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步步驚心話劇觀後感

校園 閱讀(8.85K)

戲如人生,須臾百年,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本該在臺上那些旁人的故事裡,掬自己的心酸、幸福之淚;本該觀戲入戲,戲畢齣戲。偏有那每每落幕難忘者,不過一點痴念而已。

步步驚心話劇觀後感

當我看到排練廳中“搶柚子”的典故時(不許笑,這是在煽情吶!),我已為演員堅定的“信念感”折服;當我看到連夜搭起的玲瓏剔透、雕樑畫柱的雙層轉檯時,我已確信這戲的風格對我胃口;當我坐在劇場,聽到十、八砰然的雙膝跪地之聲、聽到眾阿哥齊聲“萬歲萬歲萬萬歲”後、細密沉重的一片朝珠擊地之聲,我已然為這戲、為那戲中人心疼、心顫。

之後的哭哭笑笑,含淚莞爾,千里奔波,萬言落紙,都不過只是一個普通戲迷為一出愛戲,再正常不過的越陷越深而已。

話至此處,你還要問起,我是否覺得這戲好看嗎?

——以拙劣的套用,向原著致敬。

===============================

一、

情人節的上海雨夜,細碎的雙雙人影踏破水地上倒映的霓虹,劇場裡一句“建外soho的冬”讓我恍然不知身在何處,那個“豆汁兒”的包袱引我笑得和環境有些抽離,愛過了一枚連假髮的髮絲都帶著戲的“文藝男中年”。

溼冷的風吹得我腿疼,只好把自己誇張地裹成一隻圓球,跟這個風情萬種的日子格格不入,馬團長笑稱“你這是為了給誰求情啊?”。

在從未體驗過的低溫夜晚裡,卻重溫了三年來都不曾擁有的無夢甜美睡眠。

是的,我又跑去上海,來看戲了。

這半年,一直以為我幾乎已經對話劇失去興趣了,但真碰上了想看的,卻依然毫無猶疑,又是請假又是翻存摺地把自己搞得捉襟見肘。

可是,有一樣東西可以讓你這樣不顧一切地付出,這是你依然活得活色生香的證據。從冬眠裡我醒了。

十四年前我一個中學小丫頭片子說我這輩子最好老死在劇場裡。兩年前我一個職場小菜鳥說,如果我不能成為“工作人員”,就再不踏入後臺一步。兩年前我問自己,都十二年了,什麼時候我才能成為“工作人員”,一輩子能有幾個十二年?

步步驚心,我賊頭賊腦理直氣壯地舉著哈哈鏡鴨脖子在後臺亂晃。。。

真心地、深深地感謝給了我如此信任的公司領導們。更要感謝你們讓我明白了,原來夢想和事業並不一定是相悖的,它們可以在同一個世界裡並行。既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又可以接觸到自己的愛好,我想這應該屬於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吧!從此以後,每天早晨叫醒我的,不止是鬧鐘和打卡機,還有夢想。真心的,我是那麼喜歡待在現在的辦公室裡,喜歡在這個格子間裡的一桌,一椅。工作上的領導同時也是事業和人生的良師,這也是最大的福氣之一。我以前一直說我這個人很幸運,現在的我更加確信了這一點。現在說“我會努力工作的”也許很蒼白,可是如果不竭盡全力來工作,我自己心裡都不會踏實。就看我的實際表現吧!

二、

已經有很久沒為一齣戲心裡這麼混亂了。一堆的話想說,如果讓我跟人聊這戲,恐怕能連聊倆鐘頭不帶住嘴的,但是開啟電腦卻一句話都寫不完整,滿腦子的想法不知道從何寫起。

要說我覺得這戲特別的完美吧,絕不是,我看戲的時候跟場記似的拿個本子在那記“缺點”,本兒壓根就沒機會收到書包裡去,仨鐘頭不停地記了密密匝匝兩頁紙。可是要說戲不好吧,看完好幾天了,腦子裡全是戲,夢裡也是戲,想扔都扔不出去。作為一個看過兩遍書和n遍電視劇的人,卻被“有很多缺點”的話劇版秒殺了。

寫寫刪刪了兩宿,寫的快要吐血,卻依然面對一片空白的螢幕的我,決定乾脆不寫提綱,不預備結構,想到哪裡寫哪裡,寫到哪裡算哪裡,亂就亂吧,寫開頭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結尾要寫什麼。就這樣吧!——我又不是若曦,何必要知道結局!

[特別提示:本段含有大量劇透,以及大量主觀、情緒化評論,還沒看過戲的各位一定慎讀]

就文字來說,我認為步步驚心話劇的改編是十分成功的。我很佩服編劇。

600多頁的兩本書裝進3個鐘頭的舞臺裡,如果讓我改,我一定會被活活地愁死。所以,在看到演出之前,我一直以為《步步驚心》會做成話劇版《鹿鼎記》的那種風格:完全解構、另闢蹊徑、抓住原著的某一個主核來重建一個故事。卻沒想到真真的就這麼規規矩矩地按照原著把故事捋了下來——雖說很多地方過急、情節跳躍很大,沒看過原著的人理解困難,但是能改到這樣已經十分不易。主線基本抓準,重點情節都有體現,與眾阿哥的情分都有交代。儘管小bug不斷,可也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神來之筆。況且大框架搭“對”了,其他問題就都是小事了,好改。

舞美極好。

靈光綻現的亮點們和強大的控場能力讓人感覺“很何念”,但按部就班的戲劇結構卻讓我覺得“更北京”(說實話這樣的結構更合我的胃口)。

穿越,選秀,皇宮,奪嫡,草原,愛八,愛四,雨中罰跪,浣衣局,雍正登基,十四,信。

(以下嚴重劇透開始,還沒看過戲的慎看,慎看)

& 舊張曉和舊若曦在幾分鐘的序幕裡分別以獨白交待了各自的生活和心理背景,為穿越後的人物關係和人物處理人物關係的行為作出了較為充分的鋪墊和解釋。

穿越初始,普通喜劇的路子,大家吵吵嚷嚷地挺熱鬧,觀眾嘻嘻哈哈地挺樂呵。開頭愈歡喜結局愈唏噓。眾阿哥依次登場,寥寥數語即白描出人物輪廓和關係框架。一個“又”字強調了若曦和四的前緣。

第一個讓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出現在第二常新若曦為了弄清自己該扮演成什麼樣子,一個一個地抓人來問,身後的隊伍越排越長,自己的腦袋卻越來越亂。這個處理手法首先現場效果極好,觀眾笑場+鼓掌;其次跟在身後的隊伍也喻示了每個人對若曦講述的過去,都變成了壓在若曦肩頭的包袱,得到的答案得越多,包袱就越沉重。直到四開解了若曦的心結。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包袱放下,隊伍退散。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改變不了什麼,那就做最真實的自己吧。誰又能有重新選擇的機會呢?

這種輕易的開解,源於一種瞭解,而這種瞭解,是若曦和四相愛的基礎之一。

這裡也第一次出現了在全劇中很重要的一句話,“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此時的若曦和觀眾一樣對這句話並無深刻理解,因此說出的效果很是戲謔。

& 選秀這場戲完成了話劇“鍼砭時弊”的任務。關於“後宮也需拼爹”的問題,讓徐紫東大大地“驚豔”了一把。“冰清玉潔”的紫東謝幕的時候還苦著臉兒呢,OMG,臨時被扔上臺代替同樣“卓爾不群”的許可的可憐孩子,你到底是有多不情願。。。

幾個阿哥對若曦的各種關心,在白描出的人物輪廓和人物關係上逐筆添彩。豆汁兒的包袱在我這兒抖得又脆又響,但坐在我周圍的大多數上海本地觀眾貌似都聽不太懂“我這兒還有焦圈兒呢~~”是神馬意思,想來巡演到北京的時候,這句話該是有更好的現場效果。

& 進入皇宮之後,若曦開始變得不像一個“主角人物”,而是更像一條線索。這條線串起了九王奪嫡的種種風起雲湧,串起了整整一個時代。極簡的幾句對白、幾個排程、幾次燈光變幻,已帶過數年光陰。若曦完成了從史湘雲到薛寶釵的成長。她像一個旁觀者,站在康熙身邊、站在遠遠的舞臺深處、站在觀眾的對面,沉默地看著舞臺兩側的阿哥們謀劃、糾結、等待、纏鬥,驚心動魄,波瀾不驚。

一廢太子的情節,就這樣演完了。

阿哥們齊齊跪下熟練伏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山呼已不知是何滋味,只覺那一串串堅硬沉重的朝珠細密地撞擊地面的聲音,就似悉數打在自己的心上。第一次,不再能夠跟著劇情笑了,第一次,連心也在顫了。第一次真切的明白,在這個時代和這個地方,步步驚心。

坐在劇場裡的我,也突然對未來的陌生和未知,感到恐懼。

四和八在若曦院中一起喝茶,在電視劇裡,是少有的和煦溫暖、微風拂面的溫馨。至少在我這種智商比較低的觀眾看起來,是沒有注意到他們暗藏的機鋒的,甚至只看表面會覺得是全劇中幾處美好得不像話的回憶之一。可是在話劇中,卻通過分別的獨白和旁白,將那種鬥爭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舞臺具有優越性和侷限性,這場戲就在充分體現話劇的優越性——人物內心的表現。電視劇,完全不適合大段的獨白、旁白,而舞臺劇卻恰恰相反。

這裡最觸動我的一句話是若曦的獨白,大意是,遇到了這麼多的事情,我心裡有那麼多話想跟人說說,可是我不敢,如果我能對那個人說該多好,只要我告訴他,他就一定可以懂——他一定懂。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句話。可是這個時候她心裡的人,真的可以懂得嗎?三人紛亂的思緒中,若曦的心疼和心苦,完全淹沒在了兩個男人的刀光劍影裡。

& 第一次塞外行圍在劇中沒有表現,只用幾句臺詞帶過。第二次塞外行圍才有戲份。我覺得這場戲的主要任務和最突出的優點,就是給觀眾講清了若曦和八之間感情的前緣後果。

愛不愛他,何時動心,為何動心,為何害怕,為何糾結,為何難接受,為何不選擇。說到底,也許,還是不夠愛?在兩人眼中的未來圖景裡,八登上了九五之尊,一步一步,緩緩走近那把龍椅。只可惜不過是一場幻覺。也許在八的心中,這樣的場景出現了無數次。

這場戲的畫面感覺很好。貌似有一定震撼人心的效果。

將要在3月1號之後出演“第二個四爺”的李超,在這裡出演太子爺。雖然這個角色只是一瓶地地道道的大醬油,但請相信,醬油也會閃金光。對於李超的這個太子爺,該怎麼形容呢?想了很久,我覺得用一個“準”字來形容是最準的了。真的,就是覺得很準確,他往那兒一站我就知道他演的是太子爺,他說話行動我就覺得是我想象中“太子爺”的樣子,反正真的不知道怎麼具體形容了,就是,很準確,很好。也可以想象一下,3月1號之後的李超版四爺,會是神馬樣子呢?

& 和八結束之後,四的感情戲就該閃亮登場了。攜手整倒太子的大事件,被兩個男人冠冕堂皇地戴上了“為了若曦”的大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