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7年江蘇大學聯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校園 閱讀(1.16W)

語文大學聯考的複習備考已經開始了,對於這門科目,我們在備考期間,可以多做幾份試題練習,鍛鍊自己的解題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江蘇大學聯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2017年江蘇大學聯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2017年江蘇大學聯考語文模擬試題

一、(9分)

閱讀面的文字,完成1~3題。

①中國書法是與中國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獨特藝術形式。書指書體,即漢字。法指書寫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國書法通過高超的藝術技巧,把文字書寫的法則提高到一種藝術的境界,使之憑藉漢字獨特的形式和豐富的內涵,發展成為一種積澱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哲學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藝術種類。

②以韻為核心的書法藝術,並不以精熟的技巧與繁複的法度程式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種言語不能傳達的意味,它同時啟示了其中所含蓄的類似於詩的餘味,以及對簡樸到深遠的藝術手法的重視。當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藝術形式中達到完美的昇華時,韻的意味也就從作品中顯現出來了。崇尚韻致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脫俗,使藝術家無論在人格形態還是在藝術形態上均要達到一種卓爾不群的境界。韻如橄欖,它需要慢慢地去體會、涵詠。如果說“不俗”是表示精神升進中的超越狀態,那麼“韻”則象徵著精神超越的極致。而“韻”的獲取則是在一切藝術本體之外的,即就書法而言,學者型書家較之於工匠型書家更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於此。

③在中國的書法史上,書法家絕大多數都有超絕的風度才情,書法只不過是其氣質風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斷凡俗意識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領域的一種標誌。因而,書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餘事”,所謂逸筆餘興,無所為方能有所為,這種心境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才是高階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風格的書法,都讓人感覺到藝術品只不過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氣息的折射。它不著痕跡,空靈蘊藉,以微妙的暗示與含蓄,讓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為的形式與法則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渾之外欣賞一種超然的清淡。“韻”作為生命狀態的極致體現,讓藝術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讓我們在和古人典範作品交流中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氣息。在瞬間的感悟中,讓觀者脫離現實的環境,沉浸在超越時空限制的審美快感之中,這就是古典書法作品中所設定的審美情境的奧妙所在。古人在觀賞作品時須淨手、屏息,以讓自己有如對至尊的敬畏感,讓自己慢慢地進入到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體味、領悟和感受這種超越性的存在。“韻”雖然不是一種物質,但是,在藝術家和觀者共同創設的審美心理場中,它成了一種可感、可嗅、可觸、可聞的物質實在。人在這種“參與”的過程中,達到頓悟,使審美的障礙得以消解,從而進入無礙的自由世界之中。

④“韻”作為文化心理情結,使中國的藝術更為注重精神體現,表現出一種逍遙於天地之間的快活情緒,因而,藝術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風雨的避風港。藝術家很少去參政議政,他們只是在放浪形骸、遊心於天地之間之中獲得快慰和滿足。這樣,藝術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為,它與俗世生活的發展並不同步,它有著自身發展的軌道。

1.下列對於“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韻”是書法藝術的核心,它指的是書法藝術中所蘊含的那種無法用言語傳達的、類似於詩的意味。

B.“韻”的意味從作品中顯現出來,需要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藝術形式中達到完美的昇華。

C.“韻”是生命狀態的極致體現,使藝術家對它痴迷癲狂地追求,它賦予古代經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氣息。

D.“韻”是一種抽象的東西,可是藝術家和欣賞者有共同的審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質一樣存在著。

2.下列對原文的結構和內容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①段闡釋書法的意義,指出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積澱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哲學思考和文化心理,離不開中國文化的特殊土壤。

B.第②段闡明書法藝術的核心——“韻”的內涵。韻不注重書寫的技巧,更注重類似於詩的餘味、簡樸到深遠的藝術手法,期望達到最終目的——脫俗。

C.第③段中指出書法家追求以無所為的方式達有所為的目的。用超絕的風度才情揮灑成的書法,才能體現高雅的韻味。

D.第④段指出中國藝術自身有發展的規律,更注重精神體現。藝術家們放浪形骸,於無礙的自由世界之中獲得快慰和滿足。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學者型書法家著眼於獲取書法本體之外的韻,工匠型書法家著眼於書法本體,所以前者比後者更為世人所推崇。

B.古典書法作品中所設定的審美情境,可以讓欣賞者在瞬間的感悟中超脫世俗,得到超越時空限制的審美快感。

C.古人先淨手、屏息再欣賞作品,這樣就可以在欣賞時,產生如對至尊的敬畏感,儘快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D.藝術家只是關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滿足,並不怎麼關心政治,這就造成了他們創造的藝術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點。

二、(3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端木賜,衛人,字子貢。利口巧辭。田常欲作亂於齊,憚高、國、鮑、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魯。子貢請行,孔子許之。

至齊,說田常曰:“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其地狹以淺,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哉。君不如伐吳。 夫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重器精兵盡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 所難。而以教常,何也?”子貢曰:“臣聞之,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今君憂在內。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勝,民人外死,大臣內空,是君上無強臣之敵, 下無民人之過,孤主制齊者唯君也。”田常曰:“善。雖然,吾兵業已加魯矣,去而之吳,大臣疑我,奈何?”子貢曰:“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 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之,使子貢南見吳王。

說曰:“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強,竊為王危之。且夫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吳王曰:善。雖然,越王苦身養士,有報我心。子待我伐越而 聽子。”子貢曰:“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強不過齊,王置齊而伐越,則齊已平魯矣。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霸業成矣。且王 必惡越,臣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吳王大說,乃使子貢之越。

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勾踐頓首再拜而問子貢。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是殘國之治 也。今王誠發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寶以說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也。彼戰不勝,王之福矣。戰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其銳兵盡於 齊,重甲困於晉,而王制其敝,此滅吳必矣。”越王大說,許諾。

子貢因去之晉,謂晉君曰:“臣聞之,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兵不先辨不可以勝敵。今夫齊與吳將戰,彼與齊戰而勝,必以其兵臨晉。”晉君大恐,曰:“為之奈何?”子貢曰:“兵休卒以待之。”晉君許諾。

子貢去而之魯。吳王果與齊人戰於艾陵,大破齊師,果以兵臨晉,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殺夫差而戮其相。破吳三年,東向而霸。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

(節選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有刪改)

【注】①高、國、鮑、晏:高昭子、國惠子、鮑牧、晏圉,齊國握有實權的卿大夫。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故移其兵欲以伐魯 故:故意

B.越王苦身養士,有報我心 報:報答

C.王置齊而伐越       置:安置

D.必以其兵臨晉 臨:逼近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君之伐魯過矣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B.而以教常 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

C. 君因以兵迎之 願因先生得結交於荊卿

D.乃使子貢之越 乃有二十八騎

6.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為魯國城牆單薄低矮,護城河狹窄水淺,君主愚昧不仁,大臣偽詐無用,士兵和人民又厭惡戰爭,所以田常才要伐魯廣齊。

B.城高地廣甲堅兵精而本無伐齊之心的吳王,在子貢的救魯伐齊威晉以成霸業的蠱惑下,欣然踏上了伐齊的征程。

C.為避免被吳王消滅,也為了能夠滅掉吳國,在子貢的威逼利誘下,越王勾踐高興地同意派遣士兵幫助吳王伐齊。

D.為達目的,子貢以巧言遊說田常、吳王、越王、晉君等,使他們覺得他在設身處地為自己著想,從而心甘情願地按他的意思進入戰爭。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雖然,吾兵業已加魯矣,去而之吳,大臣疑我,奈何?(5分)

(2)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霸業成矣。(5分)

閱讀下面達首宋詞,完成8~9題。

眼兒媚

【宋】石孝友

愁雲淡淡雨瀟瀟,暮暮復朝朝。別來應是,眉峰翠減,腕玉香銷。

小軒獨坐相思處,情緒好無聊。一叢萱草①,數竿修竹②,數葉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諼草”,古人以為此草可以忘憂。②杜甫《佳人》詩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8.本詞上片詩人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請選擇其中的一種簡要分析。(4分)

9.結處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盡之意,試簡要分析。(4分)

10.補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兩題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甲題記分)。(6分)

甲:是日也,天朗氣清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王羲之《蘭亭集序》)

乙:①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則不復也。 (《論語•述而》)

②譬如朝露, 。 (曹操《短歌行》)

③ ,餘獨好修以為常。 (屈原《離騷》)

④哀吾生之須臾, 。 (蘇軾《赤壁賦》)

⑤ ,在乎山水之間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⑥久在樊籠裡,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三、(2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最後的山

[美]弗•拉塞爾

①緬因州北部的秋天,黃昏將近,天上零零落落地掛著些許浮雲,一朵一朵的雲影將這山區的景色裝點得格外瑰麗、動人。幾個取著印第安名字的少年營地就坐落在這兒。

②當微風在清涼的黃昏裡顫顫悠悠時,我每每站在一棵老橡樹下,舉目凝望,前方的灌木叢和沼澤地盡收眼底;再往前數哩,一座小山映入眼簾。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光禿禿的山峰下是一個荒蕪的牧場,牧場上星星點點地生長著野檜樹,裸露的花崗岩點綴其間。然而,數哩以外的這座小山卻以某種魔力在吸引著我,召喚著我。我無法移開自己的目光。我心裡明白:假期結束以前,我一定要爬上那座山——越過牧場,穿過灌木叢,繞過花崗岩,一直向前向前,直到爬上山頂。我一定要這麼幹。我說不清這是為什麼,甚至也沒問過自己。

③一個秋高氣爽的週末下午,我溜出了營地,去爬我魂牽夢繞的小山。從橡樹下望去,山峰就在眼前,神祕莫測,充滿誘惑。我順著棒球場的邊沿,向前走進了一片亂叢林。

④亂叢林裡藤蔓纏結,野草叢生。穿行其間,舉步艱難,無法分清南北東西。我忽而被朽木絆倒,忽而一腳踩進蟻穴,忽而陷入泥淖,忽而受到枯枝阻撓;帶刺的種子設法鑽進我潮溼的鞋子,蚊蟲在耳畔嗡嗚,蒼蠅飛旋著撞來撞去。我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挪動著步子,既迷失了方向,也忘記了時間。

⑤就這般跌跌爬爬地往前趕著,只見一片空地驀然展現在眼前,空地上稀稀拉拉地長著梣樹和楓樹,陽光濾過枝葉灑在地上。我猛然發現前面有一排華美的小屋。那又窄又尖、直指藍天的屋頂在陽光的照耀下,與扇形木瓦、雲朵似的圖案相映成趣,把房子裝扮得色彩斑斕,煞是迷人。房子與房子相隔很近,不過一臂之遙。所有的屋子都是空的,沒有一點兒生命的跡象。

⑥在剛從亂叢林中出來的我的眼裡,這片陽光映照的小樹林宛若格林筆下的童話世界;彷彿這個奇異的小村落在一種魔法的籠罩下,沉睡了一百年。我面前的這座黃色小屋,門廊上裝飾著藍色的小格子,不就是一直在等待著漢塞爾和格麗特爾[注]的麼。林子裡沒有一絲兒風,就連白楊的葉子也是木然地耷拉著。藍的蜻蜓、綠的蜻蜓懨懨地留在半空,凝然不動,更添了幾許似魔似幻的神祕。遠方,一隻小黃鸝在啾啾地鳴叫,應和著催人入夢的蟬聲。除此,便是萬籟無音的死寂。這些小房子為何會在這兒?誰是它們的主人?看著這些,心裡不禁悚然。

⑦此時,日光已經西斜,把地上的影子拉得老長老長。可我的小山仍在前方。我再次鑽進亂叢林子,披荊斬棘,終於到了一條坑坑窪窪的路邊。剛轉過一道彎,就到了山腳。那是我的山,我朝思暮想的山。它坦蕩地浸在脈脈斜暉裡。我跨過花崗岩,踏過草地,踩著麻葉繡球和笑靨花,急匆匆地朝山頂攀去。

⑧終於,氣喘吁吁地,我站到山頂上。頭頂穹窿,腳下的山堅硬、實在。多少次,我遠遠地凝望,它是那樣地緲緲忽忽,無可企及。此刻,我身在其中。

⑨然而,正當我站在山頂的當兒,山開始從我腳下滑走。正前方,幾哩林地外,我又看見了一座山,一座更高、更長的山;牛群在砍伐過的山坡上悠然地吃草,山頂上樹木蔥蘢。但我是絕不會再去攀登遠方的那座山了,縱然登上最後一座山是我長久的渴望。就在我舉目凝望之時,我便感覺到,它的遠方還有另一座山;巴蒂山外,緬因州外,都會有另一座山。山外有山。即便我走遍天涯海角,隨時隨地都會有另一座山在等著我。於是,我幡然頓悟:人生沒有最後的山。

[注]格林同名童話裡的男女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