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5最新冬至教案:冬至習俗知多少

校園 閱讀(2.49W)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遠離北半球。這一天,南極會出現極晝現象,也就是在南極圈內一天24小時都會看到太陽,而北極則處在極夜之中,北極圈一天24小時都不見太陽,籠罩在黑暗之中。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的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陰陽發展到了一個極致。過了冬至,太陽又逐漸北移。

2015最新冬至教案:冬至習俗知多少

古人有“冬至一陽生“的古訓,冬至是陰氣最重的一天,然而就在這一天陽氣也悄悄地生髮出來,讓人看到希望。

冬至在周代曾作為新年元旦,是個很熱鬧的日子,直到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後來儘管有了正月春節,但冬至仍被當做一個較大節日,被稱為亞歲,有“冬至如大年”的說法。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記載冬至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按照道家理論,宇宙起源於陰陽不分的混沌狀態,盤古開天地,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從此才分出陰陽。冬至這一天的氣象正像混沌初開,所以人們吃餛飩來應和天象。

而在南方,餛飩變成了湯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古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在江南某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小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害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趨避疫鬼、防災祛病。

在河南,冬至的習俗是吃餃子。相傳出於河南南陽的醫生張仲景曾在長沙做太守,告老還鄉時適逢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內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煮熟,做成一種叫“祛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凍傷都治好了。

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故形成“捏凍耳朵”的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會凍耳朵。

  冬至前後應該如何養生:

冬至這一天是陰寒之氣最重、陽氣最弱的一天。就人體而言,是心氣、心火最弱的時候。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在冬至前後的保健,除了要注意保暖,不要損傷自己的陽氣之外,還要注意保持睡眠充足,保持情緒的穩定。另外尤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按照中醫五行理論,健康人,心火克肺金,肺又和大腸相表裡,因此人的心氣足能排出糞便,而亞健康的人心氣不足,就會出現便祕。病情嚴重的人,則不僅排不出糞便,還有可能被憋死,的確很多人是排便時候努力憋氣導致心梗、腦梗發作的。對此,大家應該格外小心。

  整理自《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

冬至是陰極一陽生的時候,正可以利用艾灸升發陽氣,驅寒、活血散瘀、祛溼。

1."艾灸神闕穴(肚臍),萬病自會滅";

2.腰膝痠軟、白帶增加、月經不調,艾灸三陰交從陰引陽;

3.脾胃寒涼、腹脹噯氣、疲勞乏力艾灸足三裡養生第一大穴;

4.白天灸,每個穴位10~15分鐘,連續9天。

  推薦:心臟功能保健灸

保健物件:心電圖檢查顯示曾有心肌缺血改變的中老年人群;既往有心絞痛發作史的中老年人群;有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及糖尿病史的中老年人群。

主要症狀:曾出現過胸悶氣短,胸前區隱痛,心悸心慌,倦怠乏力;無明顯臨床症狀,但心電圖檢查顯示曾有心肌缺血改變;血脂、血糖、血壓檢查高於正常。

取穴:至陽、膻中、內關、足三裡。

每次選取上述2組穴位,每2天1次,共10次,以後每月保健灸6~8次。

古人在冬至節氣的習俗,很多是根據自然的規律而演變出來的,以示順應天地,遵循自然之法。所以我們應當從這些習俗中,領悟到其中的真諦,即順應自然生髮收藏化生的規律,切忌率性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