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莊子的逍遙》讀後感

校園 閱讀(6.85K)

莊子,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出生於戰國末年,《國學的天空》第四部《莊子的逍遙》讀後感。一個天馬行空,超然豁達,不為物累的逍遙智者。楚威王重金"許以為相",莊子拒絕了,"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莊子的逍遙》讀後感

莊子說,古人的最高智慧已達到頂點了,那就是"未始有物"。古人已經瞭解到過去、現在、未來的變化過程,認識到從來不曾有萬物存在過。這一認識在西方哲學史上也站在了非常高的'高度,萬物充滿變化,"滄海桑田",本質是虛無的。

莊子的智慧確實是高人一等的。他對儒家的"行仁義,施仁政"早有預言,"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事物總有兩面,因為儒家價值觀的提出,難免會有人以"仁義"為標榜,施以假仁假義,偽君子,假道學的出現心然導致人騙人,人殺人,人吃人的社會現象,魯迅先生曾大聲呼籲"救救孩子!"

莊子認識到,人有身體和心智。身體有感官,由此引發情緒和慾望,造成人的各種困境。人太執著於自己的形體即各種慾望,於外界事物糾纏不清,每天勾心鬥角,為物所累。所以莊子建議"墮肢體,黑出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即去掉執著和慾望,排除外界干擾影響,追求心靈的平靜與自由。提升生命的境界"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讀後感《《國學的天空》第四部《莊子的逍遙》讀後感》。這時人就可以與道合一,逍遙遊於天地了。所以莊子是智者,悟到了"道",追求心靈的自由--《逍遙遊》。排除外界干擾,把握住人的精神狀態,提高精神境界,與宇宙化而為一,像大鵬鳥一樣,飛到任何想去的地方,達到精神逍遙的境界。

莊子是智者,也在於參透了生死。妻子死後,莊子悲痛之後卻"鼓盆而歌"。莊子認為死也是一種解脫,就象是歸家一樣"迴歸大本",視死如歸。當然,莊子自己快死時,學生要好好安葬莊子,莊子說把我丟到曠野裡就行了。學生擔心莊子會被烏鴉、老鷹等鳥獸吃掉,莊子說,如果把我埋在地下會被螞蟻吃掉,你們把我從烏鴉、老鷹口裡搶來給螞蟻吃,真偏心啊。面對死亡,這是何等灑脫啊。

我覺得莊子的思想在於看問題是跳出圈外,站在高處的,求的是真。比如莊子為什麼批判儒家,儒家倡禮樂,重仁義本來是好的,但注重的只是表面,很多人只是虛偽的作表面文章,難免會最終引來人吃人的惡果。我覺得我讀莊子最大的收穫在於看問題的方式要轉變。比如山中的樹木因為無用而免於被砍伐,而莊子朋友家中的不能叫的鵝卻因為無用而被烹殺。人世險惡,莊子就是一個清醒的觀察者,對人性看得很透徹,通達人情世故,所以莊子是智者,得以悟道,進而逍遙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