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計劃

校園 閱讀(1.07W)

活動目的: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計劃

瞭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主要史實,瞭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成就。通過不同形式,從不同角度來表現佛教和道教,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鍛鍊合作能力,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興趣。欣賞秦始皇陵兵馬湧,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從中去感受、體驗勞動創造的艱辛和喜悅。

活動準備:

1.教師從網上下載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圖片,用PowerPoint製成教學課件。

2.上網查閱資料,編寫宗教與邪教的區別、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陵兵馬俑等資料。

3.把全班同學分成八個組,要求每組同學根據對佛教和道教的不同理解,確定表現形式。並收集有關宗教、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讀物、圖集、仿製品等。

4.教師向學生說明活動內容,學生按要求製作道具,並準備所需的材料等。

5.教師查閱的主要參考書及網站: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中國文化概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歷史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活動步驟:

1.學生分成小組積極準備。在組長的帶領下,通過討論確定本組表現方式。

2.在課堂展示中,每組同學用不同形式表現佛教和道教,爭取組內每個成員都參與其中。由於時間關係,選擇2—3組同學當堂展示,其餘組的活動可留到每節課前3—5分鐘完成。

3.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從各組不同的表現方式中,更全面地掌握課本知識,並且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4.欣賞秦始皇陵兵馬湧的圖片、仿製品等。

5.學生自由表達看後自己最大的震撼。

6.動手做一做小陶俑。

活動過程:

同學們確定的表現形式各具風格,有的從雕塑、壁畫的`藝術成就上來展示,有的通過介紹佛教道教名山,有的從佛教和道教不同的建築風格來體現,還有……

首先登臺展示的這組同學陣容龐大,全組成員一起上臺。首先是一位同學把他們繪製的佛教傳入中國路線圖貼到黑板上,另一位同學介紹佛教誕生於古印度,阿育王時期向周圍國家傳播,西漢時從西域等地沿著張騫開闢的絲綢之路來到我國中原地區。接著兩位女同學把經過精心挑選,用毛筆寫的兩首古詩貼到黑板上,如下:

《楓橋夜泊》 《江南春絕句》

張繼 杜牧

月落烏啼霜滿天, 千里鶯啼綠映紅,

江楓漁火對愁眠, 水村山郭酒旗風。

姑蘇城外寒山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多少樓臺煙雨中。

全班同學齊讀後,臺上的一位同學問“從這兩首詩中,你能談談學到哪些與佛教有關的知識嗎?”有的說能看出南朝的寺院很多,說明當時統治階級重視佛教。有的說知道了南京最著名的寒山寺,由此可見寺院是佛教的建築特點等。然後是一位手拿一幅自繪“老子”畫像的同學走上前,旁邊一個同學為大家介紹道教起源於中國,“老子”是道教的教主,人稱“太上老君”。最後是一個同學模仿道士煉丹,一邊煉丹一邊把煉好的丹丸放到嘴裡,同學們被他的滑稽樣逗得開懷大笑,另一個同學在熱烈的氣氛中講述了道教方士在煉製丹藥過程中發明火藥的小故事。在表演中,同學們積極展現自己所知道的,在欣賞時,同學們輕鬆瞭解自己不知道的。

在課堂展示中,贏得掌聲最多的是其中一組同學表演的短劇《猜一猜》。最先上場的是兩位脖子上掛著自制佛珠的男同學,其中一位雙手合掌,口中唸唸有詞,另一位雙腿一盤,竟然坐在地上,手中敲著泥塑的木魚,口中模仿敲擊木魚的聲音,在笑聲和掌聲中,搖頭晃腦地走下來。接著兩位挽著髮鬢的女同學,手拿拂塵飄然而過,後面是兩位在胸前畫著十字,口中念著“上帝保佑”的小基督教徒從兩邊徐徐走到同學們中間,最後上來兩位裹著教室窗簾的白衣天使,頭戴一頂紙糊的白色小帽,雙手掌心向上,行了一個跪拜大禮。同學們掌聲不斷,爆發出陣陣開心的笑聲。在歡笑聲中小組長請同學們猜一猜剛才表演的四幕分別代表哪一支宗教。

然後同學們一起欣賞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圖片、仿製品,拿出自己準備的材料:泥土、橡皮泥、白蘿蔔、土豆、刻刀等,大膽去嘗試,捏一個或雕一個小陶俑。同學們興趣高昂,各展其能。有的把一塊黃泥反覆揉捏,然後分成兩部分,先用一點做陶俑的頭,另一塊做身體。有的把蘿蔔去皮後,先雕出陶俑的大致模樣,再精心去雕塑面容和姿態。短短十分鐘,一塊塊普通的黃泥,一個個蘿蔔、土豆,在他們的小手中變成一個個小陶俑。

學生天地:

1.每組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和特長,進行適當的分工,準備簡單道具:用打盼籽或紅豆等材料申在一起製成佛珠,用白紙糊成小帽,用白色窗簾製成長袍,用一條條細細的白紙和木棍製成拂塵。

2.學生繪製佛教傳入路線圖和八卦圖,還有與佛教和道教有關的畫等。收集與佛教、道教有關的詩和用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