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7洛陽中醫住院醫師培訓試題答案解析

校園 閱讀(2.87W)

住院醫師經過一定時間的專業培訓,達到住院醫師培訓的要求後,考核通過可晉升為主治醫師。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洛陽中醫住院醫師試題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洛陽中醫住院醫師培訓試題答案解析

  洛陽中醫住院醫師試題答案解析

  參考答案

一、1.C 2.C 3.E 4.D 5.D 6.E 7.C 8.A 9.C 10.E

二、1.E 2.B 3.D 4.E 5.C 6.B 7.E 8.E 9.B 10.A

三、1、桑杏湯,杏蘇散

2、補虛瀉實,調整陰陽

3、補虛培元,抗癆殺蟲

4、剛痙,柔痙

5、中臟腑,中經絡

6、《素問。疹論》,調理脾胃

7、四妙丸,甘姜苓術湯

8、腎失封藏,精關不固

9、臟腑功能,氣血陰陽

10、陰虛,燥熱

四、1、咯吐濁唾涎沫改為咯吐腥臭膿血濁痰

2、少有改為伴誇

3、涼血改為寧血

4、寒痰改為痰瘀

5、益胃湯改為柴胡疏肝散

6、正氣天香散改為黃連香薷飲

7、柴胡改為吳爽

8、瓜蔞薤白自半夏湯改為半夏自術天麻湯

9、當歸補血湯改為補中益氣湯

10、喧肺利水改為潔血化瘀利水

五、1、內風是由於肝的功能失調所引起的',以頭暈目眩、肢麻、四肢抽搐或震顫,甚至突然昏例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為主要表現的病症。

2、心悸是由於體質虛弱或邪氣擾心所致的心主不安、心神不寧的病症,臨床以病人自覺心中跳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力特徵。包括因驚而悸的驚悸,呈陣發性,病情輕;無所觸動而悸的怔忡,呈持續性,病情重。

3、噎隔是指吞嚥梗噎,飲食難下,或納而復出的疾病。噎與隔同屬胃系病變,噎力吞嚥時咽管梗噎不順;隔為飲食不下,成雖能下嚥,頃刻即吐。噎未必兼膈,膈必兼噎。臨床多以噎嗝並稱。

4、積聚是腹內結塊,或痛或脹的病證。積屬有形,結塊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屬血分,多為髒病;聚屬無形,包塊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病在氣分,多為腑病。

5、六極指氣極、血極、筋極、骨極、肌極、精極。

六、1、洩瀉以溼為主多“溼多成五洩”,病機關鍵在於溼盛脾虛,“瀉由水谷不分,出於 中焦”多溼邪多傷陽氣。症狀為:大使稀薄,或如水樣,或完谷不化,瀉下爽利,甚則滑脫不禁,亦有腹痛者,多與腸鳴同時出現,瀉後痛減,無赤白膿血及裡急後重之症。 痢疾則為腸中有雍滯之邪,與氣血相搏結,脂絡受損,病機關鍵在於腸中有滯,“痢從 脂血傷敗,病在下焦”,暴痢以溼熱為多,故多耗陰津。主症是:大便次數增多而量少,排 出赤自粘凍或膿血;裡急後重,瀉而不爽,甚則滯澀難下,腹痛常和裡總後重伴隨,瀉後腹 痛不減。

2、因腎力水髒,為調節水液代謝的重要器官,又因腎主水,水為至陰,腎氣從陽則開。從陰則含,若腎陽衰微,水溼難化,陽虛陰盛則腎失蒸化,關門不利,合多開少,水邪壅盛 而成腫,故清代喻嘉言認為,水腫雖是肺脾腎三髒之病變,但“其權尤重於腎”。三髒之中 其標在肺,其本在腎,其制在脾。

3、鬱病的主因是情志不舒,病機重點在於氣機鬱滯。由於肝氣鬱結,氣鬱化火則成火鬱,氣病及血可致血鬱,氣鬱則溼不化而致溼鬱,氣不布津,津聚而致痰鬱,肝氣乘脾及胃。 不能消食而成食部鬱,說明在六鬱之中以氣鬱為先,均以氣機鬱滯為病理基礎,因此疏通氣機 反治療鬱病的關鍵所在,故此疏通氣機是鬱病總的治療原則,正如《醫醇剩義》所說:“凡 鬱病必先”氣病,氣得疏通,鬱於何有?“。

七、1、①中醫診斷及辯證分型淋證一熱淋(下焦或膀胱溼熱證)(3分)

②病證分析患者以小便頻數、短澀、滴瀝刺痛為主症,故可診為淋證。溼熱蘊結下焦膀恍氣化不利,故見尿頻。尿急、尿痛;熱鬱氣滯則尿出不暢、小腹拘急:溼熱傷腎,則見腰痛; 溼熱鬱蒸,少陽樞機不利,可見惡寒、發熱、口苦:熱結於裡則見大便乾燥;舌苔脈象均為 溼熱之徵。(3分)

③治法:治熱利溼,通淋止痛 (1分)

④方藥:八正散加減 (l分)(後下) 生大黃6g 木通10g 瞿麥10g 篇蓄10g (包) 滑石15g 黃柏10g 土茯苓10g車前草15g 柴胡10g 甘草梢5g 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 (2分)

2、①病名診斷: 痺病(證)辨證分型:初起風寒溼痺(行痺證),而後風寒溼痺,邪初經熱證,就診時為風溼熱痺(或熱痺)。

②簡要病機分析 初起風溼之邪痺阻關節、氣機不利,氣血失暢則關節疼痛、屈伸不利;風性善行數變則疼痛遊走不定;風溼相搏,留滯經絡關節,難於驟去,雖服藥後症狀緩解,但未除病根,故一遇誘因則反覆發作。 而後痺阻日久,初時風溼鬱剛化熱故痛處有灼熱感。 最後風溼熱邪壅阻經絡、關節,氣血鬱滯不通故關節紅腫熱痛,屈伸則痛甚,餘症皆熱甚津傷之象。

③治法:清熱通絡,祛風除溼

④方藥:白虎加桂枝汽加減 桂枝5 防風8g 知母15g 石膏15g 黃析15g 防已10g 苡仁10g 牛滕15g 銀花藤10g 桑枝8g 甘草4g 水煎 每日一劑,分二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