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六年級音樂下冊永遠是朋友教案模板

校園 閱讀(7.55K)

情感目標:聆聽樂曲《和平頌》,能說出主題多次出現時的變化,併為主題旋律編創歌詞,表達對和平的讚頌。

六年級音樂下冊永遠是朋友教案模板

能力目標:感受《歡樂頌》熱情飽滿的情緒,聽出主題出現的次數和演唱的形式,以及在重唱時依次進入的人聲。

知識目標:學唱兩首歌曲《永遠是朋友》和《我們是朋友》,與好友一起用歌聲和動作表達彼此的友誼;背唱《永遠是朋友》。

認識音樂家貝多芬;改編旋律節奏和節拍的練習,在唱唱、奏奏和比較中,感知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唱,激起學生回憶這六年中與同伴一起度過難忘的學習生活,感受友情的可貴。

2、讓學生在音樂中受到心靈的洗禮,陶冶學生高尚情操的好題材,同時也是對人聲的分類、演唱形式以及民族管絃樂隊等相關知識的複習與鞏固。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樂曲《和平頌》,學唱歌曲《永遠是朋友》;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一)聆聽管絃樂《和平頌》片段

1、播放一組“南京大屠殺”中日本侵略者殘害中國同胞的圖片,然後提問學生:你知道這一慘痛的歷史嗎?你知道“南京大屠殺”發生在什麼時候嗎?接著,教師揭示本課的學習內容,簡單介紹作品《和平頌》的創作背景。

2、初聽樂曲,熟悉主題。聆聽前設問:你是否能聽出樂曲中那熟悉的音調呢?學生聽後回答,並哼唱或吹奏主題,唱一唱江蘇民歌《茉莉花》,感知樂曲的'主題與民歌音調的關係。

3、多遍聆聽樂曲,聽出主題出現的次數與變化。主題以合唱與樂隊的形式,通過音色、力度和旋律的變化。反覆出現了五次,把樂曲推向了高潮。聆聽時,教師結合主題的表現手法和曲名《和平頌》,引導學生感知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上的作用,加深對“和平頌歌”的理解。

4、隨音樂哼唱主題旋律,並嘗試為旋律編創歌詞,表達對和平的讚頌。

(二) 演唱歌曲《永遠是朋友》

1、從有關朋友的詩句、名言或歌曲匯入。如:請學生吟誦一段詩句或唱一段相關的歌曲,然後談談對“朋友”的理解,分享自己與朋友之間一些有趣、感人或難忘的事情,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情感共鳴。

2、聆聽範唱,感受和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內容。教師結合歌詞中“以誠相見,以心相許”、“天高地厚,山高水長”等詞句,引導學生理解和懂得友情的真摯與珍貴。

3、再聽範唱,說出歌曲分成幾個樂段。教師從樂段的節奏、音區和情緒的對比上作啟發。還請學生為這兩個不同樂段設計不同的節奏型,邊聽邊伴奏,熟悉歌曲。

4、學唱歌曲。複習反覆記號,找一找教科書中的反覆記號,說說不同反覆記號的用途。學唱時,教師注意指導學生唱好、唱準歌曲中的切分節奏;注意帶有休止符如“尋”和“相見”的地方,要唱得“聲斷氣不斷”,把一字多音唱清晰。教師要結合學生即將畢業,同學將要分別的現實,激發他們用深情的歌聲來表達同學間的友情,用真情抒發“永遠是朋友”的心聲。

5、學生自由組合,邀請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歌曲。

三、全課總結。

談談學習了這節課的感受。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我們是朋友》,聆聽《歡樂頌》,認識音樂家貝多芬;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一)演唱歌曲《我們是朋友》

1、把歌曲的前四小節發聲練習,然後匯入歌曲的聆聽與學唱,為後面歌曲演唱上的處理做鋪墊。

2、聆聽歌曲範唱,請學生聽後談談歌曲的情緒,並結合歌曲內容與老師、同學一起分享自己在國小階段的師生之情和同學之情。

3、鼓勵學生採用自學的方式學唱第一樂段,啟發他們發現這一樂段的特點,引導學生在休止符的地方,編創拍手的節奏等,以突出“伸出你我的手,我們做朋友”的主題,增添歌曲熱烈、歡快的氣氛。

4、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分聲部學唱第二樂段,合唱能力強的班級,採取自學的方式進行學習,藉助課堂樂器輔助掌握音準。演唱這一樂段時,要把歌譜中的力度變化唱出來,以表現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表達對友情的呼喚與珍惜。

5、完整地演唱歌曲,邊唱邊用動作相互交流,表達情感。根據歌詞的內容編創動作,如拍手、揮手以及圍著圈,手拉手前後搖擺等動作;用前四小節為歌曲增加引子和尾聲,如引子用慢速、弱的力度演唱兩次,表現對友誼的呼喚,結束句用半音上行轉調、漸強的力度演唱三次,最後以漸慢的速度、強力度結束,把歌曲推向高潮,突出“我們是朋友”這一主題。

6、比較《我們是朋友》與《永遠是朋友》兩首以友誼為主題的通俗歌曲,引導學生在節奏、旋律和情緒上作對比,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 聆聽交響樂《歡樂頌》片段

1、匯入:

(1)複習聆聽樂曲《溪邊景色》片段匯入,認識音樂家貝多芬。

介紹音樂家貝多芬

音樂家貝多芬,在課前佈置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查閱有關貝多芬的資料(生平簡介、音樂作品及創作背景等),然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分享。從聆聽學生熟悉的貝多芬的作品,如:《歡樂頌》、《獻給愛麗絲》等人手;還講述貝多芬的童年故事,或者結合學生學習的課文《月光曲》進行匯入,配以形象的圖片;結合教科書上呈現的貝多芬的形象,讓學生初步認識貝多芬,為進入中學後深入瞭解貝多芬打下基礎。

2、隨教師的琴聲演唱或吹奏《歡樂頌》主題,理解歌詞所表達的“自由、平等與和平”思想內容。演唱時,注意唱準、唱好有連音線的地方,並提示學生用飽滿的熱情、崇高的情感和高亢有力的聲音來演唱。

3、初次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熱情、飽滿的情緒。教師結合貝多芬與命運搏鬥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樂曲熱情、飽滿的情緒中所包含的樂觀、頑強精神。

4、再次聆聽樂曲,聽出《歡樂頌》主題音樂出現的次數與演唱形式。《歡樂頌》的主題,分別採用了獨唱、重唱與合唱的演唱形式,主題先後出現了三次;在重唱時先由女中音、男高音和男中音演唱,後加入了女高音。聆聽時,教師與學生一起復習人聲的分類和演唱形式的相關知識,並在反覆聆聽中充分感受人聲及合唱的魅力。

5、模擬《第九交響曲》合唱部分,請學生用領唱與齊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歡樂頌》主題,表達對“自由、平等與和平”的讚頌。先讓學生自己展開討論:用怎樣的音色和力度能更好地表達讚頌的情感?然後給學生時間嘗試。教師還啟發學生採用前兩句領唱,後兩句齊唱的形式來演唱,如:第一、二遍分別由男女聲領唱與齊唱,第三遍全班同學起立齊唱。

6、再次完整聆聽樂曲,簡單介紹《第九交響曲》的創作背景及深遠影響。

三、全課總結。

談談學習了這節課的感受。

第3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歌曲,做“活頁習題一、二、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小組回憶這單元共學唱了哪些歌曲?

2、全在伴奏下複習歌曲。

3、分形式表演唱。

4、生完成第7課活頁習題一、二、三,師生共同訂正。

三、全課小結

談談學習了這節課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