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緩解大學聯考壓力的各類孩子藥不同

校園 閱讀(9.01K)

目前離大學聯考僅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據悉,不少高三學生出現了失眠、胃口不佳、精神無法集中等被稱為“考前焦慮”的症狀,這似乎是每年大學聯考前都司空見慣的現象。那麼該如何緩解這些症狀呢?在著名心理專家詹晶明看來,不同型別家庭所採取的不同親子溝通方式,可能會引起或者加重考生的考試焦慮感。以下他就為三類不同的家庭“對症開方”,與大家分享改善親子溝通的不同方式。

緩解大學聯考壓力的各類孩子藥不同

  受“保姆式照顧”的孩子:

  需要更多空間

平時對女兒關懷備至的王姨,希望在特殊時期加倍照顧女兒,令她考出更好的成績。每天一大早起來做營養早餐,每晚備好豐盛晚餐並頻頻夾菜給女兒。每天目送女兒上學,經常想了解女兒的複習情況但怕給她壓力而欲言又止,讓她納悶的是,平常與她有很多悄悄話的女兒近來和她交流少了,還經常說要到同學家複習。

專家支招:如果父母是像王姨這種對孩子貼心,甚至可以說是“全包式”的家長,考生家長的焦慮是大於考生的。家長平日裡的輕鬆與親切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保姆”行為,或幾乎可能令考生“窒息”溺愛的舉動。這樣一來本不焦慮的考生,卻不知不覺被父母的焦慮所感染了,於是,溝通就逐步減少了,笑容也逐步減少了。其實這類家長平時對孩子的關愛是很充分的,孩子安全感也十分滿足的,但如果備考階段,父母再加倍地關愛,無形中就會給孩子造成更多的.壓力,因為這些“保姆”的舉動會讓孩子產生“內疚感”或“責任倦怠”,同時也因為這種壓力的存在,促使他們選擇遠離“壓力源”,而有意疏遠父母。化解僅僅只是需要恢復平日的輕鬆與親切的交流,就好了。

  受“標杆壓力”的孩子:

  需“被關注”緩解壓力

身為企業高管的石先生,近來發現平常話並不多的兒子,會主動地和他談起同學間、師生間的小趣聞、或談論起小時候的故事。石先生覺得兒子在這個時候就該專心備考大學聯考,不該把精力放在這些小事上,就引導地說:“你不要說太多無聊的事了,抓緊時間複習,爸媽這次就看你如何發揮了,人家李叔叔的兒子去年也考上中大,你要向別人學習。”自此,兒子每天都長時間在房裡複習。石先生慶幸自己早發現孩子備考鬆懈的“苗頭”。

專家支招:像石先生這種在職場和社會上都有一定地位,身邊朋友大多是擁有體面工作、高收入或高學歷的人群,平常就習慣拿彼此的孩子作比較,隨之對自己孩子的要求也較高。但在臨考階段,這類家長往往認為,“我平常已經說得夠多了,讓他自己好好發揮吧”。而這類孩子平常聽慣了父母教誨,聽慣他們說要超越哪個“標杆人物”,突然少了這些“叮囑”或者是“指令”,就會變得不習慣,感覺此刻要獨自承受所有,隨之壓力倍增。如果遇到以上情況,應該通過多陪孩子聊天,通過飲食等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方式,來幫孩子減輕壓力。

  肩負厚望的孩子:

  需明白“條條大路通羅馬”

平時成績很不錯的文傑在“一模考試”中分數達不到重本線,為此他感到十分自責與難過,還暗自流淚。他深知考上重點大學是年邁父母多年以來的心願,雖然家境一般,但父母曾表示如果能考上大學,會想盡辦法借錢、賺外快都要供他上大學。一模後,他比以前更勤奮讀書,變得更沉默寡言,也減少課餘活動,連平常每週必打的籃球都放棄了。

專家支招:像文傑這類情況,通常出現在家庭環境一般,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的家庭裡。因為忙於生計,這類家長通常較少時間與孩子溝通,而這類家庭的孩子卻深知父母為了生計很不容易,所以通常很聽話,學習也很刻苦,同時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一旦遇到某次考試考不好,或者發現成績跌落就會受挫,陷入焦慮。而他們又不會向父母或者朋友傾訴,只會獨自扛著,所以心理壓力較大。這類家庭的家長要幫助孩子化解焦慮,就該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多微笑,因為看到父母從容不迫而不是焦慮的期待,壓力就會大大減輕,越看到父母工作辛苦或焦慮,他們就越容易感到不安和自責。同時,家長還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是非常愛自己的”,“人年輕就有很多機會,不要把大學聯考看做是振興家族,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