀書時把自己的職業規劃和歷史學專業結合起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因為也許你未來從事的工作和歷史沒有關係,但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基礎學科,它蘊含著深厚的素養,從歷史中提取成功的規律因子,探究一下先人的智慧得失,將大大提升你的個人能力和素質!而這種能力和素質不論你將來從事什麼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

  歷史學考研四種方法提高複習記憶力

第一種方法,知識框架記憶法

知識框架記憶法,就是把所要掌握的知識點按照前因後果的聯絡記憶,即對於一個歷史事件要有一個總體的框架結構。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是具備前因後果的,通過記憶事件的前因、過程和意義,在記憶事件的過程要力求簡潔,但是不可忽略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和結果等因素。這樣在類似的知識點面前才不易混淆。

第二種方法,歷史規律記憶法

歷史知識都是有其內在的規律的。歷史發展的因果性也是歷史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就是說歷史條件是相互聯絡的。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產生的,一定受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因素影響。考生只需把握住這些因素,就能掌握好歷史事件,並加強記憶。

第三種方法,大聲朗誦記憶法

大聲朗誦記憶法,就是需要考生大聲朗讀知識點,並且要帶有感情朗讀。這樣,當考生再次接觸到這一知識點時,就會想起當時朗誦的情景。這樣有助於記憶。

第四種方法,互相提問記憶法

在考研的過程中,考生不要一個人埋頭苦幹,而是需要結實研友,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的過程。只有具備團隊精神,在考研的路上才能如履平地。找個志同道合的.研友,制定計劃共同複習,利用空閒時間,互相提問題,這樣可以加強知識點的牢固記憶。並且在提問回答的過程中,檢查知識掌握的情況,查漏補缺,提高複習效果。

考生們可以根據以上幾種複習記憶法進行歷史專業課的複習,也可結合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復習,希望考生能在歷史專業課的複習上取得更大的提高。

  考研歷史學這樣複習得高分

一、大綱是基礎

1.重視基礎知識

就歷年考題而論,無論何種題型,所考內容均為基礎知識。特別是選擇題與名詞解釋,從未有偏題、怪題,一般都會在教材中出現。論述題亦是如此。史料題雖然有時令考生覺得無從下手,但其考察的立足點仍然以基礎知識為主,然後要求在此基礎上對史料反映的重大歷史問題進行分析,而這些重要問題在教材中一般均有線索可尋,因此,掌握好基礎知識,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

2.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歷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記住一些零碎的知識,而是根據具體知識探討歷史發展規律,要求考生具備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巨集觀眼光,史料題、論述題所佔分值極重,均可以視為對考生這一能力的考查。不過前者要求更高,僅死記硬背教材已有內容不足以應付,必須將教材中未出現的史料讀通、讀透,深入分析其中的要點與精髓,與教材知識相結合,才能取得較好成績。

二、複習建議

1.先具體後抽象

歷史學的最大特點在於其時間性。如果不考慮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可以說,一部古代史就是各個王朝的累加。基於這樣的特點,複習中國古代史,應以時間為線索,先了解、熟悉、掌握各個朝代的具體狀況,在此基礎上,再去關注跨越幾個朝代甚至整個中國古代的重要專題。缺乏對具體朝代、具體事實的瞭解,匆忙進入專題史的閱讀,將會遺漏許多知識點,對專題的認識也不會深入,只是一種死記硬背,考試時很難有好的發揮。

2.以面為主,以點為輔

這個方法主要針對初學者而言。具體說來,初讀教材,目的在於對歷史過程的概括性瞭解,可以說沒有任何重點,尤其不要過於關注或強記考試點,特別是十分具體的考試點,如考試中的選題填空,教材中事件發生的具體年代。那樣將會分散對歷史整體瞭解的注意力。以西漢為例:不分輕重,閱讀三次,然後試著回憶,你可能會發現,一些十分具體、瑣碎的知識點印象模糊,如漢文帝時期賦稅徵收的數額、減輕刑罰的具體名目、察舉制的年代、對匈奴作戰的年代等,留在你腦海中的是比較概括性的內容,如文景之治有經濟方面的減輕賦稅,法律方面的輕刑慎罰,民族方面的和親以及漢武帝時期的一些重大舉措等。這說明你的閱讀有了重大收穫,已經開始建立起對文、景、武三朝的平面認識。至於模糊的知識點,不要著急,那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其他各朝代均是如此。

3.閱讀與回憶相結合

一部教材,可以先讀三遍,有了一定了解後,試著回憶學過的知識。需要注意的是:你所回憶的並非零碎的知識,而是從原始社會到明清時期的整個古代史,這其中沒有重點非重點之分,按順序回憶每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民族、文化、思想、科技及對外關係等。這樣做的好處至少有兩個:一是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如車上、路上、枕邊甚至排隊時均可從事這項工作;而且這種回憶用時甚少,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將教材內容回憶一遍。二是變死記為記憶。你的記憶並非對原文的複述,而是大概意思的回憶,不求與原文一致,只求大意,最終的收穫將是“得意忘言”。進行回憶,你只需帶一支筆,一片紙,將印象模糊或一無所知的內容做成筆記,然後再到教材中尋找,補足。

當然,按朝代順序的回憶做得足夠好以後,你就需要變換回憶的主題了。可以再以人物或專題為線索,進行回憶。你可以隨時在空閒時間回憶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的事蹟,也可以隨時回憶某個專題,如漢與匈奴的關係,唐與突厥的關係。整個古代史肯定經不起你這樣縱橫結合的無數次回憶,如果能夠始終如一地堅持下來,你將會發現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並最終達到很高的境界,整個歷史將轉化為你自己的知識,任由你使用、發揮。無論縱向、橫向,還是選擇、史料,你將無往而不利。

4.相互比較,適當剪裁

對教材有了比較充足的瞭解後,複習過程中,要注意適當刪減一些不必要的內容。例如:每個朝代的經濟發展均包含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繁瑣、細碎,全部牢記既費時費力,亦無必要,應將精力放在每個朝代有特色的方面。如農業生產工具在整個古代並沒有根本性的變化,要掌握的內容主要有:商代耒耜、春秋鐵器、漢代犁鏵、唐代曲轅犁、簡車等。其他內容亦應如此處理。這樣,經濟發展方面的內容事實上較之教科書要大大減少,掌握起來難度也將大大降低。

5.固定複習時間

這個固定主要指每天應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復習,保持連續性。歷史學需要記憶,但並非死記硬背的學科,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掌握,效果會事半功倍。理解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絕非一蹴而就。因此集中時間段對歷史進行衝刺,絕對不可能取得成功。儘量保持每天一讀,這樣始終保持對古代史的一種感覺,同時複習週期越短、記憶效果越佳,效果會更好。每天交叉複習中國史和世界史,不要連續數天只看古代史、或世界史,這意味著每一專業的複習週期延長,結果看了後面忘了前面、複習前面又忘了後面,這種無序或週期很長的複習效率很低,談不上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同時交叉複習(最好古代與古代對應,近現代與近現代對應),可以將兩者互相對比,互相聯絡,比如同一年代發生的事件,就可以聯絡起來記憶。時間的長度也最好固定,比如每天各拿出三小時複習中國史和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