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青門引·乍暖還輕冷》張先宋詞註釋翻譯賞析

校園 閱讀(2.99W)

作品簡介《青門引·乍暖還輕冷》由張先創作。這是一首傷春之作。將近清明,乍暖還寒,風風雨雨,百花摧落。從黃昏時的風雨初定到月明之夜,詞人因寂寞傷春而醉酒,這“病”跟“去年”一樣,可想見明年的情懷。淡淡寫來,極盡沉痛哀傷索寞。上闋從大處著眼,下闋從細節落筆。“樓頭畫角風吹醒”,語言奇特,含無限思緒。醒後正淒涼難耐,誰知明月照在隔牆院落,將那充滿青春活力的鞦韆之影又送入眼簾。這正是詞人倍感孤獨的主要原因。觸物感懷,傷春戀舊,多愁善感,意味雋永。

《青門引·乍暖還輕冷》張先宋詞註釋翻譯賞析

作品原文

青門引⑴

張先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⑵,又是去年病⑶。

樓頭畫角風吹醒⑷,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⑸,隔牆送過鞦韆影⑹。

作品註釋

⑴青門引:詞牌名。

⑵中酒:喝醉。見《史記·樊噲傳》,亦見《漢書》,酒酣也,意即醉了。《漢書》顏師古注:“飲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謂之中。中音竹仲反。“其說稍異。杜牧《睦州四韻》:”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與此詞意近。

⑶病:字承上”中酒“來,言酒病。

⑷畫角:古代軍隊中繪有彩色圖案的管樂器

⑸那:為”奈何“之合音,讀平聲,亦讀上聲。

⑹鞦韆影:言鞦韆影,人影可知。蓋值寒食佳節,明月中有人在打鞦韆。一說鞦韆架的影兒被明月送過牆來,是懷人寂寞境界,亦通。但此處以動態結靜境,有人影似較好。薛能《寒食日題》:“夜半無燈還有睡,鞦韆懸在月明中。“這鞦韆也空著,卻與”隔牆送影“不同。

作品譯文

轉暖還有輕寒的季節。一天裡風雨交加。庭院中寂寞冷清,又到了清明。在殘花中飲酒,與去年是一樣的的'心病。樓頭上畫角嘶鳴,在風聲中更令人心驚,我被這聲音吹醒,這才發現已經入夜。層層大門關閉,庭院中更加寂靜。必緒本來就紛亂不寧,月光襲人,照著隔牆那面又送過盪鞦韆的姑娘身影,更引起我無盡的情思,令我神往,久久不能讓心思寧靜。

作品簡析

這首詞構思別緻、精巧。用從氣候的忽冷忽暖,風雨時至,烘托作者的心緒不安;殘花中酒展現作者的失意感傷;不說酒意被角聲所驚而漸醒,卻說是被風吹醒;入夜月明人靜,只見隔牆送來鞦韆之影。再現作者瞬間隱約之喜。全詞含蓄宛轉,麗辭膩聲,表現出張詞的風格。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殘春病酒,已覺堪傷,況情懷依舊,愁與年增,乃加倍寫法。結句之意,一見深夜寂寥之景,一見別院欣戚之殊。夢窗因鞦韆而憶凝香纖手,此則因隔院鞦韆而觸緒有懷,別有人在,乃側面寫法。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懷則自觸,觸則愈懷,未有觸之至此極者。黃蓼園《蓼園詞選》:落寞情懷,寫來幽雋無匹,不得志於時者,往往借閨情以寫其幽思。角聲而曰風吹醒"醒"字極尖刻。末句那堪送影,真見描神之筆,極希微窅渺之致。

作品賞析

此為春日懷人之作。詞中所寫時間是寒食節近清明時,地點是詞人獨處的家中。全詞抒寫了詞人感於自己生活孤獨寂寞,因外景而引發的懷舊情懷和憂苦心境。

上片起首兩句,寫詞人對春日裡天氣頻繁變化的感受。“乍暖”,見出是由春寒忽然變暖。“還”字一轉,引出又一次變化:風雨忽來,輕冷襲人。輕寒的風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詞人感觸之敏銳,不但體現對天氣變化的頻繁上,更體現天氣每次變化的精確上。天暖之感為“乍”;天冷之感為“輕”;風雨之定為“方”。遣詞精細確切,暗切微妙人情。

人們對自然現象變換的感觸,最容易暗暗引起對人事滄桑的悲傷。“庭軒”一句,由天氣轉寫現境,並點出清明這一氣候變化多端的特定時節。至此,這“寂寞”之感就進而屬於內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層層逼出主題:春已遲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變遷,象喻著人事的滄桑,美好事物的破滅,種下了心靈的病根。此病無藥可治,唯有借酒澆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會加重心頭的愁恨。更使人感觸的是這樣的經驗已不是頭一遭。前一年如此,這一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點明詞旨。過片承醉酒之後而來。“樓頭畫角風吹醒”,兼寫兩種感覺。淒厲的角聲,輕冷的晚風,使酣醉的人清醒過來。黃蓼園評雲:“角聲而曰風吹醒,醒字極尖刻。”(《蓼園詞選》)這一個“醒”字,表現出角聲晚風並至而醉人不得不甦醒的一剎那間反應,同時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傷心人被迫醒來自是痛苦不堪,“入夜”一句,即以現境象徵痛苦的心境。夜色降臨,心情更加黯然,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閉的院門更象喻著不得開啟的心扉。結句指出重門也阻隔不了觸景傷懷,溶溶月光居然把隔牆的鞦韆影子送了過來。黃蓼園對此句也甚為激賞:“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筆,極希微窅渺之致。”(《蓼園詞選》)月光下的鞦韆影子是幽微的,描寫這一感觸,也深刻地表現詞人抑鬱的心靈。“那堪”二字,重揭示為鞦韆影所觸動的情懷。

此詞用景表情,寓情於景,“懷則自觸,觸則愈懷,未有觸之至此極者”(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尤其是詞之末句,寫人卻言物,寫物卻只寫物之影,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虛之無,確實寫出了雋永的詞味。總之,張先詞藝術上的含蓄和韻味,此詞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詞牌簡介

青門引,詞牌名之一,調見《樂府雅詞》及《天機餘錦》詞。屬小令,雙調五十二字,上片五句,下片四句。

作品格律

中仄平平仄(韻),平仄仄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仄平仄(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韻)。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中中平平仄(韻)。

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遊。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張先之父張維,好讀書,以吟詠詩詞為樂。張先於天聖八年(1030年)中進士。明道元年(1032年)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祕書丞知吳江縣,次年為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闢為通判。四年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此後常往來於杭州、吳興之間,以垂釣和創作詩詞自娛,並與趙抃、蘇軾、蔡襄、鄭獬、李常諸名士登山臨水,吟唱往還。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宋史》無傳,《宋史翼》卷二六載其事。著有《張子野詞》(一名安陸詞),存詞一百八十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