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冀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校園 閱讀(5.93K)

光陰如水,為了以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請一起努力,寫一份教學計劃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冀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冀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冀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新觀念、新思路。新觀念的形成不僅包含對事物的新認識、新思路,而且包含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為此,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學會數學的學習方式,只有不斷學習,獲取新知識,更新觀念,才能形成新的數學認識。在八年級數學的教學中對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嚴密性、創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比七年級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教學中對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新觀念、新思路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學生情況

本班學生有23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上學期在全鎮統考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有些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幾個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裡,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三、教材分析

圖形的變換,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數學廣角和綜合應用等。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因數與倍數,在前面學習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教學初等數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並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眾數和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在學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都是反映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特徵數。平均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易受極端資料的影響;中位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但不受極端資料的影響;眾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也不受極端資料的影響。當一組資料中個別資料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或中位數來表示這組資料的集中趨勢。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4. 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5.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7. 通過豐富的例項,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資料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資料的不同特徵。

8. 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資料。

9.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

四、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1. 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及模型2. 演示分數用的教具3. 其他教具教師還可以根據各部分教學內容的需要自己準備或設計製作一些教具和學具。如教學體積時製備1 m3、1 dm3模型,容納1 L、100 ml液體的量杯;教學因數與倍數時,可根據教科書上的圖製成教具等。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製作其他適用的教具。

五、課時安排

(略)

冀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初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和思想;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概念的擴充套件,理解運算的意義,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經歷探索兩個數(指非0自然數,下同)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及其求法的過程,進一步引發認識自然數特徵及其相互關係的願望。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經驗,並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資料的過程,能看懂常見的複式折線統計圖,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資料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2、數學思考

(1)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質、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價值,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以及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過程中,能夠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併合乎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進一步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加、減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能夠主動進行觀察和操作、比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驗證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資料,以及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3、解決問題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計算公式、統計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應用意識。

(2)在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過程、用公式解決有關圓周長和麵積計算的實際問題,以及用調查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等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選擇相應策略的能力。

4、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4)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逐步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和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5)通過閱讀“你知道嗎”以及參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活動,進一步瞭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創新意識,鍛鍊實踐能力。

教學內容

“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7個單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數的認識,有三個單元:第三單元“公倍數和公因數”,第四單元“認識分數”和第六單元“分數的基本性質”。第二部分數的運算,是第八單元“分數加法和減法”。第三部分式與方程,是第一單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規律,是第五單元的“找規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空間與圖形”領域安排2個單元,一個單元是圖形的認識,即第十單元的“圓”;一個單元是圖形與位置,即第二單元的“確定位置”。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於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冊教材的確定位置主要教學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錶示位置或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在二年級(上冊)已經教學了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確定具體情境中的位置,這是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基礎。本單元的教學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為第三學段學習“圖形與座標”的內容打下基礎。

“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1個單元,是第七單元的“統計”。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豐富學生對錶示資料方式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根據需要,有效地表示資料的能力。

“整理與複習”最後1個單元安排。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同樣作了富有創意的嘗試,共安排四次。“數字與資訊”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並會運用數表示事物,進行交流;“球的反彈高度”結合分數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實驗記錄資料,研究球的反彈高度大約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各中不同球的反彈高度是否相同。“奇妙的圖形密鋪”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欣賞與設計的活動,初步認識圖形能否密鋪、怎樣密鋪。“畫出美麗的圖案”則結合圓

的認識,讓學生用圓規畫圓的方法畫出美麗的圖案。這些實踐與綜合應用有

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絡,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學習方式:

(1)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

(2)通過查閱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4)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冀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3

五年級第二學期是國小階段最後一個學期,使用五年級(下冊)教科書。這冊教科書裡把教學內容編排成七個單元,前六個單元教學新知識,完成《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的內容和任務。第七單元是總複習,目的是通過系統整理國小學過的數學知識,使學生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進一步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進一步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可以說將青島版國小數學的特色發揮並展示得淋漓盡致,主要有以下特點: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數學情境。

由“情境串”帶動“問題串”,是該套教材的一大亮點。在情境串的呈現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及知識特點,隨著年級的升高,生活情境逐漸簡約。本冊教材突出表現為:一是創設有利於抽象數學知識的生活情境。如圓、圓柱與圓錐單元,呈現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圓形、圓柱、圓錐形狀的物品作為情境;二是突出數學資訊,淡化生活情境。如百分數單元,在假日旅遊的背景下,更多呈現的是文字、圖形、表格等形式的數學資訊,便於直接引入新知探索;三是創設純數學情境。如百分數單元的相關鏈結,小數、百分數、分數互化的知識以及第三個資訊窗中綠點標示的問題,沒有在資訊窗中呈現,而是在探索中直接給出。

2.突出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利用已有知識和方法探索新知”。

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進行重墨體現。例如,探索圓柱、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時,教材從現實問題“怎樣求冰淇淋盒的容積?”入手,引導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怎樣求圓柱體的體積?”,學生聯想已有的知識經驗--圓面積的推導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推匯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最後通過操作、驗證,總結推匯出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然後利用計算公式求出圓柱體的體積,解決冰淇淋盒容積的問題。

教材的這一基本模式,有利於學生從知識經驗和客觀現實出發,在研究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應用數學。改變了以往單純教師講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既有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內涵,又有利於引導學生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良好的數學素養。

3.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絡。

這一特點體現在對知識的結構編排上,與傳統教材相比,立足於新舊知識的聯絡進行了大膽地改革。例如,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的編寫,傳統教材的編排順序是:圓柱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認識--圓錐的體積;本冊教材編排順序是: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樣編排,可以通過對圓柱和圓錐特徵、體積計算方法的對比學習,使學生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加深對圓柱、圓錐的理解。又如,傳統教材是先學習比例尺,再學習正反比例的知識;而本冊教材是先學習正反比例的知識後再學習比例尺,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促進知識的遷移。

4.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努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習數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編寫本冊教材時,特別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例如:在探索圓的面積計算方法時,教材通過圓的面積與圓內接正方形和圓外切正方形面積的比較,既估計了圓面積的大小範圍,又滲透了正多邊形逼近圓的方法,體現了極限的思想。又如,在探索圓周率和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時,教材滲透了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內在聯絡,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

5.總複習的編寫思路清晰,形式新穎。

總複習的編排可以說是青島版教材的又一大亮點。在教材送審的過程中,我們也瞭解到前幾套教材在送審的過程中均因總複習而未獲通過。本套教材在總複習方面進行了獨特的編排,充分體現了青島版教材的思路與特色,將系統整理知識、數學思想與方法滲透、數學學習方法等進行了充分地展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結構編排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形成系統的網路體系。總複習根據內容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版塊,引領學生按知識體系有條理的回顧整理,把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織成網、組成塊,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2)重視數學學習策略與方法的總結和提升。傳統的總複習內容只包含知識與技能方面,而本教材既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回顧整理,同時還注重學習策略與方法的回顧整理。教材設計了“知識與技能”和“策略與方法”兩大版塊。一方面,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回顧整理;另一方面,對整個國小階段教材中滲透的轉化、數形結合、模型化等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和提升,突出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習數學中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採用新型的複習方式,注重教師引領與自我反思相結合。教材在知識與技能中設定了“討論與交流”、“應用與反思”兩個版塊。“討論與交流”版塊是提示學生去體會學習知識的價值以及與其他知識的聯絡。如:“比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性質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絡?”這一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啟發教師要引領學生對比、分數、除法三者之間的關係及三個性質的內在聯絡進行回顧整理;“應用與反思”版塊則通過一些綜合性的練習題目,使學生在具體的應用中自我檢測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查漏補缺,進一步豐富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4)練習題少而精。傳統教材總複習部分的練習題量比較大,機械重複的內容較多。為了避免上述現象,本教材減少了練習題的數量,並精心設計每道練習題,使每道練習題都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突出複習重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冀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4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教材下冊共安排了八個單元,分四個領域編排教學內容。

1.“數與代數”領域

“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5個單元,包括“簡易方程”、“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加法和減法”、“解決問題的策略”。

(1)“簡易方程”:本單元內容是由原五年級上冊和六年級上冊的方程內容整合而成。修訂後的教材有幾下幾點值得注意的變化。一是以應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為主,同時適當啟發學生依據方程特點靈活進行思考。二是增設列方程解稍複雜相遇問題的例題。三是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數與倍數”:這部分內容不僅知識點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歷來是國小數學的教學難點之一,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知識、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教材注意以學生熟悉的整數乘除法為基礎,突出知識發生發展的基本線索,突出相關知識和方法的邏輯關聯,有序地展開教學內容。

(3)“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側重引導學生探索並理解分數的意義,具體包括分數的基本含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真分數與假分數、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等;第二部分側重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具體包括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和分數的大小比較等。

(4)“分數加法和減法”: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分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式題的計算。考慮到學生在三年級就已經學習過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本冊教材的第四單元亦已學習過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所以本單元教材十分注意為學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

(5)“解決問題的策略”: 刪除用 “倒推“ 策略解決問題,教學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轉化是一種重要而又最為常見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在此前的各類數學活動中曾經多次運用這一策略解決問題,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體會。考慮到上述具體學情,教材在安排這一內容時,一方面注意引導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經驗,感受轉化策略的意義和價值,嘗試從策略角度重建相應的認知結構,體會轉化的策略能夠使問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生疏為熟悉、化未知為已知,從而使原有的相對模糊的認識趨於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對具體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義。

2.“圖形與幾何”領域

“圖形與幾何”領域安排了一個單元,即第六單元“圓”。

本單元教學圓的知識,主要有圓的形狀特徵、圓的周長與面積。作為一種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曲線圖形,圓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學生對圓的特徵的認識不能僅僅侷限於圓的半徑、直徑以及半徑和直徑的關係等較為直觀的層面,還應在不同形式的活動中形成更多、更有價值的感悟。

3.“統計與概率”領域

“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二單元“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是呈現和描述資料的方法之一,而呈現和描述資料僅是統計活動中的一個環節。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掌握一些知識和技能,而更多地在於學會根據問題背景和資料特點選擇合適的呈現方式以及通過不同角度的資料分析獲得更多有意義的結論,從而不斷加深對統計活動過程的理解,逐步增強資料分析觀念。

4.“綜合與實踐”領域

“綜合與實踐”領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動,包括:“蒜葉的生長”和“球的反彈高度”。

《蒜葉的生長》是結合 “折線統計圖” 的認識重新設計的,其側重引導學生圍繞蒜葉及其根鬚的生長情況,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進一步感受資料對於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義。

《球的反彈高度》由原實驗教材中同名的實踐與綜合應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強化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究、獲得結論的活動線索,引導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積極參與活動過程,主動開展實驗探究;另一方面則突出了 “回顧反思”的活動環節,著力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和角度總結活動過程中的收穫和體會,幫助他們積累活動經驗、提升認識水平。

第八單元是本冊教材的“整理與複習”。

此外,修訂後的教材刪除了《找規律》單元內容,增設探索“積與積的奇偶性“規律的專題活動。教材側重引導學生通過舉例、觀察、猜想、驗證、歸納、反思等活動,探素並發現幾個數相加的和或幾個數相乘的積的奇偶性規律,幫助他們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感受基本數學思想,培養探索學習的興趣和能力。這樣的活動,既有利於學生從新的角度豐富對奇數和偶數的認識,提升數學思考的水平;也有利於他們感受數學規律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廣泛聯絡。

二、學情分析:

五(2)班共有學生39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8人。絕大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比較高,但有四分之一的學生作業拖拉,不能按時完成,上學期學的內容掌握得還可以,這學期要提優補差。

五(3)班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等能力。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 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方面

(1)讓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會解一些簡易方程,會列方程解答相關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和思想;經歷因數和倍數、奇數和偶數、質數和合數的認識過程,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加深對自然數的特徵和相互關係的理解;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數概念的進一步擴充套件,豐富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認識圓的特徵,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和麵積公式,進一步積累圖形和幾何的學習經驗,獲得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聯絡統計活動過程認識折線統計圖,初步掌握用折線統計圖描述資料的方法和特點,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能對摺線統計圖表示的資料及其變化情況進行簡單的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質、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價值,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培養符號意識,感受方程思想的意義和價值。

(2)在認識因數和倍數、奇數和偶數、質數和合數、公因數和公倍數等活動過程中,進一步感知自然數的基本特徵,加深對自然數相互關係的理解,增強數感。

(3)在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有序思考的意義和價值,培養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4)在認識分數的意義,探索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分數加、減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主動進行觀察和操作、比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學會合乎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培養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數的特徵、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和與積的奇偶性規律等活動中,經理有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過程,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在認識圓的特徵、探索圓的周長和麵積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感受不同平面圖形的相互關聯,發展空間觀念。

(7)在收集和整理資料,用折線統計圖描述資料,以及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資料分析觀念。

3.問題解決方面

(1)聯絡分數的意義、方程的特點,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求法,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以及圓的周長和麵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嘗試從數量的多少及其關係、物體的形狀及其變化等角度,提出和發現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進一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鍛鍊實踐能力。

(2)在列方程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基於資料作出判斷和簡單預測,以及應用轉化策略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等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關聯,增強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選擇相應策略的能力。

(4)在分析數量間的相互關係,推導圓的周長和麵積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求法,歸納分數基本性質等活動中,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學會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思考,進一步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

(5)在探索計算方法、檢查計算結果、發現數學規律,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有條理的表達思考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學會在表達前整理、在傾聽後總結,進一步增強主動評價和反思的意識。

4.情感態度方面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在探索2、5、3的倍數的特徵,分數的基本性質,和與積的奇偶性規律,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求組合圖形面積等活動中,經歷克服困難、發現規律、獲得結論的過程,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和進步,體驗成功的樂趣,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在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確定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用分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數量和關係,用方程表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等活動中,體會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和嚴謹性,感受數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初步瞭解數學的特點和價值,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4)通過閱讀“你知道嗎”中的內容,參與實際調查,探索球的反彈高度與下落高度等關係等活動,進一步瞭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逐步養成樂於動手、勤于思考的習慣以及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方程、的含義,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握圓的特徵及分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難點:將問題抽象成方程,掌握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吃透新教材,領會新《課程標準》精神,精心備課。

2.切實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1)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

(2)處理好基本訓練與創造性思維發展及後繼學習的關係。

3.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合作學習能力。

(1)本冊教材設計了適量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和一個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肯於鑽研、善於思考、勤於動手的科學態度。

(2)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適時,有效的幫助和引導。

4.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1)數學教學應體現“創設情境——經歷探索——交流體驗、感悟——評價反思——應用拓展”的基本過程。

(2)在日常的數學活動中要注意小課題研究和實習作業等實踐活動,對這方面的內容不但不能隨意刪減,而且要加強這方面內容安排的密度和強度。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

(1)教師要善於駕馭教材,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開展教學活動。

(2)要注意在直觀感知廣泛的背景下,通過自身體驗在分析、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概念,不要用死記硬背的方法。

(3)加強學法指導,通過探究、交流、指導、反饋、總結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

6.改進教學評估方法。

(1)教學評估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察;

(2)知識和技能的評估,試題型別要多樣化;

(3)評價應體現激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