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文學 閱讀(3.16W)

你們在找《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看後的讀後感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讀《追風箏的人》有感,希望對您有用。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並沒有用很華麗的文筆,她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卻給我以震撼。

一場救贖再次開始。故事的最後,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才會不知覺的笑起來……書的後半段寫得是主人公心靈的救贖。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於又向他敞開了。阿米爾的結局,相比較而言,是幸福的。他終於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為代價。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譁眾取寵。

也許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2】

小說《追風箏的人》故事的起源是一個阿富汗富家少年因無法面對自己懦弱的一面,而選擇了謊言和卑劣,終為自己織就了一生的羅網。小說裡最重要的意象———風箏,既象徵了兄弟情誼,也暗示著勇氣。在風箏放飛的過程中,可能血跡淋漓,但只有最終追到風箏的人,才能獲得平靜和安寧。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兔脣僕人哈桑純潔善良的寫照,是哈桑挺身而出的見證,更是哈桑忠堅不渝的承諾。然而正是這短短的一句話,七個字,讓阿米爾在多少年後,對自己的懦弱一直充滿自責和痛苦。愛,似乎就是甘願做他人的炮灰,這只是哈桑一個卑微的心願,換作你我,會這麼想、這麼做嗎?

《追風箏的人》裡,哈桑就是甘願做阿米爾的炮灰,他永遠不會拒絕阿米爾的任何事情,“我(哈桑)寧願吃泥巴也不騙你。”“要是我(阿米爾)拿這個打你,你會怎麼做?”哈桑的笑容枯萎了,他臉無血色,阿米爾朝他扔了個石榴,打中他的胸膛,爆裂出紅色的果肉,“還手啊,起來!打我!”阿米爾朝哈桑咆哮著,又扔出一個石榴,這次打在他的肩膀上,果汁染上了他的臉,但哈桑紋絲不動,任由他一次又一次打擊,哈桑渾身血紅……喀布林的風箏大賽,哈桑會為了阿米爾的榮譽而奮力撿回那隻藍色風箏,因為堅決不把它讓給壞小子阿塞夫而付出了鮮血創傷的代價。為了挽得自己與爸爸的親近,孱弱的阿米爾親眼目睹了阿塞夫對哈桑的一切暴行,卻沒有跳出來為哈桑解圍。或許直到那個時候,阿米爾也並未把哈桑當作自己的朋友,他只是一個低賤的哈扎拉僕人,那麼每次為阿米爾擋在前頭怕也是成了理所當然吧。也就是小時候的種種經歷,以至於在趕走哈桑後,阿米爾陷入了無盡的痛苦自責。直至後來,當他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他帶著自己和父親的罪行,找到了哈桑的兒子,努力贖罪,完成了一個男人的成長。

風箏,一種用棉線、膠水和竹子做成的玩具,卻始終交織著親情、友情和愛情。阿米爾曾經是那麼懦弱無能,而最後他也能像個男子漢一樣,在滿目瘡痍和塔利班殘酷的統治現實中,找尋回自己二十年前未能擁有的勇氣。因此,風箏似乎是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他向父親證明自己的一個小小工具,使他能成為期許的自己。而對哈桑而言,風箏更是他對阿米爾少爺作為僕人的忠誠,作為朋友的深深愛意,套用小說裡的話:哈桑就是這樣,他真是純潔得該死,跟他在一起,你永遠覺得自己是騙子。

偶爾一次,仰頭看到天空的風箏時,我輕輕地坐下,神思有些倦意,我彷彿望見前方放風箏的人佇立、追風箏的人奔跑,彷彿耳邊響起了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呼喚,那時風箏的弧線激揚著我的心神。《放風箏的人》字裡行間竟帶我如人生百味般的悸動,質樸的語言卻能敲響偉大的樂律。讀後感在這個美麗又令人悲傷的故事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友誼力量之大,同時也悟到了勇者的無所畏懼。像哈桑這樣純潔善良又無私奉獻的好夥伴,是值得我們用生命去對待的。人的生活中總會有那麼一支風箏,一個人放著,另一個去追,而這兩個人的命運是想擺脫也擺脫不了的.緊緊相連。

阿米爾和哈桑一主一僕,註定的不對等,註定的哈桑為阿米爾奔波效勞。而正是這樣的不對等,讓一直占上方的阿米爾在成年後飽受了內心良知的折磨,痛苦地活在慚愧裡。無論是友情、親情還是愛情,都不該總要遷就和忍讓,哈桑用生命給阿米爾上了一堂勇者的課,學會成長或許就是這愛背後的深意。阿米爾之前始終邁不出自己的步伐,他厭惡自己的懦弱卻又擺脫不了。勇氣看似剛烈,當擁有之時,卻如同溫柔的陽光,讓因自私而日漸麻木的阿米爾得到心靈上的救贖,讓我們心灰意冷的心又燃起火焰。或許阿米爾多一份勇氣,重拾起了與哈桑的回憶時,會有五彩斑斕的晶瑩漫天。我想,給自己一份勇氣,也能為自己的人生多添一份愛的足跡。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3】

所有的過去都飽經滄桑,它們是如此的蜿蜒綿長。揹負著一生的煎熬踽踽獨行,幻想著有一日在過來的道路上能得到救贖。冗雜世界裡的紛繁,洋溢了激情追逐也充斥了黯然挫敗。所有的這些歷程都飽含了那些支離破碎的情感,想挽救,只因為愧疚。

懷著熱情,尋覓希望,儘管過程和結果是讓人悲傷的。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凝滯瞭如此震撼人心忠誠友愛的人性,誠然與這熠熠然的光輝糾纏的卻是那苦澀和歉疚,追風箏的人詮釋了人性的背叛和救贖。

單純的孩提時光,兩個少年哈桑與阿米爾雖然身份不同,但他們之間的友情卻很真切。從小的玩伴,吃同一個奶媽的奶,在當時阿富汗斯坦那種祥和溫馨的歲月裡茁壯成長。土地寧靜的打破來自與所居住的人心的叵測。哈桑簡單,他忠誠、勇敢、善良,他說的第一個單詞“阿米爾”,他毫無保留地為阿米爾付出,這種從血液裡自然流露出來的對親人無私的愛,讓我們感動、震撼。 而少爺阿米爾他懦弱、膽怯、過於敏感、滿心嫉妒,內心柔軟。阿米爾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愛,在一場風箏比賽中哈桑為了幫助他被別人欺負,卻裝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裡是多麼複雜。最終他確定“為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使我必須宰割的羔羊......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為了減輕自己的愧疚感,不惜陷害哈桑一家,最後哈桑和他的父親離開了服務了很多年的地方。他們的付出,沒有得到任何的獎賞。或許吧,傷害還沒有結束。甚至是一輩子的事情,誰也無法知道他們的遭遇……在別人眼中,他們不僅是僕人,還是不同種族的人類,被別人歧視的種族。 在受到無法抗拒的誘惑和無法言喻的苦痛而對最忠誠的哈桑作惡的同時,他一生都為此揹負著沉重的十字架,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

年少時光的來臨,阿富汗開始風雨飄搖。數年以後,阿米爾和父親移居到了國外,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終於衝破世俗的牢籠,真情實意地追求索拉雅,並且得到幸福。然而,兩個健康的人卻不能有孩子這或許是一種報應吧。隨著父親的去世,父親好友拉辛漢說哈桑已死,他要阿米爾回阿富汗,要他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從戰亂中的阿富汗帶出來,不僅是因為他以前辜負了哈桑,還因為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在拉米爾離開阿富汗的日子這個忠誠朋友依然守衛少爺的家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亦不悔。拉米爾幾十年的刻意逃避,他的歉疚感更沉重。帶著這份沉重的贖罪之心,讓阿米爾走上了回阿富汗的路--那條贖罪的路。為了禰補心中的缺失,阿米爾費勁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併為此與當年侮辱哈桑的那夥流氓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花盡心思為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看著阿米爾的變化,我不禁想到了,人,總會因為被壓迫,而拿出那份沉潛著的勇氣與真情。在與悍匪的激烈較量中,他找回了當年的勇氣;在開導哈桑之子的同時,他也對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認識。就像拉辛漢告訴他的“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

“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救贖。”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亦是友情,無論誰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愛情裡對別人肆意枉然折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些讓人悔恨痛斥自己的情感,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當我們面對自己曾經的過錯,越看輕、越逃避,我們的歉疚感就越重。因為這歉疚感不在別處,恰恰在心中。遇到欺辱的懦弱縱容;面臨危險時的慌亂懼怕;失去親人時的悔恨悲傷,所有的一切都在放飛的風箏映在哈桑之子歡快的眼睛裡時得到了原諒與補償。

這輕盈翱翔的風箏,帶著誠實、善良、正直從我們的心中放飛,它引領者我們走出曾經在親情、友情、愛情所犯的錯誤,奔向澄澈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