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肖邦故園》公開課教案

校園 閱讀(1.53W)

說明:本篇實錄是筆者從學習和研究的視角寫的。侯老師是筆者敬佩和景仰的同事,也是在成武高中語文界享譽甚高的名師。這次教學能手評選,很多老師慕名前來我校聽課。侯老師為大家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肖邦故園》。

《肖邦故園》公開課教案

一、課前活動——傳話筒

學生入場,入座,驚奇,相互議論。多媒體已打出肖邦故居圖片。侯老師身穿西裝,打領帶,面帶微笑,從容不迫地站在學生面前,手中拿著一個麥克風,說:“同學們我手中拿的這個是microphone,翻譯成漢語就是麥克風。”侯老師的語音標準,語調灰諧幽默輕鬆活潑,極具親和力。學生被聲音打動,安靜下來,看著侯老師,期待老師接著講。

師:“下面同學們來試一試麥克風,看會不會用。”麥克風在同學們中間相互傳遞。確實同學們不會用,沒聲音。師提醒:“如沒聲音的話,那是因為你沒開啟開關。”生大笑,會用了。

【心得】課前活動是非常重要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能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併為本堂課蓄勢。特別是借班上課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因為師生都非常陌生,相互不瞭解,沒有感情基礎。侯老師的課前活動是非常成功的。絕妙處是在於一箭雙鵰——既拉近了師生距離,創造出了民主活躍輕鬆的課堂氛圍,又讓麥克風的效果發揮到最佳。

二、匯入新課

師:“上課!”師生問好。

師給出肖邦畫像,無任何文字介紹。師:“這是肖邦的畫像,請仔細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口頭描繪肖邦的肖像。”稍停,學生觀察。生:高挺的鼻樑,黃而捲曲的頭髮,炯炯有神的眼睛,削瘦的面龐。”師:“很好!我手裡有名人描寫肖邦的語言片斷,給大家讀一讀。‘他的整個面龐使人想起一朵牽牛花,在非常纖細的花莖上搖顫著帶有奇異色彩的花朵,這花朵是用這樣馥郁和柔軟的織物做成的,所以,只要稍微用手一觸就會毀壞他。’這是肖邦的好友李斯特寫的。另一位,‘他最像在中世紀的詩裡,用來點綴基督教堂的一個難想的造物,即一位天使。他的美好的面龐像莊嚴而憂鬱的婦人,身材勻稱,好像奧林匹克的天神。他的孱弱的病態,使得他臉上的表情既溫柔又嚴厲,既純潔又多情.....’這是肖邦的情人喬治·桑寫的。”

“我覺得這兩位名人比剛才那位同學描繪得細緻傳神。名人之所以比我們描寫得細緻而傳神,不是因為他們比我們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對肖邦有較深的瞭解。下面,我們就來近距離地認識一下肖邦。”

師同步用遙控器給出幻燈片——肖邦的文字介紹:“肖邦(1810——1849),全名弗雷德裡克·肖邦,波蘭音樂家,1830年到法國定居,創作了大量飽含愛國情感的優秀作品,臨終囑咐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師指定前排一生朗讀媒體上的肖邦簡介。

師:“好,謝謝這位同學,請坐!看來,大家對肖邦有了比開始更多的瞭解了,可我有了一個問題,肖邦為什麼就一點一點地長成肖邦了呢?(生大笑)為什麼沒長成像我這樣的凡夫俗子呢?下面,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走進肖邦故園,去探討肖邦人生的起點。”師隨手板書——肖邦故園。

【心得】侯老師的匯入是相當巧妙的,既介紹了肖邦,達到介紹主人公的目的,又步步誘導層層設疑,激發學生對課文的濃厚興趣。把匯入與主題緊密結合在一起,環環相扣,自然不生硬。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不是打消,如解釋名人對肖像的描寫比學生的細緻傳神時,用的是“不是因為名人聰明而因為名人對肖邦有著深入的瞭解”,這樣不但不會傷及學生的自尊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反而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能自然而然地進行下一環。注意幽默,營造民主和諧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如“肖邦為什麼就一點一點地長成肖邦了呢?”就具有非常好的幽默效果,並且這個問題還是一個引起下文的緊要問題。很多地方都顯出一箭雙鵰似的巧妙。

三、解題

師指著板書——肖邦故園,問:“‘故園’什麼意思?”

生異口同聲:“家鄉。”師:“對,平時同學們寫家鄉的作文都是寫自己的家鄉,那為什麼作者不寫自己的故鄉,而寫肖邦的故鄉呢?這個問題先放一放,我們先來看看肖邦故園有哪些特點?課下大家都預習了,再看一看課文,整理一下。”

四、感知

師同步打出課件:肖邦故園有什麼特點?學生看課文、思考、整理。師在過道里來回走動著檢視學生整理的情況。稍等片刻,讓生表達交流。

生1:“清寒。”

生2:“樸素,不招搖。”

生3:“持久,深沉。”

生4:“蘊含持久的色調。”

學生的回答基本正確,師沒有評論,而是出示課件上的參考答案讓學生再整理一下。

課件內容呈詩行排列:

簡陋、清寒

樸素、淡雅

毫不招搖

【心得】“感知”遵循了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肖邦故園有何特點?”這個問題是比較淺顯的,學生很容易從課文中找到答案。但我感覺,這個問題提得還不夠具體、明確,稍顯籠統。從師給出的課件參考答案來看,這些特點是肖邦故園的表面特點,而不包括較深層次的`特點。但從“肖邦故園有何特點?”這個問題本身來看,應包括表面特點和深層次特點,顯然學生的回答裡就包括了深層特點,如生3、生4的“持久、深沉、蘊含持久的色調”就是深層特點,另外課文中還有很多深層特點。如果把這個問題改成“肖邦故園表面上有何特點?”就具體了。

五、激疑(一)

師:“如此看來,肖邦故園並不美,和我們的老家差不多,但不管家鄉如何,人們都會熱愛自己的家鄉的。九十年代,流行徐沛東的一首老歌《我熱戀的故鄉》,大家唱過沒有,我是經常唱的。”

師唱:“我的故鄉並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一條時常乾涸的小河,依戀在小村周圍.....”,唱完這幾句,立刻打住,話語迅速一轉:“故鄉不美,但如果是自己的,仍熱戀她、愛她,但肖邦故園是肖邦的,作者伊瓦什凱維奇為何要寫它呢?”師同步打出課件:作者寫作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師強調:“作家的思維都是嚴密而深刻的,大家來猜一猜作家的心事。”

生1:“表達作者對肖邦的敬仰。”

生2:“故園對肖邦的重要性。”

生3:“說明故園對肖邦音樂的關係。”

師予以明確:“作者的意圖就是探討肖邦是怎樣長成肖邦的,也就是揭示肖邦故園與其音樂創作的關係。那麼,肖邦故園與肖邦音樂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4至13自然段,解決這個問題。”師同步打出課件:肖邦故園和肖邦音樂有什麼關係呢?學生自由郎讀,教師巡視瞭解。學生表達交流。

生1:“第8自然段,這片土地的景色是肖邦最理想的序曲。第12段,由於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於關山阻隔,有國難投,這一組馬祖卡曲似乎是被萬種離情,一懷愁緒所濾過而淨化了,跟鄉村的質樸相距甚遠,但它們無疑是出自故里,跟這片土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生2:“第四段,童年和青春時代常常給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時代曾撥動過他心絃的一個旋律,往往會反覆出現在成熟的藝術家的作品之中,在這裡,還會半自覺地,有時則完全是不自覺地展示出兒時之國同創作成熟時期的淵源關係。”

師:“請看大螢幕。”同時打出課件參考答案:“第四段,童年和青春時代常常給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最早的孩提時代曾撥動過他心絃的一個旋律,往往會反覆出現在成熟的藝術家的作品之中,在這裡,還會半自覺地,有時則完全是不自覺地展示出兒時之國同創作成熟時期的淵源關係。”

師:“我們寫作文經常寫自己的童年經歷。一個人童年的記憶是刻骨銘心的,會對他的生活、性格、思維產生很大影響。正如弗洛伊德所說:”無論童年記憶在當時便很重要,還是後來受事件的影響才變得更重要,留在記憶中的童年生活都是最有意義的因素。”

師總結同時打出課件:前者是後者的源泉,不僅如此,肖邦故園還孕育了肖邦音樂的藝術風格。

【心得】“肖邦故園與肖幫音樂的關係”這一問題是一個事關全域性的問題,侯老師解決得非常好,這個問題不是老師明確提出的,而是通過激疑法讓學生自己生成的。

五、激疑(二)

師:“肖邦故園真是太神奇了,是不是肖邦出生在這兒,就長成了藝術大師?如果這樣的話,我要建議校長,把我們學校搬到肖邦故園去,那麼我們就都成了藝術家。”生大笑並深思。

師:“那麼,肖邦成為藝術家的原動力是什麼?請同學們結合9—12自然段討論這個問題。”生熱烈討論。表達交流。

生1:“豐富的人生經歷。”

生2:“戰亂的社會背景。”

師趁機點撥:“一發生戰亂連國家都不要了,跑到法國去了。”

生2醒悟忙說:“愛國。”

師:“請看大螢幕。”課件內容:第10自然段,他在信中寫道:“我懷念我的家,我的母親,我的姐妹。願上帝保佑她們萬事如意!我的藝術何在?我的一腔心血在什麼地方白白耗盡了……我如今只能依稀記得國內唱的歌。

師總結:“肖邦故園只是為他的創作提供了源泉,特定的人生經歷也只是為其創作提供了素材或靈感。真正激勵他創作的不朽動力是對家鄉的愛,對祖國的愛。這種愛使得他的作品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心得】問題設定層層深入,“原動力是什麼”使課堂走向深刻,這是《肖邦故園》的根本主題和靈魂所在。抓住這個問題就抓住了整體。如果沒抓住這個問題,就是沒有把握好課文。聽課時,有人提出肖邦創作的動力還有他的天賦。我認為天賦是肖邦成為藝術家的重要方面,卻不是根本動力,天賦可以讓他成為藝術家,但如沒有愛國情感就絕不會成為一個讓人景仰的藝術家,天賦是諾亞方舟,愛國情感就是舵手,只有愛國情感才是肖邦成為一個讓人景仰的藝術家的原動力。正是愛國情感,使肖邦具有了崇高人格。

六、延伸與拓展

師:“因為肖邦的音樂,使肖邦成為後人景仰的物件;因為肖邦,肖邦故園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下面讓我們再次走進肖邦故園,看看故園有哪些故事發生著?請同學們自由郎讀14至19自然段。”生自由朗讀,師巡視瞭解。學生表達交流。

生1:“15段,他們去聽肖邦的音樂,不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祖國文化的偉大,同時也為了證明一個民族的精神生活是無法窒息的。因而這美好的音樂有時也是鬥爭的武器。”

生2:“18段最後一句,只要到肖邦之家去聽一次周未音樂會,便能重新獲得對波蘭文化的信心,相信它已滲透了民族的最深層。”

生3:“17段,肖邦之家的最大的魅力之一,正是在於我們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談心’。”

師總結:“看來肖邦對人們有很強的感染作用,對人們有巨大的影響。請看大螢幕。”

課件內容:

肖邦音樂:是鄉音

是愛國情

是隱藏在花叢中的大炮

是波蘭民族最堅韌的紐帶

是波蘭民族的精神支柱

【心得】這一節有點答非所問。侯老師的想法可能是先讓學生找出現在的肖邦故園正在發生著的事,如世界各地的人都向這裡湧來,房前屋後往往擠滿了聽眾,人們在發愁或失落時去肖邦之家去聽週末音樂會等,然後引導學生生成“肖邦故園現在對人們有何意義和影響”這個問題。從現場看,這一節處理得不完善,沒達到讓學生自然生成問題的目的。

七、審美與情感

師:“肖邦音樂沒有因肖邦生命的終結而流止流淌。肖邦故園也沒有隨時間的流逝而蕭條,懷著對天才的景仰,對祖國的熱愛,作者把本來不美的肖邦故園描繪得如詩如畫。這是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下面請小聲讀20——27段,欣賞肖邦故園的景色。”生小聲讀。

師:“肖邦曾說:‘我的生命是一部沒有開端而具有憂愁結尾的插曲。’不同時期的藝術創作影響了肖邦一生最動聽的旋律。思索這幾部分景物描寫應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

生1:“春天應用輕盈、溫柔的語氣來讀。”

生2:“夏應舒展、悠揚。”

生3:“秋應憂傷、鬱悶。”

生4:“冬應深沉。”

師總結:“請看大螢幕。”

螢幕內容:

春:輕盈溫柔

夏:悠揚清麗

秋:憂傷深沉

冬:悠遠悠長

師:“請同學們推薦一位同學選一段讀讀。”

一生讀20段——春。另一生選的還是春。師均為兩生配上輕音樂。

【心得】這一節由於時間關係,處理得稍顯倉促。如時間充足,師範讀一下效果會更好。另外,20——27段,寫得非常美,除了用讀的方式來欣賞以外,還可以用分析寫作手法的方式來品味。

八、不是結尾的結尾

師:“作者為什麼說:‘這裡最美的是冬天?’這個問題非常有難度,由於時間關係留作課下作業,請同學們課下思考交流。”

【心得】這個問題應刪掉。侯老師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但沒來得及刪。

九、結尾

打出課件:肖邦雕塑。

師:“一位天才,一位藝術大師漸行漸遠,他的作品成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舒曼在紀念肖邦時曾說:

Genttemen,please salute with your hats,to a ginius!

脫帽吧,先生們,這裡是一位天才!

而我要說:努力吧,同學們,你們都將成為中國的肖邦!”

下課,師生告別。

【心得】結尾用舒曼的話表達對肖邦的敬意,是恰如其分的。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不僅理解了肖邦故園與肖邦音樂的關係,更被肖邦的愛國情感所感染,無形中對肖邦已充滿了敬意,用舒曼的話明確表達出來這種敬意,是對學生情感的強化。接著,侯老師化用舒曼的話——努力吧,同學們,你們都將成為中國的肖邦!這句對學生激勵的話,使學生的情感達到頂點,也使本堂課達到高潮。

【總心得】

侯老師的這堂課是成功的、精彩的,現場效果非常好。

一、營造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自始至終,師生之間都是平等的對話主體,老師完全和學生融為一體,老師沒有凌架於學生之上的態度和威嚴。

二、巧用設疑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主要問題的自然生成。讓學生成問題,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如果老師直接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討論思考,就不能說是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三、使用版塊教學法。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把課文分為幾個版塊,每個版塊環環根扣,層層遞進。

四、巧用幽默和點綴,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思考學習。如讓學生髮笑的語言,老師唱歌等。

五、精心設計課件並充分利用。課件的內容與教學版塊相得益彰,深化主題,烘托氣氛。課件色調呈蔚藍色與課文主題色調相配。最大限度地起到了輔助作用。

六、注意話筒的正確使用,使效果發揮到最佳。

另外,這篇文章不太好教,一是老師對課文不感興趣,二是學生也對此文不感興趣。原因是師生對肖邦不瞭解。如果老師在備課時能多多蒐集、閱讀、瞭解肖邦的典型事蹟,可能對課文就會好把握一些。授課時,在介紹肖邦時,如能把具體的典型的肖邦事蹟多向學生介紹一些,學生可能就會對課文感興趣一些。補充充分的背景材料,授課效果會更好。因為作者就是懷著無比的崇敬來紀念肖邦的,所以師生也應該對肖邦有崇敬感,這就需要補充分的典型背景材料來達到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