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生物公開課一等獎教案(精選5篇)

校園 閱讀(4.22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公開課一等獎教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生物公開課一等獎教案(精選5篇)

高中生物公開課一等獎教案1

I 學習目標

1. 列舉其他植物激素。

2 評述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II 學習重難點

1. 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2.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3. 蒐集並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資料。

III 方法指導 自學質疑 交流展示

自學質疑、 交流展示、知識建構、基礎檢測、鞏固練習、能力提升

一、自學質疑/交流展示

1. 除生長素外,植物體內還存在 xx 等植物激素。

2. 植物體內各種激素並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 共同調解。

3. 的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 的化學物質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具有 xx 等優點,在生長中得到廣泛使用。

二、【基礎檢測、鞏固練習】

1、下列對植物激素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它在植物體內含量極少 B、它對植物生命活動具有調節作用

C、它是植物體一定部位產生的 D、它的化學本質是吲哚乙酸

2、把成熟的蘋果與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於蘋果放出了( )

A、乙烯 B、赤黴素 C、脫落酸 D、細胞分裂素

3、植物激素是指( )

A、活細胞合成的微量高效調節物質 B、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高效調節物質

C、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D、細胞合成的具有調控代謝功能的物質

4、細胞分裂素不存在於( )A、莖尖 B、根尖 C、成熟的果實 D、萌發的種子

5、能夠延緩葉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

A、 生長素 B、赤黴素 C、細胞分裂素 D、脫落酸

6、下列除哪種激素外,都能促進植物生長( )

A、生長素類 B、赤黴素 C、細胞分裂素 D、乙烯

7、在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中起調節作用的激素是( )

A、生長素 B、赤黴素 C、多種激素 D、乙烯

三.【能力提升】

13.根據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在進行插條繁殖時,如果在枝條上保留一些正在生長的芽或幼葉,扦插枝條就容易生根,這是因為 。

(2)如圖(一)為桃樹,圖(二)為龍爪槐,請回答它們頂芽產生的生長素的運輸方向(回答A→B或B→A),並解釋原因。

① 桃樹 ,龍爪槐 。

② 原因是 。

(3)農業生產上常用生長素類似物噴灑生長有某種雙子葉植物雜草的水稻田,結果水稻正常生長,雜草死亡。這說明 。

(4)松柏、杉樹的樹冠都明顯呈寶塔形,請解釋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使貯藏越冬的蔬菜保持綠色,應給蔬菜噴灑哪種植物激素,並解釋使用這種激素的原因 。

(6)剛剛收穫的馬鈴薯塊莖種到土壤裡不能發芽,其原因是塊莖含有較多的 ,進入休眠期。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發芽,可用 處理。

13、(1)芽和幼葉能產生生長素,促進扦插枝條的生根

(2)①A→B;B→A ②在芽中生長素的運輸是由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運輸

(3)雙子葉植物雜草對生長素敏感性較強,在較低濃度下,生長就被抑制,而單子葉植物水稻在這一濃度時卻能正常(或促進)生長。

(4)這是一種頂端優勢現象。越往下,離頂芽越遠,側芽積累的生長素就越少,發育形成的側枝就越長。反之,越往上,就越短。

(5)細胞分裂素,因為它有防止葉片衰老的作用。

(6)脫落酸;赤黴素

高中生物公開課一等獎教案2

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的呼吸細胞的增殖染色體變異人的視覺和聽覺

細胞的基本結構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章學習了高倍鏡的使用及本章第一節的有關細胞膜的知識以後,再進行本節內容的學習,就有了良好的基礎。由於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還是比較低,線粒體較小,在高倍鏡下,在短時間內學生可能較難觀察到,所以教師要準備好示範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的

①舉例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②製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測葉綠體和線粒體。

③簡述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④討論細胞中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部分與整體的統一。

2、能力目標

通過製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和分佈。鞏固高倍鏡的使用方法和臨時裝片的製作方法,能在觀察實驗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接受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加強學生對細胞微觀結構的認識。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建立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統一的觀點,有利於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①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細胞中的幾種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②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教學難點

①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

②製造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

【教學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實驗探究法、講述法、談話法、比較法、指導讀書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準備20臺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消毒牙籤,新鮮黑藻葉,1%的詹那綠染液。

2、課件製作:製作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動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等的幻燈片。

【教材處理】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資訊量有限制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安排2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及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第二課時學習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及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這裡主要說明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教學意圖

(1)放映一張某玩具廠忙碌的車間的動畫片。

提出問題:

①一件優質的產品是如何通過個車間和部門之間的配合產生出來的?

②細胞內也存在類似工廠的各種車間嗎?

③細胞內的各種“車間”是怎麼樣的?

(2)總結:細胞在生命活動中發生著物質和能量的複雜變化。細胞內部就像一個繁忙的工廠,在細胞質中有許多忙碌不停的“車間”,這些車間都有一定的結構如線粒體、葉綠體等,它們統稱為細胞器。

①觀看動畫片;

②結合生活經驗,以及對細胞的觀察,展開討論。

③學生傾聽,並參與交流。

①創設問題情景,引出新課;

②通過類比,學生能更形象地認識細胞內的各個“車間”──細胞器。

(1)教師先引導學生製作黑藻葉片細胞及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並用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片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記載和描述觀察現象,然後依次討論與交流:

針對該試驗提出如下問題:

①描述觀察到的黑藻細胞的葉綠體分佈和形態。

②植物的葉子為什麼是綠色?

③描述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的線粒體分佈和形態。

(2)總結:在顯微鏡下葉綠體散佈於細胞質中,呈綠色的、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正是由於植物葉肉細胞中有大量葉綠體,所以植物的葉子是綠色的。可以看到被詹那綠染成藍綠色的線粒體均勻的分佈在細胞質中,線粒體形態多樣,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①學生動手製作臨時裝片並用顯微鏡觀察;

②記載和描述觀察現象;

③展開組內討論和小組間交流等活動;

④傾聽總結,並參與交流。

①學生對微小的細胞總有一種神祕感,通過親自觀察細胞來解決自身的疑惑對學生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這樣能夠使學生產生積極參與探究的學習興趣和激情;

②訓練了學生製做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的能力;

③知道葉綠體和線粒體在細胞內的分佈和形態;

④對微觀世界的細胞有了初步的認識。

細胞的呼吸

一、教學目標:

【知識】:

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理解)

說明細胞呼吸的原理,並探討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理解)

技能】:

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學重難點:

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重點);

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難點)

三、課前準備:

知道兩個小組學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

回顧atp的生理功能,糖類、脂肪被細胞分解後把能量儲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鍵中。提出問題:有機物進入細胞後以什麼方式分解的呢?在體外,有機物與氧氣發生燃燒反應,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學家發現,有機物在細胞內也是通過複雜的氧化反映產生能量的。

引出細胞呼吸的概念

回顧舊知識,受教師的問題所引導,進入新課。

(二)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對引導其他學生對參加實驗的學生進行提問,並進行歸納。(問題如:為什麼選用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而不選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麼)

總結出結論: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引導學生說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產生co2;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co2

對實驗的設計、結果進行交流和表達,並回答老師和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有氧呼吸

提出問題:在學習細胞器的內容中,和細胞有氧呼吸有關的細胞器是什麼?闡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用幻燈片展示線粒體的結構,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表述,以問題作為引導:1、線粒體是由多少層膜組成;2外膜和內膜在形態上有什麼區別,內膜的特點如何與線粒體的功能相適應;3、內膜和基質上有什麼物質。

以幻燈片為輔助,講授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注意整理三個階段發生的場所、能量的變化、產物。

提出問題:有氧呼吸與有機物在體外燃燒放能過程比較,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介紹有氧呼吸能量的轉化效率,可以讓學生來計算。一般內燃機的效率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為40%左右,其餘60%左右轉變為熱能。

回答問題(線粒體)

觀察線粒體的結構,並回答相關問題,並把多個問題的答案進行整合,得出線粒體適應有氧呼吸功能的結構。

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填寫表格,並進行分組討論後,分別講述有氧呼吸三個階段。

比較兩者的區別

分析有機物產傷的熱能的生理意義。

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四)第一課時小結及練習

用幻燈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圖,指導學生完成

練習略

小組討論,完成概念圖

(五)無氧呼吸

提出問題:人體所有的細胞任何時候都在進行有氧呼吸嗎?師生共同列舉一些無氧呼吸的例子(如馬鈴薯塊莖,水稻的根、蛔蟲、骨骼肌細胞在缺氧的情況下等

無氧呼吸的場所、過程、產物、能量的變化

以乳酸、酒為例子,講授發酵的概念。

通過用圖表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者的區別,指導學生概括無氧呼吸的概念

舉出生活中遇到的無氧呼吸的例子。

知識目標

1、瞭解真核細胞增殖的方式及意義。

2、理解細胞週期的概念。

3、準確描述細胞有絲分裂各階段的重要特徵。瞭解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異同。

4、掌握有絲分裂的過程、特徵和意義。尤其是dna和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

能力目標

1、學習用曲線圖描述dna和染色體數量的變化規律

2、通過學習有絲分裂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影象、解讀影象的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製作臨時裝片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識圖和繪圖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對細胞週期以及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使學生對生命的運動性、對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等哲學問題有正確的認識。

2、通過對實驗思路的分析和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工作作風。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細胞都是通過細胞分裂產生的,細胞分裂是生物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基礎。在細胞的生命週期中,一個新形成的細胞要經歷生長、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過程;其中也有些細胞始終保持分裂增生能力,不發生細胞的分化過程。在細胞增殖這一部分中,有絲分裂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細胞分裂的三種方式是真核生物細胞增殖的方式。原核生物沒有細胞核,因此不可能象真核細胞那樣進行無絲分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細胞分裂的三種方式中,有絲分裂是最主要、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多細胞生物的生長髮育過程中,體細胞的增多就是通過有絲分裂實現的。無論是單細胞真核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他們各種形式的無性生殖也是通過有絲分裂完成的。這將在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中再進一步闡述。有絲分裂還是學習減數分裂的基礎,而減數分裂知識又是學習遺傳變異規律的基礎。由此可見有絲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講透,要讓學生真正掌握有關知識。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到認識和分析一個生命現象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還可以用圖形描述特點;用圖解和表格突出重點;用曲線描述量的變化規律和趨勢;通過實驗觀察、驗證生物學知識等……。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瞭解一些常用的生命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高中生物公開課一等獎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明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基礎上

2.說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過程與方法:

1.在資料分析中,進一步掌握歸納總結的方法

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1.認同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教學重點:

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資料一: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資料二: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是通過細胞體現的。

資料三:人的學習等活動需要種類和數量繁多的細胞參與。

資料四:生物體的某一種細胞受到損害,也會影響該種生物的生命活動。

小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高中生物公開課一等獎教案4

染色體變異

【摘要】通過“問題——情境式”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的熱情,關注染色體加倍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影響。

【關鍵詞】染色體變異問題——情境式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節課位於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五章第二節,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習了基因突變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好本節內容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前面知識,又能為學生學習第3節人類遺傳病做好鋪墊,它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

2、主要內容。本節內容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以及實驗。教師應從雌雄果蠅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分析入手,設定一系列的問題情境,通過聯絡以前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染色體組的概念。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型別。

B、說出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識別生物圖的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B、通過對具體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間的聯絡。

3)情感目標:

A、瞭解染色體數目變化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激發學生學以致用的理想。

B、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熱情,使學生關注染色體加倍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影響。

4、重點、難點和關鍵。

1)教學重點: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2)教學難點:

A、染色體組的概念。

B、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及其聯絡。

3)教學關鍵:成功地用好各種直觀教具與各種教學方法。

二、教法運用和學法指導

1、教法運用: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針對學科特點,堅持以啟發探究性原則為主,綜合運用講授、討論、觀察、直觀教具、電化教學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法指導:依據教法,指導學法,體現:“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直觀教具的使用和電化教學手段,教給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方法;運用形象記憶,教給學生記憶的方法。

三、教具使用

依據直觀性、科學性的原則,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獲得感性認識,積極思考。

四、教學程式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啟用原有的知識系統,包括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植物雜交、生長素在農業上的應用等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導言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懸念。本節導言我以大家熟悉的西瓜引入:我們通常吃的西瓜是有子的,但是現在有一種西瓜無子,而且又大又甜,大家想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嗎?請看教材“問題探討”,並討論西瓜“無子”的原因。

想知道更多有關的知識嗎?據報載,在上海第五人民醫院降生一貓叫綜合症男嬰,嬰兒面容特殊:小頭小臉、眼距寬、塌鼻樑、皮紋改變,生長髮育遲緩,智力低下,因哭聲像貓而得名,發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解放後全國有記載的僅20例。研究證明,這是因為人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而引起的遺傳病。為什麼染色體部分缺失就會引起這麼嚴重的後果呢?引導學生思考分析這些問題,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染色體變異

2、出示目標,自學交流。

多媒體展示目標:

1)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型別。

2)說出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3、師生互動,建構目標。

多媒體展示如下資料:

A、人的第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患貓叫綜合徵。

B、果蠅X染色體上某一區段的重複,可使正常的卵圓形眼變為棒狀眼。

C、如果人的第22號染色體和第14號染色體發生易位,會使人患慣性粒細胞白血病。

D、如果使蘿蔔的染色體增加一倍則主根粗大產量高;如果使番茄的染色體增加一倍則所含的維生素C大約多了一倍。對玉米和番茄來說細胞內少一條染色體就不能成活。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染色體的變異包括哪些型別?染色體變異有什麼特點?得出結論:染色體變異可以分為結構的變異和數目的變異。染色體變異對生物的影響大多是有害的,因為遺傳物質的穩定性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也是生物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

(1)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多媒體演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教師點評:缺失和增加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發生改變,移接和顛倒會使染色體上基因的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其結果導致了生物性狀的改變。其實,染色體除了可以發生結構上的變異以外,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生物體染色體的數目也會發生改變,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那麼,什麼叫染色體組?

多媒體演示:雌雄果蠅減數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過程。

教師小結:果蠅的精子和卵細胞中只含有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髮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資訊,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

(2)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多媒體展示果蠅通過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圖示

讓學生據圖分析並思考:

A、染色體組的概念?果蠅的體細胞中有多少條染色體?多少對同源染色體?

B、分析配子中有多少條染色體?有什麼特點?

C、果蠅體細胞中有幾個染色體組?

引導學生分析並回答上述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有利於組織教學又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符合認知規律,把難點分散、轉化,便於學生接受。

(3)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

我們在國中學過蜜蜂中的工蜂和蜂王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而雄峰是由未受精卵發育而成。因此,雄峰體細胞的染色體數是工蜂和蜂王的一半。像這樣,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的個體,稱為單倍體。

由受精卵發育形成的個體,體細胞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叫二倍體;體細胞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叫多倍體。

由學生分析回答:玉米(2n=20)由其花粉直接發育成的個體為(單倍體)。

普通小麥六倍體(6n=42)由其花粉直接發育成的個體為(單倍體)。

教師總結:可見多倍體、二倍體和單倍體的劃分依據是不同的;多倍體、二倍體是以含有的染色體組數來劃分;單倍體則只要含有本物種體細胞染色體數的.一半即是,與含有的染色體組數的多少沒有關係。

4、鞏固練習,及時反饋

五、教後反思

對於染色體數目變異的知識,學生不太瞭解,但是,無子西瓜、多倍體草莓等,學生並不陌生。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導學生進入相關概念的學習;並提醒學生,儘管大多數染色體變異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數變異是有利的。而染色體組的概念較為複雜,直接講述學生難以理解其實質,可從具體例項,如:果蠅的染色體分析,創設問題情境,來幫助學生認識,效果不錯。在教學中以愛心鼓勵學生,促使學生“親其師,並信其道”,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高中生物公開課一等獎教案5

第1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舉例說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3、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2、教學難點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三、教學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圈中的生物儘管多種多樣,千姿百態,但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並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即使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須依賴活細胞生活。因此,從巨集觀的生物圈逐級深入到微觀的細胞,有利於學生用全域性的、系統的觀點來認識生物界。同時,從細胞到生物圈這些生命系統的各個結構層次,是本模組和其他模組將要逐一研究和學習的內容。

本節教學建議用1課時。

本節在教學上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選擇SARS病毒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是基於以下兩點理由。

(1)SARS病毒給人類的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是學生經歷過並且相對比較熟悉的一類病毒,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病毒不是一個細胞,不具有細胞的結構,但它不能離開活細胞而獨立生活,選擇SARS病毒侵害人體肺部細胞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有助於服務“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主題。因此,在教學時應注意將病毒與細胞聯絡起來,但不宜要求學生深入學習SARS病毒的相關知識。

教師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電鏡照片或模式圖、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瀰漫性陰影圖,引導學生回顧國中學習過的病毒的結構組成,並與細胞作簡單比較。同時探討教材中的兩個問題,達成“像病毒那樣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也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的認識。

關於讓學生理解“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觀點,教材中的資料分析已比較全面,分別是從生命特徵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體的不同生命活動等來論證這一觀點的。下表反映了編者的意圖。

免疫作為機體對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種防禦反應,需要淋巴細胞的參與

由於本資料中的一些事例是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涉及的內容,因此,在分析本資料時,除按照教材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外,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例如,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徵?人類發育的起點是從什麼細胞開始的?新生兒逐漸發育長大是由於細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等等。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本節的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地理解這幾個層次,在理解這些結構層次時,教師可以適當地補充各個層次的名詞解釋,以利於學生從微觀到巨集觀,步步緊扣地理解生命系統的嚴密性、層次性和多樣性。教師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現這幾個層次的遞進關係。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層次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這些層次中,只有種群和群落這兩個名詞是學生陌生的,需要教師用具體的事例補充講解。例如,在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鯽魚就是一個種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構成了一個群落。這兩個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學生能通過具體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種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幾個層次都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接觸過的概念,可以讓學生分組回憶、討論。

3、除教材列舉的事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列舉其他的事例。例如,與心肌細胞同層次的還有平滑肌細胞、骨骼肌細胞、上皮細胞、神經細胞,等等;與心肌組織同層次的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一個人、一棵松樹或一隻草履蟲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統各個層次的關係,以便理解生命系統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病毒儘管不具有細胞結構,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細胞中,利用活細胞中的物質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體的上呼吸道細胞、肺部細胞,由於肺部細胞受損,導致患者

呼吸困難,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還侵害人體其他部位的細胞。

(二)資料分析

1、提示:草履蟲除能完成運動和分裂外,還能完成攝食、呼吸、生長、應激性等生命活動。如果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草履蟲不可能完成這些生命活動。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間,精子和卵細胞充當了遺傳物質的橋樑。父親產生的精子和母親產生的卵細胞通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宮中發育成胚胎,胚胎進一步發育成胎兒。胚胎髮育通過細胞分裂、分化等過程實現。

3、提示:完成一個簡單的縮手反射需要許多種類的細胞參與,如由傳入神經末梢形成的感受器、傳入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元、相關的骨骼肌細胞,等等。人的學習活動需要種類和數量繁多的細胞參與。由細胞形成組織,由各種組織構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統,多種系統協作,才能完成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涉及到人體的多種細胞,但主要是神經細胞的參與。

4、提示:例如,胰島細胞受損容易導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受損容易導致相應的肢體癱瘓;大腦皮層上的聽覺神經元受損可導致聽覺發生障礙,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體的運動離不開肌細胞;興奮的傳導離不開神經細胞;腺體的分泌離不開相關的腺(上皮)細胞,等等。

(三)思考與討論

1、提示:如果把龜換成人,圖中其他各層次的名稱不變,但具體內容會發生變化。例如,心臟應為二心房、二心室;種群應為同一區域的所有人,等等。應當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個。如果換成一棵松樹,圖中應去掉“系統”這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種群的具體內容也會改變。如果換成一隻草履蟲,細胞本身就是個體,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

2、提示:細胞層次;其他層次都是建立在細胞這一層次的基礎之上的,沒有細胞就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另一方面,生物體中的每個細胞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能獨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動,某些生物體還是由單細胞構成的。

3、提示: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一個系統,但不是生命系統,因為生命系統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動,單靠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動的。

(四)練習

基礎題

1、(1)活細胞:A、D、G、I;

(2)死細胞:B、E;

(3)細胞的產物:C、F、H。

2、(1)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因為大腸桿菌是單細胞生物);

(2)種群層次;

(3)群落層次。

拓展題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儘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但不意味著人工製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義具有兩面性,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態度都是不全面的。從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類更好地認識病毒,例如,研製抵抗病毒的藥物和疫苗,從而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從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會合成某些對人類有害的病毒,如果這些病毒傳播開來,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將給人類帶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