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政治必修一第九課知識框架

校園 閱讀(2.38W)

必修一的政治內容該怎麼學?不如自己準備一個知識框架吧,將每課的知識都用框架整理好,那麼第九課的知識框架應該準備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政治必修一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政治必修一第九課知識框架

  政治必修一第九課知識

一、市場配置資源

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即必須合理配置資源的原因):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2、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3、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進行。其實質是價值規律在發生作用。

4、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①在經濟生活中,市場能夠及時、靈活的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化,傳遞市場供求的資訊,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場利用利益槓桿、市場競爭,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說市場是調節資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場調節的侷限性:

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不能調節的領域:市場解決不了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市場能夠調節,但不讓它調節的領域:槍支彈藥及危險品、麻醉品等不能讓市場來調節。

②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的弊端。

6、單純市場調節的危害:——因此,需要國家的巨集觀調控。

①嚴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安定;

②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

③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7、規範市場秩序:

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條件: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市場在國家巨集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①基本標誌——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

②根本目標——共同富裕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巨集觀調控

3、巨集觀調控

①必要性:

第一、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要求)

②含義:是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③目標:促進經濟增長——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

④手段:

法律手段——立法規範、司法打擊

行政手段— 輔助手段,用得比較少

  政治必修一常考知識

1.生產決定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的物件、方式、質量和水平

(2)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生產

(1)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使生產得以真正地完成

(2)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節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3)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會帶動一個產業甚至幾個相關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4)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3.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

(1)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3)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

(4)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

4.國有經濟的地位

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它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這一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平穩執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

5.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必然性:

①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實踐證明它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作用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經濟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政治必修一知識重點

一、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樹立科學發展觀(結合黨的十七大)(重點)

(1)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①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②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③協調發展:就是要堅持“五個統籌”,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④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2)樹立科學發展觀的意義:

牢固樹立並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才能和諧發展,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能夠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進。

二、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的主要措施(結合“節能減排”、“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我省存在同樣的情況與問題)

(1)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內涵)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形成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2)統籌城鄉發展(結合2008年“中央一號檔案”)

①為什麼要統籌城鄉發展?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一個關係國家全域性的根本性問題。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地位。

②怎樣統籌城鄉發展?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