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習作七》教案設計

校園 閱讀(1.56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習作七》教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習作七》教案設計

資源分析:

本次習作的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例文的簡單介紹。

說明這篇習作講述的是小作者參加一次體驗活動的經歷與感受。第二部分是例文《“護蛋”》,是柳倩影小朋友的一篇習作。第三部分是習作要求。要求組織一次體驗活動,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並與大家交流。

策略分析:

國小生受年齡限制,再加上當代學生在學習重壓下,社會給於的“活動思維框”縮小,對生活的自然認知與體驗也就相應減少。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習作不也是如此嗎?因此,習作之前,首先要準備好“下鍋之米”——與這次習作話題具有相似性的習作素材。本次習作,採用情境體驗法,幫助並教會學生直接有效地儲備習作素材。而此情境設定,與學生的生活認知經驗具有相似性,容易對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刺激。

國小生知覺的有意識性、目的性發展,但水平有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因此,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教師適時進行意識與目的的強化,讓個性化的體驗在督促中不斷生成。

教學目標:

1、通過組織一次體驗盲人的活動,回味自己在體驗過程中心理和行動的發展變化,並有詳有略地描寫出來,特別注意能寫下自己對這次活動獨特的感受。

2、通過閱讀例文《“護蛋”》,瞭解只有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才能把體驗寫生動。

3、激發學生參加活動的興趣,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選擇有目的地進行體驗,平時多儲備,做個有心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的體驗、感受更清晰,能組織成文。

難點:習作指導過程中,突出學生個性化的體驗。

課前準備:

1、學生座位不變,講臺排成長條會議桌型,桌上放若干玻璃水杯,桌下放熱水瓶若干(熱水瓶中裝冷水,這一點對學生保密)。

2、學生每人準備一塊矇眼的布,或黑色膠帶。

教學流程:

一、明確體驗要求

1、本堂語文課我們要來一次不同尋常的體驗,有興趣參加嗎?瞧這架勢,一定有意外的收穫等著大家呢!

設計意圖:

國小生年齡特徵,喜熱鬧,從眾,這一環節,算是習作的動員與號召,燃起學生如運動一樣的激情,讓學生在熱鬧興奮的狀態下拋卻語文學習的壓抑感,輕鬆進入體驗狀態。

2、公佈體驗專案:做一次盲人,完成倒一杯水拿到自己桌上的任務。

3、立體驗規矩,出示:

(1)體驗過程中,記住你始終是一個盲人!

(2)體驗過程中,必須聽從指令,拒絕交流!

(3)體驗過程中,可以思考,把每一個感受在腦子裡備份!

請思考30秒,能做到的,嚴陣以待!

設計意圖: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將規矩立得煞有其事,讓學生明確規則的重要性,尤其是30秒鐘的“規矩記憶”,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進而更好地轉化成活動過程中的自律行為。

二、展開體驗活動

1、在半分鐘後你們將成為一名無助的盲人,請再看一眼這個美好的世界吧,記住這個教室每個方位的佈置,可能你在“失去光明”後,會非常需要這份記憶!(靜靜觀察30秒)

設計意圖:

為成功體驗埋下伏筆,體驗結束時,能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明確“成功屬於有準備的人”,教育學生於細節處用心,養成處處留心的好習慣。

2、蒙上眼睛,預祝大家都能出色地完成體驗任務!

設計意圖:

調侃式的加油鼓勁,再度激發學生的體驗慾望和體驗熱情。

3、體驗一:預設的困難

師:現在你就是一位無助的盲人,將要走上講臺,倒一杯水,然後端著水回到自己的座位,這一路,你會走得如何艱難?你想過了嗎?好好地思考一下吧。(思考3分鐘)

設計意圖:

此時的學生只有即將活動時的興奮,並沒有進入到真正的“盲人狀態”,教師利用感染性的語言,讓學生把困難進行充分估計,理清自己的思維,預定展開活動的方式等。3分鐘,讓學生在靜中“熱身”,拾起一根有目的活動的“柺杖”。

4、體驗二:任務的.艱辛

(1)師:馬上要開始接受任務了,先請第一橫排的“盲人”同學站起身來,後面的“盲人”同學憑藉自己的直覺,也可以伸出手來摸索,如果你確定前一位同學完成了任務,回到了座位,那麼你就可以開始行動了。靜靜地用腦子和耳朵去認識這個社會吧!活動開始!

設計意圖:

盲人就是用耳朵和大腦去感知社會的,讓學生在這一趨於真實的狀態下展開活動,也許活動未必能進行得流暢、完美,也許教室裡會水灑一地,但相信學生的感受、體驗是真實真切的,這就是我們組織活動的目的所在。

(2)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語言輔助引導:

A,如果你是一位“盲人媽媽”,你的孩子飢渴難忍,你要立刻為他倒上一杯水;

B,你沒想想這是一杯怎樣的水嗎?萬一……

C,聽,這個聲音,你應該猜想得到,你的“盲人同學”遇到了什麼狀況;

D,還沒輪上你,你有沒有一種焦躁感?是不是非常渴望有人提醒一下,該你上場了;

……

設計意圖:

在教師很感性的語言情境引導下,學生的遊戲心態越來越被真實的體驗心態所替代。語言的刺激能引發學生更深入的思考,思考也會更接近自然、人性。而這些思考,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習作的素材。

5、體驗三:盲人的生活

(1)師:現在每個同學都完成了體驗任務,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老師還想強調的是,你們的體驗只是盲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盲人還會遇到怎樣的艱辛呢?(靜靜思考1分鐘)

(2)摘去矇眼的布,回到光明中來,觀察教室後,請表達一下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

多製造一些思考的空間給學生,這樣生成的個性化的東西就比較多。我們的孩子不是沒有個性,而是不會思考,在老師監督下,讓學生進行強制思考,久而久之,思考也就成了一種習慣,那我們教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這兩個環節的設計,都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習作思路,給於一定的想像空間後,體驗也就自然地昇華為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愛護,對自己現有生活的滿足。《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習作“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也就順理成章地達成了。

三、回憶體驗過程

1、對教室進行簡單地清理,邊清理邊回憶剛才的體驗過程。

2、師生共同完成板書:做任務前做任務時做任務後

3、選擇體驗過程中感受最深的一點交流。

設計意圖:

此環節的設計純粹是為了幫助學生梳理一下思路,在習作的謀篇構段上作個引導,具體的細節還需要學生自己去書寫,過多的扶反而會失去一些個性化東西的出現。

四、書寫體驗之旅

1、師:剛才同學們在體驗過程中思考的肯定要比交流的多得多,提起筆,開始習作,注意:著重寫出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2、學生習作

設計意圖:

就習作教學而言,最為重要的是通過我們的教學,讓學生把得於心的東西,創造性地轉化成應於手的成果。前一輪交流,要收在熱鬧處,順水推舟,進行習作,一定會讓學生產生“樂於書面表達”的內在動機,表達慾望增強了,習作自然可宣可讚的地方也會不斷增多。

五、分享體驗甘苦

1、《“護蛋”》引路

(1)閱讀例文《“護蛋”》,小作者寫了些什麼?(逐段看,有利於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自己的做法;自己的擔憂;同學的“碎蛋”經歷……)

(2)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情節?

(3)小結:只有寫出屬於自己的,最真實的感受,你的文章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設計意圖:

例文只是例子,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不能把例文變成了限制學生自由表達的“樣板文”。在指導學生修改的過程中用書中選取的例文引路,旨在明白佳作之佳在於有清晰的思路和自己的特殊體驗。其它由例文引發的旁枝錯節都應該去掉,讓學生修改有所依託,但又沒有限制,能在“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上著力。

2、閱讀自己的文章,交流自己的獨特感受。

3、自改,把遺漏的感受新增進文。

4、同桌互改:(1)語句是否通順;(2)標點運用是否得當;(3)錯別字;(4)分段是否合理。

設計意圖:

一篇文章三分寫七分改,可見修改是多麼重要,國小習作第三學段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在四年級下半學期這個過渡時期,我們應該著力培養起學生的自改、互改的能力。在修改過程中實現吸納與傾吐的交融與互動。

“同桌互改”這一環節為了減少盲目性,拎出四個修改方面,而這四個方面均來自《語文課程標準》:“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習作第二學段所強調);“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習作第三學段所要求);“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5、作文謄寫。

六、拓展體驗思路

1、生活中我們可以參與體驗的活動還有很多,如當一回聾啞人、殘疾人;當一回小老師;當一回家……說說你最想體驗的活動。

2、體驗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就像老師幫大家準備的體驗盲人活動一樣,給你的體驗活動列個體驗提綱或者定個體驗方案吧。小組合作討論。

3、利用課後時間,自主體驗,需要的話,老師可以給於一定的幫助。希望你們能把自己的體驗過程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

一次體驗習作完成了,但我們不能只將目光停留在完成了一項教學任務上,要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增強儲備習作素材的意識,豐富自己的見聞。

我們一定要抓住、用好這一個動筆的時機,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習作能力,讓動筆寫作真正成為開展饒有興趣活動的一種需要、一種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