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校園 閱讀(2.26W)

【教材理解】

《月光曲》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月光曲》一文是關於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故事。文章生動地記述了貝多芬譜曲的經過。

全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開始敘述。貝多芬來到小鎮演出,夜晚在清幽的小路散步。當貝多芬被盲姑娘懂音樂、愛音樂而感動,即興為她演奏時,一陣風吹滅了蠟燭,屋裡灑滿了清幽的月光,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使我們彷彿身臨其境。對於《月光曲》的內容、意境、情感,作者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天高雲淡、月朗星稀,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月下的一切是那麼幽靜。月亮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著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

【設計理念】

今天我所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本設計將探究《月光曲》的創作靈感,認識貝多芬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學科間融合,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字又超文字將語文課堂變為生活的課堂,主要嘗試有:

1、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藉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抓重點詞句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美讀訓練。

2、嘗試探究性,創造性的閱讀,激發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興趣。

3、引導學生查詢,收集,拓展相關閱讀材料,通過探究《月光曲》的創作靈感,認識貝多芬這一研究性的學習,分析處理資訊,積累語言,積澱情感,進行再創作。

【過程剖析】

1、匯入時,從本學期學校的德育主題入手,也就是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入手,感覺比較自然,容易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揭題之後,老師馬上詢問道:讀了課題之後,你最想知道什麼?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一句你最想知道什麼,調動了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熱情,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改變了學生等待老師傳授知識的狀況,消除了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促使學生主動探索。並且確實也由此確定了本課時的探究目標。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

2、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它往往比語言來得更直接,更貼切,更能激發人的感情。因此,課堂上,我兩次讓學生學生欣賞《月光曲》。伴隨著和諧優美的曲子,很快把學生帶入愉悅其耳目,激動其心靈,開發其智力,感受其情趣的境界,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的薰陶之中。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那麼一起去探究這美妙的旋律的創作過程變顯得順理成章了。努力用生動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從靜態的課堂拉向了課文中的情境。

3、至於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我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將它們歸結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情(從人物的情感角度來說),一個是景(主要是從當時的景色、環境來看)。

一、從鮮明的形象中領略人格美

《月光曲》一文塑造了貝多芬、窮兄妹倆兩類人物形象。一類是偉大的,一類是平凡的代表。教學時,可以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靈美,使學生受到人格力量的陶冶。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鋼琴家,文章主要敘述了他同情窮兄妹倆為他們彈琴譜寫了《月光曲》的'事。理解這一人物形象時,筆者注重向學生介紹了他的生平事蹟,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從貝多芬來萊茵河畔旅行演出這一事實中,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貝多芬不辭勞苦,一心為民作曲彈琴的精神。貝多芬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他的話,他是一位真正偉大的音樂大師。作為平凡人物形象的代表窮兄妹倆,他們很窮,生活很困苦,但還十分愛音樂,對生活充滿了樂觀的態度。盲姑娘外表是美的,而內心更美,窮兄妹倆能相互關心、相互體貼、相依為命。哥哥因為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家裡又太窮,無法使妹妹得到滿足而遺憾、內疚。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之意,反過來溫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別難過。兄妹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盲姑娘把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於悽楚中飽含了對音樂的喜愛。當貝多芬充滿激情地彈奏曲子時,盲姑娘聽得那麼入迷。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深深地感動著貝多芬;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感悟更是讓貝多芬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使得有著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音樂大師有了即興創作的衝動。應該說,《月光曲》的創作正是因為有感於知音。貝多分悄然而來,悄然而去,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

二、從廣遠的意境中感受自然美

《貝多芬》一文語言優美,意境深遂。細細賞品,不難發現─種描繪了三幅雋美的圖景。第一幅,萊茵河畔靜夜圖。不難想象:萊茵河環繞著一座小鎮,小鎮具有古典氣息。萊茵河河水清澈,湖面靜謐。夜晚時分,貝多芬剛結束演奏,抱著輕鬆、閒適、愉悅的心情藉著月色在一條小路上散步的情景,展現的是一幅悠閒、恬然的自然美景。第二幅,茅舍借月彈曲圖。展現的是月光照射下,茅屋顯得低矮而破舊,屋內的陳設更顯得寒傖,燭光是微弱的,鋼琴是陳舊的,但茅屋裡卻洋溢著和諧而祥樂的氣氛。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都好像披上了銀紗。貝多芬彈著琴,窮兄妹倆靜靜地聽著,忘記了一切的痛苦和煩惱。這樣,人物與環境構成了美的整體,美的空間,產生了美的視覺效果,給人留下了強烈的美的印象。文中還虛出了一幅月光海嘯圖,展現的是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的景觀。文中描繪了豐富的自然美景,教學中我藉助於課件,也藉助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賞中想象,體悟自然意境的靜謐美、和諧美和壯觀美,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提高學生審美感受力的目的。遇到知音使貝多芬有了創作的衝動,然後他將這種衝動寄託在瀉滿大地的月光上,寄託給了天空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寄託月明月)。於是才有了《月光曲》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