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李白遊洞庭詩賞析

校園 閱讀(1.28W)

李白遊洞庭詩賞析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李白自稱“一生好入名山遊”,其實他對遊覽“名水”也同樣有興趣。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58歲,在流放夜郎途經白帝城(在今重慶奉節縣)時遇大赦,由三峽返回今湖北、湖南。當年秋九月,他在嶽州(今湖南嶽陽),適逢其遠房叔父李曄由刑部侍郎貶官嶺南某縣尉路過此地,前中書舍人賈至此時也被貶為嶽州司馬,三人乃同遊洞庭湖。此次遊覽,李白寫了五首七言絕句,這是其中最精彩的一首。

“南湖”,洞庭湖在嶽州西南,故稱。“耐可”,仔細玩味全篇,當釋作“願得”。因為“秋水夜無煙”,當晚天氣清朗,湖面上沒有霧氣蒸騰,一望無際,水天相接,故詩人忽發奇想,欲“乘流直上天”。晉人張華《博物志》中講過一個浪漫的'故事,說大海與天上的銀河相通,有人曾乘木筏漂流海上,到了銀河,見了牛郎、織女。李白其詩即由此故事想出。那麼,也就是將遼闊的洞庭湖比作大海了。詩人要向洞庭湖“賒”月色,一“賒”字煉得極妙,是他的原創,前人沒有這樣用過。其詩《襄陽歌》曰“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強調明月“無價”,是大自然對人類的無私饋贈;此詩則強調洞庭月色極美,美得“有價”,看似“相反”,其實“相成”:因為它雖“有價”卻可以賒賬,終究還是“不用一錢”。正說反說,反正在大詩人筆下,無往而非“趣”。比較起來,筆者更喜愛這“賒”字,因為它用得更聰明,更詼諧,活畫出了詩人瀟灑的性格。詩人自己對“賒月色”這三字也很得意,他在兩年前寫的《送韓侍御之廣德》詩裡就已用過一次:“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然而“月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大自然之“無盡藏”,固不妨“賒”;“酒”則是消耗品,飲一斗少一斗,須得掏銀子的——故言“將船買酒白雲邊”。“將船”,即駕船。“白雲邊”,即是天上了。“李白斗酒詩百篇”,詩人嗜酒如命,到了天上也是要買老酒喝的。此詩後二句只是說泛舟暢遊,開懷痛飲,卻寫得那麼浪漫,那麼豪邁,那麼詩情畫意!這是典型的太白風調。清人應時《李詩緯》贊曰:“逸思,直欲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