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江蘇語文大學聯考卷試題及答案

校園 閱讀(1.3W)

在大學聯考的最後衝刺階段,一些考生此時卻因緊張焦慮,對語文科目的複習不知從何著手。不如做份模擬試題檢測一下自己的知識水平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江蘇語文大學聯考卷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江蘇語文大學聯考卷試題及答案

江蘇語文大學聯考卷試題

第Ⅰ卷(閱讀題 7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每小題3分)

把快感、聯想當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誤解。有一種誤解是學者們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據和批評當作欣賞。拿莎士比亞這門功課來說,英國教授整年講“版本的批評”,莎士比亞的某部劇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對摺本”?他們對來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視:莎士比亞讀過什麼書?《哈姆雷特》根據哪些書寫的?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現身說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者們埋頭於灰封蟲咬的故紙堆中,尋找片紙隻字以為至寶。

這些功夫屬於“考據學”。教授只做這種功夫,至於學生能否欣賞劇本本身,並不過問。考據所得的是歷史知識,可以幫助欣賞,卻不是欣賞。欣賞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賞說,版本、來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題外事,因為美感經驗全在欣賞形象本身。但就瞭解說,這些歷史知識卻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賦》,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關係;要了解《飲酒》詩,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還是“悠然見南山”。但若只瞭解而不能欣賞,則沒有走進文藝的領域。

富於考據癖的學者難免犯兩種錯誤。第一種錯誤是穿鑿附會。他們以為作者字字有來歷,便拉史實來附會它。他們不知道藝術是創造的,雖然可以受史實的影響,卻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種錯誤是因考據之後,便袖手旁觀,不肯染指,而我對於考據家的苦心孤詣雖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認為,最要緊的事是領略它的滋味。

在考據學者們看來,考據就是文學批評,但是一般所謂的文學批評,意義實不僅如此。文學批評向來有派別的不同,文學批評的意義也不一致。區分起來,除開上述幫助瞭解的文學批評,主要還有兩類。

第一類是“法官”式的文學批評。“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紀律”,“法官”式的學者心中預存幾條紀律,用來衡量一切作品,符合的就是美,違背的就是醜。他們向作家下批語說:“亞里士多德說過壞人不能做悲劇主角,你何以要用一個殺皇帝的麥可白?”第二類就是近代法國印象主義的文學批評。這一派學者可說是“饕餮者”:只貪美味,嚐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寫出來,法郎士說:“依我看來,文學批評和歷史一樣,只是一種給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說;一切小說,精密地說起來,都是一種自傳。凡是真正的文學批評家都只敘述他的靈魂在傑作中的冒險。”這是印象派文學批評家的信條。他們主張,文學批評應當是藝術的、主體的,各人應以自己的嗜好為標準。

“法官”式的文學批評所持的是“批評的態度”,印象派的文學批評所持的是“欣賞的態度”,它們是相反的。批評的態度是冷靜的,不雜情感;欣賞的態度則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態的交流。批評的態度須用反省的理解;欣賞的態度則全憑直覺,批評的態度預存美醜的標準,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評判它的美醜;欣賞的態度則忌雜有任何成見,把我放在作品裡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藝作品如果始終持批評的態度,則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經驗。比如看一幅圖,內行有內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們的價值是否相同呢?文藝雖無普遍的紀律,而美醜的好惡卻有一個道理,遇見一個作品,只說“我覺得好”還不夠,還應說出覺得好的道理。

總之,考據、批評都不是欣賞,但是欣賞卻不可無考據與批評。有的人太看重考據和批評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腳踏實地的功夫,以為有文藝的嗜好就可以談文藝,這都是很大的錯誤。

(摘編自朱光潛《考據、批評與欣賞》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關於文學作品的欣賞,一般人把閱讀產生的快感、聯想當作美感,學者們則認為考

據和批評就是欣賞,二者都是誤解。

B.學者們埋頭舊書籍、資料來尋根究底,下一些考據學的功夫,獲取相關歷史知識,

這些工作對於欣賞是有幫助的。

C.從欣賞層面來說,瞭解作品的版本、來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題外事,並沒有進入作

品本身,也不可能獲得美感經驗。

D.真正走進文藝的領域,則欣賞《洛神賦》,就弄清曹植和甄后的關係;欣賞《飲酒》

詩,就考定原本中到底是不是 “悠然見南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以為作者字字有來歷,苦心孤詣拉史實來附會;止步於考據,而不進行深入領略:

這些說明考據家們不明白藝術是創造的。

B.衡量一切作品,全用心中預存的幾條紀律,把“我”和作品割裂開來,以紀律代替

欣賞,這是被稱作“法官式”文學批評的緣由。

C.“法官”式的文學批評者秉承亞里士多德提出壞人不能做悲劇主角的看法,因此認定

莎士比亞劇作《麥克白》不是一部悲劇。

D.印象派的文學批評認為文學批評是藝術的、主體的,重視藝術直覺和個人的嗜好,

物我合一,因而,更容易得到美感體驗。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派別不同,文學批評的意義也不同:“法官”式的批評認為美醜有普遍的標準,印象

派則認為各人應以自己的嗜好為標準。

B.“批評的態度”對待文藝作品,總是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評判,冷靜而不雜情感,

因而對作品的評價是客觀的。

C.有人認為有文藝的嗜好就可以談文藝,不肯做腳踏實地的功夫;有的人又太看重考據

和批評的功夫,這兩種現象都是錯誤的。

D.內行和外行遇見同一個作品各有各的印象,欣賞和評價也不一致,但無論如何,文學

批評都應該說出感受美醜的道理。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4—6題(12分)

我是天生的詩人

施立鬆

邵洵美生於豪富之家,祖父邵友濂是清廷一品大員,外祖父盛宣懷是清末首富。19歲那年,邵洵美進入劍橋大學讀書,原本學習政治經濟學,因喜愛文學,轉而研讀英國文學。

混亂紛爭的時代,邵洵美仍一味吟風頌月,追求唯美。在他眼中,藝術是自由、是奢侈、是繁榮,是靈魂在歡樂中的躍動。他寫詩,要寫在沒格子的白紙上,字跡秀麗,行列清晰,勻稱潔淨,甚至可直接付印。他的英式詩風,詩句唯美,色彩斑斕。邵洵美因此被冠以“唯美主義詩人”的稱號。但邵洵美對自己的詩作成就不太在意,只是享受讀詩和作詩的樂趣。

邵洵美嚮往法國的文學沙龍,他特意將書房佈置成“花廳”(邵洵美對沙龍的雅稱),供朋友們聚會。他還發文呼籲:“但願我國諸交際領袖,把麻將撲克的約會,易為文學的談話,則真正的文藝復興,不難實現也。”他決定“以身試法”,培養“附庸風雅”的風尚,自己做起“花廳先生”。當時,中國這樣的“文藝客廳”少得可憐,有名氣的僅上海曾樸的“真善美”書店,北平林徽因家中的“太太客廳”。邵洵美的“花廳”是詩人、小說家、畫家聚會的場所。畫家魯少飛曾戲謔地畫了一幅《文藝茶話圖》,好比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文壇的集體照,上海大部分文人都在其中。

在很多人眼裡,邵洵美是個十足的書呆子:重友情,輕金錢,物質財富在他眼中微不足道,為接濟朋友,甚至是不相識的文人,他也慷慨解囊。胡也頻遇難後,沈從文要陪丁玲帶著新生的嬰兒,回湖南老家避難,可身無分文,邵洵美得知後,立即送了一千元給丁玲,並宣告不需要還。為此,他也得了“文壇孟嘗君”的雅譽。

開書店、出刊物,於邵洵美是娛人悅己的夢想。他創辦了《獅吼》月刊,開其出版事業先聲。隨後,他又用祖上遺產在上海靜安路創辦了金屋書店,號稱“海上最高尚的文藝書店”,並出版《金屋》月刊。

角色雖不斷轉變,但邵洵美的詩人氣質、理想主義,卻始終不變。轉向出版業後,邵洵美仍不改唯美趣味,辦刊物不忘注重形式美。他花五萬美元從德國購買最先進的全套影寫版印刷機——由個人獨資購買影寫版印刷機,在現代中國出版史上,邵洵美是第一人。他為一大批朋友出書,獎掖新人,遇到貧寒尚未成名的文人不惜賠錢出書——沈從文就是一例。

新中國成立前夕,胡適為邵洵美訂了兩張赴臺機票,但他以不忍離開家人和工廠無法處理為由婉拒。葉公超得知後,說服海軍用軍艦帶邵家的人與機器一道遷臺,他也謝絕了。新中國成立後,邵洵美搞出版、辦書店的熱情不減。不久,《人民日報》一連七天刊文批評上海時代書局出版物中的錯誤,出版社被迫停止運作。後來,他因一封英文信,被以“歷史反革命”罪名逮捕審查。出獄後,他與兒子、兒媳婦擠在一間小房子裡,窮得連床都賣了,睡在地上。但他唯美初心不改,還是會用老媽子的刨花水把頭髮梳得油光水滑。即使貧病交加,也照樣把印有“杜甫草堂”的郵票製成書籤自賞……老友施蟄存感慨:“洵美是個好人,富而不驕,貧而不丐,即使後來也沒有沒落的樣子。”

有人說,邵洵美是文學史上被嚴重低估的作家。對此,邵洵美生前早已釋然。1936年,而立之年的邵洵美寫了一首《你以為我是什麼人》的詩:“你以為我是什麼人?是個浪子,是個財迷,是個書生,是個想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你錯了,你全錯了,我是個天生的詩人。”

【相關連結】

①他愛寫詩,有人評價是“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氣,豔麗如一個應該讚美的豔麗的女人”。(摘自《唯美詩人邵洵美》)

②對待抗日,邵洵美是堅決的。他積極投身抗日的洪流,在復刊的《時代》上發表《容忍是罪惡》,呼籲“要抵抗,要革命。有革命才有進步。”他支援出版的《老舍幽默詩文集》中就有《救國難歌》、《長期抵抗》等經典作品。他的五弟邵式軍做漢奸,派人送來5000大洋,拉攏他為日本人做事,他嚴詞拒絕。(摘自章克標《海上才子邵洵美傳》)

4.下列對文章資訊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開頭交代了邵洵美的家世以及他進入劍橋大學後轉而研讀英國文學的原因,表現了邵洵美對文學的熱愛,引出下文對他在文學方面的追求的敘述。

B.通過與曾樸和林徽因的“文藝客廳”對比,說明邵洵美文學沙龍之雅緻,表現了邵洵美希望中國有更多人熱愛文學而不是玩樂的思想。

C.“在很多人眼裡”“有人說”等詞句表現了人們對邵洵美的看法,這也側面證明了邵洵美是一位在文學史上被人嚴重低估的作家這個觀點的正確性。

D.結尾引用邵洵美的詩歌能夠引發人們對邵洵美這個人進行深入的思考,也用“我是個天生的詩人”照應了題目,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嚴謹。

5.邵洵美具有哪些優秀品質?請結合文字簡要概括。(4分)

6.邵洵美說“我是個天生的詩人”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文字簡要說明。(5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4分)

清香樓主

聶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屆半百的甄仁,稱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邊的文昌街租賃下一家中等規模的三層店鋪,懸一橫匾,上書“清香樓”三個隸書大字。一樓是門面,右邊專賣名酒,漂亮的陳列櫃裡擺放著輕易不賣的名酒樣品,如貴州茅臺酒三十年陳釀、五糧液、杜康等。左邊專賣紙、墨、筆、硯、印石、畫框、筆洗……二樓三樓是吃飯喝酒的地方。一樓門面兩邊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書家書寫、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對聯:美酒佳餚舌尖滋味,宣紙端硯腕底風雲。

凡是有些文化情結的人,經過清香樓,總會停下來,細看這副對聯,書法雅逸、刻工精妙。於是忍不住進店去,或買東西,或飽口福。

清香樓的總經理是甄仁,具體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於書畫界聯絡感情,尤其對那些名家大腕訪之甚勤。凡有頭有臉的人來此設宴,他必自始至終地款待,絕不出半點兒差錯。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這裡宴請外地的幾位友人,幸虧甄仁在場,要不就會鬧得不愉快。

雷默為湘潭書畫院退休畫家,是全國少有的書畫界全才,詩、書、畫、印都讓人稱讚。詩擅長古風,起承轉合,氣勢寬博;書法諸體皆能,尤以隸書得彩;治印師法漢宮印,又多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畫風狂野,大寫意花鳥色墨淋漓,畫鬆最讓人稱道,鐵幹銅枝,龍鱗粗拙,針葉鮮茂。雖每平方尺萬元以上,他卻不肯輕易出手。

雷默設宴,只點菜,不要酒,他自帶了兩瓶貴州茅臺酒三十年陳釀。

按禮數,甄仁先在大門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間,然後親自沏茶,並記下客人所點的菜名,退下,去廚房細細交代。酒過三巡後,甄仁自備一杯酒,到雅間來敬雷默及客人。雷默很高興,向客人介紹甄仁:“他與書畫界長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謙和地笑著說:“我只是附名人驥尾,慚愧,慚愧。請雷老和各位先生盡興,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個小時,一樓的店堂裡傳來爭吵聲。跑堂的小夥子急匆匆告訴甄仁:雷默和客人把酒豪飲一盡,指名要買陳列櫃裡的兩瓶茅臺三十年陳釀,但甄夫人執意不肯。甄仁心裡罵了一聲“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撥到一邊,拿出酒來,說:“雷老,賤內不懂事,請您海涵。這樣的好酒,雷老不喝誰喝?我送給您,算是賠罪。”

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讓你送,酒飯錢用不了我的一尺畫哩。你的'話讓我快意,雅間靠牆立著畫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冊頁、色、墨、筆等物擺上去,我和朋友邊喝酒邊輪流為你作畫,算是答謝!”

甄仁常備的大冊頁本,一折一面等於一張四尺斗方。書畫家在酒酣耳熱時,或遣興或應甄仁之請潑墨揮毫。這些作品,為甄仁變了不少現錢回來。

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畫了十張。遺憾的是,雷默沒有畫鬆,畫的是一籃荔枝,題識是“大利年年”。

甄仁的母親快滿八十了,住在鄉下的青松鎮。甄仁的父親過世早,母親這一生吃過不少苦,現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為母親賀壽。他備了一個大冊頁本,題簽為“百鬆多壽圖”,自寫了序,概說老母生平及兒孫的感恩之心,然後登門求請本地名畫家各畫一幅。

夫人問:“怎麼不請雷老畫鬆?”

“先讓別人畫,中間留出連著的兩面再請雷老畫,他不畫就不好意思了。”

在一個春雨瀟瀟的午後,甄仁先打電話預約,然後打的去了雷默的家。兩人坐在寬大的畫室裡,喝茶、聊天,甄仁動情地說明來意,再開啟冊頁本,請雷默觀賞一幅幅鬆畫。

“還留了兩面,想請先生賜畫,不知行否?”

“大家都畫了,我不畫有違常情。早些日子,有個房地產老闆,說要為一個領導之母賀壽,願出十萬元購一張鬆畫,我一口回絕了。這兩人口碑都不好,我沒有興趣畫。”

“雷老,您的畫無價,我不能說用錢買畫,我是求畫,請成全我這份孝心。”

雷默拎起毛筆蘸上墨,畫幾株南方的馬尾松,再畫峭峻的石頭。鬆幹、松枝、松針,凸出土的鬆根,多稜多紋的石塊,下筆沉穩快捷,濃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染枝,以綠汁塗松針,生意盎然。

甄仁說:“先生畫鬆得南宋李唐之氣韻,但他畫的是北地之鬆,而你畫南方馬尾松,是多年寫生所獲,透出一個‘秀’字,了不得,了不得!”

雷默說:“你沒有說外行話,我很高興。”

畫完了,雷默題識:鬆谷雲根圖。癸已春應邀,雷默一揮。

過了些日子,有人告訴雷默,在那位領導幹部之母的壽宴大廳裡,他看見了那幅《鬆谷雲根圖》,畫的上邊臨時夾著一張大紅紙條,上寫壽者的姓名和賀壽者房地產老闆的姓名。

雷默馬上明白了:他在冊頁上畫的畫,被甄仁挖截下來,賣給了那個房地產老闆。“什麼東西!”雷默狠狠地罵一句。

(選自《小小說選刊》2016年8月期,有刪改)

7.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 ( )(4分)

A.甄仁把自己的店鋪起名為“清香樓”,有自我標榜高潔、高雅之意,但其言行粗鄙,作者以“清香樓主”稱之,有諷刺之意。

B.雷默是德藝雙馨的老畫家,他精通多門藝術,所畫松樹每平方尺能賣萬元以上,卻不肯輕易出手,求畫人口碑不好,即使出高價他也不答應。

C.甄仁主要負責店鋪的對外聯絡,妻子則負責各種具體事務,兩人各司其職,使清香樓生意興隆,書畫界大小名人因此紛紛慕名而來。

D.小說借雷默之口寫房地產老闆想要高價購買鬆畫一事,不僅凸顯了雷默耿直的性格,也為後文甄仁將《鬆谷雲根圖》轉賣給房地產老闆埋下了伏筆。

E.小說寫雷默宴請友人差點鬧得不愉快之後,沒有接著敘述此事,卻轉而介紹雷默的才藝為人,看似閒筆,卻顯示出情節的曲折和結構的縝密。

8.小說結尾出人意料,這樣安排有什麼妙處?請簡要分析。(4分)

9.聶鑫森的小說因其濃郁的文化氣息而被稱為“文化小說”,這篇小說的文化味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字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19分)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蓋其語,人異義。其人滋眾,其所謂義者亦滋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是以內者父子兄弟作,離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藥相虧害。至有餘力,不能以相勞;腐朽餘財,不以相分;隱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亂,若禽獸然。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亂者,生於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為博大,遠國異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辨,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畫分萬國,立諸侯國君。諸候國君既已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正長。

正長既已具,天子發政於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賞而下之所譽也。意若聞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過弗規諫,下有善弗傍薦;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罰而百姓所毀也。”上以此為賞罰,甚明察以審信。

國君者,囯之仁人也。國君發政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天子之善行。”則天下何說以亂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於天子而不上同於天則災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於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聖王為五刑,請以治其民。譬若絲縷之有紀,罔罟之有綱,所以連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墨子•尚同上》,有刪節)

10.下列對文中劃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於天子/而不上同於天/則災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於天者也。

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於天子而不上同於天/則災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於天者也。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於天子/而不上同於天/則災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於天者也。

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於天子而不上同於天/則災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於天者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個“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師)的意思,是弟子們對墨翟的尊稱。墨翟,是春秋戰國之際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B.“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種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賞,相傳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

C.“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戰國之前“百姓”也指貴族,如,《詩經•天保》“群黎百姓”鄭玄注為:“百姓,官族姓也。”

D.“五刑”指古代五種輕重不等的刑法,在不同歷史時期,其所指各異,秦以前指墨、劓、剕、宮、大辟五種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