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精選10篇)

校園 閱讀(1.21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精選10篇)

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選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2、教學目標

3、教學重難點

4、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依據

《國中語文大綱》在古文閱讀上要求誦讀詩詞,積累、感悟和運用。我把課文結合單元來分析,甚至置於整個國中古文學習的階段來分析。巨集觀看,本單元都是古代歌詠山水的優秀篇章。本文更是開啟山水遊記的先河,借山水抒性靈,對後一代的柳宗元影響頗深。由此可知酷愛山水是各代文人的共同追求。本文為以後學習山水遊記打下基礎,具連貫性。微觀看,本文不單寫景優美,且語言明易,抒發對祖國山河的感情。因此,本文能初步培養學生鑑賞力。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依據:新課改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在重朗讀、重感悟、重積累。《綱要》指出:“培養目標之一是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因此,定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

積累重點字詞,背默課文。(注重知識與能力的聯絡,落實雙基目標。)

能力目標:

1、重視朗讀訓練,能借助工具書翻譯;(葉聖陶語“非讀無義訓練語感,非讀無義激發美感”)

2、學習寫景方法,體會語言精妙之處;

3、結合作者情況,體會作品意境,逐步提高鑑賞力。(教學過程中“授之以漁”如教給學生知人論世的方法。即瞭解作者情況,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作品。如教給學生寫景方法,抓事物特點進行刻畫。)

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

“注重選文的思想性審美情趣 文化內涵”是調整後教材的突出特點。據這一依據我定以下重、難點,但國中生鑑賞能力仍有待提高。要注意循序漸進。

重點:抓精彩句、段,體會景物描寫特點。

難點:在教師的指導下摘抄,感悟語言的精妙之處。

二、學情分析

《新課標》要求國中生要背誦百篇名篇,《三峽》寫景精煉優美,與學生熱愛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鳴。本班學生愛讀古典文學,引導其背誦可逐步提高鑑賞能力。但八年級學生閱歷淺,少有真切體會,或許在感悟語言優美上有一定難度。

三、說教法

(一)、總體設計及理論依據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思維力,重視知識之間、能力之間、情意之間的聯絡”因此,我的教法總體設計:導讀—感悟—設疑—解疑。

(二)、教學方法及培養的能力

1、導讀,用朗讀法(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指導學生每次讀書的側重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引導學生感悟課文。)

2、感悟,指用圈點批註法體會語言內涵。(現代人大多情感粗糙,對身邊事物缺乏敏感,學生則表現為冷漠麻木或浮燥急進;因此,我著重培養學生感悟,發掘思考的創造力和深度,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能力。)

3、討論法,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集中熱點問題,並解疑。培養學生懷疑精神。

(三)、教學手段

引導學生利利用各種傳媒手段收集有關課文的資料。學生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能發展思維力,加深了對課文理解。

四、說學法

新課改中,教師應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學生的引導者、促進者。學生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自己翻譯。經討論,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感悟語言,並摘抄優美語言,我適當點撥,並鼓勵學生質疑。

學習方法是:

1、誦讀訓練法:落實雙基目標

2、合作探究法:落實重點

3、設疑法:突破難點

4、創設情景法提高寫作能力

5、練習法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法上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共同發展,學生自主與合作探究結合。例如:我創設情景提問學生對秋景一段怎樣讀?依據是什麼?學生討論後紛紛發言,有的說“帶冷清蕭殺的哀婉,”依據是“哀轉久絕。”有的說“帶天高雲淡的舒暢”依據是“晴初”和“林寒澗肅”等等, 雖然有的答案出乎意料,卻頗能顯示學生的思考力和個性。

五、說程式

(一)、課堂結構:匯入、討論,教師點撥,課堂練習佈置作文。

(二)、簡要過程

當今語文教改氣氛活躍,新觀念、新教法層出不窮,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讀”這個本。本節課據此設計如下:

1、初讀感知課文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讓學生自由朗讀,畫出疑難的地方,為下面設疑作準備。

2、通讀全文,教師解疑

學生互評朗讀並翻譯,要求讀準字音、句讀,重點句段能意譯,理清作者思路,為下面環節掃清障礙。

3、研讀重點段落,體會語言精妙

學生在上面的各環節提出問題,教師分問題討論,為下面的寫作練習做準備。

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鑑賞的潛能,新課改更強調學生的創新精神。如:全篇百餘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請舉具體例子說明(考查學生感悟、鑑賞的能力)

本文讀來音韻和諧,你能發現作者怎樣營造這種效果?指出對偶、韻腳(培養學生語感)

想像文章描繪的畫意,把握各段寫景重點及景物特點,體會作者思路。(培養學生想像力)

4、析讀課文,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指導學生學習和思維的方法,自己探求真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請學生當一會老師給別的同學出題,學生的學習熱情頓時高漲,提出許多有趣的問題。如“沿溯阻絕”指陸路還是水路被隔絕,既被隔絕為何“王命急宣”時能急傳王命?

如作者如何安排寫景順序,為何不按往常的春夏秋冬的順序?

5、練習延伸,學本文寫作方法

(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讚美之情,學習本文寫景方法。)

6、歸納總結

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理解:

《三峽》是由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所寫的一篇寫景散文。它以簡潔凝練、富有概括力的語言描繪了長江三峽的優美風光,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摯愛之情。《三峽》即是一篇優秀的學術著作,又是一篇優美的文學篇章。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反覆誦讀,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三峽的景物特徵,瞭解三峽的相關的知識。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從認知水平上說,八年級年級的學生已到了“相對獨立的學習階段”;經過七年級年級文言文知識的積累,基本有條件可以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把握三峽的景物特徵,《三峽》是一篇寫景散文,全文總分結構,全面描寫了長江三峽的壯麗的景色,總寫氣勢恢弘,分寫四季景色,特徵鮮明。同是四季的景色,特點不同。寫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蕩,以“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突出水流速度之快;春冬季作者抓住清澈來寫,迴清倒影的“素湍綠潭”,加上“飛漱其間”的”懸泉瀑布”,真是別有一番情趣。描寫秋季的巫峽時,作者通過寫猿鳴來突出它的淒涼氣氛。

教學難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這方面可以利用文言文的輔助書來迅速,直觀的瞭解字詞的具體的含義。

二、教學物件的分析

本節課授課的物件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習慣,並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易於在形象思維和學習興趣方面進行啟發和引導;但是因為接觸文言文不夠全面,不夠深,所以對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和技巧的生疏會使學生僅僅著眼在字詞的解釋,給文章整體的理解帶來一定的困難和有一定的侷限性。因此,要藉助一些課外的輔助書來幫助理解課文。

三、教學設想

1、品讀課文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傳統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和途徑。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課文,理解、品味文中寫景的優美句子。

2、教學手段:

為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我將運用音樂、圖片等電教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法、學法

教法的根本是學法。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學的最終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為此,我將通過以下幾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閱讀學習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而獲得文中的資訊,從而理解課文的內容。閱讀是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朗讀、默讀、精讀等等。

2、質疑釋疑法:師生通過共同質疑釋疑,探索和解決問題。

3、問題討論法:多角度,多思路,尋求多答案,培養髮散思維。

五、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並熟讀課文內容,掌握文章大意。

本節課我將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法,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課文和對一些問題進行探討、交流,理解、品味文中的優美的意境。具體做法如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2分鐘)

通過兩個關於長江三峽知識的問題,將課文內容與三峽風光片緊密結合在一起,自然匯入新課,並讓學生了解到三峽的相關知識。

(匯入設計)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孕育了眾多為世人稱道的奇山異水,它們猶如一朵朵奇葩綻放在團團錦簇之中,今天,我們採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來領略它迷人的風采。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畫面,然後回答問題。

(二)簡介作者。(1分鐘)

(三)初步感知,掌握課文字詞讀音。結合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解決課文重點的字詞。(2分鐘)

(四)朗讀課文,(1)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語意停頓。(2)配樂朗讀,先老師範讀,然後學生分組朗讀。(5分鐘)

(五)解釋加點的重點的詞語,然後逐段邊看圖片邊對照課文翻譯,把握重點的句子,體會《三峽》不同季節的優美的自然風光。(12分鐘)

(六)賞析課文,理清結構,並歸納板書。(12分鐘)

(七)課外延伸。(5分鐘)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可以使學生舉一反三。”這篇文言文是一篇寫景散文,就是一個例子。因此,我要求學生掌握這篇課文的寫法,依照課文寫一篇關於三峽自然風光的散文。旨在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延伸,將讀、寫能力訓練結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八)小結

《三峽》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全文按總分結構,全面描寫了長江三峽的壯麗景色。作者通過對三峽形勢和三峽四季不同的景色的描繪,顯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秀麗,表現了他熱愛祖國的河山的深厚感情。

(九)佈置作業(1分鐘)

(1)背誦課文。

(2)掌握課文重點字、詞、句的意思。

(3)假如你是一名導遊,那麼依據課文內容,寫一篇500字左右的關於《三峽風光的導遊詞》。

六、說課小結

整課教學突出特點是將課本內容和實際相結合,渲染氣氛,通過一幅幅優美的圖畫、音樂糅合在一起,將學生帶入到自然美的意境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帶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學生為主,打破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課堂沉悶的氣氛,較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聯想、理解、分析、創新、口頭和書面表達等能力,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正如孔子先生說:“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三峽》,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分析、說教法學法和說教學過程三個方面來對本課題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三峽》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描繪自然山水”為主題展開。《三峽》是一篇優秀的寫景散文,課文主要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本文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和襯托寫法,以及成功的運用了對偶、引用等修辭手法,更是令人讚歎不已。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的“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積累文言知識。

2、過程與方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對文章的感知由整體到區域性,深入作品的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感受三峽雄奇險峻和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基於八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結構,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感受、想象審美之上,引導學生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教學難點確定為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把教學課時確定為一課時。教學準備方面,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卡片和學生自主學案。

二、教法學法

1、教法:根據本單元“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的教學要求,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我將創造性地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洋思教學模式,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2、學法:根據《新課標》“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學習要求,我會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搞好課前預習,對照註釋及工具書理解課文,完成《三峽》自主學案,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課堂上指導學生通過男女生競賽的形式來朗讀和背誦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我還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直觀感悟與聯想能力。

三、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本課教學我將創造性地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洋思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力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整個課堂教學模式為: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我準備按照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1、匯入課文,出示目標。

對於農村學校的學生來說,由於多數人沒有到過三峽,如何匯入課文比較好呢?

我會用民歌《三峽情》配樂播放《三峽風光》,然後問學生:這是何地?(生齊答:三峽。)並用幻燈片出示本課課題《三峽》及作者介紹。

為了讓學生更高效地學習,我會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積累文言知識。

(2)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借鑑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設計意圖:用民歌《三峽情》配樂播放《三峽風光》,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示學習目標,是為了讓學生一上課就開始明確學習目的,使學生學習有方向。同時促進學生在以後的各個環節裡,主動地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探索和追求。

2、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1)朗讀課文。

朗讀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薰陶情感。我會先播放課文配樂朗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並提出閱讀要求,指導學生要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

我會採用男女生分組競賽的形式,即:男女生齊讀和男女生代表範讀的兩種形式朗讀課文,其中女生齊讀第一段,男生代表範讀第二段,女生代表範讀第三段,男生齊讀第四段。其中兩位學生代表由學生自我推薦或大家舉薦。

學生朗讀完後,請個別同學評價朗讀的情況,教師只作適當的點撥,必要時教師來範讀。

設計意圖:通過指導學生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能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另外,我採用了男女生分組競賽的形式朗讀課文,激發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2)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環節,處理不好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方法費神又費力,那麼如何讓學生更高效地疏通文意呢?

①讓學生各自對照課文註釋及工具書,初步理解課文。

②要求前後桌學生每四人為一組:一人朗讀,一人翻譯,其餘兩位學生幫忙糾正、補充。

③用課前發下的《三峽》自主學案反饋自學情況,檢測重點實詞、虛詞和句子翻譯。

學生做完自主學案後,我會利用幻燈片明確答案。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我會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找出哪些真正需要教師引導、點撥的問題。

設計意圖:依據《新課標》“重點考察學生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學習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3)合作探究。

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把問題寫在卡片上,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①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

②文章抓住了什麼特點來描寫三峽?

③描寫江水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展開,而是首先寫夏季,並將春冬兩季合為一體?

④你從中感受到作者對三峽有著怎樣的感情?

請四位學生代表來抽籤完成其中一道題。並讓他們分小組合作探究,將問題的答案寫在卡片上,然後及時交給教師,看哪個小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教師只作適當的引導和點撥,並用板書總結。(幻燈片展示四個問題和板書)

設計意圖:依據《新課標》 “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的學習要求,在討論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適時引導學生探討“你從中感受到作者對三峽有著怎樣的感情”,以求更深入理解課文,從而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讀欣賞。

我會先請同學們圈點出自己體會較深的地方,與同學交流、討論。然後,我會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課堂練習,進而引導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法之妙。品讀完後,如果學生沒有注意到文章所涉及的一些重要的寫法、手法,我再給予適當的點撥。

3、背誦課文,深化語感。

我會採用男女生各四人分組接力競背的方式,看哪個小組在最短的時間內,背完全文。其中四位男女生代表由學生自我推薦或大家舉薦。學生背完後,請個別同學評價背誦的情況,教師只作適當的點撥,

設計意圖:依據八年級階段“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語感”的學習要求。我繼續採用競賽的方式,再一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4、課堂小結,深化理解。

俗話說:編筐撾簍,全在收口。可見收尾工作的重要性,講課亦是如此。我會邊讓學生回顧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特點,邊用幻燈片調出板書,幫助學生深化理解課文。然後邊展示幻燈片“三峽工程圖景”,邊講述: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著世人矚目的`光輝,看:巨集偉的葛洲壩工程,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著一個又一個偉大的世界奇觀。酈道元用文筆來裝點三峽,科學家用智慧來改造三峽,那我們呢?(引導學生思考,然後明確答案。)我們用歌喉來讚美三峽。(再次播放《三峽情》,與學生一起唱起來。)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本文的主要內容。做到及時的回顧複習。

5、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本節課,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已經成功地運用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洋思教學模式,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我將會佈置課外拓展練習:仿照本文的寫景方法,任取家鄉的一處風景名勝,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寫作要求:學會精當描寫,生動描寫,立體化描寫,嘗試情景交融。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積累,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再次積極的交融,引導他們回憶自己所瞭解的家鄉風景名勝,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以上,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對《三峽》這篇課文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我是饒洋中學的劉德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三峽》是人教社義教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材,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遊記散文,是新課標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全文僅150餘字,然而作者卻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在這極短的篇幅之內,用音樂美感的語言,濃縮了萬千氣象,展現了壯麗風光。寫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寫水,婉約豪放、清榮峻茂。佈局自然,思路清晰。動靜相生,搖曳多姿。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領會作者精妙之筆法和意境。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2)過程與方法:結合多媒體教學在學生欣賞三峽美麗風光的同時感知作者意境,引導學生探究、品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三峽的壯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懷。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三峽的特徵。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併成誦,理解重點詞語。體會作者的意境和對三峽的欣賞。

(2)難點:翻譯和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鑑賞力。

【分析依據和理念】:《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語感。”《三峽》是我國古代歌詠山水的優秀篇章,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細膩情感,我們應通過反覆誦讀來整體感知詩文中的優美意境。

二、學情分析:

古文誦讀起來朗朗上口,樂感極強,學生非常喜愛。對於國語的教學應努力加強這方面的培養。可學生的閱歷不多,平時體會較少,在語言的領悟、文言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難,老師應多加引導。

三、教法、學法:

1、教法: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

2、學法:自主、合作、探究

【設計理念】:教法要為學法服務,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習是從未知到知,從不會到會,它有一定的被動性,我們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培養其探索和創新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有外過學者問過餘秋雨,:“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同學們猜猜餘秋雨說的是哪個地方?

2、播放三峽風光的短片

3、三峽的確魅力魅力無窮,我們就跟隨酈道元一起去走進壯麗的三峽,一起去領略那無限的風光。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注意圖片和音樂配合,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二)泛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初步體會文章的美。

2、學生朗讀。注意讀音、節奏和語句的通順,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

3、學生試譯短文。

4、多媒體展示重難點的字、詞、句。

5、學生試著背誦。

此環節設計:注意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的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精讀課文,品析領略

1、品讀課文:三峽美在哪兒? (山、水) 教師及時鼓勵

2、酈道元如何寫山的? (學生討論後回答。教師幻燈板書) 注意激勵

3、他又是如何寫水的? (引導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三峽的水隨季節變化而呈現的不同景象。

4、讓學生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三峽的美。

5、從語言、文章的結構、描寫手法來品析這篇文章。

【設計意圖】:讓學生抓住精彩的段落,領會優美的詞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突破重難點。

(四)拓展延伸,比較欣賞

1、師生齊背《早發白帝城》。

2、一首是詩,一篇是遊記,二者有哪些內容對應、寫景相同的句子?

此環節設計: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五)背誦課文,豐富積累

(六)走出課文,激發情感

酈道元筆下的三峽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美好畫卷,今天的三峽正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三峽電站正造就著一個世界奇觀。三峽,我們唯一的三峽!三峽,我們永遠的三峽!

(七)教師小結,作業佈置

1、小結三峽的壯麗。

2、師生齊讀課文。

3、收集有關三峽的詩句。

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遊記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從編者的意圖來看,顯然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①培養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特別是朗讀能力,在朗讀中感知文章內容,

體會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②在品味文章詩情畫意的基礎上,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③在七年級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上,積累文言詞語,為今後學習文言文,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3、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語感。”據此本課擬以誦讀、討論、探究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小組合作中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理解文章大意,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賽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故此擬採用討論法教學,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在交流、啟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在本課教學中,還應強調學生課前要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三、教學輔助手段:

用幻燈片演示三峽風情,配上舒緩優美的音樂,教師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進而領略文章的美。

四、教學過程:

1、導課

通過多媒體展示三峽風情,請學生談自己對三峽的印象或感想,其目的是為了創設良好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2、整體感知

首先,隨著音樂教師深情範讀,與此同時,學生認真聽,邊聽邊注音、邊聽邊劃節奏。然後,指導學生試讀、評讀、齊讀,要求學生做到讀準字眼、讀清句讀、字正腔圓,以此體會山水古文的語音美、節奏美。

最後,為進一步激發學生誦讀慾望,特舉辦小組賽讀品讀活動,力爭使學生讀出山高嶺連、遮天蔽日的險峻;讀出水勢浩大、流速迅猛的氣勢;讀出水退潭清、風景秀麗的美感;讀出水枯氣寒、猿鳴淒涼的哀傷。讓學生感受山水古文的景物美、情感美。

本環節旨在讓學生通過聽讀、試讀、評讀、齊讀、賽讀、品讀整體感知課文,體悟文章的情感。著重體現《新課標》“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3、研讀課文

這是本課的重點教學環節,旨在突破重難點,從而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在此環節,要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具體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把握課文內容和情感。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這一步驟採用師生互動方式實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課文。

第二步,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這是基於《新課標》“重點考察學生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設計,採用小組合作實施。

第三步,理解成誦。

國中階段文言文學習重在積累,特別是在理解基礎上積累,當堂成誦,既鞏固了積累,又體現了理解的要求。

第四步,總結延伸增積累。

歷代文人墨客都對三峽有過描寫,請蒐集了一些描寫三峽的名句詩詞。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赤壁懷古》)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一切景語皆情語,結合描寫三峽的相關詩文,增加積累,擴充儲備,相互印證,進一步體會文章內容、語言和感情,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逐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個個題詩,寫不盡千秋花月,人人作畫,描不完天地江山,昔日的三峽多姿多彩,今日的三峽熠熠生輝。

此環節意在使學生從內容、感情、特色全面地體會作品,感受文章的人情美。

五、預期效果

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在競賽中尋找學習方法,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在參與中體驗快樂,在誦讀中感悟美麗。學生不僅會學到文言知識,還能得到審美體驗、情感的薰陶、文化的濡染。

六、課堂評價

1、對個人表現進行評價

2、對小組採用計分制進行評價

3、教師採用多種方式評價激勵。

(如:每週評一位課堂明星,每兩週評一個優勝小組)

七、板書設計

山——山高嶺連、遮天蔽日

夏季——水勢浩大、流速迅猛

春冬——水退潭清、風景秀麗

秋季——水枯氣寒、猿鳴淒涼

緊扣“山”“水”二字,突出不同季節水的點不同特,引導學生抓住山水特點來品析三峽,體會美感,此板書設計提綱挈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本課音樂活動是從學生演唱表演方面入手,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的美感。讓學生聆聽、演唱、等活動中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本課的內容與三峽有著密切聯絡的,讓孩子們喜歡三峽、熱愛三峽並初步瞭解川江號子風格歌曲,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對歌曲的表現力。重視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項音樂活動。

1、教學目標:

A、讓學生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歌曲。

B、初步讓學生感受歌曲川江號子的音樂風格。

2、教材重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本課歌曲。

難點:初步讓學生感受歌曲川江號子的音樂風格。

二、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給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在獲得知識。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一是要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多媒體,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最終目的。

三、說學法

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並以音樂的情趣為出發點,讓學生在寬鬆氛圍中輕鬆地學習音樂、創造地表現音樂。引導學生感知-體驗-理解-欣賞貫穿教學始終,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激發他們感受、體驗音樂的興趣。

四、說教學程式設計:

教學設計是課前準備的全過程,是保證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整節課我設計了四個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

1、組織教學: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師生互動問好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課堂中去從而為教學做鋪墊。

2、激情匯入:

首先我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通過給學生介紹長江三峽的地理位置,讓學生初步瞭解三峽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用一首《川江號子》引入歌曲,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逐步匯入本課的課題。

3、學習歌曲

A、初聽歌曲範唱,讓學生感受歌曲的音樂風格,引導學生能認真聆聽樂曲。

B、其次讓學生邊欣賞三峽的風光邊隨範唱輕聲哼唱歌曲,目的讓學生能自主地學唱歌曲

C、教師伴奏學生練唱歌曲,進一步讓學生鞏固歌曲。

D、通過學生討論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目的是讓學生能用自豪的感情去演唱歌曲。

E、最後讓學生通過領唱和齊唱的形式演唱歌曲進一步讓學生唱出對三峽的熱愛之情。

4、拓展教材:

通過學生蒐集有關三峽的資料和音樂作品及背誦詩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三峽的壯美抒發對我們祖國的熱愛讚美,隨之讓學生再次自豪的演唱全曲,最後請學生欣賞美麗三峽的flash聽音樂走出教室。

五、教學啟示

總之,本教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活潑的教學語言,生動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的目的。教學研究永無止境的,在此,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1、六年級既要昇華五年級的課程目標,又要兼顧與國中的銜接。要讓學生進行比較廣泛的文化積累,基本上能夠自學語文。《三峽之秋》是北師大版新教材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母親河”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課文都以“長江”和“黃河”為主題,本課與其它三篇課文形成了燦爛的母親河文化。

2、《三峽之秋》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按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以優美大氣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長江三峽中秋的壯麗景色,抒發了作者方紀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3、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本課將“以讀為主線,在讀中領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求發展”,以此實現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由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提高有感情朗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2)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三峽之秋的特點。

(3)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提高學生觀察、寫作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的寫作順序。

(2)精讀課文,體會三峽秋天的美景,領悟作者寫景方法。

(3)賞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與作者情感共鳴,品味優美語言。

(三)情感與價值目標:

(1)通過讀使學生感受三峽秋天的美,體會作者熱愛三峽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巧妙的修辭形象描繪出不同景物的特點,再考慮到學生平時習作不能把事物寫具體的現狀,所以我把“作者是如何描寫三峽不同的景色?”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法選擇與學法指導

1、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我將以“以讀為主線,在讀中領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求發展”為主導思想,採用開放式教學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六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增強、提高、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充滿鮮活的張力。所以本課引導學生“初讀感知,批註體會,精讀悟情,想象成畫,賞讀昇華,感悟運用”。使學生有層次地學習,螺旋式上升提高。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由秋景入手,談話激趣:現在已經是秋天了,同學們能用簡潔的語言談談你眼中的秋天嗎?是啊,秋天成熟而美麗。瞧!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些禮物。

2、播放錄影《三峽風光》為學生創設情境,在學生饒有興趣地欣賞完錄影後,趁熱打鐵,請同學們談談觀後的體會、感想。隨即揭題並板書:三峽之秋。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慾望,為接下來的教學打好基礎,並訓練學生說的能力】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作者抓住了三峽之秋的哪些景物描寫?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用一個詞準確概括三峽秋天不同時段的景物特點。

(3)用你所理解的方式感情朗讀課文。

2、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同桌互讀。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主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清課文順序。】

(三)精讀批註,想象成畫

從“找出美句,批註見解;朗讀美句,評議點撥;感情朗讀,體悟特點;美讀想象,情景再現”四個步驟有層次地讓學生通過讀、批、悟、想來體會三峽不同時間的景物特點。

第一步,找出美句,批註見解

學生細讀課文,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在旁邊寫寫理由。

第二步,朗讀美句,評議點撥

學生先讀喜歡的句子,再說喜歡的理由。結合重點的詞和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分析感悟作者的寫法和運用的修辭方法,以突出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

第三步,感情朗讀,體悟特點。

1、通過有感情朗讀,體悟到三峽每個時間段的不同特點。早晨明麗,中午熱烈,下午青色而透明,夜晚寧靜而神祕。

2、有學生可能會讀不出感情。如三峽描寫中午的段落讀得語氣平淡,引導抓住重點詞語“跳躍”“翻滾”“呼嘯”“奔騰”等詞,讓學生想想中午的三峽就像是一個精神高昂、熱情似火的小夥子,他會如何說話的?並以教師的範讀引導學生體會三峽熱烈的場面,從而有感情地朗讀。以此方法,用輕快的語調體現三峽早晨的明麗,以輕緩的語調體現三峽夜的寧靜。

3、讀到情深處,便陶醉其中,引導學生美讀想象,情景再現。美美地讀讀課文,讀完一段閉著眼睛回味想象,在頭腦中有了一幅怎樣絢麗的畫面。

【設計意圖:在第三個環節“精讀批註,想象成畫”中,通過批註和逐漸遞進的讀,使學生充分與文字對話,一個個文字跳躍起來,在學生眼前變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讓學生的語言感悟力和想象力得到發展。讓三峽的美洋溢在每個人的心中】

(四)賞讀昇華,感悟運用

(1)配畫,展現長江各個不同時間段的景物圖片:

(2)先用課文的原話讚美長江,昇華情感,積累語言。

(3)再用自己的話讚美長江,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

2、出示:這一天,正是中秋。

(1)引導學生討論:這一句能去掉嗎?為什麼?

(2)師總結:壯美的三峽讓作者感慨萬千,在這美好的團圓之夜,他思念著遠方的親人。

3、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填空,明確本文的中心思想。

課文按()順序描寫了三峽的秋天,從()、()、()、到()的美麗景色,歌頌了三峽的(),表現了作者()

4、根據板書再次感受課文的寫作順序,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寫的方法。

板書:

三峽之秋:充滿了成熟的氣息

早晨橘柚樹上露水的變化、色彩明麗(輕快)

中午長江的色彩、水勢熱烈(熱烈)

下午霧的色彩、倒影平靜(平靜)

夜晚長江(動與靜)神祕(輕緩)

峽谷月光的色彩、形態清冽(寧靜)

點題這一天,正是中秋感慨思念

氣象萬千雄奇壯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欣賞品讀中得到情感的昇華,能更加深入的感悟三峽之秋的氣象萬千,雄奇壯美。並學會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五)課後延伸,仿寫練筆。

面對一幅幅如此優美的畫卷,讓我們讀了如臨其境,你能不能把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校園美景寫下來呢?出示課外仿寫要求,觀察校園的一處秋景,學著作者的方法寫一寫。

【設計意圖:通過仿寫,學生再次感受課文,並將所學轉化為內在能力,促進學生髮展。】

讀是“思”的憑藉,是“悟”的前提,是“說”的準備,是“寫”的基礎。本課讓我盡力讓學生讀出了“情”,讀出了“味”,讀出了“美”,是學生在讀中“長”。

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三峽之秋》一課是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方紀先生用他的親身感受,向我們介紹了雄奇壯麗的三峽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這一時間順序,抓住不同時間景物的特點,描寫流暢,韻律感強烈,琅琅上口,適合學生朗讀。學生自讀課文,既讓學生受到三峽美景的薰陶,培養審美情趣,又讓學生在新聞記者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這一單元的自讀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瞭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來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貪圖三峽之秀麗雄奇的美景,產生熱愛三峽,熱愛祖河山的感情。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進行觀察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

二、說教法

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宜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反覆閱讀等教學方法完成本課時教學。

三、說方法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本課時可引導學生應用“談→思→議→讀”,即:“初步瞭解深入體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這一學習方法,學習本課時內容。

四、說程式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1、雖然巫溪地處三峽庫區,但學生幾乎都沒有切身體驗過三峽的雄奇壯麗。因此,授課時可用1、語言描述激發學習興趣(長江,養育了炎黃子孫,滋潤著華夏兒女的心裡。長江三峽,那裡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2、聽學生介紹蒐集的資料;

3、欣賞《三峽風光》等三個步驟,逐步引入本課教學。

(二)憑藉情境鑑賞美

在學生進入情境後,可引導學生按以下方法去鑑賞美。

教師把錄影定格、讓學生說出三責秋天的景物特點,並抓關鍵詞句學文,重視比喻句的學習,抓住詞句的形象點現象,體會景物的特點。

具體學習過程:

①出示學習方法的要求:在書上圈圈重點詞、劃劃重點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寫一天中的哪些影響,它們有哪些特點嗎?

②按照談—思—議—讀的方法,全班同學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實累累—喜悅);

③學生按照上述要求選擇最喜歡的部分自學,然後全班交流彙報,出示課件、感情朗讀。

時間 特點 詞句 朗讀

早晨 明麗 露水閃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熱烈 群峰披甲—金鱗巨蟒 熱烈歡快

下午 明亮 於是……長江變成小溪 輕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靜明亮像…… 溫柔驚奇

④談感想: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孩子們讀了《三峽之秋》後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好嗎?出示課件《山峽風光》,配樂《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五、板書設計:

早晨→明麗

中午→熱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峽之秋》教學反思

《三峽之秋》是方紀寫的。讀後我們覺得他的語言幾乎是盡善盡美,要想把這篇文章中描繪的畫面展現給學生簡直太難了。而且我們也自我安慰說:“寫景的文章就是難講,你看大家都不講寫景的文章。”可如此美景不把學生帶入其中,作為老師該有的不僅是愧疚,還會有一種誤人子弟的罪惡感。於是這些天來,我一直在琢磨到底怎樣講這一課。

起初我是接連的在網上瀏覽,也找到一些錄影,看了一些課堂實錄。但沒有可以拿過來就用的。沒有讓自己滿意的。

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來,尤其是如此美文。斟酌再三,這兩天終於講完了這一課。有令自己滿意的收穫。

第一課時我通過和學生對詩匯入,引入長江三峽。然後就抓住對“峽”字理解,出示三峽圖片,認識三峽。進入課題後,直接就檢查預習情況。

本課就兩個生字,一個“橘”是在第一自然段先出現的,通過聯絡上下文學習“橘”字,從而走進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領同學們讀課文,畫出本段都寫了橘柚樹的哪些特點,想象畫,讀出感悟。從而瞭解了三峽秋天成熟的特點。幾篇輪讀,賽讀。學生們幾乎背下了第一自然段。接著我們看第二個生字“冽”,這個字正好出現在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與第一段同樣的方法:找這個字是寫什麼景物的,畫出這個景物還有哪些特點,讀文字想象畫面,談感受並讀出來。就是這樣我們在欣賞中學習語言文字。

學完這兩個生字,我們來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思考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並迅速勾畫出標誌性的詞語。

第一課時就要結束了,我們又回顧了一下第一和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學法:找景物,畫特點,想畫面,讀感悟。

第二課時是學習文章的主體部分。這幾段是按時間順序寫,三峽之秋一天的美景的。每一段都要有讀得設計,早上一段我抓住“明淨和明麗”“閃耀和閃爍”這兩組近義詞指導學生體會,早上三峽秋天的清新明淨之美。中午一段我抓住“熱烈”通過去掉比喻句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方紀語言功夫的精到。孩子們主抓“金鱗巨蟒”“呼嘯奔騰”體會到滔滔長江的雄壯奔放之美。出了熱烈,真的沒有什麼可以形容此時的長江之壯美。黃昏的長江一段,我讓學生讀書通過自己的朗讀去體會它的平靜和輕緩,在與上段對比讀,此時長江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最讓我得意的就是“夜”這一段的設計,我說孩子們,此時現在我們就是遊客,終於盼到了夜晚,這是我們很期待的,因為今天是中秋啊!那麼此時遊江你一定會留影,那麼請讀書,看看你要拍那裡,這張照片你要給誰看,要告訴他什麼。

學生們興致勃勃的遊著,拍著......此時我真覺得時間好短暫,我們還沒有盡興遊玩,下課了。

課結束了,我讓學生會家寫一篇導遊詞。(自己過過遊三峽的癮吧!)

課結束了。反思一下問題還是不少,讀書指導時間分配不均,早晨用時過的,夜晚用時很少。如果時間分配好了,最後的拍照就會讓學生盡情享受其中了,而最後的展示缺沒有時間了。再有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進入了情景,這是一個長久的課題。如何才能儘可能的讓那些隔岸觀火者,也身臨其境呢!

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 篇9

一、《三峽》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六單元第一課。《三峽》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遊記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 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語感。”據此本課擬以誦讀、討論、探究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理解文章大意,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故此擬採用討論法教學,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在交流、啟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在本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三、 教學輔助手段:

用幻燈片演示三峽風情,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學過程:

1、導課

由主席詩詞匯入,自然過渡到三峽,通過讓學生欣賞一組三峽圖片,激發學生興趣。

2、整體感知

讓學生藉助註釋與工具書自讀整體感知課文,體悟文章的情感。教學中引導學生劃分句子間的停頓,讀懂句子。著重體現《新課標》“在教學中尤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3、 研讀課文

通過抓寫山、水的關鍵字,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4、課外拓展,通過收集有關三峽的古今詩詞、歌謠以及三峽工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學生積累的好習慣。

8年級上冊語文《三峽》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三峽之秋》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雄奇壯麗的三峽景色。文章以時間的順序為線索,先後寫了長江三峽早晨、中午、下午以及晚上的美麗景色,抓住不同時間景物的特點,描寫流暢,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語言優美,韻律感強烈,讀起來琅琅上口,適合學生朗讀。

二、說學情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所以我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在小組內去讀書感悟,品味重點詞、句、段,既能理解課文,又能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三、說教法

1、本科學習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完成學習卡,領略三峽不同時段的美。

2、以配樂朗讀,讓學生表現三峽之美

四、說教學流程

(一)複習回顧引入新知

複習詞語及上節課所學課文內容

(二)精讀理解感悟主旨

1、領略美

⑴以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卡。

⑵彙報學習情況。

⑶教師適時點撥。

2、朗讀美

⑴學生練讀喜歡的段落。

⑵配樂朗讀,表現三峽的神韻。

3、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⑴欣賞美,讚美美。

⑵保護美,談感受。

⑶作業:防寫長江三峽的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