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考試試題及答案

校園 閱讀(2.92W)

大學聯考的時候,語文是我們參加的第一門考試。考前將做過的試題再複習一下,有利於考生鞏固知識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考試試題,希望對大家有用!

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考試試題及答案
  2017年大學聯考語文考試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氣候正義是環境正義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具體發展和體現。2000年前後,一些非政府組織承襲環境正義運動的精神。開始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進行倫理審視,氣候正義便應運而生。氣候正義關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氣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主要表現為一種社會正義或法律正義。

從空間維度來看,氣候正義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也涉及一國內部不同區域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因而存在氣候變化的國際公平和國內公平問題,公平原則應以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作為首要目標,每個人都有義務將自己的“碳足跡”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比如說,鑑於全球排放空間有限,而發達國家已實現工業化,在分配排放空間時,就應首先滿足發展中國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基本發展需求,同時遏制在滿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從時間維度上來看,氣候正義涉及當代人與後代之間公平享有氣候容量的問題,因而存在代際權利義務關係問題。這一權利義務關係,從消極方面看,體現為當代人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來保護地球氣候系統,以將同等質量的氣候系統交給後代;從積極方面看,體現為當代人為自己及後代設定義務,就代際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在代際分配問題上應實現代際共享,避免“生態赤字”。因為,地球這個行星上的自然資源包括氣候資源,是人類所有成員,包括上一代、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們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權使用並受益於地球,又是受託人,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們作為地球的受託管理人,對子孫後代負有道德義務。實際上,氣候變化公約或協定把長期目標設定為保護氣候系統免受人為原因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干擾,其目的正是為了保護地球氣候系統,這是符合後代利益的。至少從我們當代人已有的科學認識來看,氣候正義的本質是為了保護後代的利益,而非為其設定義務。

總之,氣候正義既有空間的維度,也有時間的維度,既涉及國際公平和國內公平,也涉及代際公平和代內公平。因此,氣候正義的內涵是:所有國家、地區和個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氣候容量的權利,也應公平地分擔穩定氣候系統的義務和成本。

(摘編自曹明德《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非政府組織承襲環境正義運動的精神,提出了氣候正義。

B.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國際公平和國內公平問題,實際上就是限制排放的問題。

C.氣候正義中的義務問題,是指我們對後代負有義務,而且要為後代設定義務。

D.已有的科學認識和對利益分配的認識都會影響我們對氣候正義內涵的理解。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文章從兩個維度審視氣候正義,並較為深入地闡述了後一維度的兩個方面。

B.文章以氣候容量有限為立論前提,並由此指向了氣候方面的社會正義問題。

C.文章在論證中以大量篇幅闡述代際公平,彰顯了立足未來的氣候正義立場。

D. 對於氣候正義,文章先交代背景,接著逐層分析,最後梳理出了它的內涵。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氣候容量無限,就不必對氣候變化進行倫理審視、討論氣候的正義問題。

B.如果氣候變化公約或協定的長期目標能落實,那麼後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證。

C.只有每個人都控制“碳足跡”,從而實現了代際共享,才能避免“生態赤字”。

D.氣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複雜的問題,氣候正義只是理解該問題的一種視角。

(二)文學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天囂

趙長天

風,像浪一樣,梗著頭向鋼架房衝撞。鋼架房,便發瘧疾般地一陣陣戰慄、搖晃,像是隨時都要散架。

渴!難忍難捱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簡單、十分原始。慾望,分解成最簡單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氣失去了氣體的性質,像液體,厚重而凝滯。粉塵,被風化成的極細小的砂粒,從昏天黑地的曠野鑽入小屋,在人的五臟六腑間自由巡遊。它無情地和人體爭奪著僅有的一點水分。

他躺著,喉頭有梗阻感,他懷疑粉塵已經在食道結成硬塊,會不會引起別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懶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脅,似乎已退得十分遙遠。

他閉上眼,調整頭部姿勢,讓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礙,他左耳聽力比右耳強。

風聲,絲毫沒有減弱的趨勢。

他仍然充滿希望地傾聽。

基地首長一定牽掛著這支小試驗隊,但無能為力,遠隔一百公里,運水車不能出動,直升機無法起飛,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暫時還只能居於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費勁去聽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許就是進入半昏迷狀態,減少消耗,最大限度地儲存體力。於是,這間屋子,便沉入無生命狀態……

忽然,處於混沌狀態的他,像被雷電擊中,渾身一震。一種聲音!他轉過頭,他相信左耳的聽覺,沒錯,濾去風聲、沙聲、鋼架呻吟聲、鐵皮震顫聲,還有一種雖然微弱,卻執著,並帶節奏的敲擊聲。

“有人敲門!”他喊起來。

遭雷擊了,都遭雷擊了,一個個全從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撲到門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門。誰?當然不可能是運水車,運水車會撳喇叭。微弱的敲門聲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不是來救他們的天神,而是需要他們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許是最尖端的科研專案,遠比上天的導彈玄祕。如果破門而入的是一隊救援大軍,屋裡這幾個人準興奮得癱倒在地。而此刻,個個都像喝足了人蔘湯。

“桌子上有資料沒有?當心被風捲出去!”

“門別開得太大!”

“找根棍子撐住!”

每個人都找到了合適的位置,擺好了下死力的姿勢。

他朝後看看。 “開啦!”撤掉頂門棍,他慢慢移動門閂。

門吱吱叫著,痛苦地撤離自己的崗位。當門閂終於脫離了銷眼,那門,便呼地彈開來,緊接著,從門外滾進灰撲撲一團什麼東西和打得臉生疼的砂礫石塊,屋裡剎時一片混亂,像回到神話中的史前狀態。

“快,關門!”他喊,卻喊不出聲。但不用喊,誰都調動了每個細胞的力量。

門終於關上了。一夥人,都順門板滑到地上,癱成一堆稀泥。

誰也不作聲,誰也不想動,直到桌上亮起一盞暗淡的馬燈,大家才記起滾進來的那團灰撲撲的東西。

是個人。馬燈就是這人點亮的,穿著氈袍,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蒙語,他知道別人聽不懂,所以不多說,便動手解皮口袋。

西瓜!從皮口袋裡滾出來,竟是大西瓜!綠生生,油津津,像是剛從藤上摘下,有一隻還帶著一片葉兒呢!

戈壁灘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這不稀罕,稀罕的是現在,當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時候,誰還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開西瓜,紅紅的汁水,順著刀把滴滴答答淌,饞人極了!

應該是平生吃過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誰也說不出味來,誰都不知道,那幾塊西瓜是怎麼落進肚子裡去的。

至於送瓜人是怎麼衝破風沙,奇蹟般的來到這裡,最終也沒弄清,因為誰也聽不懂蒙語,只好讓它成為一個美好的謎,永久地留在記憶裡。(有刪改)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頭不僅形象地描寫了風沙的狂暴,也細緻具體地表現了人物的直覺印象與切身感受,烘托並渲染了 “天囂”的恐怖氣氛。

B.被困隊員身陷絕境卻調動起所有能量開門救助敲門人,送瓜人在被困隊員生死關頭奇蹟般的出現,這都說明生命奇蹟無法解釋。

C.小說善於運用細節表現人物,開門前試驗隊員一句“桌子上有資料沒有?當心被風捲出去”,就體現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責任意識。

D.試驗隊被困隊員與素不相識的送瓜人之間的故事,不僅令人感動,還揭示出一個樸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

5.小說以“渴”為中心謀篇佈局,這有什麼好處?請簡要說明。(5分)

6.小說以一個沒有謎底的“美好的謎”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6分)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點整,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正式開播,訊號覆蓋全球,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的專業紀錄片頻道,也是第一個從開播之始就面向全球採用雙語播出的頻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擁有人文精神的中國影像。央視紀錄頻道在內容編排上進行了詳細的規劃,主要呈現四大主體內容、六大主題時段的播出特點,以期達到規模化的播出效應。央視紀錄頻道同時採用國際紀錄片頻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欄目概念,強化大時段編排,以主題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摘編自楊玉潔等《真實聚焦:2010~2011中國紀錄片頻道運營與紀錄片產業發展紀錄》)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點整,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正式開播,訊號覆蓋全球,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的專業紀錄片頻道,也是第一個從開播之始就面向全球採用雙語播出的頻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擁有人文精神的中國影像。央視紀錄頻道在內容編排上進行了詳細的規劃,主要呈現四大主體內容、六大主題時段的播出特點,以期達到規模化的播出效應。央視紀錄頻道同時採用國際紀錄片頻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欄目概念,強化大時段編排,以主題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摘編自楊玉潔等《真實聚焦:2010~2011中國紀錄片頻道運營與紀錄片產業發展紀錄》)

材料二:

2011年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在71個大中城市的觀眾構成和集中度

(資料來源於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5分)

A.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在內容編輯上進行了認真詳細的規劃,以期將來能夠呈現出主題化、系列化的節目播出方式。

B.根據材料二中性別、年齡、學歷這三項,我們能夠了解到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的觀眾構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況。

C.2011年,在71個大中城市的觀眾調查中,中央電視電臺紀錄頻道觀眾構成最高的三類人群分別是:男性、45~54歲以及高中學歷。

D.根據材料二可知,隨著目標觀眾年齡的增加以及學歷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斷的攀升。

E.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的製作管理模式比較健全,它在融資渠道、產品設計、人財物資源排程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問題。

9.根據上述材料,概括說明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開播初期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在製播運營模式方面的不同。(4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後,以弘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千卷,遣財祿秩,一不關豫。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並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遊。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約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經紀生業,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使,不異平日,田疇墾闢,有加於舊,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太祖鎮江陵,弘微為文學。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服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哀慼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九年,東鄉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餘所,奴僮猶有數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後,豈復見關。”十年,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 (節選自《宋書﹒謝弘微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親,指由於婚姻關係結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

C. 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

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裡強調未用東鄉君家錢財營葬。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後嗣。新家比原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數千卷書籍,其餘財物全不留意。

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遊;又極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

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井井有條。謝混去世以後,他掌管產業,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以後,多個方面得到很大發展,人們見後無不感嘆。

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慼過禮,除孝後仍不食葷腥。東鄉君死,留下鉅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