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述懷》的唐詩賞析

校園 閱讀(3.05W)

【作品介紹】

 《述懷》的唐詩賞析

《述懷》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7卷第6首。這首詩是杜甫逃脫安史叛軍拜官後,驚魂稍定,因思及妻子死活而作的一首詩。全詩分三段。

【原文】

述懷(此已下自賊中竄歸鳳翔作)

作者:唐·杜甫

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⑴;

今夏草木長,脫身得西走⑵。

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⑶;

朝廷愍生還,親故傷老醜⑷。

涕淚受拾遺,流離主恩厚⑸;

柴門雖得去,未忍即開口⑹。

寄書問三川⑺,不知家在否。

比聞同罹禍,殺戮到雞狗⑻。

山中漏茅屋,誰復依戶牖⑼?

摧頹蒼松根,地冷骨未朽⑽。

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⑾?

嶔岑猛虎場,鬱結回我首⑿。

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後⒀。

反畏訊息來,寸心亦何有⒁?

漢運國中興,生平老耽酒⒂。

沉思歡會處,恐作窮獨叟⒃。

【註釋】

⑴公元七五六年(至德元載)六月安祿山破潼關,杜甫不久被俘,至是將一年,故有隔絕久的話。此句是一篇之主。

⑵由長安往鳳翔得向西走。陶潛詩“孟夏草木長”,杜甫脫離長安時當在四月。草木長,則比較容易逃脫,故下句用一“得”字。不要作泛泛寫景語看。

⑶這兩句是記事實,也透露了一路上奔走流離的苦況。

⑷這兩句顯出杜甫的謙遜,毫不以功臣、節上自居。親故,即親舊或親友。

⑸公元七五六年(至德元載)五月十六日唐肅宗任杜甫為左拾遺。唐制有左右拾遺各二人,雖只是一個從八品的官兒,但因系諫官,能常在皇帝左右,並向皇帝提出不同意見。因在流離之中,益覺主恩之厚,所以涕淚而受官。

⑹“柴門”應前妻子。前陷安史叛軍中,今逃歸,所以說“得去”,即“能去”的意思。吳祥農雲:“公不顧家而西走,及得去而不敢言歸,大忠直節,豈後世所及?”

⑺三川,縣名,在鄜州。

⑻比聞,即近聞。口語則為“比來聞道”。罹禍,即遭難。

⑼殺得這樣慘,不知破茅屋裡還有沒有一個人剩下。

⑽這兩句想得更深刻,是希望能夠收到妻子的骨頭。摧頹,是形容渭頭的撐柱狼藉。

⑾怎能叫人不作此想:這年頭有幾個人能活著?希望全家團聚豈非作夢?

⑿嶔岑,山高峻貌。猛虎,喻賊寇的殘暴。鬱結,心上的疙瘩。回我首,搖頭嘆氣。

⒀十月後,是說已經過十個月之久,不是指這年的十月,因為這年閏八月杜甫已回家了。

⒁這兩句寫心理矛盾,極深刻,也極真實。訊息不來,還有個萬一的想頭,訊息來了,希望很可能就變成絕望,所以反怕訊息來。左不是,右不是,心中是一片空虛。李因篤雲:“久客遭亂,莫知存亡,反畏書來。與‘近家心轉切,不敢問來人’同意,然語更悲矣。”

⒂唐人多用漢比擬唐。這時長安、洛陽都還未收復,但已有轉機,所以說“國中興”。耽酒,即嗜酒。

⒃國家已有起色,自己又愛喝點兒酒,假如妻子無恙,該多麼好。但仔細思索起來,我這種幻想全家歡會的美景,恐怕要變成孤老兒一個的慘局呢。叟,是年老的稱呼,社甫這時四十六歲。

賞析

這是杜甫逃脫安史叛軍拜官後,驚魂稍定,因思及妻子死活而作的一首詩。全詩分三段。開頭十二句為第一段,詳敘來歷,及得去而又未忍去之故。自“寄書”以下十二句為第二段,說自己既不能分身,那就只有寄書了,寄書又得不到回信,故多想象揣測之詞。最後八句為末段,由此時的寄書,更想到上一年的寄書,恐妻子盡亡,自己將成一個孤獨的人。

杜甫無時不關心國家人民,從此詩也可看出。觀“麻鞋”句,詩人是化妝而逃的。現有出土的漢代麻鞋,形如草鞋。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尊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

《述懷》(作者:杜甫)唐詩賞析,

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因為在杜甫所作的詩多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嶽》等等。

【繁體對照】

卷217_6 【述懷壹首(此已下自賊中竄歸鳳翔作)】杜甫

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今夏草木長,脫身得西走。

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朝廷愍生還,親故傷老醜。

涕淚授拾遺,流離主恩厚。柴門雖得去,未忍即開口。

寄書問三川,不知家在否。比聞同罹禍,殺戮到雞狗。

山中漏茅屋,誰複依戶牖。摧頹蒼鬆根,地冷骨未朽。

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嶔岑猛虎場,鬱結回我首。

自寄壹封書,今已十月後。反畏訊息來,寸心亦何有。

漢運國中興,生平老耽酒。沈思歡會處,恐作窮獨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