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讓學生更好理解教學內容國小六年級數學

校園 閱讀(1.45W)

篇一: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如何讓學生更好理解教學內容國小六年級數學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並會應用這個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研究探時的意識,追求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資源

1.實物投影儀—臺。

2.每小組《驗證表》一張。驗證表舉例結論

3.比,除法,分數關係表:

比 前項相當於 後項相當於 比值相當於除法分數

4.卡片若干張。

(1)商不變的規律;(2)分數的基本性質;

(3)比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實施方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教課標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70—71頁。教學形式: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流程:創沒情境——驗證猜想——展示交流——意義構建——鞏固拓展。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評價、組際交流評價。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驗證表,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目標:

(1)複習舊知,為學生髮現問題、產生猜想奠定基礎。

(2)啟發學生大膽猜測,提出自己的假設。

過程:

(1)複習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通過填寫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表,讓學生髮現比、除法、分數有很多相似之處?

(2)複習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

通過複習,引導學生聯想: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在分數中有分數的基本性質,那麼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

提出猜想:

(1)學生討論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比和分數、除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比就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看成一個分數,就可以遵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最後得出比的基本性質。

(2)猜想比的基本性質的內容。引導學生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猜測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2.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目標:

(1)引導學生對驗證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與途徑?

(2)組織實踐活動,揭示知識本質,讓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3)營造協作學習氛圍,組織討論研究、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協作學習意識。

過程:

(1)小組討論:這個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麼方法來驗證?

(2)小組代表發言,說出本組思路。

A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用它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得到新比,看比值變不變。

B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一個分數或者一個小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

C組: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

通過學生髮言,讓學生互相啟發,產生靈感,對驗證猜想的方法進行比較,使自己的實踐活動更加具有科學性,更嚴謹。

小組合作,試著驗證:

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想法,用一個比或多個比進行驗證,對驗證結果進行初步總結。填寫《驗證表》。

 3.展示交流,感受過程。

目標:

(1)理清知識脈絡,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感受到探究過程,使學生學到科學的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的條理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

(1)用實物投影展示各個小組的《驗證表》。

(2)各小組代表發言,本組所得的結論。

(3)老師引導學生比較各組的結論。

(4)引導學生討淪比的基本性質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沒有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變了的。如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0,比值會怎樣。

4.意義建構,體驗成功。

目標:

(1)通過整理歸納,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2)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信心。過程:

(1)引導學生討論哪個組的結論比較全面,怎樣說更嚴謹。

(2)集體歸納,板書。

(3)體驗成功:我們發現的這個數學規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質,許多科學家都是這樣提出猜想、實踐驗證,發現了許多大自然的奧祕,還有許多奧祕需要我們去發現、創造。

5.鞏固拓展,靈活運用。

目標:

(1)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應用比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勇於創新的精神。

過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第71頁練一練2)邊練習邊討論:怎樣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怎樣化簡最快最好。

(2)總結方法:聯絡舊知,靈活運用。

(3)靈活運用,搶答比賽。

 五、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懸念,引起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還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數學知識。如《比的基本性質》一課,傳統的教學是:出示一組分數3/4、6/8、9/12,讓學生髮現3/4:6/8:9/12,接著把分數轉化成比3:4=6:8=9:12,歸納出比的基本性質,接著是一層層的鞏固練習。這個過程是老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不說讓學生感興趣,就是對其內容,學生也是一知半解。在應用時,會出現比的前項

篇二: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並會應用這個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研究探時的意識,追求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資源

1.實物投影儀—臺。

2.每小組《驗證表》一張。

驗證表

舉例

結論

3.比,除法,分數關係表:

比 前項相當於 後項相當於 比值相當於除法分數

4.卡片若干張。

(1)商不變的規律;(2)分數的基本性質;

(3)比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實施方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教課標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70—71頁。

教學形式: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流程:創沒情境——驗證猜想——展示交流——意義構建——鞏固拓展。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評價、組際交流評價。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驗證表,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目標:

(1)複習舊知,為學生髮現問題、產生猜想奠定基礎。

(2)啟發學生大膽猜測,提出自己的假設。

過程:

(1)複習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通過填寫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表,讓學生髮現比、除法、分數有很多相似之處?

(2)複習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

通過複習,引導學生聯想: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在分數中有分數的基本性質,那麼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

提出猜想:

(1)學生討論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比和分數、除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比就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看成一個分數,就可以遵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最後得出比的基本性質。

(2)猜想比的基本性質的內容。引導學生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猜測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2.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目標:

(1)引導學生對驗證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與途徑?

(2)組織實踐活動,揭示知識本質,讓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3)營造協作學習氛圍,組織討論研究、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協作學習意識。過程:

(1)小組討論:這個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麼方法來驗證?

(2)小組代表發言,說出本組思路。

A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用它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得到新比,看比

值變不變。

B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一個分數或者一個小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

C組: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通過學生髮言,讓學生互相啟發,產生靈感,對驗證猜想的方法進行比較,使自己的實踐活動更加具有科學性,更嚴謹。

小組合作,試著驗證:

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想法,用一個比或多個比進行驗證,對驗證結果進行初步總結。填寫《驗證表》。

 3.展示交流,感受過程。

目標:

(1)理清知識脈絡,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感受到探究過程,使學生學到科學的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的條理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

(1)用實物投影展示各個小組的《驗證表》。

(2)各小組代表發言,本組所得的結論。

(3)老師引導學生比較各組的結論。

(4)引導學生討淪比的基本性質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沒有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變了的。如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0,比值會怎樣。

4.意義建構,體驗成功。

目標:

(1)通過整理歸納,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2)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信心。

過程:

(1)引導學生討論哪個組的結論比較全面,怎樣說更嚴謹。

(2)集體歸納,板書。

(3)體驗成功:我們發現的這個數學規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質,許多科學家都是這樣提出猜想、實踐驗證,發現了許多大自然的奧祕,還有許多奧祕需要我們去發現、創造。

 5.鞏固拓展,靈活運用。

目標:

(1)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應用比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勇於創新的精神。

過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第71頁練一練2)

邊練習邊討論:怎樣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怎樣化簡最快最好。

篇三: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解比例》教學設計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解比例》教學設計

教材第35頁例2、例3。

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叫做解比例。

2、會根據比例的性質或比例的意義正確地解比例。

3、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和計算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解比例的過程,體驗知識之間的內容在聯絡和廣泛應用,情感與價值觀。

2、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體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培養靈活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

教學重點:

解比例

教學難點:

解比例的方法。

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問題情境,引導發現。

學法: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投影儀、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比例的一些知識,誰來說一說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比例的知識?

(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

2、出示: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識,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出示比例:3:9=( ):15

師:這個比例中的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分別是多少?

(外項是3和15,一個內項是9,另一個內項未知的。)

師: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識求出這個未知的內項嗎?

可以根據比例的意義: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因為3:9=1/3,想( ):15=1/3(5比15等於1/3);還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個內項之積等於兩個外項之積”,求未知項。

師:像這樣,求比例中未知的項,叫做解比例。(課件出示)。

今天這節課就利用比例的有關知識解比例。(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爾鐵塔情境圖。這是法國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爾鐵塔,高320米。我國的旅遊景點北京公園裡有這座塔的一具模型,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園遊玩的遊客都想知道.你們能幫幫他們嗎?那我們先來看看這道題。

2、出示例題,教學例2。

學生讀題。

師:1:10是誰與誰的比?

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 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埃菲爾鐵塔的高度=1:10。

師:題中還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條件?

(埃菲爾鐵塔的高度是320米。)

師:這樣在這組比例的四個項中,我們知道其中的幾個項?還有幾個項不知道?

(知道其中的三個項,還有一個項不知道。)

師:不知道這個項,我們把它叫做未知項。(在板書下面加上“未知項”三個字)

師:這樣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項,我們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怎樣根據這個比例中的三項來求另外一個未知項呢?這就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比例的基本性質。我們把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設為x米。可以寫成一個比例,誰來說說看?

板書:解:設這座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師: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這個比例改寫成一個什麼樣的`等式呢?誰上來做做? 為什麼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呢?

引導學生討論後回答:這是應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上面的比例寫成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的等式。

師:對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寫成下面這樣一個等式,就是應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不但把比例改寫成了等式,這個等式還是一個什麼樣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數

的等式。)

師:我們知道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學們會解方程嗎?把這個方程解出來。

在全班學生獨立解答的同時,抽一個學生在黑板上解答。

師:這樣我們就知道這個未知項是多少呀?(32)對了,這座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那麼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就叫做什麼?(解方程)那麼在這個比例式中,我們知道了任意三項,要求出其中一項的過程又叫做什麼?(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義。我們解答得對不對呢?可以怎樣檢驗呢?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比例的意義(把結果代入題目中看看對應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或比例的基本性質來檢驗。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我們處處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這樣的問題怎麼來解決呢?我們先來總結總結:(在這道題裡,我們先根據問題設X——再依據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式——然後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為方程——最後解方程)

現在同學們會用解比例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了嗎?

3、鞏固例2練習

(1)出示練習題p37第8題

(2)學生獨立完成,二名學生板演講解分析

(3)小結: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比例。(解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成方程,然後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數X)

4、這個比例你能解答嗎?出示例3: 1.5/2.5=6/X

(1)談話引導學生理解例3,這個比例形式上與例2有什麼不同?(這個比例是分數形式)

(2) 解這種比例時,要注意些什麼呢?(找出比例的外項、內項),讓學生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項

(3)學生獨立練習,求出未知項

(4)同學間互相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完成例3

5、指導學生梳理教材的知識點,完成p35“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課件出示基本練習和提高練習,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解決問題:練習六第9、1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本課小結

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

什麼叫解比例?怎樣解比例?(先依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五、佈置作業

p37第7題、p38第10題

板書設計

解比例

模型高度:原塔高度= 1 : 10

未知項(x) 320米

解:設這座模型高x米。

X:320=1:10

10X=320 x 1

X=320÷10

X=32

答:這座模型高32米。

 教學反思:

首先複習舊知引出一個問題:3:9=( ):15,學生會從已有的經驗入手思考解決方法。有的學生想到了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有的學生想到了用比例的意義,更有學生想到了方程:X÷15=3÷9。這樣很自然的進入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解比例。

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由於學生提前對這一部分進行了預習,對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也掌握的很紮實,所以對授課內容比較瞭解,教學組織和實施都比較順利。遺憾的是,雖然扶放結合的課堂效果很好,利於大部分學生掌握知識,但是如果對例2 的教學大膽放手,讓學生直接板演並講述思路,然後教師從旁點撥,有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更有加大教學密度的可能,可以更充分地體現出課堂教學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