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詩經杕杜原文、註釋與賞析

校園 閱讀(1.82W)
詩經杕杜原文、註釋與賞析1

有杕之杜,有睆其實。王事靡盬,繼嗣我日。日月陽止,女之傷止,征夫遑止。

詩經杕杜原文、註釋與賞析

有杕之杜,其葉萋萋。王事靡盬,我心傷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歸止。

陴彼北山,言採其杞。王事靡盬,憂我父母。檀車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遠。

匪載匪來,憂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為恤。卜筮偕止,會言近止,征夫邇止

【註釋】:懷念徵人,盼望早歸。 睆:音緩,實貌。一說光澤貌;一說果實渾圓貌。 靡盬:沒有止息。嗣:續。日:回家的日期。 陽:農曆十月為陽月。 遑:空閒。 杞:枸杞。檀車:一說役車。 幝幝:音產,破敝貌。 痯痯:音管,疲憊而病的樣子。 匪載匪來:前“匪”為語詞,後“匪”作“不”解。 載:指車乘。 恤:音許,憂。偕:嘉。卜筮:占卜算卦。

【賞析】:《杕杜》描寫也出征在外服役的丈夫過期未歸,思念家人。詩以獨自孤生的棠梨起興,象徵人的孤獨,而又以棠梨結實暗示行役的日期已久,自然生出對親人的思念。但詩人變換視角,寫家中思婦的思念。天各一方,情繫一處,有力的突出了共同的主題。

詩經杕杜原文、註釋與賞析2

8、都市的繁華迷亂了我的眼睛,找不到了自己,可故鄉依在。縱使你在某個城市開心快樂的生活著,但在心靈深處,總有一條無形的東西牽引著你,一頭在故鄉那邊,一頭結固地栓在心底,一扯就痛。特別是久別故鄉的人,也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故鄉這杯酒就愈香醇,故鄉的影像就愈清晰,香醇的不想醒來,清晰的叫人心疼。“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就是因為這縱使走到天涯海角也解不開的鄉情和鄉愁,才讓漂泊的我們得以慰藉,讓流浪的心不再孤寂。

【賞析】這段話表達了我對故鄉的牽掛和羈絆。即使城市如此繁華,故鄉依然在我們心中長存。故鄉是我們的根,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成長印記。這段話用語優美抒情,恰到好處,富有感染力,讓我們都對故鄉的那點心緒都被撥動了。引用“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借用詩句表達了天涯海角都扯不斷我們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多處使用對偶,語勢加強,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深深的依戀之情。

詩經杕杜原文、註釋與賞析3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譯文】孔子說: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6.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譯文】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不怕沒人瞭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8.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9.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譯文】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麼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超過規矩。”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1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危險。”

13.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14.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15、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文】孔子說:“士有志於(學習和實行聖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

16.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譯文】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

19.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譯文】孔子說:“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

20.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21.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22.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裡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23.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24.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25.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27.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8.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複教他了。”

29.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譯文】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30.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說:“你怎麼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鑑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32.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33.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文】曾子說:“鳥將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35.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孔子說:“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36.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譯文】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37.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孔子說:“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不會迷惑,仁愛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3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孔子說:“君子幫助人取得成績,不促使人陷入失敗。小人相反。”

41.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譯文】孔子說:“至於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

42.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孔子說:“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只求速度,往往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孔子說:“君子和睦相處而不同流合汙,小人同流合汙而不能和睦相處。”

44.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孔子說:“君子坦蕩而不驕狂,小人驕狂而不坦蕩。”

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譯文】孔子說:“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談也好,言談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

46.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47.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文】孔子說:“君子求之於自己,小人求之於別人。”

48.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譯文】孔子說:“君子擔心至死也沒好名聲。”

49.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文】孔子說:“聽從花言巧語就會喪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會攪亂大事情。”

50.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文】 孔子說:“有錯不改,這才是真錯。”

51.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孔子說:“主張不同,不能互相商議謀劃。”

52.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孔子說:“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5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輕時,血氣還不成熟,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戒除與人爭鬥;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除貪得無厭。”

54.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譯文】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於環境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

55.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譯文】孔子說:“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從道德方面來說,是應唾棄的。”

56.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譯文】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為何道德這麼衰弱?過去的事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事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從政者危險呀!”

57.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譯文】子張說:“士遇見國家危難時能獻出自己的生命,看見有利可得時能考慮是否符合義的要求,祭祀時能想到是否嚴肅恭敬,臨喪的時候想到自己是否哀傷,這樣就可以了。”

58.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子夏說:“廣博學習並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9.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譯文】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好比日蝕月蝕。他犯過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著他。”

60.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譯文】孔子說:“君子要使百姓得到恩惠而自已卻無所耗費;使百姓勞作而不使他們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凶猛。”

詩經杕杜原文、註釋與賞析4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出自近代詩人李叔同的古詩作品《送別》之中,其古詩全文如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煮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鑑賞】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 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

這些相近甚至重複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詩經杕杜原文、註釋與賞析5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按】此詩作於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傳統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即脫胎此詩。

【爆竹】山家以除夕燒竹,竹爆裂之聲令山魈畏懼而遠避。

【屠蘇】美酒名,古代有農曆元旦飲屠蘇酒的習俗。

【曈曈】日初出之光亮貌

【桃符】古人在元旦懸掛在大門兩側的分別畫有神荼、鬱壘二神的桃木板。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仁宗慶曆進士。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併,強化統治力量,以防止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並支援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

他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絕求正所以經世務”,設定專局,使子與門人纂修各經新義,以為誦習的定本。《詩》、《書》、《周官》三經新義最為重要,《周官新義》尤能闡發新政理論。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而風格高峻,《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所著《字說》、《鐘山目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中的《周官新義》殘卷、《老子注》若干條。

譯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詩經杕杜原文、註釋與賞析6

 【作品介紹】

《梓人傳》選自《柳河東集》。梓人指木工,建築工匠。本文講述了有木匠來敲翡封叔家宅的門,希望租間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來代替房租的故事。

 【原文】

梓人傳

作者:[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①,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門②,願傭隙宇而處焉。所職尋引③、規矩、繩墨,家不居礱斫之器④。問其能,曰:“吾善度材⑤。視棟宇之制⑥,高深圓方短長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⑦。舍我,眾莫能就一宇。故食於官府,吾受祿三倍⑧;作於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⑨。”他日,入其室,其床闕足而不能理,曰:“將求他工。”餘甚笑之,謂其無能而貪祿嗜貨者。

其後,京兆尹將飾官署,餘往過焉。委群材,會眾工。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執杖,而中處焉。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揮其杖曰斧彼執斧者奔而右顧而指曰鋸彼執鋸者趨而。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視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斷者。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畫宮於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釐而構大廈,無進退焉。既成,書於上棟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則其姓字也。凡執用之工不在列。餘圜視大駭,然後知其術之工大矣。

繼而嘆曰:彼將舍其手藝,專其心智,而能知體要者歟?吾聞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於人。彼其勞心者歟!能者用而智者謀,彼其智者歟!是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為天下者,本於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舉而加焉,指而使焉,條其綱紀而盈縮焉,齊其法制而整頓焉,猶梓人之有規矩、繩墨以定製也。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視都知野,視野知國,視國知天下,其遠邇細大,可手據其圖而究焉。猶梓人畫宮於堵而績於成也。能者進而由之,使無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慍。夫然後相道得而萬國理矣。相道既得,萬國既理,天下舉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後之人循跡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猶梓人自名其功而執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謂相而已矣。

餘謂梓人之道類於相,故書而藏之。

 【註釋】

①裴封叔:人名,是柳宗元的妹夫。第:住宅。光德里:長安里弄名。

②梓人:木匠師傅。款:叩。傭:租賃。隙宇:空閒的房間。

③職:掌握。尋引:度量長短的工具。繩墨:定直線的工具。尋:八尺為尋。引:十丈為引。

④居:放置。礱(lóng):磨刀石。斫:砍削。

⑤度:衡量。

⑥棟宇:屋柱和屋簷,指房屋。制:規模。

⑦群工:各種工匠。役:勞作。

⑧祿:薪俸。

⑨直:通“值”,工價。太半:大半,多半。

【譯文】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個木匠師傅敲響了他的大門,想在他那裡租間空屋居住。他的職業讓他隨身帶有量尺(度量長短的工具)、圓規、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線和墨斗等東西,家裡沒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這些工具。問他的技能,他說:“我善於計算建築材料。看房屋建築的規模,(考慮怎樣用料)適合高低、深淺、方圓和長短的需要,(隨後)我就指揮工匠們具體勞作。若是沒有我,工匠們就無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幹活謀生,我得到的工資(是工人們的)三倍;到私家幹活,我得到的工錢是總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到他的屋裡去,看見他睡的床缺了一隻腳(自己)卻不會修理,說:“打算請別的木工來修。”我覺得他很可笑,覺得他是個沒有技術卻貪圖工錢和財物的人。

後來,京兆尹要修建衙門,我經過那裡,看到積聚了許多建築材料,匯聚了許多工人。他們有的拿著斧頭,有的拿著刀鋸,都圍成圈子面對那個木匠師傅站著。木匠師傅左手拿著度量工具,右手拿著一根棒,就站在中間。(他)估量房屋的規格,觀察哪根木頭可以選用,然後揮著手裡的那根木棒說:“砍!”那些拿斧頭的工人們就奔向右邊。回過頭去指著(木料)說:“鋸!”那些拿鋸子的工人們就奔向左邊。一會兒,拿斧頭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臉色,等他說話,沒有哪一個敢自己決定怎麼幹。其中有個別擔當不起任務的,他就生氣地斥退那個人,也沒有誰敢怨恨他。他在牆上畫了一座房屋的圖樣,只有一尺見方的面積,卻可以把房屋結構絲毫不差地全部勾畫出來,照著圖樣的尺寸計算來建造大廈,就不會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後,在正樑上題字說:“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實際動手造房子的工匠們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驚,這才明白那個木匠師傅的技術確實是十分高超。

接著,我感嘆道:那個木匠師傅是放棄他的手藝,專門發揮他的智力,而且能瞭解、掌握(體察)建築學關鍵問題的人吧!我聽說用腦力的人指揮(役使)人,用體力的人被人指揮(役使),他大概(也許、恐怕)就是用腦力的人吧!有手藝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謀劃策,他也許就是有智慧的人吧!這完全可以為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效法,事情沒有什麼比這更近似的了。

那些治理國家的帝王,根本在於用人。那些輔佐皇帝、治理國家的宰相,選拔、任命官吏,指揮、使用官吏,分別按照朝廷的法律規定來升降他們,一律按朝廷的制度來整頓他們,就像那個木匠師傅依據規矩繩墨來決定房屋的規格(規制、規模)一樣。選擇天下的官吏,使他們適合所擔當的職務;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們專心工作。觀察了京城就瞭解鄉野,觀察了鄉野就能瞭解各地,觀察了各地就能瞭解全國。那些遠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種事情,都可以用手按著圖紙來決定怎樣處理它們。這就像木匠師傅在牆上先畫房屋草圖然後照著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樣。有才能的人提拔上來重用他們,使(他們)並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沒有才能的人就辭退,停止他們的工作,也沒有人會怨恨自己。只有這樣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國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國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會抬頭仰望著說:“這是我們宰相的功勞呀!”後人也會根據史書記載的事蹟仰慕地說:“這是那個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個木匠師傅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樑上表明自己的勞績一樣,而實際動手造房子的工人們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偉大呀!懂得這個道理的,只有我們所說的宰相罷了。

我認為做木匠師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寫了這篇文章並且將之儲存起來。

 【解析】

本文作者通過一個梓人“善度材”,“善用眾工”的故事,生動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闡明瞭當宰相治理國家的道理。“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梓人的“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與宰相的“能者進而由之,使無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慍”。異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來說明人們的社會分工不同,各司其職;有現實積極意念。

  【主要思想】

好的管理者應該使用他的思想智慧,細緻掌握全域性要領、不自尊自大,虛圖功名,不親自去做那些微小瑣碎的事情,信任下屬,且不干涉下屬人員的工作。

謹小慎微,忙忙碌碌,以那些微小瑣碎的`事情為要,干涉下屬的工作,侵奪下屬應做的事拿來自己做,並誇耀自己,沒有全域性觀,丟掉了那些重大的,長遠的事情。這是不懂得管理道理的人乾的事情,是不會收到好的管理效果的。

詩經杕杜原文、註釋與賞析7

《雨說》是鄭愁予寫“雨”題裁中的一篇出色的新詩作品。擬人化手法的運用貫通全文,作者靈活地賦予“雨”以人的說話能力,使全文洋溢著輕鬆愉快,清新活潑的氣息。《雨說》一詩段落清晰,全文可根據每章開頭的“雨說”兩字分為三個大段落。第一段從開頭到“急著戴斗笠”,描述了春雨來前大地枯旱的景象和春雨來時輕柔的姿態。第二段從“雨說: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你們的”到“大地的希望就有了”,這一段寫春雨給大地和人們帶來生機和希望。第三段就是“雨說,我來了,我來了就不再回去”這一段,這是文章的總結,詩人讚頌了春雨為大地,為人們為而犧牲自己的無私精神,這亦是詩人的創作動機。《雨說》為鄭愁予在八十年代描寫歌頌春雨的新詩,以下將結合“五A”之說中的“具體生動”,“結構性”,“音樂性”來分析之。

《雨說》將 “五A”中的“具體生動”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淋漓盡致。例如在描寫春雨來前大地枯旱的景象時,作者這樣來形容:“田圃冷凍了一冬禁錮著種子,牧場枯黃失去了牛羊的蹤跡”,“魚塘寒淺留滯著游魚,小溪漸漸瘖啞歌不成調子”,這幾句話無不曲盡其妙,具體生動地寫描繪出枯旱時的情景:田圃因為沒有雨水,種子被“禁錮”難以生長;而牛羊不再出現則反映了牧場的牧草因為得不到雨水的滋潤而枯死;另外作者用“魚塘寒淺”顯示了冬天時魚塘“水落石出”,尚未有雨水來補足以救助游魚的現象;而小溪“瘖啞歌不成調子”更巧妙地從側面寫出由於缺乏雨水的補足,小溪的溪水流量不夠,難以發出響亮的聲音。由此可見作者使用全新的筆觸來描繪田圃,牧場,魚塘和小溪的枯涸,使這種景象以另類的新穎而活潑的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

又如在寫春雨來到,萬物生機勃勃的情景時,作者說“柳條兒”“笑彎了腰”,“石獅子”“笑出了淚”,“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笑得嘩啦啦地響”,這系列的擬人將各種景物在雨中的景象形象地描繪了出來,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這樣一幅圖畫:低垂的柳條兒在雨中顫抖著;石獅子因被雨水沖刷而出現水珠一滴滴往下掉;燕子在雨中斜飛;旗子被斜風細雨刮刷得嘩啦啦地??

結構性方面,詩人擬人的手法緊扣著“雨水”來展開描寫,將全文分為三個主要的段落,每一段落前都有雨“雨說??”這樣一句話來作提綱挈領之用,如第一段以“雨說: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開頭,接著展開鋪敘,描寫大地在等待中的情況;又如第二段以“雨說: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你們的”,接著細膩地描繪萬物得到雨水滋潤的而充滿生機的情形;

第三段則是“雨說,我來了,我來了就不再回來去”這一句話就暗示了春雨為了孕育萬物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無私的精神。詩人從“下雨前”落筆,寫到“下雨時”,最後歸結到讚頌春雨,有著清晰的創作路線,文章的層次自然有條不紊,結構自然嚴謹,完全符合了“五A”之說中的“結構性”的理論。

《雨說》一詩中亦充滿了音樂性。文章中第一至四和第八小段押同一個韻,如“溪”,“跡”,“子”,“地”,“起”,“擠”,“衣”,“笠”,“禮”,“息”,“意”等便是。文章的第五和七小段則換了一個韻腳,如“膏”,“苗”,“好”,“謠”,“笑”,“腰”等。而第六小段的“遠”,“天”,“玩”這幾個字又用了另一個韻。文章中換韻頻仍,可見詩人用韻靈活,絲毫不受押韻的拘束,還充分利用了韻腳的諧和使文章充滿音樂感,更見活潑生動。

《雨說》為一新詩,作者發揮豐富的想象,並以活潑感性的筆觸賦予春雨擬人化的性格,從另一個角度來描寫春雨,別出心裁地歌頌了春雨偉大而崇高的無私精神,帶給讀者一份清新的感受。

詩經杕杜原文、註釋與賞析8

古詩原文

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

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終風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願言則嚏。

曀曀其陰,虺虺其雷,寤言不寐,願言則懷。

譯文翻譯

風兒整天價猛吹又多狂暴,他有時衝我回頭只笑一笑,全是調戲放蕩嘲諷又慢傲,讓我心內深感悲傷更寂寥。

風兒整日價狂吹呀雨霧罩,他是否願意痛快回家來喲?這個負心人不來也不往啊,讓我空思念呀悠悠又遙遙。

風兒整日價吹呀天色陰沉,前天陰沉沉沒幾天又發昏。一夢醒來就再也難以入睡,為你我傷風感冒思念殷勤。

風悽悽呀天昏地暗陰沉沉,雷聲遠遠地傳來約約隱隱。夢鄉醒來就再也難以入睡,我總是不能排譴倍感傷心。

註釋解釋

終:一說終日,一說既。暴:急驟,猛烈。

謔(xuè)浪笑敖:戲謔:謔,調戲。浪,放蕩。敖,放縱。

中心:心中。是悼:悼是。悼,傷心害怕。

霾(mái):陰霾。空氣中懸浮著的大量煙塵所形成的混濁現象。

惠:順。

莫往莫來:不往來。

曀(yì):陰雲密佈有風。

不日:不見太陽。有,同“又”。

寤:醒著。言:助詞。寐:睡著。

嚏(tì):打噴嚏。民間有“打噴嚏,有人想”的諺語。

曀曀:天陰暗貌。

虺(huǐ):形容雷聲。

懷:思念。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序》認為是莊姜遭莊公寵妾之子州籲的欺侮而作。朱熹認為莊姜受丈夫衛莊公欺侮而作。現代學者一般認為,此詩寫一位婦女被丈夫玩弄嘲笑、遺棄的遭遇,當出自民間歌謠,與莊姜無關。

詩文賞析

此詩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寫她因丈夫的肆意調戲而悲悽,但丈夫離開後,她又轉恨為念,憂其不來;夜深難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樣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轉再轉,把那種既恨又戀,既知無望又難以割捨的矛盾心理真實地傳達出來了。

第一章寫歡娛,是從男女雙方來寫。“謔浪笑敖”,《魯詩》曰:“謔,戲謔也。浪,意萌也。笑,心樂也。敖,意舒也。”連用四個動詞來摹寫男方的縱情粗暴,立意於當時的歡娛。“中心是悼”,悼,擔心憂懼的意思,是女方擔心將來的被棄,著意於將來的憂懼。

第二章承“悼”來寫女子被棄後的心情。“惠然肯來”,疑惑語氣中不無女子的盼望;“莫往莫來”,肯定回答中盡是女子的絕望。“悠悠我思”轉出二層情思,在結構上也轉出下面二章。

第三、四章表現“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來寫,“願言則嚏”、“願言則懷”則是女子設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來寫。而歸結到男子,又與第一章寫男子歡娛照應。全詩結構自然而有法度。

詩各章都採用“比”的表現手法。因比而興,詩中展示出狂風疾走、塵土飛揚、日月無光、雷聲隱隱等悚人心悸的畫面,襯托出女主人公悲慘的命運,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這在古代愛情婚姻題材的詩歌中是別具一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