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信客文章賞析

校園 閱讀(6.89K)

作者簡介:

信客文章賞析

餘秋雨,1946年生,浙江餘姚人,我國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家,中國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家。1968年《餘秋雨作品集》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歷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教授,上海劇協副主席。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摩挲大地》《尋覓中華》等,文化通史《問學餘秋雨》長篇記憶文學《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學術專著《戲劇理論史稿》《戲劇審美心理學》《中國戲劇文化史述》《藝術創造工程》《中國戲劇史》《藝術創造論》《觀眾心理學》等。在海內外出版過史論專著多部,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榮譽稱號。現在還擔任99讀書俱樂部的榮譽董事長。其中,《信客》被選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都江堰》被選入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語文教科書。2010年,餘秋雨出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信客:信客,作為一種職業已經消失了,而作為一輩子默默奉獻的一類人,卻沒有絕跡,也不會絕跡。

把本文分成四個小標題:

為什麼當信客

怎麼當信客

為什麼不當信客

為什麼當老師,校長

1.社會有某種需要,就有某種職業。作者故鄉浙江餘姚,離上海比較近,20世紀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謀生,當時郵政業務尚未普及到鄉村,城鄉之間通訊需要專人擔當,於是有了信客這種特殊職業。“這鄉間不能沒有信客”,老信客自感“名譽糟蹋了”,幹不下去了,找到年輕人,年輕人最終不好回絕,當了第二代信客。

信客終年跋涉,非常勞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發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帶出的信、物。還有額外工作,要經常代讀、代寫書信。有時還要充當代理人,某個謀生者死了,得盡同鄉情誼,匆匆趕去,代表家屬料理後事,收拾遺物。回到鄉間,又要通報噩耗,幫著安慰張羅,交送遺物,彙報處置後事的情況。“信客”挑著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四鄉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信客身上。

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貧窮。老信客幹了一輩子,家裡破爛灰暗,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沿途投宿,揀便宜的小旅館住,吃飯盡找那種“可以光買米飯不買菜”的小店。終年奔波,胃病和風溼病成了職業病。

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懷疑、欺凌、憎恨。老信客僅僅裁下窄窄的一條紅綢,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譽,再也做不起人。信客通報噩耗,有的農婦竟把他當作死神冤鬼,大聲呵斥。送交遺物,還被人懷疑貪佔。那個發了財拈花惹草的同鄉竟誣稱信客為小偷,扭送巡捕房。信客這條路佈滿凶險,叫人撐持不了。

但是,社會總體總是有良心的,奉獻者終究會贏得敬愛和懷念。信客終於不再堅持下去了,人們想起他的好處,常送去關懷和溫暖,就是那位發財的同鄉後來也向他道歉,並請他接受代辦本鄉郵政的事務。人們推舉信客當老師,信客工作出色,還當了國小校長。他死時,人們紛紛趕來弔唁。

2.特殊的職業造就特殊的品格和素質。

信客任勞任怨。他理解在外謀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屬,理解他們的需要與感情。事情不分份內份外,只要有求於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辭,有時候還得忍受無端的猜疑與羞辱。

信客誠信無私。他銘記老信客的囑告:“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誠信是這個職業的生命。誠信以不貪為前提,他潔身自好,從不雁過拔毛,他潔白無瑕,也不怕別人懷疑。

信客待人寬容。他在發財的'同鄉那裡遭遇了凶險,他不想讓在外的同鄉蒙受陰影,回鄉後也沒有挑事,不說任何壞話,他保護了一個家庭。

信客的閱歷又讓他增長才幹。他年輕時屢屢碰壁,窮愁潦倒,長時間當信客,文化程度提高了,眼界開闊了,閱歷豐富了,他當教師是好樣的教師,當校長是好樣的校長,他贏得了社會普遍的讚譽。

課後詞語積累

剋扣:扣減應該發給別人的財物而據為己有。

接濟:在物質上援助。

唏噓:哭泣後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抽答。現在意思有所擴充套件,有感嘆、感慨、議論、懷疑、不以為然等意思。

稀罕:稀奇,少有,少見。

噩耗:指近親或敬愛的人死亡的訊息。

呵斥:厲聲斥責。

焦灼:焦躁憂慮。

伎倆:不正當的手段。

顛沛:無家可歸,不斷漂流,居無定所。形容生活艱難,帶有可憐、憐憫之意。

弔唁:祭奠死者並慰問家屬。

文縐縐: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長途跋涉:形容路途遙遠,行路辛苦。

窮愁潦倒:形容又窮又愁,無路可走,非常失意。

風塵苦旅: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雞零狗碎:瑣碎的物品。

低眉順眼:低著眉頭,兩眼流露出順從的神情。形容馴良、順從;有時也用於“忍氣吞聲”。

連聲諾諾:一聲接一聲地答應。形容十分恭順的樣子。

生死禍福:人生中的出生、死亡、災禍、祥福。有涵蓋人生世事的意思。