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

校園 閱讀(6.63K)

在不經意間我在圖書館看到《追風箏的人》,在群書中我選了這本書,也許被它奇特的名字吸引了,也許被它的版面吸引了,也許被它的作者吸引了。我完全沉浸到故事裡面,愛不釋手的讀,出乎意料這是我第一次那麼專心讀完這麼厚一本書,實在有太多話要說,這是一個發生在阿富汗的故事,兩個年齡相仿的小男孩,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實在讓人有很大感觸啊!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

起初,我無意間瞅到這個大標題時,有點不解“追風箏的人”,難道是神話故事,莫非追風箏的人是一個能騰雲駕霧的神仙,在我的腦海中出現各種各樣美麗的故事情節,讓我更堅決地選擇了這本書。當我讀到完全不一樣的故事情節的時候,我更加酷愛這本書了。依照阿富汗的習俗,每年初春,這裡就會有盛大的風箏節,許多孩子把自己積攢一年的精力全部放在這次風箏節,在我看來這只是一場小孩子們玩的遊戲,對於小阿米爾來說這不止一場比賽,更是獲得父親讚美和笑容的比賽。在阿富汗的天空,此時飄蕩著五顏六色的風箏,每一個風箏的盡頭都有一個勇敢的小鬥士。所有的風箏在天空搏鬥,像一場榮譽的爭奪會,如果他把周圍的敵人都消滅了,他才會成為萬眾矚目和讚歎的焦點。哈桑是一個13歲的孩子,他一直深愛著阿米爾。回到題目中這風箏,也是相當重要的,只要阿米爾搶到最後一個被擊落的風箏,才會獲得榮譽和完全的勝利。於是哈桑,就擔任這項重要的任務——把阿米爾擊落的風箏追回來,故事的高潮也由此展開,一切的悲傷的來源都在此處慢慢浮現。

整篇小說都是以一種壓抑的感覺寫的,以第一人稱“我”的角度自私地為自己著想,完全忽略了哈桑的感受。最後當“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一直為過去所幹得事而後悔和難過,阿米爾對於哈桑的歉意也許是我們不體會的,但阿米爾卻一直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對於阿米爾來說這一切痛苦的根源是他13歲那年的風箏節,哈桑是一直折磨著阿米爾的,但哈桑從來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愛阿米爾。當時,哈桑為他愚蠢的奉獻精神,讓他無言接受,為了讓自己不再受到折磨,他只想擺託這種折磨,他把哈桑趕走,希望他永遠不要出現在他眼前,這輩子他也許也能過的快樂。他是錯的,當初沒有勇敢的承認錯,現在後悔將如影隨形地伴隨著他,也許將是一輩子,一直到和他一起進墳墓為止,他將無法釋懷。

阿米爾對哈桑的愧疚將永遠無法彌補了嗎?每次讓我流淚的是哈桑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這簡單的.話從一個孩子的嘴裡說出,讓人有種莫名的傷感。哈桑一直都不明白,為何自己愛著的阿米爾少爺為什麼不再理會他而且總是傷害他,但哈桑並沒有背棄他,始終沒有!我的眼睛又溼潤了!我深深地被哈桑震撼了。

故事並沒有結束,後來俄國佔領阿富汗,阿米爾和爸爸被迫離開了家鄉來到美國,再後來阿米爾在美國娶了妻子,過上安定生活,他的父親也去世了,他的父親一直是個受人尊敬的人。

很多年後一通電話把阿米爾召回了阿富汗,回來時,他帶回了一個孩子,那是哈桑的孩子,那時哈桑已經死去了,那個孩子還像以前的哈桑,只是看起來那麼悲傷,一直憂鬱。風箏又是風箏,一次偶然放風箏的機會讓這憂鬱的孩子輕輕揚起了嘴角,其實他還是個孩子,他就該過簡單的生活,不是嗎?

小說的結尾又提到了風箏,由風箏起,由風箏落,這是再好不過的結局的,很多年前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為你,千千萬萬遍”,很多年後,阿米爾為哈桑的孩子追風箏,“為哈桑,千千萬萬遍”。一切又是一個完美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