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我能撬起地球》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2.86W)

教材分析:

《我能撬起地球》教學設計

《我能撬起地球》是大象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本單元承擔的二級目標是“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並做實驗記錄”。根據本單元目標,本節課設計了 “認識槓桿”、“感受槓桿”、“探究槓桿原理”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構建槓桿的概念模型,初步建立對槓桿的認識,探究槓桿原理並將其應用於日常生活。

學情分析:

槓桿這種簡單機械,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屢見不鮮,但學生對它的工作原理卻知道的較少。對於槓桿的認識,學生可能感覺不難,但在探究槓桿原理的過程中對槓桿三個點(支點、重點、力點)學生容易弄混,因此,在探究活動中,教師應注意適當加以引導,突破難點。

設計意圖:

本課通過學生在“玩”槓桿模型的過程中產生的猜想,經過小組合作交流設計實驗計劃,並按照實驗計劃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實驗,對實驗時產生的資料進行蒐集整理,實驗過後對實驗資料進行分析,最終明白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越遠越省力這個道理,並通過鉗子、起釘錘的運用體會到槓桿給生活帶來的方便。切實體驗到機械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能改善我們的工作環境,深切領會“阿基米德大話”的真正含義。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1)會說出什麼是槓桿。

(2)能辨認槓桿的三個點:支點、重點、力點。

(3)能描述槓桿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標:

(1)利用槓桿尺、鉤碼等簡單器材進行觀察實驗,研究使用槓桿的原理,做好實驗記錄。

(2)利用槓桿尺的平衡,研究槓桿是否一定省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重證據、願意嘗試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設定懸念,引發思考

師:“偉大的科學家阿基米德說,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大家相信這句話嗎?”

師:“地球到底能不能被撬起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新課《我能撬起地球》,共同去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認識槓桿省力

1、下面兩個問題怎樣解決

(1)一塊很重的大石頭,用手搬不動時,用什麼方法能使它移動?

(2)怎樣讓一個人提起兩頭牛?

2、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3、欣賞古人的做法。(出示課件)

4、認識槓桿。

師:“像這樣用一根棍子撬起重物或拉起重物時,它就是一個簡單的`機械---槓桿。槓桿發明最早、應用最廣的一種簡單機械。”(出示課件)

師:“我們把重物叫它重點,把支撐槓桿的地方叫支點,把手用力的地方叫它的力點。由此我們就知道了,一個簡單的槓桿必須具備三個點:重點、支點、力點.

5、認識槓桿省力。

師:“那麼重的石頭,利用槓桿一個人就能讓他移動;那麼重的兩頭牛,利用槓桿一個人就能把它提起。大家覺得槓桿是不是很省力呀?”

三、活動:能把書抬起來嗎?

師:“使用槓桿真的省力嗎?下面我們來通過一個小小的活動來體驗一下。”(出示課件)

把尺子的一端放在一塊方磚的下面,把一根圓管放在下面作為支點。向下壓尺子的另一端,能把方磚抬起來嗎?移動支點,再試一試,有什麼感覺?

(1)學生活動。

(2)師:“誰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感受到支點離書較近的時候,輕輕地用點力,書就被抬起來了。支點離書越遠,用的力越大;當支點接近手時,書已經抬不起來了。)

師:“看來利用槓桿有時候是省力的,有時候是費力的?什麼情況下是省力的,什麼情況下是費力的呢?下面就讓我們用槓桿尺和鉤碼設計一個實驗去研究一下。”

四、實驗探究

1、問題一:在左邊第10格上掛2個鉤碼,在右邊用多大的力就可以把這兩個鉤碼抬起來?

(1)教師分別在第5格、第10格、第20格處給一個力,讓同學們想一想這三個力的大小是否一樣。

(教師演示左邊鉤碼被慢慢抬起來的過程)

(2)師:“越往右,用的力會怎麼樣?”

(3)學生思考:用2個鉤碼的拉力把左邊的兩個鉤碼抬起來,該在哪兒掛鉤碼?

(4)學生思考:在右邊第5格上給它一個拉力,把它們抬起來。又該如何掛鉤碼?

(5)如果我想省點力,把右邊的兩個鉤碼抬起來。又該如何掛鉤碼?

2、總結:

(1)當支點到重物的距離小於支點到力點的距離時,槓桿省力;

(2)當支點到重物的距離等於支點到力點的距離時,不省力也不費力;

(3)當支點到重物的距離大於支點到力點的距離時,槓桿費力。

五、再次實驗

師:僅憑一次實驗,我們就肯定這次的實驗結論是正確的,是不科學的。科學結論的得出需要反覆試驗的過程。請同學們按下面的要求繼續進行實驗,來驗證上面的結論是否正確。

問題二:在槓桿尺左邊任意一處掛鉤碼代表重物,然後在右邊一處掛鉤碼代表拉力,看有多少種情況可以把左邊的鉤碼抬起來?再看看哪種情況省力?哪種情況費力?

師:“請同學們自己認真讀一讀。讀完後,告訴大家應該注意什麼?”

(讓學生明白只在一處掛鉤碼。)

(1) 學生實驗。

(2) 師生共同彙總實驗資料。(指名三名同學上臺驗證)

(3) 再次明確槓桿規律的正確。

6、預設學生新的發現:

當支點到重物的距離不變時,支點到力點的距離越大越省力。

七、解釋阿基米德的“大話”

師:“我們再來看科學家阿基米德的這句話。(出示課件)現在,你認為這句話有道理嗎?”

八、生活中的槓桿

師:“槓桿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應用很普遍,但多數已經變形了。我們來看下面這些工具,是否屬於省力的槓桿還是費力的槓桿?”

(1)鉗子(省力)

(3)釣魚竿(費力)

(4)生活中的其他槓桿。

(5)欣賞胡歌穿越秦國,利用槓桿pk項羽的視訊。

師:“最後,讓我們放鬆一下,一起來欣賞我們的電影明星胡歌是怎樣利用槓桿戰勝我們的西楚霸王項羽的。”

九、 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對槓桿的研究,你有什麼想告訴大家嗎?”十、拓展活動

師:“生活中處處有機械,就連我們的身體上也有機械。課下可以仔細查詢,看看身體的哪些部分也有槓桿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