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精選15篇)

校園 閱讀(3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精選15篇)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1

一、情況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27名,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位置、20以內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4、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共有57名學生,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可以從現有的知識和經驗中獲得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一定的發展。掌握基礎知識比較牢固,有學習數學的能力。課堂上絕大多數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團隊合作中,同學之間交流合作,但自主討論能力不高。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基礎知識差, 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二、教材簡單分析:

本教材總共排列了7個單元的教育內容。在數和代數領域,教育因數和倍數、分數的意義、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在空間和圖形領域教育圖形的變化、長方體和正方體。在統計和概率領域教授大眾數量和複式折線統計圖。在數學解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加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進行教學,還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體會了解題策略的多元化和運用優化的方法解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聯上述三個領域的教育內容聯絡,整理三次實踐活動,教育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教材還整理了你知道嗎,介紹了數學背景知識。排列一些思考問題,作為靈活的教育內容。

教材編寫時,考慮到高年級數學教學的知識量比中年級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意識比中年級強。教材適當調整寫例,設定例題,嘗試,練習,練習,整理。

與練習等欄目與版塊。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1)基礎知識:

①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③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以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⑤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⑦通過豐富的例項,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資料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資料的不同特徵。

⑧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資料。

(2)基本技能:

①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以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②形成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樹立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③引導反思促進情感態度的發展。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反思當天的學習活動,適時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習上要實事求是,並以肯定的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④創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以致用,體會數學就在身邊,藉以激發和保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四、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5)學生能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能通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6)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7)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8)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愛學、會學,教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10)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上,建立教學的問題情境,屬於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五班65人、六班66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後,學生在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教學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也有個別學生興趣不高,雖然有了有意注意,但還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響而分心。個別孩子上課聽講不專心,還需進一步提升聽講的習慣。五班2生,六班3生學習產生困難,上課還要多加關注。

本學期我會繼續因材施教,學習他人長處。課上交流時,對於自己認為聰明得很,但成績不突出的學生,可以引導多自學,自己悟出道理,小組展開討論,對於上課不遵守紀律,作業不能完成的同學,更要認真對待,發現他們思想、學習中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與家長聯絡溝通,與優生結對子,力爭使他們成為砌牆的磚頭——後來居上。本學期,要繼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活動等等。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位置與方向,年月日,除數是一位數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練習法、實踐操作法討論法等。

六、教學措施

1. 計算教學內容要體現改革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 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 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4. 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6. 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4

指導思想:

以區教研室和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方向,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進一步更新數學教育教學觀念,大力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切實轉變教育理念,不斷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堅定不移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加大教研、調研力度,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數學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數學教學工作新體系。

【主要工作】:

一、健全數學組教學團隊,打造一支業務過硬的優秀名師隊伍

1、收集整理數學組成員資訊,建立個人成長檔案,歸類整理、分析,跟蹤觀察其教學能力的成長過程,使對培養教師的工作進一步規範化,從而更好地、有效地做好新教師的“一、二、三”培養計劃(一年內熟悉教學業務,二年內能勝任教學工作,三年內成為學校教學骨幹),更好地做好老教師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工作;

2、成立一支校內“數學組中心小組”,吸收一批肯吃苦、能鑽研、想提高的數學教師,讓這些教師經常在一起互相聽課、評課、磨課、研討,並相對多提供一些外出學習的機會,搭建平臺,請進一些名師互動,從而讓這些教師儘快成長起來,儘早組建成為我校的數學名師隊伍。

二、建立健全數學學科教學制度,通過制度規範和促進數學組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1、制定數學學科教學行為規範,通過制定要求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

2、制定數學學科組教師激勵制度,通過激勵制度進一步調動數學組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3、制定數學組教研製度,通過制度進一步規範我校的數學教研活動;

4、建立數學組先進個人評比制度,通過評選教研組先進個人,促進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

5、建立學生學習獎勵機制,通過一系列的獎勵機制來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用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武裝自己

1、每位數學教師要認真研讀《數學課程標準》,並結合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學習其他學習材料中的相關內容。在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標準》的理解和把握。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幫助教師把握課改精神,不斷更新觀念,改善教育教學行為;

2、建議教師多讀教育理論專著、多讀教育教學期刊,每位教師最好能人手訂一份數學教學期刊,關注研究重點、熱點問題,做到有筆記,有心得,並在組內進行交流,通過學期他人經驗,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

3、學習多媒體技術(word、excle、ppt等)的運用,更新現代資訊科技教學理念,通過運用多媒體,使學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四、抓實常規管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1、常規管理工作是學校正常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有利保障。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六合區教學常規管理辦法》和學校制定的“備課、作業佈置及批改細則”,以明確工作要求,並在日後的工作中嚴格貫徹落實數學教學常規;

2、學期初每位教師都必須加強對國小數學教材的深入研究,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對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目標、重難點,提出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制定各自的教學計劃和本年級的教材分析;

3、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因材施教,在教學中要注重現代化手段的運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中要明確目標,講透知識點,訓練要紮實有效,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課後精心設計作業。作業設計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質”的精當。要求學生作業要規範整潔,教師批改要正確、及時,字跡要端正,符號要規範,講評要做到勤而細,並及時督促學生訂正,對學困生的作業也要及時輔導,補漏補缺,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5、加強培優補差工作。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教師要早一點打算、多一點行動、少一點埋怨、早一點落實轉化措施、多一點關心體貼,要花大力氣來提高合格率和優秀率。

6、及時檢查教師的備課、教後反思、作業批改、輔導及、考核及聽課筆記,通過做好常規檢查工作,進一步規範教師的業務行為。

五、紮實開展教研活動,發揮教研群體作用,努力提高教研效率

積極開展學校教研組活動,做到教研活動經常化、專題化和系列化。做到教研與科研相結合,新的理念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培訓青年教師與教研活動相結合。

1、教研活動經常化、定期化。根據學校教學計劃,制定切實有效的教研計劃,落實教學常規和教研組工作,根據教研組的具體情況制訂切實有效的實施措施,教研活動的重點應該放在課堂教學;

2、教研活動制度化。每次教研活動要求全體教研組成員準時參加,不無故缺席,並做好詳細記錄。鼓勵本組教師多參加校內外的教學教研活動和教師間的學習,做好學習筆記和聽課筆記。通過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期結束,根據參加教研活動的情況評選出一定比例的教研組先進個人。

3、教研活動專題化。針對教研組的具體問題,善於發現數學教學實際中的薄弱環節,研討在實際教學中的解決辦法,集思廣益、交流探討,促使廣大參與教師有所收穫。根據本校的研究課題和不同教師的個性需求,我們將採用靈活多樣的教研活動方式,如講學式、閒談式等,在加強教研組的建設的同時,把集體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專題學習與問題探討相結合、經驗交流與教學反思相結合,提高理論學習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4、教研活動系列化。開展活動要有系列,如圍繞某個專題組織理論學習,明確目標開課研討,並進行下一輪開課的集體研討。集體備課要確保實效,注意發揮每個教師的智慧,也唯有此,才能使更多的教師有參與的機會、鍛鍊的機會,真正把教研活動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結合起來,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與教師成長結合起來。

5、根據學校教學計劃,安排好教師的上課、聽課、評課活動。(每位老師一學期聽課、評課達到12節以上。)組織全體組員對隨堂課進行聽課、說評、評課、反思活動。說課者說課要突出設計意圖和匠心獨運的教學環節;評課者要圍繞研究主題談真知灼見,以此來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促使每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得到更新與提高。

6、本著以“在借鑑中成長,在探索中提高,在發展中完善”的學習方針,讓青年教師和轉行教師主動向骨幹教師和老教師請教,要多問、多聽、多看,寫好記錄及反思,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管理經驗及師德品質,促進青年教師和轉行教師的專業成長。

7、開展教師的業務能力競賽活動和學生的學科競賽活動。通過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5

課堂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為了適應課堂改革的要求,將“課改”的先進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改革行為,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進一步推動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踐和研究,特制訂以下計劃。

一、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

在教學實踐中形成新課堂教學改革的方法、策略,並不斷提煉為基本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活動。

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措施:

1、將借鑑“杜郎口中學10+35的教學模式”,深入學習《“杜郎口”旋風》有關課改的一些做法和“生本教學”的教學案例,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新課改教學教研經驗交流、案例研究、專題研討、課堂教學觀摩等活動,大膽嘗試課堂教學改革。

2、充分備課、精心上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認真鑽研教材,深入瞭解學生,精心選擇教法學法,優化教學設計;上課前要對教材知識點、難點突破方法、學法、教學程式、訓練習題等充分內化,準備好小黑板、教學用具或儀器等。在課堂上要機智靈活,突出重點,精講少講,學生多動。

3、認真解讀數學課程標準,解析並把握國小數學新課程的內容要點,把握教材所體現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內部的創造性因素。開展專題研究,重點研究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以及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

4、積極探索研究實施國小數學新課程的教學改革。運用現代課程論和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努力探索與國小數學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學新方式,新方法。公開教學,上好實踐課,重點探索新課程標準、新教育理念在課堂中的體現。

5、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吸取好的經驗為我所用。繼續參加“上課、觀課、議課、思課”活動,促進教學水平提高,同學科、跨年級互相聽課與交流,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相互借鑑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6

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聽課,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教師要講好課,另一方面學生要會聽,二者緊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四會”,即“會聽、會想、會說、會記。”

一、會聽——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

要求學生上課時既要聽老師講解,又要仔細聽同學們的發言。要使學生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老師自己必須做到:

①上課時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促使他們仔細聽課;

②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吸引他們仔細聽課;

③運用學生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轉化的規律,保持學生良好的注意。

教學中既要運用教具、實物等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又要運用數學故事、數學遊戲等手段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教師要善於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專心聽課,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形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其次,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聽的習慣進行培養和訓練,為了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

1.重視聽講。要讓學生充分認識老師講解的重要作用。老師的分析講解、啟發點撥,不管從內容的連續性、生動性,還是從方法的系統性、靈活性,都比課後老師或家長的輔導詳細得多,更是同學們自己看書遠遠不能比擬的。

2.專心聽講。課上應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眼睛要盯著老師或黑板,看老師的表情或板書內容,耳朵聽老師講課,頭腦思考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的同步。

3.會聽門道。一般老師講課分成幾個大步驟:開始複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接著引入新課,然後進行新課、分析講解、推理,啟發學生理解掌握新課的內容,最後還要概括小結一下。教學中要讓學生聽得出來,明白老師每一步講解的目的,並積極配合,達到老師既定的目的。例如,“商不變規律”的教學,複習後教師出示例題:填表。被除數24120xx024004800除數420xx400800商填表後,提示學生:這個例題的目的在於填表後,要認真觀察,得出新的認識。接著組織學生觀察、分析、概括。

①第2、3、4、5組同第1組比較,被除數和除數各有什麼變化?商有什麼變化?

②第4、3、2、1組同第5組比較,被除數和除數各有什麼變化?商有什麼變化?

③從上面例子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小結時向學生說明:商不變的規律是通過對舊知識的觀察、分析得出的新的認識。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習題如果能再深入地研究,從中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對每節課的舊知複習,不要滿足於會做,而且要作深一步的觀察、思考。通過指點,使學生學會探索發現數學規律的學習方法。

4.當堂弄懂。一堂新課,總要介紹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麼課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個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對數學公式、法則、性質和定律要知道怎麼推匯出來的,以及如何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講到哪裡,學生就要想到哪裡,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5.理清思路。學生的思路不但要跟著老師走,而且要把知識發展思路及教師引導思路弄清楚。知識發展思路,在預習時可能“理”過,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課時就應特別注意,弄清楚本節課所學的新內容,是怎樣從上節課內容發展來的,這樣理,有利於理解,也有利於記憶。

二、會想——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

學習數學知識,就其過程而言,實質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知疑、質疑、釋疑的思維過程。所以,數學教學中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和訓練尤為重要。

要使學生養成質疑問難習慣必須做到兩點:

1.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教師除了對敢於質疑問難的學生進行鼓勵外,還應根據國小數學的特點激發全體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故意設疑激趣,如講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出示例題後,教師發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們已會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該怎樣計算?能否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計算呢?怎樣轉化?在完成轉化後,暫不作具體的計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問:如果小數點移動後,被除數位數不夠怎麼辦?……這樣一步一步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順著邏輯思維的路子,得出了計演算法則,顯然,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還有的教師抓裝反例”或判斷題來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平行線的定義後,出示:

①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線叫做平行線;

②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③在不同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讓學生抓裝直線”、“不相交”、“同一平面”等關鍵詞進行質疑,以便透徹理解概念和性質。

2.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要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例項引導學生了解國小數學中質疑問難的主要方法。根據國小生的特點,主要可圍繞兩個方面進行:

①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的基本形式。如概念是怎樣說明的,怎樣表達的,為啥要這樣表達?

②解例題、習題的方法。解題依據是什麼,題目解完後可再想一想,這道題還有其它解法嗎?如果把這道例題再改變一下條件或問題,解題方法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二是教會學生逐步學會質疑問難的一般方法,質疑問難的方法主要是課本中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邏輯方法,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釋疑解難,並逐步養成習慣。

三、會說——養成愛說善說的'習慣

說是表達,是思維的外殼。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反映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理解過程,因此,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愛說善說的習慣。說的訓練一般有如下三種:

1.操作敘述法。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有時感到無話可說,因此,要注意讓學生多種感官並用,引導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用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如,10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擺小棒,邊擺邊說:“1根小棒加上1根是2根小棒,2比1大,2排在1的後面;2根小棒加上1根是3根小棒……”這樣使學生有話可說,從小養成愛說善說的習慣。

2.直觀引導法。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第一步,提供圖形,要求學生說出圖意,說出陰影部分佔整體的幾分之幾?第二步,引導學生看圖,從中看出34=68=912。第三步,從左往右觀察等式,初步概括為數學語言: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第四步,從右往左看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第五步,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種訓練,能使學生學會有條有理地說話。

3.說理論證法。要求學生作出判斷,並充分說理。如,工作效率一定,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要求學生說出: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工作效率一定,就是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的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此外,要培養學生愛說善說的習慣,教師還必須做到:①溝通情感,讓學生樂於說;②打消顧慮,讓學生大膽說;③酌請提問,讓學生踴躍說;④當堂記分,讓學生爭著說。

四、會記——養成勤於記筆記的習慣

筆記,是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的手段,如果上課時既聽了時既能理解又會作筆記,學生講,又動了筆,既動了腦,又動了手,就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對學生記筆記要進行具體的指導:一種是直接在課本上記下一些要點、註解,如當老師講到某個問題對自己有啟發時,或某個問題不懂、或有什麼好的想法時,可以在課本上或書上簡要地記上幾筆或畫個符號,留待課後解決,防止關鍵地方漏掉;另一種是記下扼要的提綱式的聽課筆記,尤其高年級的同學要養成聽課記筆記的習慣。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對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歸納,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並能正確地計算。

2、通過合作交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自己對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歸納、整理。

教學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紙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今天這堂課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寫一寫我們學過的算式。看誰寫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內加減算式的整理

1、讓學生嘗試寫出10以內的有關加法算式。

2、小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試著進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麼整理?按照得數是10、9、8、7、6、5、4、3、2、1、0進行整理、歸納。(放手讓學生小組間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組發給一張表格,完成表格。

4、小組推薦一人進行彙報。

5、繼續討論:

根據小組間填的表格進行討論:

豎著看、橫著看、斜著看,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彙報討論學習情況?

三、10以內的減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頁上面的圖,仔細觀察: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有些什麼?

2、弄清題意,說一說應怎樣整理減法算式。

3、小組交流。

4、讓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5、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從表中可以發現哪些規律。

6、小組彙報。

四、回顧總結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說一說:

我學會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歡____________,你呢?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8

時光飛逝,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聆聽著窗外嘀噠的雨滴聲,也該靜下心來梳理下自己的思緒,總結下本月的教學工作情況。

一、研讀教材,制定計劃

開學伊始,我就仔細地研讀了本學期的資訊科技教材和教學參考,並根據教務處的教學工作時間安排,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通過研讀教材,並鑑於本校八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對本教材的章節內容進行了適當地調整和相應的知識點補充安排,以便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地引導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學習狀態轉變。

二、優化環境,服務教學

開學前,向後勤部申請領取了機房衛生及教學用具,如白板筆、掃帚等。自己動手,打掃了機房的衛生,並對電腦運作情況逐臺檢查,以確保教學用機課堂零故障。對需要上報維修及調換的相關硬體,進行了及時上報,便於教學工作開展。同時,協助林老師,整理了國中(1)號機房,對配置過低或損壞的影響教學工作開展的九臺學生主機,報計算機中心及總校核準,購置了九臺新主機。通過近一年多的電腦裝置更換,新主機的添置,(1)號機房裝置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還存在九臺低配置的臥式學生機。為節省資源,提高利用率,暫未更換。在軟體環境上,我引進了林忠達綠色網路教室教學控制軟體,有效對學生的上機行為進行了監管。

三、加強學習,提升自我

資訊科技領域發展迅速、更新很快,新知識、新產品、新術語幾乎天天出現。作為資訊科技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自我加壓,才能將資訊知識更流暢地、輕鬆地、完整地講授給學生,才能讓學生始終走在資訊科技知識的前端,跟上不斷髮展的時代的步伐。本學期伊始,我積極利用現有資源,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如Flash動畫製作、網站製作、機房安全維護等相關知識。

同時,我有意識地閱讀教育理論相關書籍,如吳非的《不跪著教書》一書,夯實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基礎,掌握教育規律,以便更好地駕馭課堂。在理論知識學習和自我實踐經驗總結的基礎上,本月撰寫了《淺談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論文一篇,積極地參與學校的教科研工作。

四、課外拓展,興趣培養

課堂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周課時僅兩節,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我們制定了興趣小組活動計劃。主要利用雙週六下午第一二節課和下午第三節課後的時間,組織學生資訊科技興趣小組活動,引導他們積極投入到計算機知識的學習中來,參與電腦作品製作活動。針對實際情況,在電腦製作方面我們主要側重中電子報刊和電腦繪畫兩個專案。

以上是我本月的教學工作小結,歡迎批評指正!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9

教學目的:

1、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以及它們的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6盒各種形狀的實物;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小朋友,瞧!誰來了?

生:機器人!

師:對!機器人小叮鐺今天要和我們一起學習,他還給每一組小朋友帶來了禮物,想知道有些什麼禮物嗎?

師:快開啟盒子,看看吧!

生:哇,這麼多禮物!

師:喜歡嗎?

生:喜歡!

師:但是,小叮鐺要考考我們,他說:“你能把形狀相同的物體在一起嗎?”

師強調: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請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過程中,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好一些。動手吧!

[評:藉助學生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學生熟悉的機器人—小叮鐺)引入新知,依據了學生的起點,切入點把握好,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分物體

(1)、小組活動(老師巡視並參與進去)

(2)、彙報

師:這個組小朋友已經分好了,而且從得非常端正。

問:哪個勇敢的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們是怎樣分的?

學生彙報:

我們組把肥皂、藥盒、牛奶盒、小積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妝品盒子放在一起;我們把茶葉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們還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師:這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們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組和他們分得一樣嗎?

生:一樣。

師:我們來看看小叮鐺是怎樣分的,(課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樣嗎?

[評:這是大膽地讓學生嘗試著按自己認為的標準分一分,而且在學生分好的基礎上,提出質疑,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又使學生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的外觀有了初步的認識。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的能力。使學生在做中學到了數學。]

2、揭示概念(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為了能區別它們,誰來給它們取個好聽又好記的名字呢?

師出示問:起個什麼名字?

生:長方體。

師:為什麼這麼取名?(邊問邊板書)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10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進一步貫徹實施課程改革,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制定本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15名學生,其中男生8人,女生7人。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但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一部分學生上課紀律鬆懈,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是很高,基礎知識不紮實。

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有關小數概念的知識和小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小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在本學期裡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等,並在此基礎上學習比較複雜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小數的意義,能用小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初步學習用小數知識解決問題。有關四則運算的順序和運算定律的知識也是國小生應當掌握的有關計算的基礎知識,並且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接觸到了有關內容,例如有關混合運算,學生已經學習了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的混合運算式題,初步瞭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在本學期裡學生將系統地學習童便運算的運算順序,重點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學習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打下基礎;運算定律則主要是在學生已有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對有關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加以概括和總結,並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三角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或難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特性,進一步瞭解確定位置的方法。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學習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製作單式折線統計圖,學會看懂此種統計圖並學習根據統計圖和資料進行資料進行資料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起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實踐活動-“營養午餐”和“小管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本冊教材主要特點:

總體上看,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教材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既注意體現新理念,又注意繼承傳統數學教育的內涵,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1. 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教學目標

使學生: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資料進行資料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瞭解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學中主要採用講授法、討論法、實際操作法、演示法、練習法、比較法、分析法、綜合法。

1、創設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的學習氛圍,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點選,學生的創新火花。

2、課堂上引入開放性的例題,使學生在探索中促進發散和求異思維的發展。

3、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組織形式,採用問題式教學與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來揭示知識的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問題與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

4、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5、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拓展練習,課堂上準備一些不同層次的練習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潛力。

6、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實物教具、學具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法則、知識之間的聯絡規律和解答方法。

7、對於重點、難點內容和關鍵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學生切實周圍,也可以採取適當分散、多舉事例等辦法。

8、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則,可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辨析。

9、要揭示前後知識間的聯絡,使學生從前面所學的知識中掌握新的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練習,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建構立互動的教學模式,注重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成“要我學”為“我要學”。

3、多和學生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開他們心中的結,讓他們在快樂、輕鬆的氣氛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4、賞識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及時鼓勵他們,多表揚和肯定、批評、增加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5、利用各種形式幫助中下生趕隊,狠抓雙基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6、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教好每一個學生。

五、優生的培養及學困生轉化措施

1、學困生的轉化

本班學困生黃海辰、陳澤儒、王豔琴,他們口算能力差,解決問題不會分析,面對以上情況,準備採取如下轉化措施:

(1)課上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留心觀察他們,提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他們回答。

(2)課堂練習中,督促他們認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膽問。

(3)採取“一幫一、一對紅”的措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2、優生的培養

(1)課上除完成課堂作業外,給他們留一些有難度、有深度的問題,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2)發展他們的智力因素,開發非智力因素,多舉辦課外活動。

(3)開展爭做小老師活動,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他們展示自己。

六、本冊內容的課時及課時劃分: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課程計劃》的規定,四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四則運算(6課時)

二、位置與方向(4課時)

三、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10課時)

1、加法運算定律……………………………3課時左右

2、乘法運算定律……………………………3課時左右

3、簡便計算…………………………………4課時左右

營養午餐…………………………………… 1課時

四、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4課時)

1、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3課時左右

2、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3課時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數………………………………3課時左右

4、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五、三角形(6課時)

1、三角形…………………………………4課時左右

2、圖形的拼組……………………………2課時左右

六、小數的加法和減法(6課時)

七、統計(4課時)

八、數學廣角(4課時)

小管家………………………………… 1課時

九、總複習(4課時)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11

教學目的:

1、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能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2、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思考,並促進學生的擔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自己學數學的興趣。

3、理解湊+法的含義。

4、在遊戲中培養與人合作的觀念,並且有互相謙讓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湊+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每組一份小棒,教師的牛奶瓶及數學遊戲中卡片。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是增加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思考和計算。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況,提出問題

教學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小芳家很窮,小華送給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魚缸有金魚8條,又買來9條,一共有金魚幾條呢?

你知道牛奶有幾瓶,金魚有幾條呢?這些都是數學問題,你想解決嗎?你想用什麼方法來解決?(組織小組活動)

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問題提出之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並加以解決。

1、9+5(1)數數法

(2)9+5=14

(分小數湊大數)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數湊小數)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見9就-1

2、8+9你喜歡用什麼方法,說說你的理由。9+5的計算,是組織交流後共同解決,7+9的教學層面就在學生獨立思考並完成一些嘗試後接受了交流的結果,一些機靈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礎上舉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彙報後就進步,進一步嘗試,也就是鞏固階段。

3、試一試。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學板演,不是機械段,而且學生對方法最終選擇的體現和最佳方法的呈現,對湊+法要進一步落實。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在此階段是學生自主實踐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體現。

1、p73完成書本內容。

題2,原有金魚9條,現又有8條,一共有幾條?

看圖應用題(仔細觀察,說一說圖示,然後獨立完成)

2、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9+1+2 9+1+0

鞏固湊十法

3、數學遊戲:

遊戲可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4、課外作業:

繼續上課的數學遊戲。

課後評析: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1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第七冊第二單元《畫角》。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學習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使學生認識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還能幫助我們畫角。

本班情況及學生特點分析:本班有學生51名。班上學習風氣比較正,大多數學生能自覺學習,只有三名學生因年齡小、習慣差有些吃力,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強。

教學目標:

1、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

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在使用量角器畫角時,內外圈不分。

設計思路:通過回憶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勵學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還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畫角,你們願意試試嗎?自然地過渡到今天的知識點。之後給學生寬鬆的環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時邊畫邊說基本步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學生任意畫角,並量出自己所畫角的度數。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展示量角中讀錯的度數,鞏固量角方法,引起學生注意

二、新課學習

1、師:剛才畫的角度數不一,小組能不能想辦法讓組內每個同學所畫角的度數都相等?

師巡視,發現:有的小組同學沒有按要講求去做,仍“各自為政”,自畫自角。

2、教師再次強調要求:

個別小組:在組長建議下,畫相同度數的角:35度、50度。但畫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學方法錯誤

大多組:由小組同學發現直接用三角板畫比較快,統一採用此方法。

3、畫角方法

(1)以40度為例:

生1:錯誤畫法

生2:展示正確畫法!

糾正畫角中的問題:

A.點頂點。

B.畫其中一條邊。

C.確定另一條邊另一條邊如何確定?自學書本:P29頁

(2)展示藉助三角板畫角的方法

4、小組再次畫同樣的角

要求:不畫直角、平角、周角這類特殊角

5、鞏固練習:

畫出下列度數的角:70度110度

三、在教師要求下畫角:

1、畫60度角(你想怎麼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2、畫75度角(你想怎麼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說一說,哪種更方便。畫150度角呢?

3、畫15度角

在發現用兩個三角板拼不出來後,學生們都用量角器畫角,只有一個學生採用展示量角器畫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減角”的方法畫。

4、畫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學生採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暫時間後放棄三角板用量角器畫。

師:三角板只能拼(減)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畫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同桌互說。

五、課堂作業:書29頁2、3題。

六、板書設計:

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

①畫一條射線,中心點對準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準射線(兩合);

②對準量角器相應的刻度線點一個點(找點);

③把點和射線端點連線,然後標出角的度數(連線)

一畫射線,二重合,三找點,四連線,標出角度,再檢驗。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13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1)班有學生57人.學生學習狀況:優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能要求上進,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養成了主動提問題的好習慣,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課堂中喜歡動手參與、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發展比較全面,國小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後進生存在的問題一是基礎不夠紮實,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這方面有待強化。另外,在學習習慣和方法上還有待改進,在本學期將在這些方面對學生多進行指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爭取學習成績和學習素養都能有所提高。本學年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優秀率。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觀察物體,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等。

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和簡易方程。小數的乘法和除法在實際生活中和數學學習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部分內容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力。簡易方程是國小階段集中教學代數初步知識的單元,在這一單元裡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係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探索並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係,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可能性和中位數的知識。通過操作與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數的基礎上教學中位數,使學生理解平均數和中位數各自的統計意義、各自的特徵和適用範圍;進一步體會統計和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初步的數字編碼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運用數字的有規律排列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資訊交換變得安全、有序、快捷,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及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並解決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資料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瞭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髮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措施

1.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小數四則計算在實際生活中以及進一步學習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國小生階段需要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冊教材安排了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這兩部分的計算教學,知識容量大,具體的計算過程比較複雜,所以它們既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教材的編排,在內容方面與以往教材變化不大,但在編排的思想上與以往有較大的不同。實驗教材注意體現《標準》中關於計算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內容的安排、例題的設計、素材的選取等方面都採取了新的措施,使得這兩部分內容的編排與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幾個特點:

(1)與前一冊教材中小數加、減法的教學相同,本冊教材沒有概括小數乘、除法的意義,而是讓學生在探索解決有關實際問題和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理解小數乘、除法的意義,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例如,小數乘法的例1,學生在解決“喜鵲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錢?”的問題時,在探索怎樣計算3.5×3的過程中,獲得對小數乘整數意義的體會和理解。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小數乘、除筆算的算理和演算法,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與整數筆算教學相同,小數乘、除法的演算法、算理,主要由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教材展示了學生探索筆算演算法的過程,體現了演算法多樣化,並注意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算理。例如,小數乘法,例1展示了學生根據實際問題中的具體條件自主探索,提出關於3.5×3的三種不同演算法;例2、例3探討小數乘法筆算的一般演算法和算理,注意藉助於學生已有的“積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例4則提示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共同歸納出小數乘法計算的一般方法。

(3)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計算教學從解決實際問題引入,各部分內容的教學都注意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例如,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小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小數等的教學,都是從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入手,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具體的計算方法。而在連乘、乘加、商的近似數等內容的例題設計上,教材安排了對實際問題的探索,不僅有助於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的理解,而且蘊涵有效的解決問題策略的培養。在小數除法單元還安排了“解決問題”小節,讓學生學習用除法計算解決常見的實際問題,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教學單元得到紮紮實實的落實。

歸上所述可以看出,這樣的編排使計算教學的教育價值得到擴充與提高。通過這樣的計算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很好的掌握小數乘除法的演算法,理解算理,獲得相關的知識,體會計算在解決問題中的實際作用和價值,同時可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策略的訓練,自主探索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從而逐步提高數學素養。

2.加強了探索性和開放性,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本冊教材的簡易方程單元是國小階段正式教學代數初步知識的單元。從算術到代數是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認識過程中的一個飛躍,在數學方法上也是一次突破。在國小階段讓學生學習一些代數初步知識,學習用代數的方法解決問題,不僅有助於學生鞏固和加深理解所學的算術知識,提高他們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促進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

本冊實驗教材關於簡易方程的安排,在內容上仍然是用字母表示數、解簡易方程,以及簡易方程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的運用。但是在具體內容的編排上有較大的變化,體現了《標準》的教學要求和新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在下面幾方面:

(1)內容的呈現、展開更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增強了探索性,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用字母表示數的教材編排,從學生熟悉的探索規律入手,由符號表示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讓學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教學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和一個量時,增加了開放性和探索性,如讓學生自己試著“用一個式子簡明地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齡”並問學生“你喜歡哪一種表示方法?”。又如,教學等式的基本性質,教材用四幅插圖展示天平實驗遊戲,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呈現探究等式基本性質的過程。解方程的教學,也是藉助天平演示的插圖,展現瞭解這些方程的完整思考過程。

(2)以等式的基本性質為解方程的依據,生動直觀地呈現解方程的原理。長期以來,在國小階段教學簡易方程,方程變形的主要依據是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係。這實際上是用算術的思路求未知數。這樣的教學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因而易於理解,但是卻不易與中學的教學銜接,到了中學還需要重新學習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現在,根據《標準》的要求,從國小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並以此為基礎匯出解方程的方法。不僅有利於加強中國小數學教學的銜接,而且有利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3)調整簡易方程的教學內容,突顯利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的優勢。

引進等式基本性質作為解簡易方程的認知基礎之後,教材根據《標準》的要求調整了簡易方程的內容,暫不出現形如a-x=b和a÷x=b的簡易方程。內容調整後,利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的優越性就顯現出來了。例如,解形如x±a=b的方程,都可以歸結為等式兩邊減去或加上a,得x=b-a與x。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14

在忙忙碌碌中,一個學期又到來了。這學期我將認真執行學校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我校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構建有效課堂落實到教學中來,爭取收到很好的效果。具體計劃如下:

一、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本著“多學、常思考”的宗旨,本學期我打算除了經常閱讀有關的專業資料和網路資訊外,還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並經常到有經驗、有先進教學理念的教師那裡去聽課。在學校組織的“三制”、“三課”中,和其他教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並將學到的知識與經驗應用到平時的教學中來,以此了自己的教學水平。

建立有效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我們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了建立有效課堂,這學期我研究的小課題是:“如何創設有效數學情境的研究”,是想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數學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他們真正體味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並且在與同行們研討時既能提高自身水平,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課堂效率,達到自主、創新、高效的教學效果。

三、做好常規教學工作、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

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本學期每位教師平均每人聽課不少於20節,好的教學設計4,反思2,學習筆記10000字等。並且認真備課,作業批改仔細,紮紮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真正要做到課前有準備、課後有反思。

四、認真落實培優補差,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培優補差對於數學學科而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每個數學教師在這方面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學校也很重視,除了培優補差外,我還制定了詳細的轉差計劃、轉差有記錄,有總結。本學期每位教師至少轉化一至二名學困生。由於我們學校每個學期都有插班生,再加上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學困生很多,所以把每週一下午最後一節課,給學生補差,特別是臨近期末考試這段時間,有時還要利用利用中午休息時間給差生補課,確實會很辛苦。但是,我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學生一定都會有很大的進步。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力爭把工作做得更好!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在把若干個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剩餘現象,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的規律。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會列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聯絡生活實際並通過學具操作認識千位,知道計算單位百和千的關係,掌握三位數的組成,會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會對千以內數的大小進行簡單的估計和判斷。

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探索三位數加、減筆算的方法,掌握計算要領,並會進行相關的估算和驗算。

經歷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並掌握演算法,會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和不需要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會估計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的範圍。

空間與圖形:

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能根據給定的東、南、西、北某一個方向,辨認出其餘七個方向。能運用方位詞語清楚地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能看懂、會設計簡單的路線圖。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有頂點和邊,會直觀地比較角的大小。初步認識直角,知道角有頂點和邊,會直觀地比較角的大小。初步認識直角,會用直角判定銳角與鈍角。

在測量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與米、釐米的關係。會恰當選用長度單位計量並表述物體的長度,會進行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統計與概率:

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會對同一組資料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塊都是呈現統計結果的方法,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聯想和預測。

2.數學思考方面。

通過認識千以內的數,進一步提高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的能力。通過有關口算、筆算和估算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釋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發展數感。通過探索和發現數、計算以及平面圖形中的一些簡單規律,進一步提高比較、歸納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符號感。

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感受統計的必要性。通過簡單的實際調查以及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活動,進一步積累收集和整理資料的經驗,體會分類方法的多樣性,更加客觀地理解統計結果,從而發展統計觀念。

在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中,繼續發展推理能力,學習有條理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問題情境和各種數學現象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積極嘗試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問題,初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評價。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體會合作的益處,提高參與合作交流的積極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從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內容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數學的願望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思考的價值與魅力。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主動發現自身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原因並及時作出調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一共編排了10個單元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領域先教學有餘數的除法,然後依次教學千以內數的認識,三位數的加法與減法,兩位數與一位數的乘法。結合計算,教學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分米和毫米,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方向和簡單的路線圖,直觀認識角(包括直角、銳角、鈍角)。在統計與概率領域教學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並分別計算。全冊教材編排了二次實踐活動,《測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動,利用指南針在校園內測定各個方向的景與物;《你能跳多遠》是專題型活動,運用統計的方法研究各種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1.選擇現實的、有利於學生探索的素材

現實的學習素材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從數學的角度研究和解決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便於學生從已有的認識和客觀事實出發,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數學問題進行思考、探討,獲得對數學的理解和認識。根據這樣的認識,教材特別重視對學習素材的選擇。一方面,讓學生藉助自己熟悉的具體情境來學習數學。例如,選擇學校圖書館借書情況的資料,提出加、減計算方面的問題,就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聯絡生活經驗來研究、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進而提高學習三位數加、減計算的主動性,體會數學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選擇學生能體驗到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根據已有基礎和生活經驗來認識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對物體認識方向以及描述經過的路線,發展空間觀念。此外還設定常見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發展應用意識等等。另一方面,用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情境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例如,用動物運動會上不同動物長跑、跳高比賽的場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類統計;用具有生活氣息的大象搬木頭、猴子採桃子等童話場景,引導學生學習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以及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等。

整冊教材還充分注意題材內容的廣泛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加強學科間的綜合。同時又注意同一單元例題題材的整體性,用實物、對話、表格和圖片等多種表達方式呈現學習內容。如加法、減法這兩個單元的例題,全部以圖書館為現實背景,用表格呈現資料,以便學生感受和利用這些數量之間的聯絡來學習新的內容。

2.努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也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面對現實的具體問題,從數學的角度、用數學思維的方式,參與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經歷數學問題的產生、數學知識的形成、數學結論的得出的過程,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讓學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為主要方式學習數學。例如,在認數時,讓學生通過數一數理解千以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自己的觀察、撥算珠和分析活動,認識千以內數的組成,學會數的讀寫。在學習有餘數除法時,讓學生自己用學具分一分,感受平均分有剩餘的情況,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有餘數的除法並學會計算。在學習乘法計算和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讓學生經歷現實情境提出問題建立模型應用解釋的過程,從與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釋中探索出相應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確定位置時,引導學生親歷其境,感受觀察者所在的位置,確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體的位置和經過的路線。在認識角時,讓學生從對一些物體的觀察中抽象出角,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鞏固角的概念、認識角的大小。在學習統計時,讓學生按不同分類標準依次經歷收集、整理、描述相應資料的過程,並用統計的資料進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冊教材安排的2次實踐活動,特別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並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綜合應用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的存在和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遠,讓學生用數學的方法研究實際問題,通過在實驗中記錄、統計、分析資料,得出研究的結論。這不僅有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學生初步感受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3. 著眼學生髮展,重新整合知識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數學課程的教學,不光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數感,形成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以促進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為此,教材對數學知識內容進行了新的整合。

(1) 認數和計算的安排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

本冊教材把認識一千以內的數單獨設定單元,按整百數、幾百幾十、幾百幾十幾的順序來教學,並相應安排口算幾百加減幾百、幾百加幾十和相應的減法。這主要是從發展學生數感的角度來考慮的。一方面,如果在認識百以內數以後直接就教學萬以內的數,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在生活裡接觸幾千或一萬這樣的數機會不多,就不利於學生正確體會、理解一個數的實際意義,這對培養學生的數感是不利的。在認識百以後先認識一千以內的數,與學生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可以以百為基礎,讓學生在實際數數中逐步體會幾百、幾百幾十等的實際意義,積累對數的實際大小的感性認識,學會用數來表達和交流有關自己身邊的事物,從而增強學生的數感。同時對千的認識,又利於以後體會幾千、一萬的實際意義。另一方面,教材把認識整百數、幾百幾十與整百數的加減口算、幾百加幾十和相應的減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應的計算促進對數的意義的理解。此外,由於加減法的計算要求不超過三位數,先認識千以內的數也與這一要求相適應。

教材在把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教學的同時,在內容上還體現了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要求。教材結合認數分別安排幾百加減幾百、幾百加幾十和相應的減法口算,乘法中結合安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學習。教學加減筆算和乘法筆算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計算方法,如擺小棒、撥算珠、用已有的知識推理等。結合加減法筆算讓學生學習估算的方法,學習乘法時一併探索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如例題36times;2,教材讓學生先用估計的方法,認識到由於36在30和40之間,所以積在60和80之間,再探究應該怎樣筆算。學生練習計算時經常要求先估計得數大約是幾百多或幾十多再筆算,面對實際問題時,要求估計結果大約是多少等等。這些對發展學生的數感無疑都具有重要意義。

蘇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2) 空間與圖形的安排注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安排空間與圖形內容時,教材注意提供現實的場景和材料,把認識空間與圖形和生活經驗聯絡起來,便於學生形成空間觀念。讓學生在已有認識的基礎上,利用生活經驗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據相應的方向觀察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或者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讓學生聯絡具體環境、運用學過的方位知識形象地描述經過的路線,看懂和識別路線圖。這些都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認識角的時候,不再單純地認圖,而是注重從對實物上角的觀察中抽象出角,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出一個角、折出一個角、做出一個角,也十分有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認識分米和毫米時,除了注意讓學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外,還在具體測量物體長度的基礎上,讓他們估計常見物體的長度,這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很有作用。

(3) 統計的安排注重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學習統計應該讓學生面對現實情境或問題,經歷運用資料描述資訊、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統計是通過了解具體資料解決有關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手段,同時統計能引發自己對問題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斷和推測。如果學生在學習統計時對這樣的策略、過程、作用有所體驗的話,就有利於發展統計觀念。教材在安排統計內容時,首先設定實際情境,讓學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麼?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後讓學生收集、整理相關的資料把結果填在表裡,學會用統計表表達資料,根據統計表表達出的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交流。教材還注意用學生自身的生活題材作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資料的統計和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教材的這些安排,可以使學生在處理有關問題時想到統計的方法,不斷積累對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資料的方法的體驗,逐步發展統計觀念。

(4) 教學的內容安排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方式觀察生活的習慣,認識生活裡存在的數學資訊,嘗試用數學知識或數學方法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主動地聯絡生活經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本冊教材在內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慮。計算都從創設的現實情境引入,如加減計算以圖書館借書情況引入,乘法計算從大象搬木頭、小猴採桃、購買水彩筆等引入,從而使學生體會計算對於解決問題的作用,感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認識方向從觀察學校周圍的建築物和公園平面圖引入。這些都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是現實的、是有實際意義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練習裡安排了大量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讓學生聯絡實際應用數學知識。例如,讓學生聯絡具體背景運用計算的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提供現實場景讓學生嘗試提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用統計資料的方法對現實問題進行量化分析並作出簡單判斷,讓學生利用周圍的環境確定物體的位置和位置關係,依據平面圖結合實際背景進行路線的描述,結合分米和毫米的認識進行簡單的測量,加強長度觀念和長度單位的應用等等。

為了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對一些特殊的實際問題,教材設計現實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聯絡實際場景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絡,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探尋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體驗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係。例如,結合加減計算安排了用加減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結合乘法計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減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這對學生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裡的簡單應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和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是大有好處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點外,本冊教材還重視練習的設計與安排,體現練習的層次性;注意有意識地、逐步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注重發展學生積極日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注意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所有這些都將有力地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在經過一年半的學習生活後,已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能做到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以學生經驗為基礎,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4、要多設計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動,培養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

5、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覺得紮實。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9、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五、教學進度安排

1、餘數的除法------------- 5課時

2、認數------------------- 8課時

3、分米和毫米------------- 2課時

4、加法------------------- 7課時

5、認識方向--------------- 3課時

6、減法-------------------12課時

7、認識角----------------- 2課時

8、乘法-------------------11課時

9、統計------------------- 3課時

10、期末複習---------------10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