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圍城》的讀後感1200字

校園 閱讀(2.69W)

早就聽說《圍城》的深奧,之前也看過一些評論,簡介,這次,為了滿足好奇,也為了揭開那種種神祕感。讀罷《圍城》,現將感想寫一下。

《圍城》的讀後感1200字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也是一本睿智的書,在作者幽默的語言中,是他深刻的洞睿和見地。

“圍在城中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大抵如此,”此一番話,道破了人性的弱點,在弱點的支配下,許多的鬧劇便一幕幕展開了,在大笑之餘,是否懷有一份感傷?

方鴻漸,作為故事的中心,當然,代表著當時的諸多“知識分子”,志大才疏,長滿腹牢騷,狂妄自大,愛自吹自唱。從他的眼裡看世界,從他的心裡感受世界,從他的輾轉之中,憂喜哀樂,而最後“萬念俱滅的回到蕭條破碎”的家,是他的不幸,還是人的不幸。而當我們沉思之時,或許,時間又在某個輪迴的路口靜候我們失足。

在回國路上,在孫太太與蘇小姐不冷不熱的交談中,暗含的是“老實人的惡毒”,虛偽的待人,同仇敵愾的指責別人,總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而鮑小姐作為一個“風流未婚妻”似乎對方鴻漸有一種難以抵擋的引誘力。船近岸時,這段“糊塗情債”總可以有個收場,而總免不了給人一種“鮑魚之肆”的噁心與厭惡。

蘇小姐在文中與鴻漸是含糊不清的關係,遠沒有作者所說“好比兩條平行的直線,無論彼此距離怎麼近,拉得怎麼長,終合不攏來成為一體."般單純。下船時,阿劉吐出的那一口濃濃的唾沫,足見鄙夷。而後來,兩人在月亮下做的“傻事”,料想蘇小姐的滿懷希望換來的卻是他愛另一個人的拒絕,不禁讓我為他——不,是他們嘆息。

唐曉芙,可能是鴻漸真正愛的人——她使他拒絕了蘇小姐。而唐小姐作為蘇小姐的表妹,在聽表姐的“訴苦”之後,對鴻漸的話“方先生人聰明,一場逢場作戲,可是我們這種笨蛋把你開的玩笑都得認真。”是鴻漸絕望的明白,沒有解釋,轉身離開。當唐小姐“看的心溶化成苦水”想挽留時,他卻又戲劇般離開了。愛的人不能在一起,或許是可以避免“圍城”的苦果,但畢竟是傷心的。

離開“傷心地”,一行五人由上海輾轉至三閭大學,鴻漸,年楣兩人同命相連,顯得格外要好,有發展了一些“結婚後娶的總不是意中人“的感慨。

在三閭大學,真可謂是看盡世態炎涼。在這裡,竟遇到了道貌岸然的韓學愈,從此他的生活便被韓學愈干擾。而方鴻漸自認為“老實人吃的虧,騙子被揭破的恥辱,這兩種相反的痛苦,自己居然一箭雙鵰得兼備了。”是自嘲,而相比下,韓學愈更顯醜陋了。他對學生的'認識可謂一針見血,“這些學生一方面盲目的可憐,一方面眼光精準得可怕,他們的讚美,未必盡然,有時竟上人家的當;但是他們的毀罵,等於世界末日的最後審判。”毫無上訴重申的餘地。“哼,人當然不過如此。什麼領導,什麼教授。全是“惺惺作態”,“勢利眼”,而不過是走以下形式,糊弄下“老實人”。

一切機關裡,上司駕馭下屬,全用“西洋人趕走驢子”的技巧。他厭煩了虛偽的大學。孫小姐由於巧合與方鴻漸訂婚,結婚,共同離開三閭大學。兩人算是患難與共,通道湖南又同回上海。她受過高等教育,沒什麼特長,可也不笨;不是沒人,可也不醜;沒什麼興趣,卻有自己的主張,她毫無興趣卻很有打算。兩人回到上海後,彼此心裡都不舒服,孫小姐看不慣婆家弟妹的粗俗,放先生看不慣岳母家人的搬弄是非,而根源無非是兩家人對彼此的經濟狀況不滿,終於,在一次次的誤會與爭吵中,兩人的關係走到了盡頭。

孫小姐於鴻漸的經歷,可以正好點名“圍城”的傷痛。兩個人天地極其狹小,只侷限在圍城內外,兩人的自由也是有限的,只能從城外擠入成立或是從城內衝向城外。兩人的經歷代表了芸芸知識分子間很典型的夫婦。

當祖傳的老鍾從容的敲響,在夜深人靜時一一細數往事,又有多少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而言語不足,啼笑皆非了。

與辛辣的諷刺中,是否可以嚮往美好的生活?“城裡”或“城外”的人能否恪守自己的感覺?但願在廣漠澎湃的黑暗處,懷著明天的光芒似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